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阿司匹林壳聚糖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壳聚糖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方法:以壳聚糖作为骨架材料制备阿司匹林缓释片并进行体外释放度实验。结果:自制阿司匹林壳聚糖缓释片在1h、2h、4h、6h、8h、10h的体外释放度为(18.60±0.88)%、(35.58±2.15)%、(60.22±1.07)%、(80.66±1.64)%、(98.53±1.15)%、(98.55±1.76)%。结论:药物的体外释放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用于肺癌治疗的带缓释化疗药栓塞装置,通过体外、体内的释放实验评价其释放特性。方法用乙基纤维素、顺铂配成一定的比例,在带Ivalon泡沫海棉的镍-钛记忆合金支架上分次涂层自制栓塞装置,其中5个采用转篮法体外药物释放实验,了解其体外释放特性。采用萨能奶山羊(n=6),经介入方法把本装置置入于右下肺动脉,对照组(n=6)采用右下肺动脉灌注顺铂,两组术后均定时抽右下肺静脉血测顺铂浓度,明确其体内释放特性。结果体外释放观察时间为24 h,体外累计释放率>70%,在最初1 h内有突释效应。带药栓塞组1、2、8 h测得的肺静脉血药浓度均高于灌注组(P<0.05)。结论采用乙基纤维素作为缓释材料制作的带缓释顺铂栓塞装置在体外、动物体内均具有缓释作用,在体内有利于提高肺组织局部药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吗啡缓释栓。经家兔直肠给药,考察缓释栓剂释药的体内外相关性。方法:以聚乙二醇为基质,添加阻滞剂卡波姆,氮酮为促渗透剂制备吗啡缓控释栓;采用自行设计的体外溶出装置进行体外筛选;以大白兔为动物模型进行体内筛选;采用3p8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制备的吗啡缓释栓的体外释药性能良好,缓释时限〉7h。当体外释药符合零级模式,且R^2〉0.9时,体内药物释放出现平台,显示了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体内释药过程为二室模型,MRT=8.221h,Tpeak=2.857h,Cmax=12.944μg/ml,AUC=127.275(μg/ml)·h。结论:所制备的吗啡栓剂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苯扎贝特缓释微丸胶囊。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技术制备苯扎贝特缓释微丸胶囊;以体外释药和犬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评价。结果:微丸得率86.5%,载药量87.8%;体外释放曲线符合一级方程,相似因子f2为74.23;自制缓释微丸胶囊单剂量犬口服给药后的tmax(3.7±0.5)h,cmax(36.36±0.98)μg/mL,AUC0-∞(337.83±7.29)μg.h/mL;苯扎贝特缓释片(参比片)的tmax(4.1±0.4)h,cmax(39.66±0.94)μg/mL,AUC0-∞(327.27±8.97)μg.h/mL。结论:以进口的缓释片为参比片,自制的苯扎贝特缓释微丸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3±2.8)%,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5.
以盐酸特比萘芬为模型药物,制备一种生物黏附性成膜凝胶,测定其理化性质。其黏度为(13 299±51)mPa·s,pH为3.50±0.50,凝胶剪切黏度为(196±4)g/cm2;膜固体剩余率为(50.74±2.81)%,膜拉伸强度为(1.17±0.21)MPa,膜断裂伸长率为(21.42±3.24)%。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桨碟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并绘制释放曲线,结果表明,药物在体外能够维持10 h的平稳释放;以小香猪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释放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不透过皮肤,局部用药安全,其中(93.05±5.66)%的药物滞留于皮肤表面,(1.15±0.85)%进入皮肤内,有利于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中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的体外释放动力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磷酸二氢钾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测定波长277nm,柱温30℃,测定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中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的持续释放时间和有效释放浓度。结果①奥硝唑的浓度与峰面积0.00101~0.022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09%(n=5),RSD=0.59%;甲碘酸培氟沙星在0.0053~0.0265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4%(n=5),RSD=2.25%。②13h奥硝唑累和甲磺酸培氟沙星累计释放度分别为98.3%、96.01%。结论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具有较长时间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黄体酮为模型药物,泊洛沙姆407为温敏凝胶材料,制备温敏型黄体酮原位凝胶。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保湿材料和生物黏附材料,考察处方因素对温敏凝胶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自制体外释放装置,研究甘油、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液体石蜡、泊洛沙姆407用量和药物粒径等处方因素对温敏原位凝胶体外释药的影响,分别以零级、一级和Higuchi方程对药物的体外释放数据进行了模型拟合。实验表明,甘油的保湿效果最佳,聚卡波非的生物黏附能力最强。确定最优处方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黄体酮4.0%,泊洛沙姆407 20%,甘油5.0%,液体石蜡5.0%,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2.0%,聚卡波非0.2%,山梨酸0.08%,分散介质为0.1 mol/L枸橼酸磷酸盐缓冲液(pH 4.0),其胶凝温度为33.8 ℃。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药物粒径对药物释放影响较大,而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液体石蜡、甘油和泊洛沙姆407用量对药物释放无明显影响。与普通黄体酮凝胶相比,温敏凝胶中药物释放更快,且黄体酮在温敏原位凝胶中的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褪黑素双层控释片,研究其药动学性质。方法:以HPMC、硬脂酸为骨架材料,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和双层压片工艺,制备褪黑素双层控释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释放和Beagle犬随机交叉口服单剂褪黑素片(3 mg)和褪黑素双层控释片(6 mg)后血浆中褪黑素浓度,推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褪黑素双层控释片和褪黑素片有关药动学参数如下:t1/2Ke分别为(3.27±0.89),(1.21±0.52)h;cmax为(8.31±5.11),(11.27±3.77)ng/mL;tmax为(1.00±0.37),(0.50±0.18)h;AUC0~t为(38.03±16.45),(25.23±7.71)ng/mL.h。结论:研制的褪黑素双层控释片具有显著的速释和缓释作用特性。达峰时间与普通片没有显著性差异。体内平均滞留时间显著长于普通片。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符合生理节律需要。褪黑素双层控释片的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杨宇  王文秀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0):787-789
目的探讨医用纤维蛋白胶携载阿霉素(Adriamycin,ADM)的缓释作用。方法体外实验:用纤维蛋白胶(FG)携载ADM,观察ADM体外缓释情况;体内实验:将其注入兔体内,定时采取外周血作为样本,测试样本中的ADM质量浓度,计算外周血中ADM的动力学参数。结果体外释放实验显示,2h后ADM的累积释放率为(30.53±0.56)%,24h后为(42.16±0.86)%,120h后释放趋于平衡。动物实验表明:外周血峰质量浓度(ρmax)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外周血T1/2和曲线下面积(AUC)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体内外条件下,ADM在生物蛋白胶中均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在兔子肝脏局部使用本制剂,可延长ADM在肝脏的滞留时间,降低其在外周血中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考察不同处方和工艺制备的吲哚美辛-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CA)复式微囊的体外释放,研究复囊中药物释放的特点。方法: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采用不同的交联剂CaCl2、BaCl2的制备工艺,结合液化囊心、冻干工艺制备复式微囊,考察复囊中药物在体外的释放。结果:药物在ACA复式微囊中释放比在单囊中缓慢,ACA-Ba-Ba复囊中药物释放最慢(释放90%药物要18~21 h);液化囊心后药物释放略有加快,冻干工艺使药物释放减慢;复囊中药物在人工胃液中2 h释放低于20%,在人工肠液中1 h释放超过90%。结论:ACA复式微囊能较好地控制药物达到缓释效果,有望成为一种新型药物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复合骨碎补总黄酮(TFRD)和野菊花总黄酮(TFC)的TF-PLGA缓释微囊,探讨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TFRD和 TFC为原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TF-PLGA缓释微囊;以包封产率(EE)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筛选最佳的工艺参数;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微囊的形态特征、粒径大小和分布情况;采用提取法测定TF-PLGA微囊的体外累计释药率并绘制累计释放曲线。结果: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的最佳制备工艺,PLGA浓度为140 g·L-1,油相体积为1.4 mL,乳化速度为1500 r·min-1,乳化时间为5 min。优化后微囊平均EE为(83.89±2.30)%,平均实际载药量(DL)为(5.90±0.07)%;LM和SEM下观察,微囊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44.34±14.68)μm,粒径分布较窄;体外释放实验检测,24h累计释药率达40%,第50天后累积释药率超过90%。结论:TF-PLGA缓释微囊具有优良的载药及缓释效果,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制盐酸左旋沙丁胺醇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中国药典》附录ⅩC第三法,pH 1.2的盐酸缓冲液和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转速50r·min~(-1),累计释药量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平均回收率100.8%,RSD=0.32%,3批产品在2、4、8h的平均累积释药量分别为44.87%、67.57%和84.72%,药物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模型。结论自制盐酸左旋沙丁胺醇缓释片有较好的释药性能,本文建立的释放度测定方法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柿霜吡哌酸(PPA)粉双层缓释口腔贴膜,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评价贴膜的膜外观、体外黏附力、溶解时间和口腔黏附时间,测定贴膜中PPA含量及贴膜的体外释放度,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口腔贴膜的体外黏附力为137 g/cm2,溶解时间为22.74 min,口腔黏附时间为23.59 min。含量测定结果显示,PPA量在0.18~0.54 mg/m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5),回收率为100.54%,RSD=0.78%(n=6)。体外释药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柿霜PPA粉双层缓释口腔贴膜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4.
黄山药提取物缓释片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黄山药提取物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缓释片,以体外释药试验优选处方,探讨HPMC的黏度、用量以及片剂的硬度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建立了高氯酸比色法测定薯蓣皂苷元含量,作为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测定方法。该法精密度较好,RSD%为1.8%,平均回收率100.3%。制得的缓释片体外持续12 h释放药物,释药行为符合H iguchi方程,释药速率随着HPMC的黏度增大、用量增加而减慢;片剂硬度越高,释药速率越低。结论该缓释片制备工艺简单,体外缓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正>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不仅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镇痛、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1-3],还可以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4-5]。尽管RES极具开发价值,但RES半衰期短、体内清除速率高、作用时间短、无特异性分布等缺陷限制了它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6-7]。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是聚乳酸-聚丙交酯和聚(乙醇酸)/聚乙交酯合成的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是已被批准的可安全使用的药用高分子材料[8]。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治疗阿弗他口腔溃疡的口炎清单向缓释贴膜,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卡波姆(CP)、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两主要因素,在各自的3水平上进行筛选,配以硬脂酸钠、丙烯酸树脂、二氧化钛,黄色素等辅料,经过一定工艺,制成接触口腔黏膜侧的可溶性黏附性高分子材料层和接触口腔唾液侧的不溶性高分子材料层组成的双层贴膜,并对贴膜的黏附性和缓释性能进行测试。结果由8%卡波姆(CP)、6%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主的贴膜黏附时间达到2.4h以上,2h释放率达到78.5%以上。该贴膜与口腔黏膜黏附性较为合适,对口腔黏膜刺激性小,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结论口炎清单向缓释贴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口腔缓释贴膜剂型,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不同处方复方丹参黏附微丸的黏附性能,从而筛选出黏附性能较为合适的处方。方法以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100M(HPMCK100M)、卡波姆为黏附材料,制备不同处方的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并对其黏附性能进行测定。体外黏附性能的测定采用了最小剥离力法即测定黏附微丸与猪小肠的剥离力,组织残留法即测定微丸在猪小肠的滞留数。体内黏附性能的测定采用了直接灌胃法,通过测定微丸在小肠各部位的滞留数目,计算其黏附指数。结果组织残留法试验结果在相同时间内黏附材料占比40%的微丸残留数目较黏附材料占比30%的微丸多,最小剥离力法试验结果表明黏附材料占比40%的微丸其最小剥离力较大,同组织残留法结果一致。体内黏附试验显示黏附材料占比40%的微丸其黏附指数较小,但在胃中有一定的滞留。结论当黏附材料总占比一致时,各处方之间黏附性能并没有显著性差异,黏附材料增加时其黏附性能也会增加,但会增加在胃中的滞留时间,可能会破坏方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右旋布洛芬缓释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缓释片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右旋布洛芬在4-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44%,RSD=0.94%。释放行为显示右旋布洛芬缓释片呈零级释放,药物释放被延长到12h。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右旋布洛芬缓释片的质量控制。所研制的右旋布洛芬缓释片达到了缓慢释放药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选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制备日服1次的硝苯地平缓释片。方法 建立24 h的释放度测定方法并进行硝苯地平缓释片的体外评价;应用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缓释片在比格犬体内药代动力学,与市售参比制剂对比并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9±12.4)%;药物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与体内吸收百分数有较好的相关性,r=0.962 5。结论 本工艺制得的硝苯地平缓释片可以达到缓释24 h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