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对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Ait.F.)中的4种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研究.方法 通过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对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抗炎体外活性进行筛选,MTT法检测化合物对RAW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 发现绿原酸(3-dicaffeoylquini...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玉叶金花水提物不同萃取部位筛选出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实验模型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模型对玉叶金花水提物不同萃取部位进行抗炎活性的考察。结果玉叶金花水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及水溶性部位可显著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及由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1,2,3h的足肿胀度(P〈0.05),石油醚萃取部位则作用不显著。结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及水溶性部位有抑制急性炎症的作用,为玉叶金花水提物抗炎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3.
大花胡麻草环烯醚萜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花胡麻草Centranthera grandiflora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方法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大花胡麻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环烯醚萜苷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桃叶珊瑚苷(1)、玉叶金花苷(2)、8-表番木鳖碱(3)、8-表番木鳖酸(4)、玉叶金花酸(5)、梓醇(6)、栀子新苷甲酯(7)、京尼平苷酸(8)、6-O-methylaucubin(9)。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胡麻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白鹤藤(Argyreia acuta Lour.)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MCI柱色谱、半自动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白鹤藤的乙酸乙酯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0-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3,4-0-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乙酯(2)、3,5-0-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3)、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4)、木栓醇(5)、木栓酮(6)、菠甾醇(7)、豆甾醇(8).结论 化合物1~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薤(Allium chinense G.Don)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薤的化学成分,采用理化性质结合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分离得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薤的体积分数6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7个化合物,分别为:N-对香豆酰酪胺(1),N-顺式-对香豆酰酪胺(2),无梗五加苷D(3),β-D-吡喃果糖(4),β-D呋喃果糖甲苷(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结论 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配伍方式对钩吻的减毒作用及不同比例玉叶金花对钩吻毒效的影响。方法对比钩吻不同配伍方式(钩吻配伍玉叶金花、钩吻配伍薄荷和鱼腥草)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考察钩吻不同配比玉叶金花(1∶1、1∶2、1∶3)的总生物碱含量、小鼠急性毒性及醋酸扭体次数。结果钩吻不同配伍方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总生物碱含量及小鼠死亡率,尤其是配伍玉叶金花;钩吻配伍玉叶金花随着配比的增加,总生物碱含量、小鼠死亡率均明显降低,且钩吻配伍玉叶金花(1∶2)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扭体次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玉叶金花能降低钩吻毒性,且保留明显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桑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理化性质结合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桑椹的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urantiamide(1),细胞松弛素B(2),(22E)-24-methyl-5α-chole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3),(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4),7β-羟基谷甾醇(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桑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花蕾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灰毡毛忍冬花蕾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咖啡酸丁酯(2)、3-O-咖啡酰奎尼酸丁酯(3)、3,5-O-双咖啡酰基奎尼酸甲酯(4)、3,4-O-双咖啡酰基奎尼酸甲酯(5)、β-谷甾醇(6)。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灰毡毛忍冬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细柱五加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细柱五加果实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竹节参苷Ⅳa甲酯(1),竹节参苷Ⅳa丁酯(2),Acankoreoside D(3),acantrifoside A(4),β-胡萝卜苷(5),3-epi-betulinic acid(6),16-α-羟-19-贝壳杉烷酸(7).结论 化合物1,2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白芍Paeonia lactiflor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并通过波谱方法对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结果 从白芍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芍药苷(1)、白芍苷(2)、4-O-没食子酰白芍苷(3)、没食子酰芍药苷(4)、6′-O-没食子酰白芍苷(5)、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6)、邻苯三酚(7)、没食子酸(8)、没食子酸甲酯(9)、没食子酸乙酯(10)、儿茶素(11)、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2)、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13)、蔗糖(14)、β-谷甾醇(15)。结论 化合物6为首次从芍药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金叶子(Craibiodendron yunnanese W.W.Smith)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65%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金叶子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catechin)(1),3,3’,4’,5,6,7,8-heptahydroxyflavan(2),十五碳酸(3),槲皮素(quercetin)(4),乌苏酸(3β-hydroxyurs-12-en-28-oic-acid)(5),棕榈酸(palmitic acid)(6),Benzoicacid,4-[2-(4-methoxyphenoxy)ethyl(]7)。结论:化合物1,2,3,5,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细叶杜香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莹  张德志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6):631-632,643
目的对细叶杜香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七叶内酯,对羟基苯甲酸,槲皮素,金丝桃苷。结论对羟基苯甲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长毛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对长毛三脉紫菀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进行抑菌实验。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出6个萜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β,3β,16α-三羟基-23α-醛基-12-烯-28-齐墩果酸(1),2β,3β-二羟基-16-O-β-吡喃葡萄糖基-23α-醛基-12-烯-28-齐墩果酸(2),(-)-Angelicoideno-2-O-β-D-glucopyranoside(3),(-)-Angelicoidenol-2-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4),木栓酮(5)和木栓醇(6),其中化合物3和4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本研究为长毛三脉紫菀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长毛三脉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长毛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CC)对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Angelicoidenol-2-O-β-D-glucopyranoside(1),(-)-Angelicoidenol-2-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正十六烷酸(3),亚油酸(4),亚油酸甲酯(5)。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5.
多裂委陵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ida L.)的化学成分. 方法:用色谱法和波谱法对多裂委陵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 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3β,24-二羟基-乌苏-12-烯(1);3β-羟基-乌苏-12-烯-28-酸(2);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3);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4);3β,24-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5). 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获得,1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获得,1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祁菊非药用部位秸秆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提高现有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内在质量奠定化学基础。[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祁菊非药用部位秸秆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奎宁酸酯类单体化合物,分别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1),绿原酸甲酯(2),4-O-咖啡酰基奎宁酸(3),1,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1,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5),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8)。[结论] 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3、5、6、8为首次从秸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野艾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野艾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野艾蒿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野艾蒿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分别为7-甲氧基香豆素(1),间羟基苯甲酸(2),异阿魏酸(3),黑麦草内酯(4),medioresinol(5),(+)-丁香树脂醇(6),丁香酸(7),木栓醇(8),咖啡酸(9),香草酸(10),豆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合欢皮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合欢皮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和波谱方法对合欢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共得到5个化合物:(-)-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6R)-2-反式-2,6-二甲基-6-O-β-D-吡喃鸡纳糖基-2,7-辛二烯酸(2)、(6S)-2-反式-2,6-二甲基-6-O-β-D-吡喃鸡纳糖基-2,7-辛二烯酸(3)、5,5′-dimethoxy-7-oxolariciressinol(4)和(-)-丁香树脂酚(5)。结论:化合物2,3和4为首次从合欢皮中分离得到的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eschynomene indica. Methods The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means of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recrytallization, and the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analyses. Results Twelve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elucidated as stigmasterol tritriacontanate (1), monotetracontane (2), taraxerol (3), stigmasterol (4), stearic acid (5), heptatria- contanoic acid (6), arachidic acid (7), ursolic acid acetate (8), quercetin (9), myricetin (10), myricetin-3-O- rhamnoside (11), and rutoside (12). Conclusion All the compounds a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and compound 1 is a new on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黄瓜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黄瓜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6,8(14),22-四烯-3-酮(Ⅰ)、dehydroeburicoic acid(Ⅱ)、α-燕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Ⅲ)、乌苏酸(Ⅳ)、3β-Hydroxymultiflora-8-en- 17-oic acid(Ⅴ)、Indolyl-3-acetic acid methyl ester(Ⅵ)、1-H-3-吲哚羧酸甲酯(Ⅶ)、吲哚醛(Ⅷ)、邻羟基苄醇(Ⅸ)、异香草醛(Ⅹ)和对羟基苯甲醛(Ⅺ).结论 除化合物Ⅲ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