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历特点:女性,19岁,以高热急性起病,5天后双下肢截瘫并有脊髓腔梗阻现象。2个月后出现脑部症状,表现为头痛,3个月后出现精神症状,以后左上肢轻偏瘫,最后昏迷死亡。病程4个月,病情为进行性加重。定位:早期病变在脊髓(颈膨大以下),有髓腔梗  相似文献   

2.
3.
病历摘要李××,男,12岁,学生,于1973年2月9日入院。主诉:发热、头痛半个月,精神障碍1天。患者于半月前开始发热,多见于午后,体温37.4~38.2℃,盗汗,头痛,前额部胀痛,有时向后枕部放散,厉害时伴呕吐。入院前1天出现精神障碍,躁动,胡言乱语,无抽搐。检查:定向力差,体温37.6℃,心率124次/分,血压126/82毫米汞柱,心、肺(一),肝、脾未触及。颈强直,下颌离胸可容三横指,克氏征阳性.眼底及其他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如常,腱反射偏低,无病理反射,腹壁及提睾反射灵活,无共济失调.周围血白细胞11,00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血沉33毫米/1小时、59毫米/2小时,抗链“O”试验1∶300。2月13日腰穿,压力300毫米水柱,脑脊液浅红色,细胞总数7,750/立方毫米,边缘不整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4.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a,NMO)是一种以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病变[1]。该病属于神经科少见疾病,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及体征、MRI、脑脊液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该病合并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罕见,易误诊、漏诊。本科近期收治1例该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 )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简称结脑 )的病例较为少见 ,我科于 2 0 0 2年 5月— 2 0 0 3年 4月共收治混合感染 8例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男 2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 8个月 ,最大 13岁 ,病程短者 1天 ,长者 12天 ,主诉均有头痛、呕吐及皮肤瘀斑 ,5例伴有发烧。 8例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均为阳性。对所有病人行脑脊液检查 ,外观均为米汤样改变 ,白细胞最高(15 .9~ 0 .75 )× 10 9/L ,中性粒细胞均在 90 %以上 ,脑脊液蛋白在 8.38g L~ 0 .4g L之间、糖 0 .2 2~ 3.6之间。所有病人脑脊液离心涂片革…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脑脊髓膜炎是结核性脑膜炎中少见的一种类型据文献报导,约有5%-15%的结核性脑膜炎可出现脊髓损害,且后遗症发生高达50%.现将近年收治结核性脑脊髓膜炎4例,在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鞘内注药,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严重传染病,临床上分为普通型、暴发型及慢性型。其中暴发型流脑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有的发病后24 h内即可死亡[1]。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散发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17岁,发热伴意识障碍4 h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由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全世界有142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流脑的流行或发病。至今仍有许多国家未能控制流行。国内随着菌苗的应用,发病率有所下降,病死率也大大的降低。现就病原学、流行病学,有关临床诊断及治疗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急、突然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有淤斑或淤点、颈项强直等。一、病原学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成肾形,多成对排列,常位于细胞内,在人体内菌体裂解后释放内毒素,有较强的致病力。对外界抵抗力弱,阳光、干燥、寒冷及常用消毒剂都能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10.
郭振球教授(湖南中医学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中医“温疫”、“温毒”的范围,临床应根据其病程特点进行辨证施治。人体肺气通于鼻,司呼吸,当脑膜炎双球菌侵入鼻咽部后,可发生肺卫症状,如喷嚏、流涕、咽喉部不适等。如果受病机体正气不衰,精气充沛,大部分感染者的病变在此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患儿李×,男,5岁。因发热、头痛、呕吐一天,惊厥三小时,于1975年3月23日上午9时住院。现病史:患儿于3月她日上午发热、体温38.5℃,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当时到附近铁路保健站诊治,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曾用解热镇痛药、黄连素等治疗均未奏效。下午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皮疹,且发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虽然广泛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体内激素水平,对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诊断正确率有所提高,但是以心脏异常为突出表现的病例,误诊的并不少见,以心包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常被误诊,本报告结合病例对甲减性心脏病的诊断有关问题提出探讨。例1 于某,女,57岁。因反复出现浮肿、胸闷、气短、伴有畏寒,乏力20余年,外院均诊断为“结核性心包炎”,并曾接受心包抽液及抗结核治疗,均无明显疗效。近2年出现听力减退及视力模糊,10余天来因胸闷、气促加重而收住院。体检:体温37℃,血压17.3/10.7kPa,脉搏56次/分。发育  相似文献   

13.
1981年在山东省卫生防疫站的支持下,我们实施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CDC)下达的《消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研究》的科研课题。通过了解我县流脑的自然史,对流脑开展了整群抽样的方法,实行定点、定人群,用流行病学、血清学、免疫学、细菌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流脑展开20余年的全方位的疾病监测。结果表明,1984年的流脑流行高峰被遏制;整个流脑的流行规律的彻底改变,我县消除流脑的局面已经形成。因此,我们的创新点为:(1)流脑的流行规律至今未改变;(2)A苗的免疫效果是可信的;(3)A苗可以应急接种。将我区流脑自然史划为三个阶段进行论述,这种直观地数字表述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4.
患者钟××,女,13岁,病前健康,五小时前突然发冷发热,剧烈头痛.非喷射性呕吐三次,为胃内容物.2小时前呈昏迷状,无抽搐,咳嗽,气喘、发黄、腹泻等症。门诊以“乙型脑炎”的诊断于1976年7月13日收住入院。查体:体温39OC,脉搏86次,呼吸21次,血.压  相似文献   

15.
<正> 长期以来国内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首选磺胺药。随着磺胺药的耐药菌株逐渐增多,许多医院已经倾向于首选青霉素,其疗效甚佳,至今国内还未见有耐药性的报道。近期我院传染科收治一例经脑脊液培养证实的流脑患者,药敏试验对青霉素有耐药性,临床应用青霉素治疗亦无效。因此病例罕见,故报道如下。患儿汤某,男,5月龄。因发热伴呕吐一天,于1989年7月11日入本院儿科。一天前患儿发热伴一次非喷射状呕吐,稀便两次,时有惊厥,嗜睡。脑脊液常规:外观无色浑浊,潘氏试验(+++),细胞数1440×10~6/L,  相似文献   

16.
17.
暴发型混合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例报告任少堂曹继红△刘建勇黄洪志秦一中1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高热、头痛3d,全身出血点、意识障碍30h于1997年3月3日来我院急诊。3月1日上午感畏寒、发热、头痛,自服感冒药无效。2日晨头痛加剧,喷射状呕吐3次,...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并发心内膜炎甚为少见,现将近期所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 32岁,农民。因发热头痛一周伴神志不清、皮肤瘀点瘀斑一天,而于1985年2月26日住院。患者一周前淋雨后感畏寒、发热、乏力和头痛,给予庆大霉素等未见好转。26日上午出现高热、呕吐、神志模糊、全身皮肤瘀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是急性传染病。致病菌由呼吸道侵入人体,经鼻咽部侵入血循环,最后局限于脑和脊髓膜,在各种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中占首位。本病属脑膜炎球菌病,该病除流脑和暴发型脑膜炎球菌菌血症外,还包括上、下呼吸道、关节、心包、眼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及病情轻重取决于细菌数量及毒力强弱,更重要的是与人体防御功能有关。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在慢性病人可因脑室孔阻塞,出现脑积水。本病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20.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呼吸道进入人体.经鼻咽部侵入血循环,最后局限在脑膜与脊髓膜,形成化脓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淤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带菌者为散布传染的主要因素。本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15岁以下儿童为多。发病季节自入冬开始,三、四月份达高峰。病程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临床表现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凡在流行季节有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