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鳃裂瘘管和囊肿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先天性鳃裂囊肿和瘘管误诊原因及减少误诊的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先天性鳃裂囊肿和瘘管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25例患中有10例被误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误诊时间最长为8a,最短为0.5a。手术次数最多达6次,误诊原因:(1)对本病认为不够;(2)临床表现不典型;(3)未行必要的辅助检查。结论 先天性鳃裂囊肿和瘘管的误诊并不少见。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达到早期手术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鳃裂瘘管及囊肿临床较少见,常易误诊,为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现将5例误诊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16岁。因右耳廓后上方反复肿痛5年,加重20天就诊。患者5年前曾因耳廓后上方红肿,疼痛,在乡卫生院诊为“耳后骨膜下脓肿”,行切开引流好转,此后因复发行切开引流4次,就诊前20天,患者右耳廓后上方再次肿痛。体检:右耳廓后上方红肿,压痛,扪之波动感,在门诊切开引流,流出脓液约5ml,脓腔内肉芽组织生长,予以彻底刮除,脓腔累及外耳道后上壁,但未穿破皮肤,无骨质破坏,详查外耳道及鼓膜未发…  相似文献   

3.
对鳃裂瘘管误诊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林 《临床误诊误治》1997,10(5):299-299
先天性第一鳃裂瘘管较少见,病人由于局部感染或外耳道流脓,常被误诊为局部感染性疾病或中耳炎。我院1989年3月至1995年3月误诊先天性第一鳃裂疾管5例,就其误诊原因及临床诊断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见附表本组5例均将笑管或窦道彻底摘除,病理诊断为鳃裂瘘管或鳃裂窦。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5.
第一鳃裂瘘管及囊肿五例长期误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第一鳃裂瘘管 (囊肿 ) ,在临床少见 ,约占所有鳃裂畸形的 1% [1] ,因此易误诊误治。我们于 1990~2 0 0 0年诊治 5例 ,均在外院长期误诊。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16~ 68岁。病程 1~ 2 9年 ;病变部位 :右侧 4例 ,左侧 1例。1 2 临床表现  5例均常有颈部或耳下部肿块 ,且常因感冒后增大 ,局部疼痛 ,瘘口或窦道常有粘液脓样分泌物溢出 ,伴发热。查体 :在下颌角附近、耳廓后下方或乳突尖前下方见瘘口 ,其周围皮肤发红、肿胀、压痛 ,反复感染或经手术切开者则瘘口糜烂、结痂 ,有肉芽或瘢痕组…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鳃裂瘘管和囊肿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极易误诊,我院于1988年至1992年5月共收治23例,其中16例曾被误诊,误诊率达69.5%。为加深对该病认识,提高诊断正确率,现将这16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例1,男,39岁,右耳后发作性红肿近30年,患者分别于10岁、20岁时发生右耳后下乳突前下区疖肿,经切开排脓及消炎治疗后好转,半月前出现同一区域红肿疼痛,伴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门诊给予消炎、局部切开排脓,效果不佳,拟“皮脂腺囊肿伴感染”收住院。发病过程中,患者自行  相似文献   

8.
第一鳃裂瘘管(耳颈瘘管)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我院1980年~1990年11月共收治12例,全部误诊(4例为我院误诊,8例为外院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误诊原因作一回顾性分析。临术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4~45岁,平均22岁。误诊时间最短2年,最长25年,平均13年半。平均误诊4.8次。临床表现:12例均有耳后  相似文献   

9.
10.
1 病例报告男 ,2 2岁。 4 a前因受凉出现右耳后肿胀、疼痛 ,右外耳道有淡黄色脓液流出而就诊。拟诊右耳后脓肿、中耳炎 ,给予脓肿切开引流 ,抗炎对症治疗后好转。此后每年发作 1次 ,均经上述治疗后好转。本次发病于入院前 3d因感冒右耳后一包块出现 ,红肿、疼痛明显 ,且顶部破溃 ,右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门诊以右耳后瘘管并感染收住。查体 :右耳外观耳垂明显缩小 ,右侧外耳道后壁肿胀 ,鼓膜无法看清 ,右耳后可见一约 2 cm× 3cm大小的包块 ,质中等 ,边界不清 ,顶部有一小破溃口 ,无脓液溢出。经右耳乳突拍片 ,提示急性中耳乳突炎。入院后诊…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鳃裂瘘管较少见,患者由于局部感染或形成脓肿后才就诊,常被误诊为局部感染性疾病或寒性脓肿,我科曾收治1例长期误诊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8岁。因左颈下部反复红肿、溢脓26年于1997年11月2日入院。患者2岁时出现左颈下部红肿、疼痛、溢脓,切开引流后缓解,但每年春季均发病,经反复切开引流或局部清创处理,均不能根除。在外院多次抗结核治疗均无效。近2年来病情加重,每年发作2~3次。检查:颈软,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不肿大,颈部淋巴结未触及。左侧胸锁乳突肌下1/3处皮肤有5cm×7cm医院头颈外科瘢痕,瘢痕组织微高出皮面,皮肤充血,…  相似文献   

12.
颈侧鳃裂瘘管16例分析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410078)刘季威陶正德颈侧鳃裂瘘系与胚胎发育有关的先天性畸形。文献上虽偶有报道,但仍常漏诊、误诊,以至误治,给进一步处理增添了困难。现将我院从1988~1991年收治的16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6...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2岁。右耳流脓1天,自诉1天前无明显诱因右耳流脓,伴同侧听力稍减退。查体:外耳道内满是脓液和耵聍碎屑,鼓膜窥不清,拟诊为化脓性中耳炎,给予清理后见外耳道轻度充血,鼓膜完整,标志清楚,考虑脓液来源于耵聍感染。予局部点氧氟沙星滴耳液,2天后,患者来诊诉又有脓液流出。  相似文献   

14.
鳃裂瘘管误诊为甲状舌管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资料女,9岁。因颈前部间断性流脓8年,加重1年入院。患儿于出生后5个月时,家长发现其颈前正中有一瘘口,间断有黏稠脓性分泌物溢出,在当地医院曾行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近1年来瘘口分泌物持续溢出,呈白色乳糜样,不伴出血、声嘶、咯血、呛咳、胸痛,无张口受限、耳鸣及听力下  相似文献   

15.
16.
1 病例资料女,52岁.因左侧咽痛伴呼吸不畅2d就诊.间接喉镜检查示:会厌黏膜充血,左侧肿胀明显,左侧会厌谷及梨状窝可见黄色脓性分泌物附着.诊断:会厌脓肿.急诊收入院行抗感染治疗,并于次日予1%丁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后拟行会厌脓肿切排手术,术中在支撑喉镜下将舌根压向下颌下颈前处,显露左侧会厌谷及梨状窝,吸除脓液始发现会厌肿胀,无脓肿形成,同时检查发现左梨状窝内侧壁见一瘘口,按压同侧颈部可见黄色脓性分泌物自瘘口溢出.  相似文献   

17.
陈勇胜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594-1595
第3鳃裂瘘管较罕见,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见1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因反复左侧咽痛伴颈部流浓于2008年5月21日入院。9岁时无诱因出现左颈侧皮肤隆起,红肿,左侧咽痛,伴发热,当地医院以脓肿行切开排脓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之后肿痛症状反复发作,并于20岁时出现左颈部皮肤小孔,有少量白色分泌物溢出,均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29岁开始出现喝水后左颈侧皮肤小孔有清亮液体流出,医院检查,  相似文献   

18.
19.
【病例】女,10岁。因发现双侧颈部瘘管入院。患儿自幼即有双侧颈部瘘管,7年前反复有黏稠液体自瘘口流出,局部皮肤无红肿。曾在外院行颈侧瘘管切除术,术中发现瘘管深长而终止操作。专科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下1/3前缘可见2个瘘管,挤压有黏稠分泌物,上方可触及索条状物。电子纤维喉镜及食管造影检查未发现内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在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9例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资料, 对照手术及病理结果, 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  结果  鳃裂囊肿共14例, 包括第一鳃裂囊肿5例, 第二鳃裂囊肿9例; 鳃裂瘘管共5例, 包括第一鳃裂瘘管1例, 第二鳃裂瘘管2例, 第三鳃裂瘘管1例, 第四鳃裂瘘管1例。13例(92.8%)鳃裂囊肿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的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 仅1例形态不规则; 12例(85.7%)边界清晰, 2例(14.3%)边界不清; 7例(50%)呈无回声, 其中2例内部多数点状回声漂浮, 挤压时可移动; 2例(14.3%)为囊实性; 4例(28.6%)为实性不均质低回声; 彩色多普勒显示4例(28.6%)周边条状血流, 10例(71.4%)未见血流信号。4例(80%)鳃裂瘘管超声表现为条状或不规则低回声, 2例(40%)显示瘘管回声; 1例(20%)为片状低回声, 形状不规则; 3例(60%)为实性, 2例(40%)为囊实性; 彩色多普勒显示2例(40%)内部可见条状血流, 1例(20%)边缘条状血流, 2例(40%)未见血流信号。  结论  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具有典型的超声成像特征, 可为临床提供不可或缺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