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认识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52例经6个月~3 a随访,优良率达96%.结论: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的发病机制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认识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2例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5 2例经 6个月 3a随访 ,优良率达 96 %。结论 :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的发病机制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 ,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手术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3.
骺板是连接骨骺与干骺端的层状软骨。骨骼纵向生长是骺板软骨细胞增殖发育及软骨内骨化的结果。骺板具有生长骨骼的功能,但也是骨骼生长发育过程中最薄弱环节,可因外伤、肿瘤、辐射、细菌感染等造成损伤。骺板损伤后可形成骨桥,引起骨骼生长障碍或紊乱,导致肢体成角和(或)短缩畸形。本文围绕骨骺损伤后骨桥形成的机制及预防骨桥形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正常生长软骨的MR信号特征及与组织学发现的相关性 ,检测乳猪骨骺软骨和生长板软骨T1和T2弛豫时间的不同。方法 :12例出生仅 2周的乳猪 ,用 1.5TeslaGEMR仪对双侧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骺进行扫描 ,将MR所显示的各层微细解剖结构的信号特征与相应组织学构造进行比较对照。运用多层面多回波自旋回波MR序列进行T2弛豫时间测量 ,运用反转恢复系列进行T1弛豫时间测量。结果 :MRI显示了二次骨化中心骨髓和干骺端之间的 5种不同的微细解剖结构 ,它们分别为 :①二次骨化中心的临时钙化带 ;②二次骨化中心的生长板 ;③骨骺软骨 ;④生长板 ;⑤临时钙化带。股骨生长板软骨的T2 和T1值与骨骺软骨相比有显著延长 ,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MRI能够鉴别骨骺软骨和生长板软骨。生长板和骨骺软骨T2 和T1值的不同主要是因为软骨基质内水分子被蛋白粘多糖束缚的状态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的病因、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150例的临床表现及CT所见。结果:椎体后缘软骨结节(67例,占44.67%);椎间盘钙化(45例,占30%);椎体后缘骨质增生(29例,占19.33%);后纵韧带骨化(9例,占6%)。结论:CT扫描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所致的腰椎管狭窄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腰腿痛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原发恶性软骨母细胞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软骨细胞瘤是少见的骨骺软骨性肿瘤 ,发生于软骨内成骨终止以前。多数发生在长骨的骨骺中心 ,特别是骨端骨骺以外的另一些骨骺内 ,各大转子、大结节骨骺等处。股骨上下端、胫骨上下端等长骨是其好发部位 ,膝关节附近的发病率几乎占该肿瘤总数的一半。软骨母细胞瘤大多为良性 ,原发恶性极为少见 ,我院遇 1例 ,经手术病理证实 ,特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女 ,11岁。因左股骨下端肿痛 3个月入院。专科查体 :左股骨下端外侧局部肿胀 ,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 ,约 3.5cm× 3cm大小 ,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均正常。X线检查 :左股骨下端可见一类圆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大鼠胸椎椎体生长板的组织学差异并对不同年龄大鼠椎体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行测定。方法采用番红O-固绿染色法对1 d及1、4、8、16、28周龄大鼠胸椎椎体生长板进行染色鉴定,测定生长板软骨肥大区、增殖区、静止区的高度。采用改良的胰酶和Ⅱ型胶原酶序贯消化法对以上年龄阶段大鼠胸椎椎体生长板软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年龄大鼠胸椎椎体生长板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年龄大鼠胸椎椎体生长板体外培养软骨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 1 d及1周大鼠肥大区和增殖区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4周大鼠增殖区高于28周大鼠(P<0.05);1 d及1周大鼠静止区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4周大鼠静止区高于16周、28周大鼠(P<0.05)。16周大鼠椎体生长板静止区内开始出现骨化现象,28周龄大鼠椎体生长板静止区大部分出现骨化现象。PCNA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结论 1 d及1周大鼠椎体生长板各区的高度明显高于年龄较大的大鼠。16周大鼠椎体生长板静止区内开始有骨长入,28周龄大鼠椎体生长板静止区大部分出现骨化现象。随年龄增加椎体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TNF-α、PGP 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软骨终板中的表达、分布,探讨其与椎体后缘离断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2例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病椎软骨终板与4例椎体骨折伤椎软骨终板作对照研究。病椎标本包括离断缘及远离离断缘软骨终板组织。切片行TNF-α和PGP 9.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光密度值(OD值),观测其在椎体软骨终板的表达与分布。结果:骨折椎体的软骨终板内未见TNF-α和PGP 9.5免疫组化阳性染色。椎体离断缘软骨终板组织中,TNF-α和PGP 9.5表达均高于远离离断缘的软骨终板组织(P﹤0.05)。结论:TNF-α和PGP 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软骨终板中均有表达,终板不同区域其表达存在差异性,局部高表达与椎体后缘离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骨骺及软骨板损伤是儿童期常见的骨骺创伤。骨骺软骨板处于骨骺与干骺端之间,随骨骺的发育成熟而与原始骨化中心融合,可纵向及横向生长。骨折、感染、放射、废用等因素都可损伤骺板,部分损伤会在骨骺与干骺端之间形成骨桥,从而促使骺板全部或部分提前闭合,影响生长发育导致骨骼畸形,临床治疗效果欠佳。近来,通过影像诊断技术、临床治疗和相关学科的不断进步,其影像学研究与治疗均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诊治了13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其中共有14个椎体后缘突向椎管内,8个与椎体相连,6个与椎体分离,与其相对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内为椎间盘髓核组织;病变主要见于L4、5及S1椎体后上缘或下缘。成人中所见这种病变很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骨骺环变异或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的病因、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300例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 导致椎管狭窄的原因有:椎体后缘软骨结节134例,占44.67%;椎间盘钙化90例,占30%;椎体后缘骨质增生58例,占19.33%;后纵韧带骨化18例,占6%.结论 螺旋CT扫描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骨性腰椎管狭窄症,矢状与冠状重建和三维成像可显示其全貌及造成椎管的狭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腰腿痛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诊治了13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其中共有14个椎体后缘突向椎管内,8个与椎体相连,6个与椎体分离,与其相对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内为椎间盘髓核组织;病变主要见于L4.5及S1椎体后上缘或下缘。成人中见这种病变很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后缘后骨骺环变异或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腰间盘突出是腰腿疼痛常见原因之,在实际工作中,椎间盘突出时合并椎体后缘骨质异常共同特点是椎体后缘均有突出骨块压迫硬膜囊。而形成椎管狭窄,故临床上难以鉴别。笔者收集院50例此类病例回顾性分析。认为椎体后缘骨质异常有以下几种:椎体后缘软骨结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突出的椎间盘后缘钙化、后纵韧带钙化及椎体后缘撕脱性骨折。并对各自发病机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是指椎体后缘离断骨块的骨—软骨复合体压迫或局部刺激神经根及硬膜囊引起腰腿较为剧烈的疼痛及马尾神经症状.Skobowytsh-Okolot[1]首先描述了这种病变,随后报道逐渐增多.病因不清楚,可能与外伤撕裂、椎间盘突出及边缘软骨结节变异体形成等相关[1].Lowrey[2]报告了3例青年腰椎椎体后缘骨...  相似文献   

15.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属肿瘤样骨发育异常,与发生于干骺的骨软骨瘤,即骨干续连相似,故又称骨骺续连症(Epipgyseal aclasis).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受累骨骺软骨有规律的过度增生,形成软骨性外生骨疣,并可出现多个骨化中心;在X线上表现为类似散在于关节  相似文献   

16.
赵守军  熊文化  郭宁峰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4):375-377,380,481
目的观察乏氧环境中转染PTHrP基因的骨骺干细胞株在不同浓度HIF-1作用下与组织工程软骨载体材料的相容性,以及在软骨载体材料中骨骺干细胞株的增殖、分化成软骨作用。方法乏氧环境中,携带骨骺干细胞株的软骨载体置于含不同浓度HIF-1(0、20、40、80、100、120、140及160 pmol/L)的培养诱导液中培养,MTT法检测骨骺干细胞在载体上的黏附率及骨骺干细胞增殖情况;骨骺干细胞经转化生长因子1(TGF-1)诱导2周后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collagenⅡ)、Aggrecan软骨蛋白聚糖表达情况;诱导后的骨骺干细胞与载体复合培养后4周取材电镜下行组织学观察软骨结节形成情况。结果细胞在载体上黏附率90.5%;乏氧环境中HIF-1可促进骨骺干细胞增殖,增殖效应与HIF-1剂量有一定的依赖性;经TGF-1诱导2周后collagenⅡ、Aggreca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诱导后的骨骺干细胞在载体内生长增殖良好,4周时可见新生类软骨样组织形成。结论乏氧环境下转染PTHrP基因的骨骺干细胞与载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乏氧环境下HIF-1能促进骨骺干细胞株的增殖、分化成软骨,其促进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小鼠椎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动态观察小鼠椎体发育的演变过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IF-1α在各发育时段的表达.结果胚胎第13.5天(E13.5)时,软骨性脊柱形成,可检测到HIF-1α的mRNA表达;E14.5时,HIF-1α的表达水平达高峰(P<0.05);E15.5时,椎体内形成小的骨化核,之后逐渐增大形成初级骨化中心,并向头尾两端延伸,HIF-1α仍高表达,其后快速降至低水平.结论椎体发育表现为软骨内成骨过程,存在低氧环境,伴随HIF-1αmRNA的规律性表达,这可能与椎体软骨内骨化过程启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病理改变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提出治疗原则及手术要点。方法对收治的腰腿痛患者进行CT检查,确诊病例不宜牵引推拿治疗。手术采用双侧椎板开窗术式,切尽病变间隙的游离骨块及椎间盘,术后3周戴腰围下地。结果12例患者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疼痛消失。随访1~9年,5例于阴雨天或过劳后腰部有轻微酸痛。1例于术后6年时出现对侧小腿胀痛,无进行性加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CT检查最有价值,不宜进行牵引推拿治疗,双侧椎板开窗术式是疗效确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同种异体游离骨骺移植修复股骨头部分坏死、股骨头与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方法 :采用 1个月的新西兰幼兔的髂骨骨骺作为供体 ,成年新西兰兔股骨头作为受体 ,术后3、6、12、2 4周进行股骨头及移植骨骺的大体、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的观察。  结果 :只要彻底去除移植骨骺表面附着的肌肉、纤维结缔组织 ,控制一定的移植骨骺厚度 ,大部分游离骨骺可存活 ,并保持一定的生长塑形和机械支撑作用。移植骨骺在关节面区域始终保持正常的软骨代谢能力和与正常关节软骨相似的组织结构而不发生骨化。  结论 :利用同种异体游离骨骺移植修复成人部分股骨头坏死缺损 ,特别是伴有关节软骨缺损的青年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椎缘骨及软骨结节的X线表现,以加深在平片上的认识,提高X线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39例腰椎椎缘骨及软骨结节X线平片表现并与CT结果加以对照分析。结果 39例腰椎椎缘骨及软骨结节的病例中,27例椎缘骨表现为椎体前上或下缘三角游离骨块与椎体间有条状透亮间隙,25例发生在椎体前上角,1例在椎体上角,1例同时在椎体上下角;12例软骨结节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翘或游离骨块突入椎间孔。结论平片上显示椎体前上缘三角形游离骨块是诊断椎缘骨的主要依据,椎体后缘游离骨块是诊断软骨结节的重要表现,椎体后下角后翘时应高度怀疑软骨结节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