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基孔肯雅热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和随访研究。方法:随机选取10例基孔肯雅热关节炎患者,主要给予常规治疗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对关节炎进行后治疗前和治疗后评分,观察其疗效;停药后随访半年,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伸屈治疗后关节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高达100%;停药后随访半年,患者的关节疼痛和肿胀情况完全消失,关节灵活性恢复良好,未发现关节功能受损等后遗症。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基孔肯雅热关节炎疗效好,关节症状改善明显,预后良好,可作为治疗基孔肯雅热关节炎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蚁附蠲痹颗粒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蚁附蠲痹颗粒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采用耳片法、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法、足肿胀法、棉球肉芽肿法及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其的抗炎作用.结果蚁附蠲痹颗粒对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热板法显示该制剂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其中中剂量组的作用较为明显;蚁附蠲痹颗粒对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及小鼠棉球肉芽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蚁附蠲痹颗粒预防性和治疗性给药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均既能明显抑制注射局部的早期炎症反应和12 d后的再度肿胀,又能抑制另一后肢迟发性超敏反应引起的足肿胀,作用强度与可的松相似.结论蚁附蠲痹颗粒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甲病毒是感染人类和动物的重要病原体,该病毒属成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可致关节炎,如基孔肯雅病毒;另一类可致脑炎,如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和东部马脑炎病毒.尽管对于甲病毒的研究已开展多年,但甲病毒的侵染机制和宿主抗病毒机制尚未清楚,亦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近年来,基孔肯雅病毒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的受体基质重塑关联蛋白...  相似文献   

4.
一位40岁女性在留尼汪岛访问两周返回后,出现无力性多关节炎伴高热和弥漫性斑疹。在本文中,作者对这例有疼痛和皮疹患者的可能诊断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检查其临床症状,确定了诊断疗法及对基孔肯雅病毒的治疗。基孔肯雅:1例患者从印度洋归来出现痛性皮疹和发热  相似文献   

5.
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的基孔肯雅热已从仅在非洲南部、东南亚和印度部分热带地区流行的蚊媒传染病传播至亚热带地区的多个国家。既往CHIKV的传播主要以埃及伊蚊作为传播媒介,2004年基孔肯雅热疫情在南亚地区的暴发流行中,出现了能够以地区分布更为广泛的白纹伊蚊为媒介传播病毒进化株,这也成为是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域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CHIKV主要是通过其基因组中编码的包膜糖蛋白(envelope glycoproteins)的多次突变以不断增强其对白纹伊蚊的适应性。对CHIKV进化规律和基因突变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研究病毒对蚊媒适应性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还可以对可能的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提供预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经典的疼痛模型、非特异性炎症模型及免疫性炎症模型,观察风湿宁胶囊(以下简称"FSN")的镇痛及抗炎作用。方法通过小鼠醋酸扭体实验观察FSN的镇痛作用;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考察FSN的抗炎作用;制备II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CIA)模型,观察FSN对大鼠足肿胀度及关节炎症积分的影响,评价其对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FSN低、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P〈0.05);FSN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5),减轻CIA大鼠原发足肿胀度(P〈0.05);FSN各治疗组均能够明显降低关节炎症积分(P〈0.05)。结论 FSN具有良好的抗炎及镇痛作用,并对II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fever,CHIKV)都是虫媒病毒,具有相同的传播媒介、流行区域和季节分布。这两种病毒还会造成几乎相同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在感染的初始阶段,两者无任何可以鉴别的临床特征。而这两种病毒感染的治疗和临床管理策略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早期准确诊断是必要的。正确的诊断对于疾病监测、疫情控制、疫苗研究和药物开发非常重要。目前的检测技术,目标是检测病毒,病毒成分(抗原或核酸),或宿主的免疫产生的抗体。本文主要描述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检测技术的概况,以及两者诊断技术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风湿康的镇痛抗炎作用,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理学基础。方法:镇痛实验用扭体实验,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及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结果:风湿康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以及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能显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急性期炎症。结论:风湿康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孔肯雅热(CHIKF)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主要经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和慢性关节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病毒于1952-1953年期间在东非坦桑尼亚首次被分离,随后多次在非洲、南亚、东南亚等地引起暴发和流行。受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动性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白纹伊蚊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和病毒持续发生适应性突变。2004年以来,基孔肯雅热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60多个国家引起暴发和流行,使得基孔肯雅热成为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重要、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款基孔肯雅病毒疫苗被批准用于临床,然而已有多种候选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本篇综述对近几年基孔肯雅病毒疫苗取得的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通痹灵对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骨质破坏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通痹灵(TBL)抗关节炎骨质破坏的作用机理。[方法]以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为动物模型,分别以高剂量和低制量TBL对模型小鼠灌胃给药,并以甲氨喋呤(MTX)作为阳性对照,观察TBL对CIA小鼠关节炎症程度、关节破坏程度以及关节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中明胶酶A和B表达的影响。[结果](1)TBL高剂量(5.7g·kg-1·d-1)治疗8周能降低关节炎症状计分及放射线计分(P<0.01或P<0.001);(2)明胶酶A和B表达与关节炎症状计分及关节放射线计分显著相关(P<0.05或P<0.005);(3)TBL高剂量治疗能明显降低明胶酶A和B在关节滑膜、软骨和滑膜翳中的表达(与CIA组相比P<0.01或P<0.001)。[结论]中药TBL可控制CIA小鼠关节明胶酶A和B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能改善RA的软骨和骨质破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草药海滩牵牛有效部位(EFIS)对巴豆油引起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方法:制作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EFIS对巴豆油引起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同时研究EFIS对耳肿胀组织炎症细胞渗出和NO浓度、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EFLS(150、300、600mg/kg)能明显减轻巴豆油引起小鼠耳肿胀(P〈0.05);能不同程度减少耳肿胀组织炎症细胞渗出;能明显降低耳肿胀组织NO浓度与MPO活性(P〈0.05)。结论:EFIS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其作用与抑制炎症过程中的渗出和水肿、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炎症介质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多伦多消息:当地的研究人员从病毒感染到心肌炎、心力衰竭,直到最后需要进行心脏移植的一系列心脏事件中发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这一结果表明可能存在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感染病毒之后,病毒刺激弹性酶的产生似乎是破坏心肌细胞的元凶。多伦多的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模型,在接种了脑心肌炎病毒的小鼠中,其丝氨酸弹性酶的含量增加了150%。研究人员给其中一半的小鼠喂服一  相似文献   

13.
心包心肌炎     
心包心肌炎是指心包和心肌同时发生炎症,多属急性。引起心包心肌炎的原因主要有:①感染,包括病毒、细菌、霉菌及立克次氏体等;②自身免疫,风湿热及其他胶原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血清病;其中以病毒感染最为重要。各种病毒感染中又以柯萨奇B组、流感A组或B组最为多见,故一般提及“心包心肌炎”时常指此类。心包心肌炎时,心包和心肌均被罹及。炎症开  相似文献   

14.
细小病毒感染可以引起遗传上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发病。Exeter大学的医生指出,150名具有早期关节炎症状的门诊病人,9人具有细小病毒抗体,表明已被感染,其中4人迅速发展成明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他5名病人症状几周后消失。研究人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了一些遗传研究,将约80%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与30%携带有DR4基因的普通人群相比较。发现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中有DR4基因  相似文献   

15.
麻杏石甘汤对流感小鼠肺部炎症与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与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鼻腔接种法建立流感病毒小鼠肺部感染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利巴韦林组和麻杏石甘汤组,经灌胃给药或给生理盐水7d后,处理动物,常规方法检测肺重量指数;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肺病理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肺指数明显升高(P<0.05),麻杏石甘汤组小鼠肺指数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肺脏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肺泡、细支气管等正常组织结构消失,肺泡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麻杏石甘汤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显著改善,偶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受到破坏,核膜与质膜模糊不清,细胞浆内细胞器减少,出现空泡样病变,发现病毒颗粒,麻杏石甘汤组小鼠肺组织的细胞超微结构较完整,核膜与质膜清晰可见,细胞器比模型对照组丰富,细胞浆内空泡样病变程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肺部炎症与超微结构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奇丹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等急慢性炎症模型以及乙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热板法、乙酸诱导小鼠疼痛反应以及缩宫素所致实验性痛经模型,观察奇丹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奇丹颗粒能明显抑制乙酸和热刺激所致的小鼠疼痛反应;对缩宫素所致实验性痛经小鼠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乙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等急慢性炎症模型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奇丹颗粒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这些药理作用为其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14年,一种类似于登革热的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席卷了中南美洲,其病原体为基孔肯雅病毒,隶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单股正链RNA病毒,传播媒介主要是伊蚊属,尤其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基孔肯雅热的临床症状与登革热十分相似,临床上需要鉴别诊断。2010年该疾病在我国广东曾小规模流行,其对人民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不亚于登革热,应高度重视,遏制其蔓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三黄颗粒与素代三黄颗粒对小鼠急性炎症模型的作用。方法:建立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模型,比较三黄颗粒与素代三黄颗粒的抗炎作用。结果:三黄颗粒和素代三黄颗粒均能抑制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且素代三黄颗粒的效果优于三黄颗粒。结论:素代三黄颗粒对不同急性炎症模型的作用优于三黄颗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衍生物(pharmacodynamics andrographolide,DAP)贴剂局部应用对关节炎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制备3种小鼠炎症模型,针对不同的炎症反应,用DAP贴剂进行处理,比较不同贴剂规格及给药量对炎症的治疗效果.结果 DAP贴剂局部粘贴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醋酸导致的疼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DAP贴剂随浓度增高对炎症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DAP贴剂对一般性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引起的渗出、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化学刺激疼痛反应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感染ICR小鼠,分析小鼠的临床体征、靶器官病毒载量及血清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通过动物体内适应试验增强病毒毒力,利用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途径建立系统性感染ICR小鼠模型,观察动物临床体征,于感染0d、4d、7d、18d、25 d、35 d、72 d、129 d分别采集小鼠(2~3只小鼠)血液并剖检.47d、81d、103 d随机对3只小鼠进行血液采集跟踪.采用实时qPCR方法检测靶器官病毒核酸量,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病毒经过4次小鼠体内适应其毒力明显增强.小鼠攻毒后6d、7d、9d、10d、11d、16d出现死亡,实时qPCR结果显示,肝脏病毒载量最高,其次是心、脾、肺.多数器官病毒载量峰值出现在6~11d,129 d后,多数靶器官检测阴性.血清抗体最早在18d达到阳性,25 d达到峰值,并维持高抗体水平至试验结束.结论 小鼠体内适应方法可以明显增强Reo-3毒力,该病毒感染可引起小鼠多器官炎症反应,并导致小鼠死亡.本研究为该病毒模型建立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