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 中风病病位在脑部络脉,无论脑终阻塞或破裂,皆可导致卒中。所以,其病机关键在于络脉病变,故治疗亦当以治络为主。一、从络论治的理论基础中风病病位在脑部络脉。病发中风时,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络脉阻塞,或络破血溢,皆为络脉病变。由于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脑络既病,气血不能上承,脑失濡养,神明必失其所用。轻则肢体偏废、感觉失常,语言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重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二便失禁,甚则一厥不醒。李东垣谓:“中风为百病之长,乃气血闭而不行”;朱丹溪谓:“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淤血,在右属痰  相似文献   

2.
脑中风为危害人类生命的一大疾病,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张伯礼教授在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广为认可的疗效,文章从辨证特色、病机认识、遣方用药、预防调护等方面总结了张伯礼教授治疗中风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刺络放血法是古老的一种针刺方法,是用三棱针、缝衣针或小眉刀刺浅表的络脉(相当于浅表静脉)或穴位(任何穴位表面均分布有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放出一定量的血液,借以调整脏腑气血经络,治疗疾病。今人又称“刺血”、“放血”疗法。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法,治疗范围日趋扩大,尤其在治疗许多疑难杂病方面显示了能够补针灸疗法的不足之处。故本文就1960年——1985年来国内外应用该法治疗内、外、妇、儿科疾病情况作一综述。 内科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1.1.支气管哮喘:有人在大椎、陶道等督脉上及背部膀胱经俞穴肺俞、肩中俞等及远端委中三棱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发病阶段"毒损脑络"临床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从临床角度研究中风病"毒损脑络"的表征,探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初步分析中风病毒损脑络的症状特征.方法 结合中风病发病前后的临床特点,参照风邪致病的临床特征表达,分析中风病发病前后非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的特点和变化,以及相关症状的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变化.探讨这些临床特征与毒损脑络的关联关系.结果 在症状层面,困倦感、头昏沉、反应迟钝、面色晦暗,食欲、睡眠、情绪的变化,舌象和脉象的变化,是需要关注的临床表征.结论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毒损脑络的临床表征有迹可寻.毒损脑络的临床表征,可能是相关症状、体征、症状的变化和理化指标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5.
络病学说是祖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络病学说对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挖掘络病治疗方剂当是重中之重。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内载治疗络病方剂颇多,奠定了络病学临床治疗方剂的基础,本文试从流气畅络﹑化瘀通络﹑散结通络﹑解毒通络﹑袪痰通络﹑祛风通络﹑络虚通补七种治法来略论《金匮要略》中的治络方剂,为中医药后学者服务。  相似文献   

6.
疏肝法是中医临床最为常用的肝病治法之一。恰当的运用疏肝法对于中医临床治疗常见病证和诸多疑难杂证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文献和临床两个方面探讨疏肝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在当代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所谓治崩三法是指治崩中“塞流、澄源、复旧”三种方法,本文就此略谈已见。  相似文献   

8.
活血利水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丰 《河北医学》1996,2(6):653-654
活血利水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25001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骆丰指导邵念方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深入研究发病机理,拓宽思路,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60例,疗效尚满意,现总...  相似文献   

9.
心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中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清代医家叶天士感叹“遍阅医药”“未尝说及络病”“医者不知络病治法,所谓愈治愈穷矣“提出“久病人络”“久痛入络”这标志着已经形成独特的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血疏通法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中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中风后遗症患随机分为活血疏通法组92例患(即治疗组)用穴位注射、针刺、梅花针治疗,其中穴位注射药物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ml,穴位注射采用肩Yu、曲池、手三里、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丰隆穴,均取患侧,每次治疗交替选用上述4穴;针刺主穴分两组:(1)百会、人中、风府、曲池、外关、合谷、健膝、风市、足三里、解溪、昆仑、太冲;(2)四神聪、极泉、尺泽、内关、大陵、血海、阴陵泉、三阴交、气海、关元。每次治疗交替选用上述两组穴位,失语加哑门、廉泉,口眼歪斜加四白、地仓、颊车;梅花针轻扣偏瘫肢体痉挛劣势侧。对照组86例患用针刺治疗,针刺选穴和方法与活血疏通法组同。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3.4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81.4%,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率、显进步率、进步率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活血疏通法治疗恢复期主后遗症期中风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11.
通腑泻浊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腑泻浊法是中风病治疗中的常用治法之一,临证可广泛应用于中风病的各期。急性期通腑以泻体内壅盛之邪;恢复期通腑使邪去正复;同时对防治中风病的并发症和复中,亦有明显作用。临床应用当以辨证为根本,把握时机力度。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根据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起居条件的变化,将中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总结出治疗咳嗽的核心活动,简称“治咳核心3法”。对临床起到执简驭繁,提高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浅谈温阳药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以往运用温阳药物治疗中风病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分析中风病的发病机理,探讨了中风病治疗过程中应用温阳药物的可行性。认为温阳药并非是中风治疗应用中的禁区,当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温阳药物于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以提高中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 中风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神经系统的疾病。上海地区调查资料表明中风病致死或致残的危害已超过心脏病。几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显示出优势,主要表现为临床的分期分型辨证论治。本文试将中风病的分期分型和诊疗作一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熊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7):536-537
固涩法是治疗正虚无邪、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大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广。笔者将此法用于治疗妇科临床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典型病例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的中风病 ,包括了西医的脑血栓、脑溢血、高血压和高血压脑病等。中风发病先兆有麻木感 ,主要是指肢体麻木、活动不灵或受限等方面 ,容易与西医的风湿病、中医的痹证相混淆。中风的多发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 ,青壮年较少见 ,发病的季节以冬春为多 ,或者是在气候急剧变化时 ,或者是劳作过度时 ,《内经》说“天应四时 ,人应自然”是也 ,人体在虚弱亏羸的情况下 ,不能适应自身变化 ,即人体的调节功能低下时多易发病。1 中风先兆症状 又称小中风 ,与西医的风湿病容易鉴别 ,风湿病大都有风湿病史 ,遇寒冷加剧 ,而与中医学的痹证就容易混淆 …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急性中风病的病机为气机逆乱,升降失常。因此,调理气机,恢复和维持气机升降出入的有序状态,纠正脏腑功能紊乱、气化失常的无序状态是治疗急性中风病的关键。具体体现于调气以升清降浊,调气以平肝疏肝,调气以祛瘀,调气以化痰,调气以通络。  相似文献   

19.
男科络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病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络中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及渗化失常,最终出现络脉疲滞、痹阻不通的一类病证.近年来,一些学者对络病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并在现代中医学临床各科中取得了广泛运用.其中,男科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学科,虽然临床医生在实践中较广泛地应用了络病理论,但是目前尚未见文献对此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对其进行研究和总结将有助于医生的临床实践,还有可能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