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透析(人工肾)的原理是借助赛璐玢半透膜,在其两侧分别流通血液和透析液,通过半透膜的透析将人体血液中有害的废物排入透析液,并将透析液中的人体所需物质输入体内血液透析早在1913年即由Abel等人开始应用,40年代后期已广泛用以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对于慢性功能衰竭病例,由于每次透析要损伤一根动脉和静脉,因此不能普遍采用。直至60年代中期,动-静脉分流技术的突破,使血透析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正>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并重症肾衰竭的主要措施,可使血液中过多的电解质及代谢废物向透析液移动,使透析液中碱基、Ca~(2+)等向血液中移动,有利于将血液中肌酐(Scr)、尿素氮等小分子物质清除,但不能有效清除瘦素、β_2-MG等中大分子物质~([1])。本文将95例糖尿病并重症肾衰竭患者分组给予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lysis,HDF)、低通量血液透析(hemodiafiltration,HD)治疗,比较两种透析模式对患者肾功能指标、微炎症  相似文献   

3.
<正>选择合适的透析液钙离子浓度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管理的重要问题。过度的钙负荷与血管钙化有关,然而钙的缺乏可加重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以及使骨量下降。在血液透析中,通过弥散方式所介导的钙转移是依赖于透析液和血液之间钙离子的浓度梯度,当透析液中钙离子的浓度1.5 mmol/L时,机体可能从中获得钙。用1.50 mmol/L和1.75 mmol/L含钙透析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是透析患者维持生命的有效治疗手段,水处理系统是血液透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透析治疗需要大量的水,患者每周三次常规透析接触水约300 ~400L.如果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达不到安全标准要求(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数应< 200 CFU/ml;内毒素水平<2 EU/ml),透析液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不但影响透析液电解质浓度,对透析设备造成损害,更严重的是有害物质通过透析膜弥散直接进入患者体内,即使是较低浓度的有害元素,长期蓄积也会导致慢性中毒;导致患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透析质量及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单纯超滤是指体液和体液中可超滤物质从半透膜的一侧(血液倒)转移到另一侧(透析液侧)的一个体外循环过程.这些可超滤物质包括钠离子、氯离子、尿素和肌酐,但像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在超滤作用下不能通过半透膜.从流经透析器的血浆中获得的超滤液即无蛋白超滤液.超滤液量主要取决于膜本身的结构、跨膜压和血流量。单纯超滤的主要目的是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 超滤液的渗量与血浆接近.因此,超滤脱水为等渗性脱水.单纯超滤时不存在透析,不能清除代谢废物,也不能调节电解质.血浆中的成分几乎没有改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治疗方式之一,其利用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地更换,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近来研究表明,多种分子的基因多态性均与腹膜功能相关,从而影响透析患者的预后,其对透析患者的处方及预后具有提示性意义。本文旨在阐述目前腹膜转运功能相关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一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管型肾病在化疗基础上采用高截留量透析清除血清游离轻链( FLC)出现高内毒素血症的病例.方法:一例52岁女性患者,因“进行性血肌酐升高,伴血、尿FLC λ升高1月”,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结合临床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管型肾病.患者在接受VAD方案化疗同时,3周内予高截留量透析治疗(HC02100透析器,HCO-HD)6次,前3次采用普通透析液,后3次采用超纯净透析液.治疗前后及治疗中监测血液及透析液废液中FLC变化,同时测定血液、透析液内毒素水平.结果:患者血清FLC λ水平从治疗前4 689 mg/L降至492.7 mg/L,血清肌酐水平有下降趋势.患者采用普通透析液行HCO-HD时,透析液内毒素水平0.112 ~0.145 EU/ml,透析后患者出现体温升高,最高达38.5℃,第3次血液内毒素水平从透析前<0.03 EU/ml)升至透析后0.122 EU/ml;第4次开始改为超纯净透析液透析,透析液内毒素水平0.03 EU/ml,透析后体温正常,第4次透析后血液内毒素水平无升高.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时,FLC λ清除率38.4 ml/min,单次下降率71.0% ~ 85.2%,单次清除量9.06 ~ 18.02g;透析液流量200 ml/min时FLCλ清除率、单次下降率及单次清除量明显低于前者.结论:在合适化疗基础上,高截留量透析可有效清除并降低血清游离轻链水平,其清除效率受透析液流量影响较大.我们提出采用超纯净透析液可避免透析后的高内毒素血症及体温升高等临床现象.  相似文献   

8.
自1976年Popovich实施第1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以来[1],腹膜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在全球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约占总透析人群的11%[2-3].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通过弥散和渗透原理,规律、定时地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腹膜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腹膜腔内透析液中的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以清除机体代谢废物和潴留过多的水分.因此,腹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腹膜透析能否成功以及腹膜透析能否长期进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血液净化护理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临床已50余年。近20多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的进展,常规透析技术日趋完善。各种新的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滤过,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及非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等相继问世,扩大了血液净化疗法的适应征,使越来越多的肾衰病人得到救治。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1 透析液的进展 1943年,国外首先报道应用碳酸氢盐血透透析(BHD),但因未能解决碳酸盐沉淀的问题而被醋酸盐透析(AHD)所取代,们醋酸盐透析液是非生理性的离  相似文献   

10.
尿毒症的胃肠透析方法可称腹泻疗法(Diar-rhea therapy)或口服透析疗法,本法对尿毒症患者通过口服大量透析液和不易被吸收的溶质(甘露醇)引起腹泻,以移除血中氮质及其它毒性产物,达到改善症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中的超滤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范全心 《山东医药》2005,45(6):64-65
超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半透膜将血液中的水分及水分子量可溶性物质滤出,而将大分子量物质(如蛋白质)及血液细胞成分保留在血管内。与人工肾透析不同,超滤过程不需要透析液,它通过跨滤膜的静水压力差的作用将水份滤出。因此增加膜外侧的负压或提高膜内侧的血压,均有助于水分的排出。上世纪80及90年代,超滤技术获得迅速普及,因为:①它是CPB中一种简便有效的控制血容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33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液,借助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腹膜腔内的透析液中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通过弥散和渗透原理以清除体代谢废物和潴留过多的水分。腹透导管植入术是膜透析开始的首要条件,导管植入术成功与否及术后护直接关系到能否进行腹膜透析。我科从2005年1-12作腹膜透析植管术33例。腹透导管植入术均采用标准Tenckhoff直管。现将33例导管植入术护理体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高通量透析血液净化模式包括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的普通透析、血液滤过和血液透析滤过,后两种高通量透析的补液位置又分为前稀释、后稀释、混合稀释和中间稀释。其中,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的溶质清除能力最好。血液滤过血液滤过不使用透析液,使用高通量滤过器通过对流机制清除溶质。血液滤过往往不能有效清除  相似文献   

14.
超滤术是应用流体静压,使体液经过半渗透膜产生血浆超过滤的一种体外循环技术。超滤术是基于对流溶质输送的原理,不同于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溶质弥散通过半渗透膜而进入透析池。超滤术则除去体液,包括水份、电解质和中小分子[分子重量小于50,000 daltons(道尔顿)],其浓度与血浆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血液透析(HD)过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些急性期蛋白[C反应蛋白(CRP)和分泌型磷脂酶A_2(sPLA_2)]的水平,分析HD诱导的急性期反应与透析膜类型或透析液的关系。方法:10例患者行标准HD治疗,在透析开始、透析结束及透析后24h留取血液样本,分别检测IL-6,CRP和sPLA_2水平,所有患者分别使用改良型纤维素膜透析器(FB)和聚砜膜透析器(PS),另外5例患者为增强HD治疗,即纤维素膜透析器加上一组透析液滤器(FBf)。结果:FB组和FBf组在透析结束时IL-6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开始时(P0.05),在透析后24h IL-6降至基础水平,相反,PS组透析的患者IL-6水平无明显波动。在透析结束时FB组和FBf组IL-6水平显著高于PS组患者(P0.05);FB和FBf组透析后24h时平均CRP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后水平(P0.05)。两组患者在透析后24h sPLA_2水平较透析结束时显著增高(P0.05)。透析结束时IL-6水平与透析后24h CRP(r=0.67,P0.01)水平和sPLA_2(r=0.52,P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但是使用PS膜透析患者,CRP以及sPLA_2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与PS膜相比,FB和FBf膜透析治疗结束时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与开始透析后24h后血清CRP和sPLA_2水平的升高显著正相关。因此,诱导HD急性期反应的原因中,透析膜的生物学特性较透析液细菌学标准(正常范围内)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6.
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逐渐降低浓度。一般就是实验室所用的从蛋白液中将盐排除的方法。被净化的液体装于赛璐酚(cellophane)袋中,悬于不断更换的水里,赛璐酚袋中的小分子微粒能透过小孔,而分子较大的蛋白则保留下来。同样的原理也应用于临床;在薄膜一侧的血液含有盐类,蛋白质代谢的废物,如尿素、肌酐、血浆蛋白和细胞成分,在薄膜的另一侧是透析液,其盐类浓度与正常血浆相类似,但是没有要排除的物质(图1)。  相似文献   

17.
按照常规透析(4h/次,3次/周,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计算,血液透析(HD)患者的血液每周要通过透析膜与360L透析液接触、进行溶质交换.透析液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HD患者的生命安全. 透析用水质量由多方面构成,包括残余氯、细菌、内毒素、化学污染物、残留的消毒剂等.当透析室发生群体不良事件时,容易将其与透析液质量联系起来;若患者仅有一些慢性病症,很容易被误认为"尿毒症"的正常表现而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中毒     
20051182 血液透析抢救治疗12例毒蕈中毒的临床观察/田素华…//四川医学.-2004,25(5).-572 12例均为食毒蕈中毒,食量50~200g。从食蕈到就诊时间为10~96小时。除2例发病10小时后洗胃外,其余未予洗胃。均用CAHP-130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并给予肝素,补液,保肝,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失衡等综合治疗。12例患者经血液透析2~3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认为用自来水制备透析液析出的铝是透析脑病和抗维生素 D 软骨病的主要病因。作者报告15例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病人血液学和血清铝的变化,证明高铝透析液能引起可逆性非缺铁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5例慢性透析尿毒症病人,年龄21~58岁,在旧透析单位(A)治疗23±5个月,用未处理自来水制备透析液,含铝高(100~450μg/L)。后来病人转到新单位(B),用去离子水制备透析液,含铝低(<10μg/L),观察了12个月。每用透析3次,每次5小时,用再循环单道式透析机和铜酚膜蟠管型透析器。  相似文献   

20.
王成玉  梁俐  伍巧源  薛超  邹龙涛  廖蕴华 《内科》2011,6(5):397-399
目的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在腹膜透析留置管表面形成的体外模型,观察BF形成能力,比较在腹膜透析液及LB液环境中腹膜透析留置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能力。方法采用腹膜透析液/LB液-腹膜透析留置管系统进行BF的培养,建立大肠杆菌BF体外模型,建模6h和24h,计算BF内活菌落数,银染法快速观察BF的变化,结晶染色法对载体表面生物膜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腹膜透析留置管表面可形成大肠杆菌BF,6h形成早期BF,24h形成成熟BF。不论是建模6h还是24h,LB液组BF内活菌数均高于腹透液组(P〈0.01);银染后普通光学显微镜均可观察到黑染呈棉絮状的膜样物;结晶染色法LB液组BF半定量均高于腹透液组(P〈0.01)。结论腹膜透析留置管表面可形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LB液比腹膜透析液更易形成生物被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