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秩和比(RSR)值的秩和比法在透皮吸收促进剂促透效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1%冰片、1%氮酮、1%薄荷醇、1%冰片+1%氮酮、1%薄荷醇+1%氮酮和1%冰片+1%氮酮+1%薄荷醇对模型药物双氯芬酸钠在雌性SD大鼠的离体背部皮肤进行透皮实验,计算滞后时间、渗透系数、稳态流量和增渗倍数,利用秩和比法的RSR值综合评价促透效果.结果 1%冰片+1%氮酮+1%薄荷醇和1%薄荷醇+1%氮酮组对双氯芬酸钠的促透效果最好,1%冰片+1%氮酮、1%薄荷醇和1%氮酮次之,1%冰片最差.结论 基于RSR值的秩和比法可作为促透剂科学、客观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促透剂促透效果综合评价中的运用。方法 以茶碱为模型药物,氮酮为阳性促透剂,研究中药促透剂薄荷醇、樟脑、丁香油、荆芥油、广藿香油对模型药物在离体SD大鼠背部皮肤上的透皮行为的影响,计算渗透系数、稳态流量、滞后时间、增渗倍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对茶碱的促渗作用,1%丁香油表现为优,1%氮酮表现为良,1%薄荷醇、1%樟脑、1%广藿香、1%荆芥油表现为中。结论 模糊综合评价法可客观地评价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小鼠体外透皮实验,探讨不同促透剂对人参皂苷Rg1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确定最佳促透剂,为研制新型透皮吸收制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生理盐水为接受介质,加入不同促透剂制备药液样品,以人参皂苷Rg1为定量指标成分进行体外透皮吸收检测,考察人参皂苷Rg1累计透过量。结果无促透剂条件下,人参皂苷Rg1未能透过;单一促透剂中以7%丙二醇效果最好,7%氮酮效果次之,冰片促透作用较小;复合促透剂中,氮酮+丙二醇组各浓度下累计透过量接近,氮酮+冰片组以两者质量浓度各为2.5%效果较好。结论常用促透剂丙二醇、氮酮、冰片均可增加药物中人参皂苷Rg1的透皮吸收量,其中,7%丙二醇为最佳促透剂。 相似文献
4.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2)
目的:考察不同促透剂对蛇床子素微乳经皮渗透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生理盐水为接受介质,分别配制含不同促透剂的蛇床子素微乳,用HPLC法测定蛇床子素的经皮渗透量。结果:几种促透剂对蛇床子素微乳透皮速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以0.5%冰片的促透作用最好。结论:0.5%冰片为蛇床子素微乳体外透皮制剂的最佳促透剂。 相似文献
5.
辣椒为茄科植物辣椒的果实,主要活性成分为辣椒碱、二氢辣椒碱、降二氢辣椒碱,其中辣椒碱的量最高。辣椒碱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等有显著疗效[1]。以辣椒碱为原料的制剂很少。以烯丙基蔗糖亲水性凝胶为基质的巴布贴剂具有载药量大,透皮效果好,药量成分可控,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经皮给药系统。因此,本研究对影响辣椒碱巴布剂的透皮吸收促进剂薄荷醇、冰片、桉叶油、氮酮进行筛选。1仪器与试药自制改良F ranz扩散池;79—1型磁力加热搅拌器(山东省鄄城光明仪器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芍药苷(PF)的理化性质及考察薄荷油、桉叶油、油酸、氮酮4种促渗剂对PF凝胶中PF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促渗剂。[方法] 采用摇瓶法测定PF的表观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拟合PF透皮吸收的累积透过量和透过速率。[结果] 7%薄荷油、5%薄荷油、4%桉叶油及3%油酸均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PF凝胶中PF透皮吸收,其促渗效果顺序为7%薄荷油>5%薄荷油>4%桉叶油>3%油酸。[结论] 7%薄荷油为PF凝胶的最佳促渗剂。 相似文献
7.
制备阿斯匹林凝胶剂,比较了不同浓度的月桂氮卓酮和薄荷脑对阿斯匹林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以l%的月桂氮卓酮(AZ)加1%的薄荷脑(MT)作为吸收促渗剂的3号处方中阿斯匹林的吸收最好,体外释放速度符合Hignchi方程.提示适当浓度的AZ和MT能明显促进阿斯匹林的透皮吸收.但阿斯匹林和MT的浓度过高促透效果迟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熵权法结合等效数值法在透皮吸收促进剂促透效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双室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研究,建立皮肤接收液中模型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的分析方法、透皮吸收试验方法等,以累积渗过量(Q)、渗透系数(Kp)、稳态流量(Jss)、和滞后时间(Tlag)为主要指标,采用熵权法与等效数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对1%薄荷醇、2%月桂氮卓酮、7%石菖蒲油3种促透剂的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薄荷醇、2%月桂氮卓酮、7%石菖蒲油的权重系数分别1.02439、1.00004、0.99191,即1%薄荷醇促透效果最佳,2%月桂氮卓酮次之,7%石菖蒲挥发油最差.结论 基于熵权的等效数值法使主观与客观相结合,能公正地综合评价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相似文献
9.
C2—中药透皮促渗吸收剂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中药制成的透皮促渗吸收剂作了介绍。认为氮酮类促渗剂可促进中药的吸收,而中药中有一些药物,也可促进其它药物透皮吸收,这些中药主要是挥发芳香类中药提取物。本文介绍的就是删选优化后的中药C_2透皮促渗吸收剂。经试验证明,C_2中药透皮促渗剂,起效比氮酮类还要快,在2h即有明显差别。氮酮类有10h滞后期,但10h后其透过量又稍高于C_2促渗剂,两组加促渗剂的药物组的透入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加促渗剂的药物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中药促渗剂在临床外用有着广泛前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渗剂对复方跌打损伤药方中主要成分胡椒碱体外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选择氮酮、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NMP)、油酸、薄荷油及其组合作为透皮促渗剂,以预处理的离体小鼠皮肤作为渗透屏障,HPLC 法测定接收液中胡椒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丙二醇以外,其余透皮促渗剂均能显著提高胡椒碱的渗透速率(P<0.05),其中以氮酮与NMP合用促渗效果最好,渗透速率达到4.49 μg·cm-2·h-1。结论:氮酮与NMP联用的复合促透剂促渗效果最好,适合作为本复方的透皮促渗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程度栀子炭(生品、轻炭、标炭、重炭)的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以干栀子及不同炮制程度的3类栀子炭的鞣质质量分数、吸附力、pH值和电导率为特征变量,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评价栀子炭质量.结果 干栀子及各栀子炭的4个特征变量值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吸附力随着炮制程度的变化而变化,鞣质质量分数和电导率先升后降呈抛物线变化,pH值逐渐升高.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都将干栀子与各栀子炭品聚成4类.结论 运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法评价栀子炭质量,具有可靠性,可为评价中药栀子炭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危重病人比重的引入对综合评估的影响?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医疗质量指标?效率指标和效益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危重病人比重对传统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产生影响?结论:在不同医院之间?同一医院不同时期的质量评估引入危重病人比重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不同炮制程度的槐米炭(生品、轻炭、标炭、重炭)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测定不同炮制程度槐米样品的色素吸附力、鞣质质量分数、pH值及电导率,以这4个因素为质量控制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法对40批槐米不同程度炮制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不同炮制程度的槐米的色素吸附力、鞣质质量分数、pH值及电导率具有明显的差异,这4个指标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色素吸附力和鞣质质量分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H值呈上升的趋势,而电导率的趋势与pH的正好相反;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不同炮制程度槐米炭可聚为4类.结论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炮制程度槐米进行评价,方法简单,可为槐米炭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三维医学图像快速配准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三维医学图像快速配准算法.传统的基于灰度的方法需要考虑整个三维数据的灰度信息,计算复杂度大,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而本算法利用数据的轮廓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图像的质心和主轴,通过对齐质心和主轴完成配准.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准确,快速地处理图像刚性配准问题,特别适用于三维医学图像的配准. 相似文献
15.
研究背景:功能性成像已经应用于人脑类比推理研究。但是,由于较小的研究样品,这些研究结果不大一致。方法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我们测量了24例健康人的类比推理脑活动。这些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数据由统计参数软件(SPMI)处理与主成份分析。结果阳性活动见于双侧大脑半球腹外侧、背外侧前额叶、后顶叶及小脑半球;阴性结果见于双侧大脑半球内前额叶、顶枕额区、扣带回后部及上顶叶。主成份分析表明仅仅只有一个主成份具有大于1.0的特征值,这个成份可以解释93%的总方差。所有的阳性及阴性活动区被包括在这个主成份中。结论人脑的类比推理活动可能是一个由双侧大脑半球内多个阳性及阴性活动区组成的神经网络调节,包括双侧前额叶及后顶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中国不同地区的健康人左心室Tei指数参考值提供一个科学依据,为左室舒张和收缩的整体功
能的评价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判断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来自50个市(县)的3 562例健康人左室Tei指数,
将其与9项地理指标,即经度(X1)、纬度(X2)、海拔(X3)、年日照时数(X4)、年平均气温(X5)、年平均相对湿度(X6)、
年降水量(X7)、气温年较差(X8)、年平均风速(X9),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应用ArcGIS10.0软件探索左室
Tei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健康人左室Tei指数与9项地理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1=0.107,
r2=0.301,r3=0.029,r4=0.277,r5=−0.256,r6=−0.289,r7=−0.320,r8=0.310,r9=0.117。根据提取的3个主成分与Tei指数进
行回归分析,获得了Tei指数与地理指标间的线性模型。应用ArcGIS10.0软件进行插值分析,拟合出健康人左室Tei指
数的空间分布趋势图。结论:中国人左室Tei指数参考值存在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的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不同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蔓荆子黄素进行含量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的绘制。色谱柱为Agilent ZOBRAX Plus C18(4.6 mm×250 mm,5 μm),以0.1%磷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程序波长,柱温35℃。采用SIMCA 14.1软件对指纹图谱特征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0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的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最大相差分别为2.0倍、2.8倍、8.6倍,其中江西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3种活性成分含量均较高。不同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相似度在0.914~0.993之间,表明颗粒剂中的化学成分总体稳定。综合含量测定、指纹图谱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可区分出江西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质量最佳,均一性良好。[结论]基于HPLC-UV法的含量测定结合指纹图谱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蔓荆子配方颗粒在化学成分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可以为蔓荆子配方颗粒甄选原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考试结果分析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信度及站点设置的合理性。方法毕业考试采用OSCE形式,考试对象为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级全体学生,考生人数分别为内科学172人,外科学168人,妇产科学73人,儿科学75人,对内科学和外科学两个科目的考试结果进行信度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内科考试信度值为0.5037,外科为0.6684。两科均存在5个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和相应的重点考站;根据主成分对学生成绩重新排名,内科学新排名与原总评分的相关度为0.7976.外科学新排名与原总评分的相关度为0.8063。结论考试可靠性良好,站点设置合理,但某些站点的考试内容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主成分分析法在核心期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心期刊的评价方法多采用综合评价法,但这些综合评价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现提出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文期刊进行评价,以探讨一种新的核心期刊评价方法,并对评价核心期刊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各种因素的权重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