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40例高血压患者、40例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cy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颈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动脉斑块积分检查。结果高血压组、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程度均高于高血压组及2型糖尿病组(P<0.01)。结论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增高,且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与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238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3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143例,测定3组血Hcy、UA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UA和Hcy呈显著正相关(r=0.576,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血Hcy、UA水平均高于颈动脉硬化组和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硬化组Hcy、UA水平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结论 高Hcy和UA浓度是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二者可能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H型高血压的相关性和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的新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15例。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并根据tHcy检验结果和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和两者均正常组(无高血压病史和tHcy正常)4个亚组,对斑块组和对照组进行4个亚组检出率方面的比较。结果:斑块组与对照组各组危险因素分析:年龄、高血压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斑块组内4个亚组的发生率:H型高血压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HHcy发生率>两者均正常发生率。结论:H型高血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性均大于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两者之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LDL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朱荣志  周英  李其英  崔贤炉  徐爱琴 《安徽医药》2015,19(10):1955-1956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院的154例资料完整的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另外选择92例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无脑梗死病史的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同时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率、软斑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异常率、发生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为斑块发生率及软斑发生率较高,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发生率及发生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率也较高;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且有斑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尿酸水平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组血尿酸水平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性动脉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血管动脉硬化程度分组,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cy水平,对部分高Hcy水平患者给予维生素B12、叶酸治疗1个月后,观察Hcy水平的变化.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689,P<0.05).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及颈动脉硬化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8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7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和视网膜病变程度,研究两者的相关性及在糖尿病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同时测定糖尿病伴脑梗死44例,单纯糖尿病48例及4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的血清Hcy水平,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确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相比高Hcy血症发生率、血清Hcy水平及DR发生率及硬化程度均升高(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DR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733,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和DR是糖尿病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PAI-1、CysC与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及生物化学法检测133例患者血浆PAI-1、胱抑素C水平.结果 (1)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PAI-1、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回归分析显示:PAI-1、CysC与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OR=1.133、1.012E7,P<0.01).结论 PAI-1、CysC与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0例,根据Hcy循环酶法自动分析仪检测的Hcy水平,将患者分为升高组(Hcy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及正常组(Hcy水平处于正常水平),并用超声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后采用控制变量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cy升高是否促进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结果在收集的5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升高组有330例,正常组有230例,控制变量法分析显示年龄、吸烟、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会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P<0.05)。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水平的升高促进颈动脉斑块发生(OR=1.91,95%CI=1.02~3.34,P=0.039)。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增高是促进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硬化、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脑梗死患者76例(研究组)及7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研究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y、叶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76例患者中44例出现颈动脉硬化,按照IMT、PSV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颈动脉梗死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组Hcy、IMT存在相关性,中度组及重度组Hcy、IMT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动脉膜粥样硬化有一定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脑梗死进展和治疗情况。同时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干预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94例,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21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测血25-(OH)D及常规生化指标。根据脑梗死患者血清25-(OH)D水平分为缺乏组(A组)、不足组(B组)和充足组(C组),并对不同组之间临床指标及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比较,并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脑梗死患者吸烟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钙、25-(OH)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健康人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A组和B组颈动脉IMT、同型半胱氨酸、hs-CRP、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C组(均P<0.01);(3)A组和B组超声造影剂到达时间差(DAT)、超声造影剂到达各峰值的时间差(DTTP)、斑块增强强度(EI)、斑块增强密度(DE)水平,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Logistic回归风险显示吸烟、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颈动脉IMT、hs-CRP以及低水平25-(OH)D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低水平25-(OH)D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lO年5月.2011年5月期间的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一时间段的无脑血管病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监测其斑块情况,颈动脉路外端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Hey水平,根据H吖水平将观察组中患者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组(A组)及正常半胱氨酸组(B组)。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ey以及IMT值均更高,且相对于B组中的患者,A组中患者的血清Hcv以及颈动脉路外端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值均更高(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v值相较于无脑血管疾病患者更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46例脑梗死患者及40名对照者的血Hcy水平并同时检测其血脂、血糖及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和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结果脑梗死组的血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叶酸以及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之间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无差异。将脑梗死组按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斑块的数量分为无斑块组、单一斑块组和多个斑块组比较其血Hcy水平发现其组间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Hcy水平与IMT值成正相关关系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IMT值成负相关关系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形成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导致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增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依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是否≥10 μmol/L将254例ACI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高Hcy合并高血压)130例、高血压组(高血压而Hcy水平正常)42例、HHcy组 (高Hcy而血压正常)32例、对照组(血压、Hcy水平均正常)50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颈动脉超声、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H型高血压、Hcy、高血压、胱抑素C(Cyst-C)与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H型高血压组与HHcy组的Hcy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余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Hcy、Cyst-C水平有逐步升高的趋势;高Hcy加剧了斑块的不稳定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Hcy、Cyst-C、尿酸是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病变程度最严重,H型高血压、高血压、Hcy、Cyst-C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ACI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6例正常人血浆Hcy水平,通过荧光生化法定量检测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中型及重型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轻型(P<0.05),重型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中型(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浆Hcy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外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并且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部位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发生部位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0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03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大小、性状及部位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IMT增厚、软斑和溃疡斑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这几项指标与脑梗死呈正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颈动脉超声检测在大脑半球梗死者中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脑干和小脑梗死者中的斑块检出率(P<0.01).两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主要分布于颈总动脉分叉处(66.08%,68.97%),显著高于颈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入口处(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狭窄严重程度、IMT增厚、软斑及溃疡斑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的预测指标,对大脑半球的预测敏感性最高,在颈动脉超声检查中应全面监测之;特别注意观测颈动脉分叉处的粥样硬化斑块,它对脑梗死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吴寿兴 《河北医药》2014,(3):365-367
目的:探讨血浆胱抑素C(Cys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査结果有无粥样斑块,将131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散射比浊法(PENIA)检测血浆CysC 含量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生化指标,并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因素及血浆CysC水平,TG、TC、LDL-C、FIB、HCY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HCY和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ysC与HCY、年龄存在正相关( r =0.457、0.436, P <0.01)。结论Cys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并与HCY水平、患者年龄等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23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另选择150例老年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非梗死组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代谢异常和心房颤动所占比例明显低于脑梗死组患者[53.3% (80/150)比92.2% (212/230),59.3% (89/150)比74.3% (171/230),16.7% (25/150)比28.3% (65/230),30.0% (45/150)比41.7%(96/230),39.3% (59/150)比52.2% (120/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病、心房颤动、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为老年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P <0.05或P<0.01).结论 高血压病、心房纤颤、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是引起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根据存在的危险因素制订防治方案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