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永志  孟丹  邓杰 《国际眼科杂志》2009,9(9):1833-1834
目的:评价B型超声波探查对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4眼由外伤(头部车祸伤或跌倒头部着地伤)导致的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B型超声波扫查的声像特征。结果:超声探查发现4例患者球后脂肪垫内见B型超声声像图为眼上静脉为圆形或椭圆形回声区,内界为弱或无回声,边界清晰。眼眶压迫试验为阳性,如果压迫试验用的压力大时,无回声区将消失,眼眶肌肉回声有增粗。结论:B型超声波探查特征性声像图结合患者头部外伤,眼球充血,球结膜及结膜下血管怒张,呈深红色,眼底视网膜静脉血管扩张、眼球突出、复视等典型临床表现,对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提供临床有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后巩膜炎超声检查的声像特征。方法 对6例(9只眼)由眼球疼痛,视力下降的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应用B型超声波仪,频率为10MHz的探头,采用经眼睑的直接测量法,行水平和垂直探测,发现有意义的声像图进行冻结、分析。结果 超声探测发现6例(9只眼)患者,玻璃体暗区内后极部见均出现球后壁增厚及团块状回声,球后脂肪垫内见“T”形回声征象,1例发现视网膜脱离声像。同时,该声像图应注意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眼眶蜂窝组织炎、Grave病、眼内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结论 B型超声波检查,经济、可多次重复,后巩膜炎特征性声像,结合临床表现,能较准确的诊断后巩膜炎,可作为临床影像学对后巩膜炎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50只眼)患有不同眼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同时进行UBM和B型超声波检查,并结合临床检查和手术中所见,综合评价UBM在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2只有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眼,UBM检查到有视网膜脱离的34只限(包括硅油填充眼5只限),视网膜环行收缩21只限,视网膜前移位13只限;玻璃体混浊38只限,硅油乳化3只限,睫状体和脉络膜脱离6只限,睫状体囊肿2只限。UBM诊断APVR的符合率为89%(34/38)。UBM能良好的显示从角膜到赤道部的眼前段组织结构。结论:UBM可用于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弥补了B型超声波等其它检查方法的不足,对临床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伤性睫状体脱离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0只眼)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双眼裂隙灯显微镜、间接眼底镜、视力、眼压、房角镜及UBM检查,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在临床中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结果20例(20只眼)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中,初诊被误诊为外伤性视网膜病变者8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者7例,视盘水肿者4例,近视者1例。结论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在临床诊断中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病史询问不详细,未能全面掌握外伤性睫状体脱离临床表现及其特点是发生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声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声像学特征。 方法 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为AMD、眼B型超声检查有阳性发现的35例患者的38只患眼的声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26只眼声像图见增厚球壁层间透声裂隙者,FFA检查显示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5只眼伴有小范围“脉络膜凹陷”、4只眼伴有裂隙后缘强回声光带者,FFA检查均表现为较大范围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4只眼FFA检查显示脉络膜血肿者,其声像图表现为透声裂隙中出现弱回声光点;8只眼FFA检查显示病变为瘢痕染色者,声像图表现为后极部球壁不均匀增厚,内侧缘回声不均,内回声无规律可循。结论 AMD的声像学特征主要是增厚球壁层间透声裂隙。(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28-23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A/B超眼内膜状物的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 用法国BVI公司生产的A/B超,B超直观显示膜状回声的声像图,A超同时对应的显示其波峰高度,对860例(880只眼)眼内膜状物进行超声检查分析,实时精确记录各种膜状回声完整出现时的最弱增益值,膜状回声消失时增益值及球壁回声消失时增益数值.主要观察指标:膜状回声的位置同定点、强度、形态、厚度、运动、后运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膜状回声消失增益值及球壁回声消失增益差值.结果 5种眼内病变均有各自的超声声像学特点及回声的强弱.视网膜脱离的影像诊断数206只眼,符合率达99.5%;玻璃体后脱离的影像诊断数332只眼,符合率达97.1%;玻璃体机化的影像诊断数178只眼,符合率达95.2%;玻璃体积血并机化的影像诊断数100只眼,符合率达98.1%.脉络膜脱离的影像诊断数41只眼,符合率达97.4%.通过比较,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机化及玻璃体积血并机化、脉络膜脱离5种疾病的膜状回声消失与球壁回声消失时回声增益差值,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差异显著(P<0.05) .结论 高频超声的A/B超对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机化及玻璃体积血并机化、脉络膜脱离5种病变的定量分析有重要意义.定量分析这些膜状回声,有利于鉴别诊断眼后段病变,为眼后段疾病诊晰提供了依据,声像图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文  吴启崇 《眼科学报》1997,13(4):192-196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biomicroscopy,UBM)诊断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方法:用UBM检查58例60只眼,并与临床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及手术中观察结合起来,综合评价UBM单项检查的客观性。结果:UBM能良好地显示从角膜到赤道部的眼前段结构,发现视网膜脱离42例43只眼、视网膜环形收缩29例29只眼、视网膜前移位24例24只眼、玻璃体混浊或机化55例57只眼、睫状体或脉络膜脱离26例26只眼、睫状体上皮脱离5例6只眼、巩膜穿刺孔处增殖9例9只眼、视网膜肿瘤2例2只眼、睫状体囊肿5例6只眼、硅油周增殖8例8只眼和硅油乳化7例7只眼、玻璃体异物2例2只眼。结论:UBM可用于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对治疗起指导作用。眼科学报1997;13:192—196。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存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UBM检查发现的31例(31眼)睫状体脱离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31眼均明确探查出睫状体脱离.裂隙状6眼,条带状16眼,楔状9眼.18眼可探查到睫状体断离,13眼为单纯型睫状体脱离.脱离高度0.07~1.15mm.结论 UBM检查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睫状体脱离的形态、部位和范围.可以进行眼前段组织结构的精确观察和定量测量.  相似文献   

9.
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挫伤性睫状体脱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在挫伤性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UBM检查18例经前房角镜检查为睫状体脱离的患者及7例眼挫伤后可疑睫状体脱离的患者,对睫状体脱离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经UBM检查25例中,20例明确探查出睫状体巩膜的离断口,且前房与睫状体上腔之间直接沟通,5例探查出睫状体完全与巩膜突脱离,未见前房与睫状体上腔之间直接沟通。结论:UBM检查不受屈光间质清晰度、眼压高低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诊断较前房角镜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10MHzB超水浴法眼前节探查的价值.方法 以IOMHzB超分别采用水浴法和直接法对眼前节探查,并对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探查261例(522只眼),10MHzB超水浴法探查发现异常57例(90只眼),其中晶状体混浊45例(78只眼);晶状体内异物1例(1只眼);晶状体半脱位1例(1只眼);人工晶状体半脱位2例(2只眼);晶状体后囊破裂2例(2只眼);睫状体脱离2例(2只眼);前房积血4例(4只眼).眼前节成像远离超声近场,无干扰及伪像,成像清晰.结论 水浴法探查拓展了10MHzB超的探查范围,使其前节观察成为可能,是一项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眼科超声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B型超声和超声生物显微镜联合诊断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用B型超声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联合检查对诊断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对25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25只眼同时做B型超声和UBM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玻璃体手术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8只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7只眼。B型超声图形可分为4种:“C”型、“V”型、“υ”型和“γ”型,它们在本组病例中分别有6、2、4和11只眼。由C型到γ型代表视网膜脱离由单纯后段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发展到合并前段PVR。UBM图形可分为3种:视网膜浅脱离、环形收缩和前移位,代表了前段PVR由轻到重。结论B型超声和UBM联合检查可准确地诊断视网膜脱离的严重程度,对于前后段PVR的术前诊断、指导手术方案、估计手术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16-20)  相似文献   

12.
林松  漆晨  赵乐冬  陈璐 《眼科研究》2012,30(1):63-66
背景 黄斑区病变的形态学检查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屈光间质混浊眼的检查受到限制,传统的10 MHz B型超声检查对黄斑病变的分辨率较低,20 MHzB型超声检查在黄斑区疾病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方法. 目的 应用频域OCT和20 MHz B型超声对黄斑病变进行形态学对比观察,探讨20 MHz B型超声对黄斑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确诊的黄斑病变患者51例51眼,患眼均行频域OCT扫描,然后行20 MHz B型超声检查.黄斑病变按频域OCT检查的形态学改变进行分类,分析20 MHz B型超声的声像学特征,探讨病因. 结果 根据频域OCT检查检出黄斑裂孔 10眼,B型超声显示黄斑区实性圆顶状回声表浅隆起,病变中央呈孔状凹陷.频域OCT检出的黄斑水肿16眼、神经上皮层脱离6眼和视网膜劈裂4眼,B型超声均显示黄斑区球壁表面的局限性带状表浅隆起,其下见液性无回声间隙.频域OCT检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脱离15眼,B型超声检查显示黄斑区球壁表面局限带状强回声表浅隆起,光带较厚,其下见液性无回声间隙. 结论 20 MHz B型超声能对几种常见的黄斑病变进行初步鉴别,与频域OCT相比,黄斑病变B型超声表现的识别能力稍欠,但在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B型超声的诊断作用优于频域OCT.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巨大裂孔47例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告视网膜巨大裂孔的超声声像学特征。方法对47例(47眼)视网膜巨大裂孔伴脱离,应用美国Storz公司产品CompuScanA/B超声波扫描仪(探头频率10MHz)进行直接接触法探查,分析声像学特征,并与临床资料和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除5例眼球萎缩外,其余42例视网膜巨大裂孔的B型超声声像图特征如下:玻璃体腔内脱离的视网膜光带断裂,形成分离明显的2个断端,即裂孔的前、后瓣;裂孔的前瓣较短,后瓣较长;裂孔边缘特别是后瓣多翻卷形成钩状或发夹状。结论在大多数视网膜巨大裂孔眼,依照B型超声图像即可以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型超声在急性玻璃体后脱离(PV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诊断技术对434例(434只眼)急性PVD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根据PVD的声像图特点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PVD。结果完全性PVD 289只眼(占66.59%),而不完全性PVD 145只眼(占33.41%),其中有28只眼合并少量玻璃体出血,仔细寻找发现裂孔19只眼,给予裂孔周边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B型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急性PVD,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病程和预后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25例术前均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诊为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导致长期低眼压,随后行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治疗。结果18例术后1周~6月眼压恢复正常,其中3例术后3月分别进行了第2次手术或氩离子激光光凝而痊愈。结论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对诊断及指导手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是因眼球受到钝力撞击或内眼手术所致。临床表现为低眼压 ,长期持续性低眼压势必造成视力下降、眼球不同程度萎缩等症状和体征。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诊断、治疗复杂 ,在何种情况下选择行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或保守治疗 ,较难判定。但随着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 BM)的应用 ,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1 ]。现就我们依据 U BM辅助诊治的外伤性睫状体脱离 3例报告如下。例 1,男 ,2 8岁。左眼被电容器爆炸导致眼疼痛失明 5天。全身检查正常 ,眼科检查 :右眼视力 0 .3(- 2 .5 DS矫正1.0 ) ;左眼…  相似文献   

17.
硅油填充眼的超声检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硅油填充眼超声检查的声像特征及影响因素。 方法 对47例47只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手术前后分别进行A型(测定眼轴长度)和B型超声检查。 按超声仪默认参数测定硅油取出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玻璃体腔容积并观察其声像图特征。 结果 A型超声检查,无晶状体眼硅油取出手术前眼轴长度是手术后的1.465倍,有晶状体眼硅油取出手术前眼轴长度是手术后的1.284倍。按硅油在超声波中的传输速度修改参数后,无晶状体眼硅油取出手术前眼轴长度比手术后长(0.78±0.34) mm,有晶状体眼硅油取出手术前眼轴长度比手术后长(0.56±0.32) mm。B型超声检查,硅油填充眼玻璃体腔容积明显扩大,根据硅油填充量的多少,可分为充满型和部分充满型硅油填充声像;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硅油填充眼可见眼后节多个弧形回声带。 结论 硅油填充眼的眼轴增长,其B型超声影像特征主要受超声波在硅油中的传输速度、硅油填充量、硅油乳化等因素的影响。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49-351)  相似文献   

18.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B型超声和病理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平  徐格致  陈倩 《眼科研究》2005,23(2):207-209
目的探讨B型超声检查在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经眼科B型超声检查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24眼在眼科B型超声检查中的形态学表现进行分析;对患眼手术摘除后病理检查并进行病理统计分型与B型超声检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4眼肿瘤生长部位位于鼻侧部8例,颞侧3例,下方2例,后极部5例,睫状体部5例,1例肿瘤充满眼球内并伴有球壁破坏和视神经增粗。肿瘤平均高度-基底比率0.93(SD=0.32)。19例呈蕈样生长,4例呈圆顶形生长。22例呈中到低回声,2例呈高回声,伴挖空征17例,凹陷征11例。24例中19例有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平均脱离高度2.92mm。病理检查结果:混合细胞型7例,上皮细胞型13例,梭形细胞型2例,坏死型1例,1例被证实为转移性腺癌。与病理检查对照,B型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5.8%。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在B型超声检查中有特征性的表现。眼科B型超声检查对脉络膜黑色素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病因、临床特点,检查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5例(56眼)检查和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进行眼B超和超声生物显微镜等检查时均有典型征象.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检查眼前段的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及进行房角漏的定位时,更有帮助.55例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各种手术等.结论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方法并结合临床体征及病史采集等.通过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对于眼前节微小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12只眼)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经眼科常规超声检查未探及明确异物,而依据患者病史及临床检查高度怀疑存在球内异物可能的患者应用UBM检查。主要指标:眼前节及睫状体平坦部超声图像。结果 12例患者均被发现存在微小异物,其中房角异物1眼,晶状体异物1只眼,睫状体平坦部异物10只眼,8只眼眼眶CT检查同时提示眼部异物的存在。结论 UBM检查是诊断睫状体平坦部异物,尤其是微小异物的重要手段,是传统检查手段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