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elicobacterheilmannii(Hh,海尔曼螺杆菌)是继幽门螺杆菌后从人胃内检出的第2种螺旋样细菌,由英国的Dentetal[1]于1987年在人胃粘膜病理切片中发现的.1993年Solnicketal[2]对其基因系列进行了测定,发现属于螺杆菌属.由于该菌的纯培养技术尚不成熟,研究较少,一般多以个案或少数病例报道为主,其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及病理学意义知之甚少.我们对广东省清远市贫困山区的自然人群进行了Hh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广东省清远市浸潭镇白花朗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多种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技术.对18只猫胃粘膜的螺旋样细菌进行了调查和鉴定。l5/18的猫胃牯膜组织尿素酶阳性.5只猫胃培养出弯曲样和HP样细菌.后及8/11只猫胃粘膜DNA与螺杆菌属细菌特异寡棱昔酸探针发生阳性杂交。且该株细菌与及7/11的猫胃粘膜组织DNA应用幽门螺杆菌特异PCR引物扩增阳性。涂片及组织切片W-S银染发现三种类型的螺旋样菌:幽门螺杆菌样细菌;人胃螺旋菌样细菌及弯曲菌样细菌。PCR对照研究发现切片发现的HP拌菌即为HP,而GH-LOs也为螺杆菌属细菌。提示猫也是幽门螺杆菌的动物宿主,其与人类HP感染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3.
人胃螺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胃螺杆菌研究进展陈烨,周殿元人胃螺旋菌(Helicobacterheilmanii,Gas-trospirillumhominis,Hh)是人胃粘膜上有别于Hp的另一种螺旋形细菌。1987年,Dent等[1]在1300例胃镜受检者中发现3例,提出该...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应用多种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技术,对18只猫胃粘膜的螺旋样细菌进行了调查和鉴定。15/18的猫胃粘膜组织尿素酶阳性,5只猫胃培养出弯曲样和HP样细菌,后者及8/11只猫胃粘膜DNA与螺杆菌属细菌特异寡核苷酸探针发生阳性杂交。且该株细菌与及7/11的猫胃粘膜组织DNA应用幽门螺杆菌特异PCR引物扩增阳性.涂片及组织切片W-S银染发现三种类型的螺旋样菌:幽门螺杆菌样细菌;人胃螺旋菌样细菌及弯曲菌样细菌。PCR对照研究发现切片发现的HP样菌即为HP,而GH-LOs也为螺杆菌属细菌。提示猫也是幽门螺杆菌的动物宿主,其与人类HP感染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的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幽门螺杆菌的基本概念1.1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 早在 19世纪末 ,就有人注意到哺乳动物胃粘膜组织中存在一种螺旋形微生物 ,其后在人胃粘膜组织中也发现有螺旋样细菌存在。但由于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 ,胃内是高酸环境 ,任何细菌都不可能在胃酸中存活。因而怀疑可能为污染所致 ,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1975年 ,Steer等在电镜下观察到胃溃疡患者的胃粘膜表面存在螺形菌 ,这种细菌至少有一根鞭毛 ,位于粘液深层 ;此外尚发现这种细菌可被多形核中性白细胞所吞噬。至 80年代初 ,澳大利亚学者Warren教授发现 ,来自慢性胃炎和消化性…  相似文献   

6.
1993年日本学者Kitamura等在人的嗜铬细胞瘤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多肽———肾上腺髓质素(AM),由52个氨基酸组成。动物实验发现,AM对支气管有显著的扩张作用[1],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AM浓度也显著升高[2]。现在认为,AM在扩张支气管...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发达国家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近几年我国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1]。而绝大多数结肠癌都是由潜在的结肠腺瘤转变而来。由于该病有较长的自然病程,因此在人群中广泛开展结肠癌的普查可以发现并根治有癌变危险的腺瘤及早期癌,以期降低结肠癌的死亡率[2,3]。CT结肠造镜影术(CTC)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的影像学技术[1,4],它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结肠肿瘤检查方法[3]。在1994年Vinig首先报道了模拟结肠镜检查的应用。将螺旋CT技术与先进的计算机影象软件相结合,对已清洁、充气的结肠…  相似文献   

8.
广东三个人群中海尔曼螺杆菌感染情况的内镜普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英国的Dent等[1]在人胃粘膜病理切片中发现了一种形态不同于幽门螺杆菌(Hp)的新细菌,至今国内外已报道了数百例,1993年Solnick[2]对2例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发现属于螺杆菌属,名为Helicobacterhe...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的进展潘其英多数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血液中有大量的抗Hp抗体存在。虽然有这种抗体存在,但细菌仍可在胃上皮定居,并持续存在,除非使用治疗手段将其去除[1]。天然引起的免疫反应并不能够清除Hp感染,人工引起的保护性免疫会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寄生于人体胃内的螺旋形细菌,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on和Marshall首次在人胃粘膜结构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这种细菌,称弯曲菌样微生物,当时认为该菌与胃幽门部炎症有密切关系,故又称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1989年goodwin建议改为幽门螺杆菌,得到公认,通过20余年的研究发现,该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等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的药物溶栓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世纪初,急性心肌梗塞作为一种疾病被描述时[1],尸检发现患者有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直到40年代,多数学者将冠脉血栓形成与急性心肌梗塞视为同义词。然而从50年代至70年代,有些病理学家认为冠脉血栓形成是心肌梗塞的结果而非原因[2],从而引起了争论。但8...  相似文献   

12.
<正> 自 1983年 Warren和 Marshall 首次从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引起对该菌的研究。目前有关Hp感染的传染源所知甚少,有资料报道某些动物胃内发现有螺旋样细菌,我们调查了上海郊区屠宰场被宰猪的细菌感染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2010年12月—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常熟市中医院行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确诊为血管或血管瘤压迫的108个上消化道隆起病灶的内镜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发现隆起主要分布于食管[50.9%(55/108)]和胃[47.2%(51/108)],各部又分别以食管中段[40.0%(22/55)]、上段[36.4%(20/55)]和胃体[66.7%(34/51)]、胃底[31.4%(16/51)]多见;多为脾动脉及动脉瘤压迫[29.6%(32/108)]、主动脉压迫[23.1%(25/108)]、孤立食管静脉瘤压迫[13.9%(15/108)]和胃黏膜下静脉及静脉瘤压迫[12.0%(13/108)],内镜下表现形态多样。以上结果提示,血管及血管瘤引起的上消化道隆起多由管腔外血管外压所致,但异位黏膜下动脉、孤立静脉瘤也不罕见,其分布广、胃镜下表现各异,EUS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必要时可联合彩色多普勒技术、CT平扫及血管重建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红霉素对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霉素对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影响张传继,丛培喜,毛学忠,曹洪贤,刘学兰糖尿病患者常伴胃轻瘫[1],其关键病理生理机制是与胃排空延迟有关的胃动力异常或胃-幽门-十二指肠动力异常。近年研究发现红霉素能与胃肠道平滑肌细胞上的胃动素受体结合,产生促胃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p )是定植在人类胃黏膜的有较强传染性的一种革兰阴性菌[1]。慢性 Hp 感染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腺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致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3]。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者猜测螺杆菌属可能会出现在人类结肠并参与 IBD发生[4]。在一些 CD 患者的粪便或黏膜标本中发现了条件致病菌,如类结核分枝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5]。Pearce 等[6]的研究发现, CD 患者中 Hp 阳性者比正常对照组少。在 Man等[7]的研究中,59%的 CD 患儿被检出 Hp 阳性,远高于无症状健康儿童。以上均提示,Hp 感染可能在 CD 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阴性、微需氧性细菌,进入人胃低pH环境中生长繁殖,它的出现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相关,并与胃癌及胃MALT淋巴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有关。人群中几乎有一半终生感染Hp,但只有10%的感染者发展为明显的临床疾病[1]。来源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病人的Hp菌株含有一个40kb的DNA片段,称cag致病岛(pathogenicityisland),该DNA片段在无症状的Hp感染病人分离株中不存在[2]。cag致病岛含有的许多基因与典型的细菌病原体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炎与一种新的螺旋菌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刘朝一综述范生尧审校近几年相继在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等地,从上腹部症状病人的胃粘膜中检出一种新螺旋菌──人胃螺旋菌(Gastropirillumhamuns)[1~6、8]。该菌形态学与幽门螺旋...  相似文献   

18.
食管─胃交界部和非交界部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殷泙综述许幼如审校贲门部位于食管鳞状上皮和胃柱状上皮的移行区内,在解剖学位置上具有它的特殊性[1]。晚近,国外学者在贲门部的范围内划分出食管─胃交界部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nceratthee...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ET)是1988年日本Yanagisawa等学者首先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纯化的一种血管收缩物质[1],近年来研究发现有许多病理情况下其血浆质量浓度明显升高,可能是一种内源性致病因素[2]。本文观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ET质量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粘膜致病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幽门螺杆菌粘膜致病机理研究现状蒋树林姚希贤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石家庄050000螺旋杆菌样微生物早在十九世纪初即于动物粘膜组织中发现,二十世纪早期于人类粘膜组织中检出[1,2],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被忽视,直到1983年Marshal和Wa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