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P300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P300的改变。方法 对67例PD患者依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PD抑郁组(22例)和PD非抑郁组(4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和P300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PD患者简明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尚在正常范围,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D抑郁组MMSE评分更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P〈0.05),PD抑郁组改变更为明显(均P〈0.01);PD组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413,P〈0.05),波幅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398,P〈0.05)。结论 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记忆损害最为明显;抑郁对认知功能有负性影响,P300检测可以早期发现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ERPs研究,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和相关性。方法:用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ERP检测6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39例,脑出血21例,均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查。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组与无抑郁患者组相比P3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且波幅显著降低(P<0.01);两者MMSE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显著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及康复。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情绪与疼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调查分析恶性肿瘤患抑郁情绪与疼痛的关系,研究肿瘤患伴发抑郁情绪在治疗中的可行性,必要性。方法 调查分析肿瘤患和普通内科住院患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情况以及程度,在肿瘤患中,调查分析以卡氏(KAMOFASKY)评分40分为标准,不同病情程度与抑郁情绪发生情况以及程度,比较分析主诉疼痛和非疼痛患中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和疼痛患中抑郁和疼痛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患伴发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7.14%,普通内科患仅为13.895,两比较差异显(P<0.05),内科患以轻度为主,占76.00%,重度抑郁患占4.00%,肿瘤患重度抑郁明显增高,占20.83%,两比较差异显(P<0.05);85.03%的病情严重肿瘤病例有抑郁症状表现,在病情相对较轻的33.66%,两比较差异显(P<0.05)。在抑郁症状程度上,34.40%的病情严重肿瘤病例抑郁症状表现为重度抑郁,29.60%的患表现为轻度抑郁,在病情较轻的患中其发生率分别在8.63%和57.55%,两比较差异显(P<0.05)。72.92%的疼痛患同时具有抑郁症发生,而疼痛非抑郁的患发生率仅为27.08%,两比较差异显(P<0.05);同时在抑郁患中伴有重度疼痛为20.71%,中度疼痛为45.71%,轻度为33.57%,与无抑郁症状患相比,分别为7.69%,30.77%和61.54%,两组间比较差异显(P<0.05)。结论 抑郁情绪在肿瘤患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程度较重。抑郁发病率及其程度与疾病的病,疼痛的有无,疼痛的分级正相关。抑郁症状的治疗应该成为肿瘤及癌痛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神经生长素对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2例GBS患应用NGF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死亡率的变化,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性差异(P<0.05),两组相比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F治疗GBS效果显,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显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神经病的疗效。方法:联合治疗(集体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61例,单一用药63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定。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率65.9%,单一用药组显效率30.2%,两组间差异有显性(P<0.01),量表评定结果:SCL-90,SAS,SDS治疗12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SAS,SDS治疗12周后两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集体心理治疗不仅能减轻神经症症状,而且能改善患的人际关系,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38例I型精神分裂症患和23例Ⅱ型精神分裂症患治疗前血清5-羟色胺浓度,并于36例健康对照组作比较, 步结果表明,I型患血清5-羟色胺浓度显低于Ⅱ型患和对照组(P<0.01),而后两无明显差异(P>0.05),I型患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浓度有显差异(P<0.05),Ⅱ型患治疗前后轿清5-羟色胺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作从5-羟色胺代谢中的生化联系对I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司来吉兰添加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司来吉兰添加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在复方多巴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国产司来吉兰治疗40例帕金森病患,分为司来吉兰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疗程8周。采用改良的Webster评分量表评估药物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司来吉兰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Webster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安慰剂对照组于治疗后第4,6周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或P<0.01),司来吉兰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P<0.01),司来吉兰组患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与安慰剂组(40%)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1)。司来吉兰组患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司来吉兰是一种安全有效 的抗帕金森病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8.
氟西汀、万法拉斯和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正确地评价氟西汀、万法拉斯和阿米替林三种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2-R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102例病人,分别服用氟西汀、万法拉斯和阿米替林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HAMD、CGI-SI、TESS等量表评价抑郁症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氟西汀、万法拉斯组起效时间较阿米替林组早,前两与后在2周末HAMD分值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2组均有极其显性差异(P<0.001),3组间临床疗效无显差异。结论:氟西汀、万法拉斯和阿米替林比较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阿米替林。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与单胺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抗抑郁症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及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的改变。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对40例抑郁症患在治疗前和抗抑郁药治疗4周后的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以及单胺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3-甲基-4-羟-苯乙二醇(MHPG)和高香草酸(HVA)的浓度进行测定,并以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1)抑郁症组治疗前血浆IL-2、IL-6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过4周抗抑郁剂治疗后,随着病情显好转IL-2、IL-6较治疗前显降低(P<0.01);(2)抑郁症组治疗前血浆T-HIAA、MHPG、HVA浓度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5-HIAA、MHPG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3)治疗前后血浆5-HIAA的差值与治疗前后IL-2、IL-6的差值均呈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1)抑郁症患可能伴有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2)抑郁症患存在中枢5-HT和NE功能低下。(3)IL-2、IL-6可影响中枢的5-HT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伴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8例伴有轻度认知损害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试验组患者进行为期4周、频率为20Hz的rTMS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试。结果治疗后,试验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t=-3.711,P=0.001),3个月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3.978,P〈0.01)。治疗后,试验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t=2.705,P=0.010),3个月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2.934,P=0.006)。治疗后和治疗3个月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Fz和Cz的P300波幅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和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Fz和Cz的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治疗可同时改善伴轻度认知损害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