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多枝雾水葛进行生药学鉴定.方法 利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对多枝雾水葛进行生药鉴定研究.结果 粉末中草酸钙簇晶众多,非腺毛多为单细胞,表面光滑或有疣状突起.结论 确定了多枝雾水葛的性状、显微特征,可为多枝雾水葛的生药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枝雾水葛不同提取物对小鼠皮下脓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枝雾水葛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对感染引起的皮肤脓肿的消肿排脓作用.方法 建立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鼠皮肤脓肿模型,观察多枝雾水葛不同萃取物对小鼠皮下脓肿外观形态、体积及病理形态的影响,评价不同萃取部位的消肿排脓作用.结果 多枝雾水葛水提取物、氯仿萃取部位、水部位能使小鼠皮下脓肿体积变小,中性炎性细胞浸润逐步减轻、肉芽生长,显示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多枝雾水葛提取物对感染引起的皮肤脓肿具有消肿排脓以及促进皮肤愈合的功效,其有效部位是氯仿部位和水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多枝雾水葛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和小鼠热板法观察多枝雾水葛灌胃、外搽使用以及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多枝雾水葛外搽使用的抗炎镇痛效果不明显,灌胃给药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能显著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和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且其水提物比醇提物的作用更强。对多枝雾水葛水提取物的活性部位研究表明,多枝雾水葛的氯仿部位和水部位都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抗炎的有效部位则是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结论 多枝雾水葛水提取物灌胃给药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有效部位是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提取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千里光属中匍枝千里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使用常压硅胶柱层析法对匍枝千里光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 通过理化方法和NMR 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匍枝千里光Senecio filiferus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已知化合物:5个单萜化合物:(4S, 6R)6羟基胡椒酮(Ⅰ),(1S,2S)5异丙基2甲基环已3烯1,2醇(Ⅱ), (4R, 6S)6羟基胡椒酮(Ⅲ), (4R,5S)4羟基5异丙基2甲基环已2烯酮(Ⅳ),(4R,5R)4羟基5异丙基2甲基环已2烯酮(Ⅴ),其它类:(6S,7E)6hydroxy4,7megastigmadien 3,9dione (Ⅵ), 4, 4二甲基 1, 7庚二酸(Ⅶ),正十五烷酸(Ⅷ)。结论:;其中Ⅰ,Ⅱ,Ⅲ,Ⅳ,Ⅴ单萜化合物为千里光属中首次分离得到,其它Ⅵ,Ⅶ,Ⅷ化合物为首次从匍枝千里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滇产苦葛Puerariapeduncular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分离鉴定苦葛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从苦葛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5α-豆甾-7,22-二烯-3β-醇(Ⅰ)、二十六烷酸-α-甘油酯(Ⅱ)、3β,22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Ⅲ)、齐墩果酸(Ⅴ)和齐墩果酸-3β-O-葡萄糖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对益智复方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硅胶柱色谱和中压制备等手段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益智复方汤的大孔吸附树脂70%乙醇洗脱部分分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S)-人参皂苷Rg3(Ⅰ)、20(R)-人参皂苷Rg3(Ⅱ)、20(S)人参皂苷Rh1(Ⅲ)、20(S)人参皂苷Rh2(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Ⅴ)、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Ⅵ)、淫羊藿苷(Ⅶ)、淫羊藿次苷Ⅰ(Ⅷ)和对甲氧基肉桂醛(Ⅸ)。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益智复方汤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Ⅳ来源于红参;化合物Ⅴ、Ⅵ来源于何首乌;Ⅶ、Ⅷ来源于淫羊藿。  相似文献   

8.
单麻叶千里光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var.integrilifolius(Koidz.)Kita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ilica gel、Sephadex LH-20及RP-18等柱层析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单麻叶千里光的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1)、绿原酸乙酯(2)、对羟基苯甲酸(3)、ethyl-1-hydroxy-4-oxo-2,5-cyclohexadiene-1-acetate(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单麻叶千里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多枝柽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媛  屠鹏飞 《医学教育探索》2006,(12):1764-1768
目的柽柳科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我国名贵中药管花肉苁蓉的主要寄主,为了促进管花肉苁蓉栽培基地建设,并为多枝柽柳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对多枝柽柳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UV、IR、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8个,三萜类2个,苯丙素类1个,逆没食子酸类1个。分别为aleuritolic acid(D-friedoolean-14-en-3-ol-28-oic acid,Ⅰ)、aleuritolonic acid(D-friedoolean-14-en-3-one-28-oic acid,Ⅱ)、鼠李柠檬素(rhamnocitrin,Ⅲ)、逆没食子酸3,3′-二甲醚(ellagic acid-3,3′-dimethyl ether,Ⅳ)、鼠李素(rhamnetin,Ⅴ)、山柰酚(kaemferol,Ⅵ)、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Ⅶ)、香橙素(aromadendrin,Ⅷ)、(2α,3β)-二氢鼠李素[(2α,3β)-dihy-drorhamnetin,Ⅸ]、槲皮素(quercetin,Ⅹ)、7,4′-二甲氧基山柰酚(7,4′-dimethoxykaemferol,Ⅺ)、3-甲氧基山柰酚(3-methoxykaemferol,Ⅻ)。结论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Ⅰ、Ⅱ、Ⅳ、Ⅴ、Ⅷ、Ⅸ及Ⅻ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继续对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益母草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E)-4-hydroxy-dodec-2-enedioic acid(1)、益母草碱(2)、水苏碱(3)、次黄苷(4)、鸟苷(5)、左旋色氨酸(6)、苯丙氨酸(7)。[结论]1、4、5、7为从益母草种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荷叶中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荷叶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质谱、核磁以及文献比对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荷叶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sarmentol F(1);(3S,5R,6S,7E,9R)-7-megastigmene-3,6,9-triol(2);(3S,5R,6R,7E)-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3);3S,5R-dihydroxy-6R,7-mestigmadien-9-one(4);3S,5R-dihydroxy-6S,7-mestigmadien-9-one(5);R-(-)-去氢催吐萝芙叶醇(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天胡荽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结果 得到4个化合物,即豆甾醇(stigmasterol,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染料木素(genistein,3)、大豆素(daidzein,4).结论 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准葛尔鸢尾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准葛尔鸢尾(Iris songaricaSchrenk)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硅胶柱反复层析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准格尔鸢尾叶中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8个化合物,其中3个黄酮类化合物:5-羟基-7-甲氧基黄酮(tectochrysin,Ⅰ),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wogonin,Ⅱ),蒙花苷(acacetin-7-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Ⅲ);2个黄酮醇类化合物:良姜素(izapinin,Ⅳ),异鼠李素-葡萄糖苷(isorhamnetin-7-O-β-D-glucoside,Ⅴ);1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5,2′-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Ⅵ);4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7-二羟基-6,2′-二甲氧基异黄酮(Ⅶ),4′,5,7-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tectorigenin,Ⅷ),鸢尾苷(tec-toridin,Ⅸ),4′-羟基-5-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irisolone,Ⅹ);3个为peltogynoids型化合物:irisoid A(Ⅺ),irisoid B(Ⅻ),irisoid D(ⅩⅢ);另外5个化合物为三十一烷醇n-hentriacontanol(Ⅹ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ⅩⅤ),豆甾醇(stigmasterol,ⅩⅥ),nonadecanoic acid(ⅩⅦ)和谷甾醇(-βsitosterol,ⅩⅧ)。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Ⅲ,Ⅳ和Ⅴ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中药川续断干燥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手段,对川续断根50%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分进行系统的分离和纯化,并利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5-咖啡酰奎宁酸甲酯。5)马钱子苷。6)demethylsecologanol。[结论]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川续断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云南葛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葛( 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h .) 为豆科葛属植物,有关它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文从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三萜皂甙类化合物,通过1 HNMR 谱,13CNMR 谱及二维谱,应用“从头开始”( ab ini tio) 的方法鉴定它的结构为:3 O β D 吡喃葡萄糖(1 →3) β D 吡喃葡萄糖醛酸 3 ,15 ,23 三羟基 12 齐墩果烯 16 酮(3 O β D glucopyranosyl (1 →3) β D glucuronopyranosyl 3 ,15 ,23 trihydroxy 12 oleanen 16 one) ,命名为云南葛皂甙A(pedunsaponin A) 。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色谱法分离一枝蒿中的化合物 ,并采用波谱法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得到 5种化合物 :一枝蒿酮酸、紫花牡荆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与胡萝卜苷。 结论:木犀草素及紫花牡荆素为新疆一枝蒿中首次分离得到并详细报道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槐种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波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确证。结果 从槐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结构确证分别为:染料木素7-O-β-D-葡萄糖苷-4′-O-β-D-葡萄糖苷(genistein7-O-β-D-glucopyranoside-4′-O-β-D-glucopyranoside,Ⅰ),染料木素7-O-β-D-葡萄糖苷-4′-O-[0633-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genistein7-O-β-D-glucopyranoside-4′-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Ⅱ),鸢尾苷元(tectorigenin,Ⅲ),鸢尾苷(tectoridin,Ⅳ),1,6-二-O-没食用酰基-β-D-葡萄糖(1,6-di-O-galloyl-β-D-glucose,V),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Ⅵ)。结论 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新疆一枝蒿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6-去甲氧基-4′-O-甲基茵陈色原酮-7-O-[6″-乙酰氧基)-β-D-葡萄糖苷(6-demethoxy-4′-O-methylcapillarisin-7-O-(6″-acetoxy)-β-D-glucopyranoside,]、6-去甲氧基-4′-O-甲基茵陈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6-demethoxy-4′-O-methylcapillarisin-7-O-β-D-glucopyranoside,)、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aca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一枝蒿酮酸(rupestonic acid,)、胡萝卜苷(daucosterol,)。结论其中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一枝蒿苷A(rupestriside A),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C18等柱色谱方法对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 L.干燥地上部位的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6个化合物(1~16)。通过1H 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1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一枝蒿酮酸(1),12-hydroxy-4,11(13)-guaiadien-3-one(2),木犀草素(3),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α-L-木糖-(1→6) -β-D-葡萄糖\](6),蒙花苷(7),槲皮素(8),石吊兰素(9),栀子素丁(10),茵芋苷(11),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2),1,2-O-异丙叉基-α-D-呋喃葡萄糖苷(13),天师酸(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其中化合物2,4,6,9,1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水罗伞的活性成分 ,我们从有益智作用的氯仿溶出部分分离到多个结晶成分 ,已报道其主要成分为水黄皮素 (karanjin) [1] ,现又分离出 2种成分 ,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 ,分别鉴定为 3,3′ 二甲氧基呋喃 [4″ ,5″ ,8,7]黄酮 (3 methoxy 2 [3′ methoxyphenyl] 4H furo [2 ,3 h ] 1 benzopyran 4 one) (Ⅱ )和 5 甲氧基呋喃 [4″ ,5″ 8,7]黄酮 (5 methoxy 2 phenyl 4H furo [2 ,3 h] 1 benzopyran 4 one) (Ⅵ )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 仪器和材料XT 4双目体视显微熔点测定仪 (北京电子光学设备厂 ,温度计未校正 ) ;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