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共收治5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并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液体复苏治疗,而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治疗.通过观察患者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G)、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死亡率等指标评定治疗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死亡率为11.5%,而对照组死亡率为30.8%,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HBG、PLT、PT、HCT等指标都要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治疗失血性休克.可以改善、维持重要器宫灌流,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充分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及对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给予充分液体复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氧代谢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输液量、PT、HDO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0.05),研究组患者的HO2ER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H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1~2h和总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0.05),其余时间段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7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P 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摄取氧的能力强,有利于机体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联合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诊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联合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脑功能、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CD18、肌钙蛋白I(cTnI)变化.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00%、77.50%,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AP、GCS评分明显升高,HR、PT、APTT、IL-6、TNF-α、CRP、NO、ET、CD18、cTnI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治疗创伤性休克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脑功能,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液体复苏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失血性休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PVI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达到复苏目标的时间、复苏液体正平衡量、平均动脉压(MAP)、6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肾功能衰竭(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液体正平衡量多于观察组、PT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到复苏目标时间、MAP、6h 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及合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但ARF、DIC、ARDS、MODS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灵敏的监测、反映机体循环血容量状态,且液体复苏量小,有利于维护内环境的稳态,患者存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提高患者的监测、诊疗和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友其  刘灿芬  彭韦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900-2901,2903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方法。方法选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82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患者采用充分液体复苏,B组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C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使用升压药。监测三组患者在1、2 h时复苏液体量,血小板,血红蛋白,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及氧合指数。结果三组患者在1、2 h时复苏液体量,血小板,血红蛋白,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时三组患者在氧合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充分液体复苏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减少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改善代谢性酸中毒,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使用升压药在防止肺损伤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凝血指标、血常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D-D水平较对照组低,Fib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PT、APTT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常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下降,凝血功能无明显恶化,预后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液体复苏方式的差异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组),各50例.评价对比两组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PT值、血压值、BE、病死率和DIC、ARDS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维持重要器官血液灌注,降低产科失血性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霍姆注射液在急性创伤性休克复苏中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使用不同配比的液体进行限制性容量复苏,对三组患者复苏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复苏液量、复苏时间、血红蛋白含量(HB)、血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指标进行观察监测。结果 C组(霍姆组)所用液体量少、所用时间短,PT时间短、HB含量高、CRP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霍姆注射液在急性创伤性休克复苏中的作用明显优于传统液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充分液体复苏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输液量、红细胞比容、凝血酶原时间、病死率、C-反应蛋白以及IL-6浓度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整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2013年我院产科接诊的1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充分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气剩余碱(BE)、血压值和病死率分别为(14.8±2.4)s、(1.8±1.1)mmol/L、(63.3±11.4)mm Hg和0%(0/7),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11.8±1.3)s、(2.7±1.4)mmol/L、(51.2±13.5)mm Hg和14.3%(1/7),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中,给予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和预后,控制病死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产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病患中的70例实施分组治疗,共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大量补液复苏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各35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出血量、凝血酶原时间、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病死率等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均提示观察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对产科失血性休克病患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提高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有效模式,为成功抢救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模式,B组采取积极液体复苏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死亡率为11%,B组为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剩余碱(BE)值、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显著低于B组。而术前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复苏治疗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必要的,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抢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比非限制液体复苏的优越性。方法选5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传统液体复苏组,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复苏后4 h的实验室结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实验室结果 PLT、HCT、PT、APTT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降低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减少酸中毒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制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组(常规大量液体复苏组)和限制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检测和比较休克复苏后各组存活大鼠肾脏组织eNOS蛋白、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失血性休克大鼠限制组肾脏组织eN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227例,其中A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117例,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行院前抢救。B组(充分液体复苏组)120例,选取既往患者,当时采用了充分液体复苏行院前抢救,比较2组院前输液量、术前输液量、病死率及术前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气剩余碱(BE)情况。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院前输液量少(650±310)mL与(2580±720)mL;术前输液量低(829±227)mL与(2831±269)mL;病死率低21.37%与34.99%;术前实验室指标: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T较短(11.2±1.5)s与(16.8±2.0)s,APTT较短(30±14)s与(40±19)s,PLT数量多(270±94)×109/L与(230±92)×109/L;BE多(-7.0±5.7)mmol/L与(-9.9±5.8)mmol/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减少输液量,可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减少代谢性酸中毒,为争取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改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适宜临床救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3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液体复苏方法的不同分为充分液体复苏组(对照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且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值、凝血酶原时间、血气剩余碱(BE)、死亡率分别为(51.66±11.21)mm Hg、(12.6±1.2)s、(2.6±1.1)mmol/L、6.7%,而观察组则分别为(62.56±10.23)mm Hg、(14.5±2.6)s、(1.9±1.2)mmol/L、3.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个方面治疗结果均良好,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方法,可通过复苏液体量及速度控制,有效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和氧供,减少妊娠期失血性休克的再出血率及死亡发生率,对休克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限制性补液对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2010年3月共救治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的病人(ISS≥25)78例,随机分为限制组(40人)和常规组(38人).两组患者均因严重低氧血症和失血性休克行机械通气和体液复苏.分别监测凝血功能(PT和APTT)、碱剩余(BE)、血浆乳酸含量、氧分压、氧合指数及胸片变化情况,统计两组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呼吸机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 限制性补液 与常规补液均能明显降低PT、APTT、BE值和血清乳酸含量;而限制组比常规组更能减少病人 胸部进一步渗出,提高患者氧分压、氧合指数,降低呼吸机通气时间、住ICU时间、ARDS和 MODS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治疗率(P〈0.05).结论 限制性补液能有效改善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病人凝血紊乱,缓解酸中毒,明显比常规组促进肺部修复,提高肺组织氧合能力,提高患者预后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限制性输液复苏方法治疗妊娠失血性休克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52例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抢救方法 ,实验组患者使用限制性输液复苏方法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输液量、输血量、实验室指标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输液量为(455.67±109.29)ml,输血量为(538.98±109.97)ml低于对照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限制性输液复苏对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液体复苏方式的差异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组)两组,每组各50例,评价对比两组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PT值、血压值、BE、病死率和DIC、ARDS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维持重要器官血液灌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探讨早期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0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53例)与限制液体复苏组(53例).另设健康对照组(40例).住院后第1天进行APACHEⅡ评分并检测血清IL-6、IL-10水平,统计平均输液量和28 d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据随访结果分为病死组(23例),存活组(83例).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L-6,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死组的IL-6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1),但2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25,P<0.01),IL-10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154,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液体复苏方法,早期进行APACHEⅡ评分及检测血清IL-6对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