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非醉茄 Withania somnifera(L.)Dun.是印度传统药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是醉茄内酯(withanolides),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作者研究了该植物体外繁殖及其移植温室后,醉茄内酯及醉茄素 A 的产生、该植物甲醇提取物及醉茄素 A 对 T-和 B-淋巴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在温室中,将该植物种子种在含泥炭的小塑料罐中,10周后再移入充满水藓泥炭的10 L 塑料容器中。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温室  相似文献   

2.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与临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关的迟发性锥体束外神经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机理尚不清楚。南非醉茄Withania somnifera Dunal(WS)在印度阿育吠陀医疗体系中用于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并治疗神经变性类疾病。作者研究了该植物主要活性成分糖醉茄内酯类化合物(WSG)对氟哌啶醇诱导的 TD 动物模型的作  相似文献   

3.
醉茄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茄科的一些植物属中。近年来国外研究颇有新进展,已发现数十个新的化合物,集中研究了具有生物活性组分的构效关系,特别是发现南非醉茄是一种很强的和相对安全的射线敏感剂和抗肿瘤药的天然资源。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应加大对此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4.
印度阿育吠陀传统草药醉茄有多种药理活性和治疗用途,主要化学成分为醉茄素类和糖蛋白,就近年来对醉茄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的抗肿瘤、调节免疫、保护神经、保护心血管等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研发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印度阿育吠陀传统草药醉茄有多种药理活性和治疗用途,主要化学成分为醉茄素类和糖蛋白,就近年来对醉茄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的抗肿瘤、调节免疫、保护神经、保护心血管等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研发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南非醉茄 Withania somnifera Dunal 在印度被誉为印度人参。体内、外分子药理学研究表明,该植物多种活性与其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醉茄内酯有关,而醉茄内酯 A 和 withanone 是主要成分,且前者的量很低。建立了2种培养系统,对南非醉茄体外组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显示,足部电击致大鼠电击应激可导致大鼠不耐受葡萄糖、免疫抑制、行为抑制、认知障碍和雄性机能障碍。南非醉茄Withania somnifera Dunal中糖醉茄内酯类(glycowithanolides,WSG)可减弱上述症状,推测其作用可能是抗氧化应激的结果。据此作者进行了该项研究。 2年生该植物鲜根干燥、粉碎后用水乙醇(1:1)提取,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氯仿萃  相似文献   

8.
作者发现苦蘵Physalis angulana L.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具杀锥虫活性,因此以该活性为导向从苦蘵地上部分分得4个新的醉茄内酯(2、5、9和10)和6个已知的醉茄内酯(1、3、4、6~8),评价了它们的杀锥虫活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基于分子对接技术解析地佐辛与阿片受体的相互作用,并基于阿片受体相互作用比较地佐辛与喷他佐辛的药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蛋白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 ,PDB)获得μ-阿片受体和κ-阿片受体的晶体结构,执行分子对接(Autodock 4.2),根据对接结果使用分子结构 (Discovery Studio 4.5)解析相互作用,使用三维分子模拟软件(Pymol)构建模型。结果:地佐辛能与μ受体和κ受体结合,其分子结构中的芳环和9位的碱性氨基是其药效团,与喷他佐辛相比,地佐辛与κ受体的结合能力更强,对μ受体的拮抗作用也更强。结论:地佐辛分子中的芳环结构和9位的氨基基团可能是其结合阿片受体的关键片段,地佐辛的镇痛效果可能强于喷他佐辛,从结构上揭示了喷他佐辛主要用于小儿术后镇痛而地佐辛用于成人术后镇痛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地佐辛(Dezocine)是一种已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的苯吗喃类合成镇痛药[1]。镇痛药主要通过结合阿片受体(Opioid receptor)而发挥镇痛效应。阿片受体主要有μ、κ和σ三种亚型,σ受体为内源性配体结合受体,因此不作为镇痛药的作用靶点。传统的吗啡类镇痛药主要通过激动μ受体发挥镇痛效应,然而其强成瘾性也正是来源于对μ受体的激动作用,这限制了吗啡类镇痛药的广泛临床应用[2]。与吗啡类镇痛药不同的是,地佐辛一方面激动κ受体发挥镇痛效应,另一方面能够拮抗μ受体从而不产生戒断症状,因此地佐辛已广泛应用于术后麻醉。此外,另一种苯吗喃类合成镇痛药喷他佐辛也是一种κ受体激动剂,μ受体拮抗剂,也用于麻醉术后镇痛[3]。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苦参黄酮类提取物与钠-葡糖共转运蛋白2(SGLT2)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采用Molegro Virtual Docker(MVD)分子对接软件,以SGLT2同源蛋白2XQ2为受体模板,对从苦参中提取的5个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 5个化合物与2XQ2发生分子对接的MVD分值分别为-115.8、-129.0、-147.6、-104.1、-100.9 k J·mol-1。结论 5个苦参黄酮类提取物均可与2XQ2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的结合位点信息有助于该类化合物抑制SGLT2活性机制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清肺饮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检索清肺饮中麻黄、葛根、苦杏仁、知母、甘草、僵蚕、石膏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搜索关于哮喘疾病的靶点,通过Uni 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运用Cytoscape 3.7.1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将交集靶点输入到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构建核心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并通过DAVID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对网络中度值较高的药物成分与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清肺饮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共含有活性成分133个,对应作用靶点121个;PPI蛋白互作网络结果筛选得到了14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52个,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116个,细胞组成(CC)条目44个,分子功能(MF)条目92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7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豆甾醇、异鼠李素与哮喘潜在作用靶点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清肺饮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多成分...  相似文献   

13.
以三环类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为母体,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取代的三环类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确定。H1受体结合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7拮抗组胺H1受体的活性显著优于先导化合物地氯雷他定。组胺诱导的豚鼠回肠收缩实验显示化合物7可显著抑制回肠收缩。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化合物的疏水参数lgP的计算值与拮抗H1受体的活性具有相关性。并进一步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化合物7与H1受体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借助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高良姜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 检索高良姜有效成分及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抑郁症疾病靶点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 软 件构建PPI网络图并获取蛋白互作关系,筛选出高良姜治疗抑郁症的核心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相交靶点进行GO功 能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高良姜治疗抑郁症的潜在作用通路。结果 筛选出高良姜 13 种活性成分和 169 个高良姜治疗抑郁症的潜在作用靶点,包括JUN、MAPK1、AKT1、RELA、ESR1、IL6、MAPK14、MAPK8、RXRA等核心 靶点;GO功能解析得到 654 个生物相关过程、85 个细胞组分及 147 个分子功能;KEGG富集解析获得 171 条相关通路, 分子对接验证了核心靶点与高良姜主要成分具有较强结合力。结论 高良姜可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治疗抑郁症。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各种先进的组学技术筛选疾病特异性标志物,建立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分子分型模式已成为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结直肠癌诊断及治疗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经典的病理及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临床上经常发现同一病理类型、同一分期、采用同一治疗方案的结直肠癌患者却有完全不同的预后和转归。因此,利用组学技术筛选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构建结直肠癌分子分型的诊断标准,用于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得到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的PPAR泛激动剂.方法:用core hopping的方法对LY465608中间链部分和尾链部分进行结构替换.得到新的化合物并与3个蛋白质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先导化合物与PPAR-α、β、γ受体的相互作用情况.基于Lipinski's rule of five,对得到的先导化合物进行ADME预测.结果:对接结果表明得到的目标化合物能与PPAR-α、β、γ活性位点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使AF-2螺旋稳定于激活构象.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模拟过程中受体与激动剂复合物体系是稳定的.ADME预测发现它们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符合作为药物的一般特点.结论:得到的8个化合物可以作为PPAR泛激动剂予以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 TCMSP、SEA、Swiss 和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四妙丸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和TCD数据库检索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疾病靶点。使 用Cytoscape 3.6.1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STRING平台对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SwissDock平台进行分子对接,预测主要化合物与关键靶点的结合度。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四妙丸中的28种活性成分及429个潜在靶点,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疾病靶点有494个,得到四妙丸与高尿酸血症的共同靶点有118个,并筛选出其中几个关键靶点AKT1、IL-6、JUN、TNF和CASP3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显示AKT1、IL-6、JUN、TNF和CASP3与小檗红碱、表小檗碱、豆甾醇、谷甾醇等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预测AKT1、IL-6、JUN、TNF和CASP3可能是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四妙丸可能通过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高尿酸血症。结论 四妙丸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协同治疗高尿酸血症,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四妙丸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槲皮素治疗心力衰竭(HF)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TCMSP、PharmMapper、CTD和GeneCards数据库得到槲皮素和HF相关靶点,通过在线Venn网站得到槲皮素-HF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后导入Cytoscape3.7.2得到槲皮素治疗HF的核心靶点。通过R包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 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槲皮素处理HF细胞模型的AKT1、Phospho-AKT(Ser473)、eNOS、MMP9和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 分析得到80个槲皮素-HF交集靶点,槲皮素治疗HF核心靶点5个:AKT1、CASP3、MAPK1、MMP9和MAPK8。GO分析中,生物过程集中在对肽类激素的反应、磷脂酰肌醇介导的信号传导、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和炎症反应的调节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富集最显著的信号通路为: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PI3K-AKT信号通路、糖尿病心肌病和MAPK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对5个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100 μmol/L 槲皮素可明显降低心力衰竭细胞AKT1、Phospho-AKT(Ser473)、eNOS、MMP9和Caspase-3水平(P<0.01)。结论 槲皮素可能通过调节AKT1-eNOS-MMP9通路抗凋亡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以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续断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检索续断有效成分,设定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oral drug bioavailability,OB)≥30%和类药性指数(drug like index, DL)≥0.18作为筛选标准,并获得续断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基因靶点。在TTD、OMIM、GeneCards、DrugBank、PharmGkb等数据库进行搜索,获取骨折的相关基因靶点。将续断作用靶点与骨折相关基因靶点进行匹配,获取交集得到主要靶点基因。通过EVenn将结果可视化。通过DAVID、STRING数据库等对主要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以及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不同算法获得主要靶点基因中的关键基因。最后通过Pymol、Autoduck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计算最低结合能、结合位点以及确定定活性口袋。结果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得到续断有效成分8个,作用靶点63个,删除重复靶点,最终得到作用靶点53个。通过TTD、OMIM、GeneCards、DrugBank、PharmGkb等数据库查询骨折相关作用靶点,得到5 115个相关靶点。通过匹配以及交集分析,获得续断促进骨折愈合的34个作用基因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分析得到续断治疗骨折的作用基因靶点参与的生物学过程76个、细胞成分20个、分子功能20个。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续断治疗骨折的蛋白互作网络,共纳入34个基因,79个连接。平均degree参数为4.65。导入Cytoscape软件,通过计算degree以及betweenness,获取续断治疗骨折的关键基因为PTGS2、HSP90AA1、MAPK14。采用对子对接分析发现续断中生物利用度最优的有效成分(E,E)-3,5-Di-O-caffeoylquinic acid、Gentisin、Sylvestroside Ⅲ_qt与关键基因PTGS2、HSP90AA1、MAPK14最低结合能均小于0,并得到结合位点。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阐明续断促进骨折愈合的可能的潜在靶点,预测了其发挥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以及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