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患者的45个病灶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了肝脏局灶性病变动脉相(开始注射造影剂后的40 s内)、门脉相(40~120 s)、延迟相(120 s后)有无增强及增强类型.结果 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分别出现了高于、低于、等于三种表现,非均质性脂肪肝表现为与周围肝实质同步增强及减退,肝炎性假瘤表现为动脉相呈环状增强及无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反映了肝脏局灶性病灶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可提高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科行常规扫查后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与常规扫查图像对比,观察良恶性病变检出率及恶性患者的时间-增强特性曲线特点。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病灶定性检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增强检查观察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肝癌患者声像图"快进快出",转移癌灌注不均匀增强,胆管癌表现均不一致,血管瘤"快进慢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早期表现为轮辐状离心性强回声,并且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不消退,肝囊肿和肝脓肿未见增强回声。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检查相对于常规超声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实现良恶性占位的初步鉴别诊断,可以用于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病灶后的进一步排查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CEUS)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造影剂SonoVue和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3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肝脏实质及病灶的充填过程、方式及增强程度,分析其血流灌注特点.结果 肝脏恶性病灶(肝癌):早期动脉相呈快速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门脉相快速消退,呈等或低增强,延迟相呈低增强或黑洞征.肝脏良性病灶(血管瘤、不均匀脂肪肝、肝硬化结节、FNH等):早期动脉相出现造影增强,延迟相呈等增强和高增强,或表现自动脉相至门脉相及延迟相与周围肝脏实质同步均匀性增强,病灶无边界.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可反映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血流灌注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招飞体检中不同类型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招飞标准,将肝脏超声检查中不典型病灶纳入研究分析,应用超声造影剂及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肝良性占位病变造影剂灌注特点,观察病灶回声变化过程。结果:不同类型的结节造影后有不同的变化特点,部分病灶经超声造影后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改变,并拥有其特异性表现。结论:超声检查诊断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结节有一定局限性,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对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建议必要时应用于招飞体检。  相似文献   

5.
张萍  周平  田双明  钱滢  邓金  张露 《现代保健》2012,(18):71-73
目的:利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测量各种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硬度并比较不同病变的硬度大小。方法:应用ARFI技术对127例患者的141个肝脏局灶性病灶进行检查,获取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cation, VTQ)值,分析相应的VTQ值并比较各种不同病灶VTQ值的大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CT、MR、超声造影等证实。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病灶61个,VTQ值中位数为2.52m/s,平均值(2.59±0.91)m/s;转移性肝癌病灶39个,VTQ值中位数为3.08m/s,平均值(3.20±0.62)m/s;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灶13个,VTQ值中位数为1.80m/s,平均值(1.85±0.43)m/s;肝血管瘤病灶28个,VTQ值中位数为1.30m/s,平均值(1.33±0.38)m/s。4种病灶VTQ值从大至小依次为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细胞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血管瘤。结论:ARFI在显示肝脏各种不同局灶性病变的硬度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在脾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56例脾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共74个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造影剂灌注特征。结果恶性肿瘤病灶20个,良性病灶54个,除包括微波消融后病灶、梗塞灶、囊肿、挫裂伤病灶和脓肿等共计34个病灶呈现造影无增强外,其余40个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强。20个恶性肿瘤中6个(30.0%)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19个(95.0%)表现为延迟期低增强,其中80.0%(8/10个)的转移瘤病灶动脉期呈偏低增强,8个淋巴瘤病灶动脉早期呈现高增强和低增强者均为4个(50%);20个增强的良性病灶中16个表现为动脉期等或高增强(80%),13个(65.0%)表现为延迟期等或高增强,其中76.9%(10/13个)血管瘤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周边结节样高增强。与病理诊断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6.8%、95.0%及96%,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分别为64.5%、89.5%及78.0%)。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对脾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分析肝脏局灶性炎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方法: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本院接受临床病理诊断的30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给予这30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患者实施相同的超声造影检查和常规的灰阶超声检查,对这30例的超声造影图像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详细记录患者病灶的具体位置、边界、形态、大、内部结构回声以及增强模式等其他特征。结果:30肝脏局灶性炎变患者中有34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通过对超声造影图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15个病灶周围呈现环状增强且病灶中央无增强、11个病灶呈现出弥漫性增强、8个病灶呈现出蜂窝状增强。34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中有22个病灶为等增强、12个病灶为低增强,通过病理学分析发现,34个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中,诊断准确的病灶数为32个、有2个病灶为误诊,即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4.1%。结论:将超声造影诊断技术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炎变的诊断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通过影像学分析找到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灶的特点,且通过超声造影图像能够清晰地分辨出病灶的数量、形态以及回声情况等,为主治医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进而促进了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炎变中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增强特征,并与常规超声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56例患者中,超声造影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符合率(90.9%)明显高于常规超声(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79.3%)明显高于常规超声(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在鉴别诊断局灶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病理证实为局灶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实时CEUS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常规超声将其中1例误诊为血管瘤,1例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2例考虑为良性病灶(血管瘤或脂肪瘤),4例诊断为局灶性肝细胞脂肪变性,2例良、恶性不能判定.所有病灶在肝动脉相均无明显增强,在门静脉相及实质相均增强,呈等回声,在CEUS模式下均未显示明显占位性病灶,所有病灶延迟相均未出现低增强,即"黑洞".结论 肝脏CEUS检查对局灶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分别对其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将上述两种临床检查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对肝细胞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基本相当,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造影对肝内胆管癌、肝血管癌、局灶性结节增生与硬化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开展超声造影检查可明显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更有助于早期诊治的合理开展,从而确保患者的有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丽 《现代养生》2014,(24):49-49
肝脏超声造影是利用声学造影剂,使肝内的血管、肝组织及肝内病灶显影的超声检查技术。超声造影在心血管领域广泛应用,才将其首次用于肝脏临床。本文说明了超声造影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简述了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肝细胞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造影+超声互补式方式完成疾病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8例疑似肝细胞肝癌患者进行诊断研究。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肝动脉造影检查以及肝动脉造影+超声互补式检查;将肝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就各种方法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肝动脉造影+超声互补式检查阳性率同肝活检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肝脏超声造影检查以及肝动脉造影检查(P<0.05);肝动脉造影+超声互补式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肝脏超声造影、肝动脉造影(P<0.05)。结论: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肝动脉造影检查单纯应用比较,肝动脉造影+超声互补式检查方式有效应用,可显著提高肝细胞肝癌诊断正确率,显著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为肝细胞肝癌疾病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79例肝局灶性病变行CEUS,其中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小肝癌(≤3 cm)39例44枚病灶,分析44枚病灶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造影增强模式.结果 44枚小肝癌病灶中.有42枚(95.5%)CEUS动脉期高增强,2枚(4.5%)等增强.39枚(88.6%)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消退为低增强.小肝癌CEUS的表现以动脉期呈高增强、门脉期呈等或低增强、实质期呈低增强为标准,确诊率为86.4%;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率为29.5%,前者高于后者(P<0.01).结论 CEUS能提高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只接受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兔肝WX2肿瘤模型于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行CEUS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RFA治疗前所有病灶CEUS均表现为早期动脉相呈高增强。非动脉相造影剂快速廓清。RFA治疗后3例病灶CEUS表现为局部肿瘤残留,12例病灶表现为治疗完全(其中3例病灶动脉期周边见良性增强带;2例病灶动脉期表现为周边局部不规则高增强,非动脉期廓清不明显)。病理结果证实15个消融灶中4个病灶周边存在不同程度的肿瘤残留(包括1例CEUS动脉期表现为周边局部不规则高增强,非动脉期廓清不明显的病灶),11个病灶消融完全(其中3个病灶周边可见充血水肿带)。结论CELTS能准确地判断肿瘤RFA治疗后的安全范围和灭活程度,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及增强CT检查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以为临床诊断肝脏疾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71例患不同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超声造影检查及增强CT检查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的诊断阳性率,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对肝癌、血管瘤及局灶性结节中的诊断阳性率为86.36%、90.00%及83.33%,而增强CT为86.36%、90.00%及83.33%,各疾病中不同的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超声造影检查及增强CT检查对肝癌、血管瘤及局灶性结节均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及增强CT检查在多种肝脏疾病中均有诊断价值,可用于以上多种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魏玮  王海燕 《中国校医》2020,34(7):508-510
目的 探索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与彩超影像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2019年9月于某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疑似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的原发性肝癌93.33%、转移性肝癌78.95%、肝血管瘤92.31%、肝局灶性结节增生60.00%以及肝孤立性坏死结节80.00%,检出率高于多普勒超声检出率(P<0.05)。超声造影的总检出率为87.50%,高于多普勒超声的60.83%(P<0.05)。超声造影和多普勒超声对肿瘤直径>30 mm的检出率均为100%。超声造影的肿瘤直径介于10~30 mm的占84.42%、肿瘤直径<10 mm的检出率为72.73%,高于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P<0.05)。超声造影后恶性肿瘤的肿块开始实施时间(12.43±3.15)s、最大值时间(24.11±2.85)s以及消退时间(36.74±11.52)s均低于良性肿瘤和良性病变(P<0.05)。恶性肿瘤的肿块峰值强度(46.83±8.45)高于良性肿瘤和良性病变(P<0.05)。结论 超声造影和多普勒彩超影响均能够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但超声造影还能够对肿块的性质、大小进行鉴别,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超声介入治疗肝癌后局部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肝癌患者(60个病灶)在超声介入治疗后均进行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增强CT/MRI及常规彩超检查,并最终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实时超声造影的准确性。结果肝癌超声介入治疗前,SonoVue造影增强超声显示60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早期抱球状、弥漫或轻度增强,治疗后病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增强CT检查结果基本一致,60个病灶中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显示22个病灶有残存活性,而常规彩超仅检出6例,明显高于常规彩超结果。结论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能够帮助了解患者肝癌病灶的大小、数目和肿瘤血管等信息,可以作为肝癌超声介入治疗疗效评估的可靠方法,有助于超声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超声、CT、MRI)、临床诊治方法及疾病预后。方法对我院病理证实的3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变部位、病灶最大径线、病理诊断等资料,统计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正确诊断情况,并进行随访,统计并发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中,体检中发现占位者21例,有症状表现者10例;AST轻度异常者2例,HBs Ag阳性者6例,CA19-9水平升高者1例。影像学检查结果:(1)31例患者均行腹部彩超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0例,诊断率为32.26%;9例患者加行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者7例,诊断率为77.78%;(2)31例患者均行肝脏平扫增强CT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2例,诊断率38.71%;(3)11例患者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者8例,诊断率72.72%。MRI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彩超及CT(P0.05)。病理学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直径为2~11 cm,平均(4.6±2.1)cm。治疗方法及结果:3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肝切除18例,开腹肝切除13例。与开腹肝切除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随访结果:31例患者随访29例(93.55%),随访时间3~24个月,均诉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肝脏良性增生性病变,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较困难,多种影像学及病理学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率,对于不能排除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或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者应行手术切除治疗,腹腔镜肝切除较开腹肝切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肝恶性肿瘤中应用超声造影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148例肝癌住院患者,在实施RAF治疗前的1周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治疗完成后1个月继续拧DSA及超声造影检查,标准为DSA的检查结果,对RFA治疗后实施超声造影检查查找残余病灶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在实施RFA治疗前,超声造影显示有164个强化病灶,在实施RFA治疗一个月后,超声造影显示有146个病灶无增强,18个病灶部分强化;DSA结果指出142个肿瘤无强化,22个为不规则强化,经比较,两者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对肿瘤残留的特异度为100.00%(18/18),灵敏度为81.82%(18/22),诊断符合率达到97.44%(152/156)。对于DSA检查边缘表现为不规则强化的22个癌灶再次实施RFA检查,1个月后DSA检查及超声造影表明肿瘤均未见强化或者增强。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可运用超声造影对实施的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进行判定,临床意义重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示卓安(Sonazoid)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4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均行Sonazoid超声造影及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金标准”的一致性,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结果显示64例患者共74个病灶,其中恶性肿瘤52个,良性肿瘤22个。Sonazoid超声造影诊断及增强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597,Kappa=0.858;P<0.05)。Sonazoid超声造影诊断的灵敏度为98.09%,高于增强MRI的84.62%,Fisher精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nazoid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均可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且Sonazoid超声造影在诊断灵敏度上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