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薤(Allium chinense G.Don)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薤的化学成分,采用理化性质结合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分离得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薤的体积分数6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7个化合物,分别为:N-对香豆酰酪胺(1),N-顺式-对香豆酰酪胺(2),无梗五加苷D(3),β-D-吡喃果糖(4),β-D呋喃果糖甲苷(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结论 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山药地上部分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山药地上部分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山药地上部分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9,19-cyclolart-25-en-3β,24R-diol(1)、cycloeucalenol(2)、表木栓醇(3)、(24S)-24-乙基胆甾-3β,5α,6β-三醇(4)、豆甾-4-烯-3α,6β-二醇(5)、(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6)、(3β,7α)-7-methoxystigmast-5-en-3-ol(7)、β-谷甾醇(8)、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9)、二十四烷酸(10)、十六烷酸(11)。其中1~3为三萜类,4~8为甾醇类,9~11为有机酸及其酯类。结论化合物1~5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和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莴苣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柱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高莴苣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烷-12-烯-11-羰基-3-醇正二十八酸酯(1),木栓酮(2),豆甾醇(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2S,3S,4R,10E)-2-[(2R)-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10-octadecene-1,3,4-triol(6),Aralia cerebroside(7),2,6-二氧甲基-1,4-苯醌(8)。结论在分离得到的这8个化合物中,化合物1、2、3、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叶大戟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对叶大戟(Euphorbia soror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及C18柱等层析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对叶大戟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kaempferol3-O-(2″-O-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kaempfer-ol3-O-(6″-O-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2),apigenin7-O-(3″-O-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3),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kaempferol3-O-β-D-galactopyranoside,4),麦黄酮(tricin,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6),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7),7α-羟基谷甾醇(7α-hydrositosterol,8),(22E,24R)-24-methyl-5α-cholesta-7,22-diene-3β,5,6β-triol(9),β-吲哚酸(β-indole carboxylic acid,10),胸腺嘧啶(thymine,11),腺苷(adenosine,12),尿嘧啶(uracil,13),尿苷(uridine,14)和丁香苷(syringin,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木天蓼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硅胶色谱、HPLC等技术对木天蓼根茎进行分离及纯化,通过1 H-NMR及13C-NMR等波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木天蓼根茎中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3β-O-乙酰熊果酸(1)、α-亚麻酸(2)、豆甾-4烯-3酮(3)、月桂酸(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及表儿茶素(7).[结论]化合物1,2,3,4,6,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中的甾体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3β,5α-二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4)、3β,5α-二羟基-6β-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5)。结论本研究是对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首次报道,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海紫柳珊瑚中过氧化甾醇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自中国南海的紫柳珊瑚(Muriceopsis flavida)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层析(RP-HPLC)等分离手段对紫柳珊瑚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手段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琼脂扩散试验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从紫柳珊瑚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种过氧化甾醇,分别鉴定为:(22E,24S)-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4R)-5α,8α-过氧化胆甾-24-乙基-6-烯-3β-醇(3)、(22E)-5α,8α-过氧化胆甾-6,22-二烯-3β-醇(4)、5α,8α-过氧化胆甾-6-烯-3β-醇(5)。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这5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微生物活性。结论首次从中国南海紫柳珊瑚中得到5种过氧化甾醇,其中化合物2对微藻显示强烈的生长抑制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小叶忍冬Lonicera microphylla藤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分离小叶忍冬藤的化学成分,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小叶忍冬藤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8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香叶木素(2)、圣草酚(3)、金圣草黄素(4)、芹菜素(5)、罗汉松双黄酮A(6)、柏木双黄酮(7)、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8)、β-谷甾醇(9)、(24-S)-3β,5α,6β-豆甾烷-三醇(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叶忍冬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10、11为首次从忍冬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僵蚕的化学成分,并对从僵蚕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的香豆素苷类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应用硅胶、Seph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光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8个化合物分别为:6-甲氧基-7-O—β—D-(4′-甲氧基)吡喃葡萄糖基香豆素[6-methoxy-7-O—β-D-(4′-methoxy)glucopyranosyl coumarin,Ⅰ]、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ergost-6,22-dien-3β,5α,8α—triol,Ⅱ)、棕榈酸(palmidcacid,Ⅲ)、赤藓醇(meso—erythritol,Ⅳ)、甘露糖醇(D-mannitol,Ⅴ)、尿嘧啶(uraci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香豆素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玉叶金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对玉叶金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玉叶金花三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β-谷甾醇(1),熊果酸(2),乙基降麦角甾烯醇(3),月桂醇(4),东莨菪内酯(5),水杨酸(6),玉叶金花苷酸甲酯(7),山栀子苷甲酯(8).结论 化合物3~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牡蛎状栓菌(Trametes ostreiformis(Berk.)Murr)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牡蛎状栓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部位经过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过氧麦角甾醇(2)、dyso-densiol(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吲哚乙酸(5)、5-羟甲基糠醛(6)、对羟基苯乙醇(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得,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菌丝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菌丝体中分离并鉴定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脑苷脂D(1)、腺苷(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长毛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对长毛三脉紫菀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进行抑菌实验。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出6个萜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β,3β,16α-三羟基-23α-醛基-12-烯-28-齐墩果酸(1),2β,3β-二羟基-16-O-β-吡喃葡萄糖基-23α-醛基-12-烯-28-齐墩果酸(2),(-)-Angelicoideno-2-O-β-D-glucopyranoside(3),(-)-Angelicoidenol-2-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4),木栓酮(5)和木栓醇(6),其中化合物3和4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本研究为长毛三脉紫菀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卵叶三脉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卵叶三脉紫菀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CC)对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1H-NMR,13C NM,HMBC,MS,IR)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4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β,3,β16α-三羟基-23α-醛基降碳-12-齐墩果烯(I)、(24R)-5(-豆甾-7,22(E)-二烯-3(-醇(II)、谷甾醇(III)、1,3-二亚油酸甘油酯(IV)。结论I为新化合物,II-IV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5.
块花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自中国广西省北海附近的块花柳珊瑚(Anthogorgia sp.)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用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丙酮=99:1,49:1,39:1,34:1,29:1,24:1,19:1,14:1,11:1,9:1,8:1,7:1,6:1,5:1,4:1,3:1,2:1,1:1,100%丙酮;氯仿:甲醇=24:1,19:1,14:1,9:1,7:1,5:1,3:1,1:1,1:4,1:9,1:39,100%甲醇)梯度洗脱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正己烷:氯仿:甲醇2:1:1洗脱)对块花柳珊瑚丙酮提取物的乙醚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经1HNMR、13CNMR、MS等现代光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以及1个神经酰胺,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5,24(28)-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22E,24S)-麦角甾-5,22-二烯-3β-醇(3)、胆甾-5-烯-3β,7β,19α-三醇(4)、(22E)-胆甾-5,22-二烯-3β-醇(5)、胆甾醇(6)、N-正十六碳酰基-正十八碳-4(E)-烯鞘胺醇(7)。结论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鬼针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筛选出具有抗肝纤维化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MCI小孔树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等柱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鉴定.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体外检测单体化合物对肝星状细胞T6 ( HSC-T6 )的抑制作用. 结果从鬼针草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为3-羟基乙酰基吲哚(1)、山奈酚(2)、6,7,3′,4′-四羟基橙酮(3)、槲皮素(4)、奥卡宁(5)、松脂素(6)、1,2,13-三羟基-3,11(E)-十三二烯-5,7,9-三炔(7)、异奥卡宁(8)、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 酯(9)、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0)、(2S/2R)-异奥卡宁-7-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葡糖苷(11/12)、2-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二羟基-3,11 ( E)十三二烯-5,7,9-三炔(13). 结论 化合物6, 9 为首次从鬼针草种属中分离得到.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2, 4 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贺兰山黄芪中的甾类和蒽醌类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贺兰山黄芪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及相关物理常数对照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六个甾类和四个蒽醌类化合物:豆甾烷-3,6-2酮(1),5α,8α-二氧-(22E,24R)-麦角甾-6,22-大黄素甲醚-3β-醇(2),豆甾烷-3β,6α-二醇(3),胡萝卜苷(4),β-谷甾醇(5),豆甾醇(6),大黄酚(7),大黄素(8),大黄素甲醚(9)和芦荟大黄素(10)。结论:化合物1-3,7-10为黄芪属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离并鉴定火麻仁和火麻花的化学成分,进而研究其生物活性。 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HPLC制备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所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1HNMR, 13CNMR, HSQC, HMBC等)进行结构鉴定。通过脂多糖(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模型进行化合物抗炎活性筛选,ELISA法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 结果 从火麻仁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一亚油酸甘油酯(1), 棕榈酸单甘油酯(2),4-甲氧基-3H-苯骈呋喃-2-酮(3), 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4),polybotrin(5);从火麻花中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6), 刺槐素(7), cannflavin A(8), 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9),山柰酚-3-O-槐糖苷(10)。抗神经炎症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8~10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具有抑制作用。 结论 化合物3和5为首次从火麻仁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10为首次从火麻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0具有抗神经炎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黄瓜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黄瓜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6,8(14),22-四烯-3-酮(Ⅰ)、dehydroeburicoic acid(Ⅱ)、α-燕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Ⅲ)、乌苏酸(Ⅳ)、3β-Hydroxymultiflora-8-en- 17-oic acid(Ⅴ)、Indolyl-3-acetic acid methyl ester(Ⅵ)、1-H-3-吲哚羧酸甲酯(Ⅶ)、吲哚醛(Ⅷ)、邻羟基苄醇(Ⅸ)、异香草醛(Ⅹ)和对羟基苯甲醛(Ⅺ).结论 除化合物Ⅲ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王三虎教授的"燥湿相混致癌说"探讨半边莲治疗癌症的作用及物质基础,分析中药半边莲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癌的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硅胶薄层层析、反相RP-C18柱层析、MCI柱层析、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手段对半边莲展开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通过各种波谱、光谱手段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胃癌细胞MGC-803模型进行抗癌活性评价。【结果】从半边莲中分离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matairesino(1)、(8S,9S,8’S)-4,4’-Dihydroxy-3,3’,9-trimetoxy-9,9’-epoxylignan(2)、3β-hydroxyhop-22(29)-ene(3)、parietin(4)、chrysophanol(5)、gaultheriadiolide(6)。木脂素类化合物1、2在20μmol/L时,细胞抑制率大于50%。【结论】木脂素类化合物1、2具有潜在的抗胃癌和乳腺癌活性,其中化合物2活性最好,对MGC-803细胞增殖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9.2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