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空腹血糖分布规律及其对糖尿病的筛检价值。方法 :对无糖尿病症状的6 80例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行 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对其空腹血糖水平分组分析 ,并评价不同水平空腹血糖对糖尿病的筛检价值。结果 :糖尿病、糖耐量低减和糖耐量正常的发生率分别为 19.85 %、2 0 .14%和 6 0 .0 0 % ;空腹血糖均值分别为 ( 6 .30± 0 .93) mm ol/ L、( 5 .2 5± 0 .83 ) mm ol/ L和 ( 4.5 6± 0 .74) mm ol/ L ( P值均 <0 .0 5 ) ;空腹血糖95 %的可信区间分别为 6 .10~ 6 .6 5 m mol/ L ,5 .2 0~ 5 .5 5 m mol/ L和 4.6 1~ 4.88m mol/ L。评价筛检试验显示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各指标在空腹血糖≥ 6 .0 m mol/ L或≥ 6 .5 mmol/ L时对糖尿病的综合预测价值略优于空腹血糖≥ 7.0 mmol/ L。结论 :在高危人群中筛检糖尿病效能较高 ,空腹血糖仍不失为发现糖尿病的早期简便方法 ,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空腹血糖仍可以反应糖代谢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家庭医学》2005,(5):50
什么是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为3 6~6.1mmol/L.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临床指南2004版的最新修订,空腹血糖正常值降至≤5.6mmol/L,这意味着更多的人被划入了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研讨,决定采纳此标准).  相似文献   

3.
《家庭医学》2005,(10):50-50
什么是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为3.6~6.1mmol/L。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临床指南2004版的最新修订,空腹血糖正常值降至≤5.6mmol/L,这意味着更多的人被划人了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结台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研讨,决定采纳此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保健中心体榆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及年龄分层后的血糖情况,为防治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氧化酶法测定体检人群的空腹血糖.以空腹血糖≥7.0mmol/L为标准,判断为糖尿病(DM)阳性,6.1~6.9 mmol/L为空腹葡萄糖耐量受损(IFG)阳性,5.6~6.0 mmol/L为空腹血糖正常高限组阳性,并按年份、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体检人群中,糖尿病、空腹血糖异常的阳性率均逐年上升(P<0.01);平均血糖浓度随着年龄增加升高(P<0.01);DM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IFG和空腹血糖高限组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升高更明显.结论:温州地区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异常及糖尿病阳性率逐年上升,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尤其在40岁以上人群中阳性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截定点以及诊断糖尿病(DM)的FPG理想切点。方法3219例台州农村人群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空腹测毛细血管血糖,若≥5.6mmol/L做OGTT检查。结果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mmol/L为10.15%,按原切点6.1mmol/L为1.24%;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mmol/L为6.14%,按原切点6.1mmol/L为3.26%。结论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 IGT检出率明显增加;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7mmol/L,DM的最佳FPG切点为6.6mmol/L。  相似文献   

6.
由于大多数糖尿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而被确诊时可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所以,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关键是定期(最好半年一次!)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9类人群: 1.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糖在5.6-7mmol/L  相似文献   

7.
我国年龄标化的总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据此推算,我国9 240万以上成年人患糖尿病,1.482亿以上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1].糖尿病早期无明显症状,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未诊断率很高.我国糖尿病病例中60.7%未得到诊断[1].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切点下调为≥5.6 mmol/L[2],更扩大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范围.以前研究认为,糖尿病前期患者约有1/3可能不会进展为糖尿病.近来研究表明,所有的糖尿病前期人群都可能进展为糖尿病患者[3].本研究中我们将193例糖尿病前期人员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当前农村社区成人居民糖尿病发病与空腹血糖水平异常情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队列研究设计,随访1908名参加基线调查的18~64周岁的农村社区居民。结果德清县农村社区居民糖尿病2年累积发病率为2.20%,使用2000年全国人口进行年龄和性别标化后的标化率为1.10%,在不同年龄组中发病率不同,且随着年龄明显上升;空腹血糖受损的2年累积发病率为4.67%(标化率为3.60%)。本次共随访3374.5人年,德清县农村社区18~64周岁成人糖尿病发病率为9.8/千人年。进一步分析表明,在调整了基线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BM I、吸烟、饮酒、规律体育锻炼和高血压之后,与基线空腹血糖<5.6mmol/L的队列成员相比,IFG明显增加了糖尿病发病风险;空腹血糖5.6~6.0mmol/L的人发生糖尿病风险增加了近7倍;基线空腹血糖每增加1 mmol/L,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近8倍。结论农村社区成人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IFG)发病处于较高水平,空腹血糖高,特别是IFG明显增加了糖尿病发病风险,而采用5.6mmol/L的诊断标准来判断是否空腹高血糖可能更有利于农村社区糖尿病防治,应加强对高空腹血糖人群的社区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的数据,分析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流行特征。方法全国城乡不同经济类别地区9925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含量,分析空腹血糖分布情况和糖尿病流行特征。结果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5.18mmol/L,城市显著高于农村(P<0.05);29.5%的大城市和21.6%的中小城市老年人空腹血糖≥5.6mmol/L;中国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6.83%,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和四类农村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6.97%、11.43%、4.94%、4.70%和1.94%。结论中国超过21%的城市老年人处于空腹高血糖状态,城市老年人DM患病率达到13.1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追踪并随访上海市某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2年,观测血糖控制水平,分析高危人群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以掌握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发病及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为上海市社区制订糖尿病早防早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糖尿病高危人群标准收集580例研究对象,其中血糖已达糖尿病诊断标准者77人进入患者组,其余503人进入高危组,给予门诊随访、健康教育等相应的干预方法。在入选后第12、24个月进行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控制情况、新发糖尿病等情况及干预的效果等。

结果

患者组第12、24个月复测静脉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基线时的血糖水平,体重指数(BMI)、腰围无明显变化。患者组研究对象较高危组年龄更大,合并血糖调节受损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比例更高。高危组503例,随访期内共74人为新发糖尿病患者,占比14.7%;新发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比例更高,BMI以及合并血糖调节受损史、妊娠糖尿病史的比例更高。妊娠糖尿病史(仅女性)为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

高危人群更易患糖尿病;糖尿病组患者在2年随访期内空腹血糖水平控制较好,门诊随访合并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糖尿病人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青年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病趋势及特征。方法对2006-2009年济南市区200多个企事业单位60岁以下在职职工进行每年一次的健康查体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微机筛选出所有5.6 mmol/L≤空腹血糖(FPG)<7.0 mmol/L者(排除已确诊糖尿病药物控制血糖者),再经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 PG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及糖耐量受损(IGT)组,对其年检出率及人群分布特征做回顾性分析。结果糖调节受损(IGR)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IGR占所有5.6 mmol/L≤FPG<7.0 mmol/L者的50%以上。IFG男性检出率大于女性,IGT男、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与IGT相比IFG发病更趋于年轻化。IGT较IFG更具有代谢综合征的特征。结论济南市区中青年人群中糖尿病前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予以关注,综合评估,全面干预。  相似文献   

12.
张国猛  李物华 《上海预防医学》2018,362(2):126-128, 132
目的筛查某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探讨糖尿病发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空腹血糖测量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试验筛查高危人群,分析高危人群向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舒张压、糖尿病家族史和既往糖调节受损(IGR)史是高危人群向糖尿病患者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通过筛查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有利于尽早预防,合理控制血压、血脂,降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对社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干预的效果,为家庭医生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静安区北站社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453例,按是否自愿接受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按照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要求进行干预。观察组由签约的家庭医生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由社区从事公共卫生的医护人员进行管理。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医生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可使其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提高,血糖控制较好,且可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率。社区家庭医生积极参与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干预管理,能够有效地延缓和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有助于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现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依据危险因素记分法,明确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分布情况,并对该人群的年龄、BMI、腰臀比、血压、家族史、空腹血糖和心血管疾病等情况,以及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人群中糖尿病及高危人群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项目筛查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共有6043人,该人群中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比较普遍。腰臀比异常组与正常组之间空腹血糖构成情况无显著性差异,高血脂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及糖调节受损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组,高血压组中糖尿病患者及糖调节受损检出率却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通过对35岁以上人群初筛确定的高危人群血糖水平均值接近于糖调节受损水平。因此,有必要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健康管理,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指尖毛细血管空腹血糖(指尖FPG)筛检社区4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低减(IGT)]的切点,为人群普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保定市3个社区,以社区内45岁以上居民3250人为筛查对象.对指尖FPG≥5.1 mmol/L者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空腹血糖及服糖2 h静脉血浆血糖(2hPG),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确定糖尿病及IFG、IGT的切点,判断诊断价值.结果 检出糖尿病230例(7.3%),IFG 166例(5.2%),IGT 204例(6.7%);以指尖FPG为测试变量,以是否FPG≥7.0 mmol/L及或2hPG≥11.1 mmol/L为说明变量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05,最佳切点为6.0 mmol/L,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8.0%和89.3%;以是否FPG<5.6 mmol/L、是否FPG<7.0 mmol/L及7.8 mmol/L≤2hPG≤11.1 mmol/L为说明变量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3、0.719,最佳切点均为5.7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低(50.3%、28.0%;60.8%、28.0%).结论 用指尖FPG 6.0mmol/L为切点筛查4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相对可靠;但指尖FPG筛查IFG、IGT不可靠.指尖FPG筛查社区人群简便、快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15,(9):146-149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运用保护动机理论(PMT)进行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本院门诊部就诊中发现空腹血糖≥5.6 mmol/L但<7.0 mmol/L的血糖异常者和(或)2 h血糖在7.8~11.1 mmol/L的人群进行跟踪干预。符合条件的6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0)和PMT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PMT组运用保护动机理论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运动时间及体重指数(BMT)等变化。结果 PMT组干预后FPG、2h PG、运动>210分/周及BM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T在提高糖尿病前期人群运动依从性上显示出优越性.短期PMT(6个月内)对血糖的降低效应显著高于传统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调空腹血糖受损切点后,本地区糖调节受损(IGR)患病情况分布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1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784例,按不同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分析患者IGR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后,空腹血糖受损患病例数增加85例,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由14%增至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3,P<0.05);正常糖耐量由57.9%降至4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P<0.05).空腹血糖5.6~6.0 mmol/L组与<5.6mmol/L组及与6.1 ~ 6.9 mmol/L组比较,在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及心电图异常方面比较,P<0.05.结论 本地区IGR患者分布显著受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影响,对于新增单纯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应及早进行干预或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妊娠期糖尿病与普通糖尿病不同,是指妇女本无糖尿病史,而是在妊娠期间初次出现的糖耐量异常。此类患者必须将血糖控制在正常值7.0mmol/L以下才能受孕。而妊娠期糖尿病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者,可诊断为糖尿病。所以,孕妇空腹血糖值应控制在3.3-5.6mmol/L范围内;餐前30min:应在3.3-5.8mmo1/L之间;餐后2h:应在4.4-6.7mmol/L之间;夜间:应在4.4-6.7mmol/L之间。为了减低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危害,现其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不同血糖水平下相关因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了解在不同空腹血糖(FPG)水平下相关因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探讨在大规模人群中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方法。方法996例(年龄40~92岁)化验空腹胰岛素(Ins)、FPG、甘油三酯(TG),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比较不同FPG状态下相关因素与胰岛素敏感性(ISI)的关系。结果①FPG>5mmol/L时,整个人群的ISI与FPG≤5mmol/L比较明显降低(P<0.001)。②年龄>60岁、体质指数(BMI)>24、TG>1.86mmol/L与年龄≤60岁、BMI≤24、TG≤1.86mmol/L相比,各个FPG水平的ISI均有明显降低(P<0.001)。结论40岁后,FPG>5mmol/L、肥胖、高TG血症、老化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尽早对可控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8是非糖尿病患者,高于11.1是糖尿病患者,高于7.8低于11.1的是糖尿病前期人群,换句话说就是糖尿病的“后备军”.调查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过亿,但是比这个数字更庞大的是糖尿病“后备军”. 餐后血糖高 前期人群多 “一大早不吃饭,去医院查个空愎血糖”是大多数人的习惯.一旦空腹血糖不超过5.6毫摩尔/升,大多数人就回家按老样子过日子了.“实际上,这一习惯得改了.”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袁申元主任说,与西方人相比,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如果单纯检查空腹血糖容易漏诊.研究显示,单纯使用空腹血糖对人群进行筛查,将使46.6%的糖尿病患者及70.7%的糖尿病前期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