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牛磺酸治疗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已经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常常伴有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使高血压病的治疗十分困难 ,已成为高血压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方法 :对 2 2例单纯高血压病人、30例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和 1 0例高血压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 ,用牛磺酸 ( 1g/d ,Bid)治疗 4周 ,观察各组血压、血糖、胰岛素、C肽、内皮素、心钠素和阳离子泵等指标的变化。计算空腹胰岛素 /血糖比值、C肽 /胰岛素比值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取空腹血糖与胰岛素乘积的倒数的自然对数 )。结果 :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发现 ,高血压患者部分存在糖耐量异常…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RIA测定21例正常血压和41例高血压的老年男性肥胖和非肥胖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的含量.结果显示:高血压非肥胖组与正常血压非肥胖组的血清瘦素和胰岛素的含量变化无显著性; 高血压肥胖组瘦素和胰岛素含量较正常血压肥胖组分别平均升高1.8μg/L和2.7mIU/L(P<0.01); 高血压肥胖组较高血压非肥胖组瘦素和胰岛素含量分别平均升高2.7μg/L和4.7mIU/L(P<0.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在高血压肥胖组、正常血压肥胖组、高血压非肥胖组、正常血压非肥胖组中依次递减(相对ISI分别为0.50, 0.68, 0.92, 1).提示: 老年男性高血压肥胖患者中存在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 瘦素与伴肥胖的高血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对维持机体血压、电解质和水的内环境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理中RAAS的确切作用尚有争论。近年来,关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研究很多。有研究发现,大约有52.8%的高血压患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来观察OGTT前后的RAAS变化,并分析有高胰岛素血症的高血压患者RAAS的作用和意义。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对照组:23例(男13,女10),平均年龄51.2±4.2岁,平均体重指数22.4。OGTT前平均血压为16.3/10.4kPa(120/77mmHg),经检查确定为正常健康人。 (二)高血压患者组:35例(男21,女14),平均年龄52.4±5.4岁,平均体重指数24.2。高血压诊断按照WHO分期标准为Ⅰ、Ⅱ期高血压患者,OGTT前平均血压为21.0/12.7kPa(158/95mmHg),所有患者均除外了继发性高血压,并于G0TT前停用降压药1~2周。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复方中药、单味中药在体内降糖作用及其降糖机制研究较多,但体外尤其是中药单体成分对胰岛素抵抗细胞有何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体外建立人肝癌细胞(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并初步筛选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中药有效成分。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HepG2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通过MTT法对细胞活性评价及葡萄糖氧化酶法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测定,明确建立稳定的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胰岛素诱导浓度及诱导时间。模型建立后,应用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药根碱、阿魏酸、大黄酸、马钱苷、葛根素、大豆苷分别作用于胰岛素抵抗细胞24 h,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上述中药成分对胰岛素抵抗模型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MTT法对各组细胞活性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HepG2细胞在10-6  mol/L浓度的胰岛素中作用24 h,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减少(P < 0.01),说明实验成功诱导出稳定人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10-5 mol/L浓度胰岛素组的胰岛素抵抗更明显(P < 0.01)。各时间点10-5 mol/L浓度胰岛素作用的细胞成活率逐渐降低,死亡细胞增多(P < 0.05)。齐墩果酸、药根碱、阿魏酸、大黄酸、马钱苷、葛根素、大豆苷均有改善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中,质量浓度2×10-1 g/L药根碱、大黄酸、葛根素和齐墩果酸,2×10-5 g/L马钱苷和阿魏酸对改善人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效果较好(P < 0.01)。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常伴随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的机理目前还不明确。胰岛素发挥功能必须以胰岛素受体 (insulinreceptor,INSR)介导。在中度以上的 IR患者中常可检测出INSR基因突变 ,提示 INSR基因可能是高血压病的候选基因之一 [1 ]。1991年 ,Hanis等 [2 ]发现人 INSR第 8外显子具有多态性 ,系 6 2 44位核苷酸由 G转换为 A,产生 Nsi 多态性 ,1996年澳大利亚学者 Schrader等 [3 ]研究发现 ,该多态性与高血压病有关。现将 INS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高血压关系的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原发性高血压 (es…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2(TCF2)过表达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用高浓度胰岛素(1×10-8mol/L)诱导处理人肝癌HepG2细胞24 h建立人肝癌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分为空白组、胰岛素抵抗模型组(IR组)、IR+空载体组和IR+TCF2过表达组;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CF2的表达;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蒽酮法检测糖原合成量;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人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IR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模型建立成功。IR组细胞TCF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IR组相比,TCF2过表达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肝糖原合成量、己糖激酶活性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增加IRS-1和GLUT4蛋白表达(P<0.05)。结论过表达TCF2可改善人肝癌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X综合征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有关X综合征防治研究的进展。讨论了胰岛素抵抗与疾病(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关系;胰岛素抵抗产生的机理,在受体及受体后水平的变化;胰岛素抵抗的诊断与防治。后者主要讨论了生活方式的改善与药物的应用,如降糖药物、抗高血压药物、降脂药物、胰岛素增敏剂、微量元素以及其它药物应用的研究。有关胰岛素抵抗防治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和血脂的关系颇受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兴趣[1 ,2 ] 。笔者探讨了冠心病患者血胰岛素水平与血脂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正常人 :35人。均为我院保健科体检合格的健康人 ,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肝肾功能试验正常 ,无高血压等病史。(二 )病人组 :32人。均为我院临床上明确诊断的住院病人 ,诊断按 1 987年WHO制定的标准 ,包括体征、心电图、心超、实验室检查等。二、方法 :(一 )胰岛素测定 :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由中国同位素公司北方免疫试剂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首发、未经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方法 测定首发、未经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n=40)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水平;采用血清甘油三酯和血糖所得简易指数评估受试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并与健康正常人(n=40)进行对照.结果 抑郁症患者的FPG、TG分别为(5.1士1.4)mmol/L,(1.1士0.6)mmol/L]与对照组[分别为(4.7士1.2)mmol/L、(0.9±0.4)mmol/L]无显著差异;而简易胰岛素抵抗指数(4.56士0.26)则较对照组(4.42±0.22)显著增高(t=2.598,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即存在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1(SPK1)催化产物1-磷酸鞘氨醇(S1P)对LO2肝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糖代谢的影响。方法用胰岛素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O2)产生胰岛素抵抗,MTT法检测LO2细胞增殖,葡萄糖-己糖激酶法检测培养基残存葡萄糖浓度,油红O鉴定LO2细胞脂肪变性,荧光双染法鉴定线粒体ROS,Western blot检测SPK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100和1 000 nmol/L 3个浓度的胰岛素对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无显著影响;1 000 nmol/L浓度的胰岛素作用细胞48 h时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脂滴面积增加(P0.05),SPK1表达量呈增加趋势,线粒体ROS也显著增加。在模型组中加入S1P后,可显著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P0.05)。结论成功构建胰岛素诱导的LO2肝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并且发现S1P可以促进模型细胞糖代谢,提示S1P可作为筛选降糖药物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国成都地区汉族人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基因(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coactivator 1 alpha,PPARGC1A;又名PGC-1α)Thr394Thr位核苷酸G/A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该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胰岛素抵抗及其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51例无亲缘关系的T2DM患者和156名糖耐量正常对照者PPARGC1A基因Thr394Thr位核苷酸G/A多态性.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糖、胰岛素、血脂,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的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A等位基因的频率在T2DM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2.5%、18.6%,AG基因型频率在两组分别为43.7%、3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2DM组中,AA+AG基因型的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e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及腰围明显高于GG基因型,HDL-C显著低于GG基因型(P<0.05).无论T2DM和正常对照,A等位基因携带者HOMA-IR明显高于GG者.结论 PPARGC1A基因Thr394Thr位核苷酸G/A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明显相关,并可能与T2DM患者中心性肥胖及低HDL-C水平相关,其与T2DM发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首要环节。 目的:采用高浓度胰岛素体外诱导培养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 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应用含不同浓度胰岛素(50,40,30,20,10,1,0.1,0.01 U/L)的DMEM培养基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12,24,36,48,72 h,并设置正常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法鉴定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比较,当胰岛素浓度大于40 U/L,其作用时间大于48 h时,细胞形态受损严重,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 < 0.01);当胰岛素浓度小于20 U/L,作用时间小于36 h时细胞形态无明显损伤(P > 0.05)。葡萄糖氧化 酶-过氧化物酶法实验表明,在30 U/L的胰岛素刺激48 h条件下,培养液中残存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细胞 (P < 0.01)。证实,用含30 U/L胰岛素的培养基培养48 h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可产生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 (IR)与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2 8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测定血糖(FPG)、胰岛素水平 (FINS)、C 肽、总胆固醇 (CH)、甘油三酯 (TG)。另 2 8例正常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同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结果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FINS、C 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IS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脑梗死组FIN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其ISI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存在IR ,IR作为腔隙性脑便塞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1,ADIPOR1)基因-3881T/C多态位点与中国人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地区中国人糖耐量正常者370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9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检测ADIPOR1基因-3881T/C变异,并测定所选人群的临床指标。结果(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糖耐量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49);(2)C等位基因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亚组中频率较低(P=0.0121);(3)糖耐量正常人群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空腹血糖较TT基因型者低(P=0.0140);(4)2型糖尿病患者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舒张压(P=0.0466)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0.0498)较TT基因型者低。结论ADIPOR1基因与中国人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测定 42例高血压病病人血糖、胰岛素 ,以评价胰岛素敏感性。观测了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密度、输入枝口径及NO等生化 ,并做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病人空腹胰岛素及血糖、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增加 ,比例缩小 (P <0 .0 5~ 0 .0 1) ,即胰岛素抵抗 ;毛细血管压升高 (P <0 .0 1) ;毛细血管密度、口径变小 (P <0 .0 5~ 0 .0 1) ;NO降低、ET/NO升高 (P <0 .0 5 ) ;伴胰岛素抵抗者NO、PGI2 降低 ,ET、TXB2 、TXB2 /PGI2 、ET/NO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且NO与毛细血管压呈负相关 ,与毛细血管密度、口径、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人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 ,与内皮功能紊乱、微循环障碍 ,尤其是EDRF/NO功能减退致微动脉痉挛收缩、毛细血管闭塞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与其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血糖筛查阳性孕妇95例分为高血压疾病组和血压正常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比较2组孕妇血糖BG1、BG2、BG3、空腹胰岛素测定值及胰岛素敏感性,并以健康体检合格孕妇85名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疾病组空腹血糖、服糖1、2.3h后的血糖、空腹胰岛素测定值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高于血压正常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其晚期发生妊高征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厚朴酚对幼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管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周龄SHR和年龄匹配的Wistar-Kyoto(WKY)大鼠各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厚朴酚(100 mg/kg)或蒸馏水灌胃。3周后检测其血压、血糖和血浆胰岛素;离体血管环实验检测胰岛素诱导的主动脉舒张效应;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Tribbles同源蛋白3(TRB3)表达水平以及胰岛素诱导的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体外高糖(25 mmol/L)、高脂(500 μmol/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厚朴酚孵育后观察PPARγ、TRB3表达水平、胰岛素诱导的Akt/eNOS磷酸化及NO的生成。结果:4周龄SHR血压尚未增高,给予厚朴酚灌胃3周后,血压增高减缓,胰岛素诱导的舒血管效应和Akt/eNOS活性增强,血管组织PPARγ表达增加,TRB3表达减少。高糖高脂培养的HUVECs厚朴酚孵育后,PPARγ表达增加,TRB3表达减少,胰岛素诱导的Akt/eNOS活性增强,NO产生增加;PPARγ拮抗剂预处理HUVECs则可阻断厚朴酚的上述效应。结论: 在SHR高血压前期给予厚朴酚干预可以改善血管胰岛素敏感性,延缓血压升高,该作用部分依赖于上调血管组织PPARγ表达和减少TRB3表达,进而增强Akt和eNOS活性,提示厚朴酚有望作为一种早期抗高血压药物在高血压前期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代谢性疾病是一类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运动等因素有关的病因复杂、病程缓慢且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1,2]。临床上将这种代谢紊乱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现象统称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其特征是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和炎症、血脂异常、脂肪蓄积、血压升高、血栓形成等危险因素并存[2-3]。这些因素与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MD)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等慢性病的风险增加有关[4]。MetS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患病风险大约增加1倍,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大约5倍,并且在成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和方法:在4%果糖引起大鼠胰岛素抵抗高血压模型上,观察红细胞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NO)途径的改变,并观察牛磺酸对其改变的影响。结果:饮用果糖大鼠血压、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大鼠的同时,红细胞对L-Arg总的转运及Y+载体转运的最大转运速率(Vmax)分别低于对照大鼠31%和37%(P<0.01);米氏常数(Km)分别比对照大鼠高35%和30%(P<0.01)。红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cGMP水平和血浆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大鼠(P<0.01)。应用牛磺酸治疗可明显逆转上述改变(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存在有红细胞L-Arg/NO系统的功能障碍,牛磺酸可显著提高红细胞对L-Arg的转运速率和NOS活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Gambhir改良法测定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含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我们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而空腹血清胰岛素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其发病的主要环节是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的减少;胰岛素浓度升高是胰岛素抵抗的代偿反应,常与胰岛素抵抗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