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伴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均予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肌肉注射(2~4mL/次,2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镜像疗法。治疗4周后,专人采用盲法评定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显著升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手法测试(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升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升高(P<0.01),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MA、BBS、MBI评分显著较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较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较高(P<0.01),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较高(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伴下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远程康复信息化平台下实施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入选时间为2020年10—2021年10月,随机分组后观察组、对照组均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远程康复信息化平台下实施镜像疗法。比较两组上肢功能康复效果、生活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量表中的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结果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在远程康复信息化平台下实施镜像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运动能力,同时还对其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价值,合理的护理方案有效改善促进了患者身体康复,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6):149-151
目的观察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治疗)和治疗组(强制性运动疗法),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MA评分、改良Barther指数MB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6月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9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独立量表(FIM)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8周治疗后,两组的BBS、FMA及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BBS、FMA及FIM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1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负重组68例和对照组50例,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负重组同时接受早期关节负重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负重组FMA评分A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P<0.01,后者P<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早期关节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改善较单纯康复治疗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4周后对2组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蜡疗联合肌力训练对痉挛性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入选标准,选取脑卒中后肩痛患者42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2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8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再次基础上给予蜡疗联合肌力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下肢运动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收集评估结果,对比两组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8周康复治疗后,两组下肢FMA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分数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ADL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分数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蜡疗联合肌力训练能够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NJ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70例稳定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NJF训练。对所有患者分别在入组时、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ADL。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MAS、FMA和BI的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与其前一次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的FMA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的M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NJF技术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疼痛和痉挛,显著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改善大学社区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疗效.方法 选择在沈阳工程学院家属社区居住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7例,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对象均接受康复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另行康复简易技术治疗,训练项目包括脑卒中卧位、坐位、坐位到站位、站位等4种体位运动功能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并根据个体情况有所区别.两组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接受了"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测试.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上述各项观察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结论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可以明确改善大学社区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4例急性脑梗死下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6)和对照组(n=68)。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运动想像疗法。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定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将两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运动想像疗法有利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ADL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观察组接受肌内效贴及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评价治疗效果,通过下肢FMA运动功能评分量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法进行评定。结果:经4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及Holden步行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海雁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114-2115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心理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早期介入康复及针灸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偏瘫侧运动功能采用简视(Fugel-meyer)评分法,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法。心理学评定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心理障碍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el-meyer评分和BI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和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患者运用早期介入康复结合针灸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改善心理障碍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脑卒中亚亚急性期治疗组和慢性期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均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明显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亚急性期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说明CIMT对亚急性期组的上肢运动障碍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在脑卒中亚亚急性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比慢性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体化主动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为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组(A组)和传统被动运动康复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的常规内科治疗相同,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简化Fugi-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简化Fugi-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患者治疗后其简化Fugi-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值及差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恢复效果,探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必要性.方法 随机抽取86例脑卒中病程不超过6个月的患者分为康复组48例和对照组38例.康复组建立家庭病床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定期随访.两组分别于入组1、3、6、12个月采用时采用简化Fugl -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ADL能力,总体满意感量表(SWLS)评定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入选时简化FMA量表、MBI、FCA、SWLS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康复组在治疗第1个月时、FCA量表、MBI评分明显改善(P<0.01),简化FMA量表评分有较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FMA量表评分、MBI、FCA量表评分也有改善,但幅度较康复组小.至3个月时,康复组FCA量表、MBI评分提高幅度减缓,简化FMA量表评定改善程度较前减少(P>0.05);对照组患者入组前后简化FMA量表评定无改善(P>0.05),MBI、FCA量表评分有轻微改善.至6、12个月时,康复组化FMA量表评定无改善(P>0.05),MBI、FCA量表评分有轻微改善.对照组FMA、MBI、FCA量表评分随病程延长,有退化趋势.SWLS方面,两组患者在1、3个月时SWLS均有提高,但至6、12个月时,康复组SWLS提高幅度减小;对照组患者无提高.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持续的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十分必要.经过社区康复治疗可改善多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治疗)和观察组(强制性运动疗法),每组各40例,治疗4周后,对两组临床疗效、FMA(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残疾水平)指数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患者,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疗法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末使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步行速度、步长等指标进行步行功能评价,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改良Barther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比较训练不同时间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4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MBI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MBI较对照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使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可显著改善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FMA对肩部疼痛程度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以及上肢功能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又给予了Lokomat下肢康复治疗。结果治疗10周后,实验组FMA运动功能评分、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肉能力和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和治疗组26例,常规组对患者应用常规训练,治疗组患者应用平衡功能训练。所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AM)、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训练后治疗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也均有改善(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效果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功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