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肥胖与体重正常7~15岁儿童身体成分变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身体成分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以便为肥胖儿童体重控制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356名,不同性别各年龄组儿童约10名,采用DEXA法测定身体成分。结果肥胖儿童身体成分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实测值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值均<0.05)。肥胖儿童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在四肢和躯干分布的差异较体重正常儿童小。肥胖儿童腹部脂肪百分比和臀部脂肪百分比的比值高于体重正常儿童,肥胖男生该比值除8岁组外均超过1,而肥胖女生仅有9岁和13岁组该比值超过1。结论肥胖儿童脂肪组织与去脂肪组织含量、比例和分布与体重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在进行儿童体重控制中,需要考虑儿童身体成分特点和年龄趋势。  相似文献   

2.
青春发育期肥胖儿童与体重正常儿童身体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青春发育期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非脂肪组织指数(fat-free mass index,FFMI)和脂肪组织指数(fat mass index,FMI)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和性别差异。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356名,每组各性别、年龄约10名,采用DEXA法测定身体成分,根据公式FFMI(kg&#183;m^-2)=非脂肪组织(FFM)(kg)/身高(m)^2,FMI(kg&#183;m^-2)=脂肪组织(FM)(kg)/身高(m)^2计算FFMI和FMI。结果各年龄组男、女生肥胖儿童身体成分中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的实测值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0.05)。7~15岁肥胖儿童FFMI和FMI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高于同性别、同年龄组体重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儿童脂肪组织、去脂肪组织含量、FFMI、FMI,与体重正常儿童存在差异,男女间差异明显;FFMI和FMI是肥胖儿童的体重管理中值得应用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7~15岁体重正常儿童身体成分及其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和性别差异,为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选择2所中小学7~15岁体重正常儿童180名,每性别、年龄组约10名,采用DEXA测定身体成分。结果7~13岁儿童机体脂肪组织(FM)及全身脂肪百分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3岁以后有所下降,女生高于男生,去脂肪组织(FFM)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四肢和躯干脂肪占全身脂肪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接近,男生7~13岁、女生7~12岁四肢脂肪组织占全身脂肪组织百分比大于躯干,但男生14~15岁、女生13~15岁小于躯干。结论青春期前后儿童脂肪组织含量及分布随年龄而变化,且男女差异明显;男性脂肪向心性分布加速期在12岁,女性在10岁。  相似文献   

4.
随着儿童超重肥胖率的不断升高,超重肥胖对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受到学者关注。为了解儿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就儿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的关联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与营养和代谢信号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功能的调节有关。女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呈正相关,男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关联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男童超重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相关;男童肥胖既可导致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也可导致其推迟,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探讨减肥运动处方对青春后期超重肥胖学生体成分和形体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安徽师范大学单纯性超重肥胖且无运动禁忌症的大学生26人,使用运动强度为60%~ 70%的F.C.及RPE在13~15级的运动处方进行8周的干预,对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 8周后超重肥胖学生的肥胖相关指标:体重、BMI、体脂肪、FAT%及肥胖指数均发生明显改变(P值均<0.01);形体相关指标: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围、腰围身高比、臀围身高比、腰胸比、腰臀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皮下脂肪层厚度:上臂、胸部、腹部、大腿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实施8周减肥运动处方能有效控制体重、减少脂肪、降低BMI值,并有效改善体成分和形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肥胖儿童的肥胖心理感受和控制体重意愿,为研究控制肥胖儿童体重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泰安市泰山区2个街道、4个村的6~12岁肥胖儿童205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计算BMI。结果 39.5%的肥胖儿童认为自己不胖,低年龄组认为自己不胖的比例更高(χ2=13.29,P<0.01);34.1%的肥胖儿童因为肥胖苦恼;10~12岁肥胖儿童71.9%不愿意与同学外出活动,高年龄组比低年龄组严重(χ2=120.01,P<0.01);有9.8%的肥胖儿童自行减少饭量,同意减肥的达到82.4%,希望家长帮助减肥的占79.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肥胖儿童苦恼的影响因素为对自己肥胖的态度和肥胖自我感觉(P值均<0.01)。结论部分肥胖儿童没有认识到自己肥胖;已有部分认识到自己肥胖且对自己体重不满意的儿童产生了心理问题;绝大多数肥胖儿童希望减肥,但付诸行动的较少。  相似文献   

7.
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身体活动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国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参加活动的儿童比参加活动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性高,只是活动量多少及强度与肥胖患病率的关系不确定,静态生活方式的增加也是肥胖流行的重要潜在危险因素。国内尚缺乏有关儿童身体活动的研究报道。本文主要就儿童闲暇时间身体活动,上、下学交通方式,静态生活方式和全面的身体活动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了解8周抗阻训练对肥胖儿童身体成分、血脂及血清瘦素的影响,为改善肥胖儿童的健康水平以及寻求更好的减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选取晋中市18名肥胖儿童(男、女各9名)进行8周抗阻训练,然后对运动前后身体成分[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肌肉量及躯干肌肉量、身体脂肪量、身体各部位脂肪量及身体脂肪比率]、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血清瘦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肥胖儿童抗阻训练后血清瘦素、TG、LDL水平均下降(P值均<0.05),HDL水平上升(P<0.01);男性肥胖儿童抗阻训练后体重,BMI,身体脂肪量,左右上肢及躯干脂肪量均下降(P值均<0.05),肌肉量及躯干肌肉量均增加(P值均<0.05);女性肥胖儿童抗阻训练后BMI,身体脂肪量,右下肢、右上肢及躯干脂肪量均下降(P值均<0.05),肌肉量及躯干肌肉量增加(P值均<0.01).结论 8周抗阻训练可以降低肥胖儿童BMI、身体脂肪量和血清瘦素水平,增加肌肉质量,改善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7~15岁肥胖儿童双能X线吸收法(DEXA)与生物电阻抗法(BIA)身体成分测量结果及其与正常儿童的比较,为BIA在肥胖儿童体重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共356名,每组各性别、年龄约10名,分别采用DEXA和BIA测定身体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成分及骨矿含量,分析肥胖儿童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及与正常儿童的差异。结果7~15岁男、女肥胖儿童肌肉组织、骨矿含量、脂肪组织和脂肪百分比BIA与DEXA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除11~15岁女生骨矿含量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组织相关系数高于其他指标。7~15岁肥胖儿童BIA与DEXA脂肪百分比测量结果的差值均值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男生BIA与DEXA脂肪百分比测量值比较的一致性限为-7.5%~8.6%,女生为-7.5%~11.0%。低年龄(〈13岁)高脂肪百分比组(≥35%)和高年龄(≥13岁)低脂肪百分比组(〈35%)肥胖男、女生脂肪组织指数(FMI)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差值均值较小。结论肥胖儿童BIA与DEXA身体成分测量值的相关性以及一致性与体重正常儿童相比时,结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身体活动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国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参加活动的儿童比参加活动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性高,只是活动量多少及强度与肥胖患病率的关系不确定,静态生活方式的增加也是肥胖流行的重要潜在危险因素.国内尚缺乏有关儿童身体活动的研究报道.本文主要就儿童闲暇时间身体活动,上、下学交通方式,静态生活方式和全面的身体活动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心脏体积指数与正常儿童的差异和不同程度肥胖儿童心脏体积指数增大检出率,以便为不同程度肥胖儿童心脏体积指数提供X线解剖数据。方法用X线测定正常和单纯肥胖儿童心脏体积,采用查图法和公式法计算体表面积,得出2种心脏体积指数,并进行方法间的比较。对正常体重儿童,轻、中、重度肥胖儿童心脏体积指数及其增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心脏体积指数上限值。结果公式法计算的心脏体积指数大于查图法。肥胖儿童心脏体积指数显著大于正常体重儿童。中、重度肥胖儿童心脏体积指数大于轻度肥胖者,肥胖程度越重,心脏体积指数越大,心脏体积指数上限值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结论随着肥胖程度的加重,心脏体积指数及其增大率增大,用心脏体积指数判断肥胖儿童心脏大小必须使用其自身数值。  相似文献   

12.
济南历下区正常与肥胖儿童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部分微量元素的水平是否有异于正常体重儿童,以及微量元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为防制儿童肥胖及生长发育缺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60名年龄在11—14岁之间,肥胖度在中度以上的儿童作为肥胖组,男女各半;再按照成组匹配的原则,选取60名正常体重儿童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儿童的形态机能指标及其发中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肥胖女童发中铝、铜、钡、话的含量高于对照女童;铬、锰、钒的含量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微量元素与多种形态指标间存在显相关。结论:肥胖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有普遍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春发育期体重正常儿童青少年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和脂肪组织指数(FMI)随年龄变化特点及其性别差异,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儿童180名,每性别、年龄组约10名,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测定身体成分,根据公式FFMI(kg.m-2)=FFM(kg)/身高(m)2,FMI(kg.m-2)=FM(kg)/身高(m)2计算FFMI和FMI。结果7~15岁男、女生FFMI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生青春期FFMI增长加速,且增加总量是女生的2倍;7~15岁男生FMI先增后降,女生一直呈上升趋势,女生FMI增加总量是男生的2倍。男生身高与FMI相关性差,11~15岁与FFMI呈显著正相关;女生身高7~10岁与FMI呈显著正相关,9~10岁与FFMI呈显著正相关(P<0.05)。男、女生BMI与FMI均呈显著正相关,男生相关系数大于女生;13~15岁男生和7~15岁女生BMI与FFMI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男生BMI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来自FFMI的增加,尤其是青春期男生;而女生BMI的增长同时来自FFMI和FMI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大连市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分布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连市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的分布特征,为预防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大连市区1635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诊断超重与肥胖。结果大连市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年龄越大BMI值越大;男生不同年龄、女生不同年龄BMI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同一年龄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BMI值进行Z检验,结果表明除7岁、9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段男女生BMI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男生BMI值均高于女生;不同年龄男生肥胖率变化趋势无明显的规律性,女生肥胖率在9岁后逐年下降,而超重率在10岁后却逐年上升。结论应重视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儿童青少年身体脂肪含量和非脂体重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身体脂肪含量(FM)和去脂全重(FFM)及其随年龄变化特点及性别差异。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的儿童180名,男、女及每个年龄组各约10名,采用双能 X 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身体成分。根据公式 FFMI(kg·m~2,去脂体重指数)=FFM(kg)/身高~2(m~2)和 FMI(kg·m~2,脂肪含量指数)=FM(kg)/身高~2(m~2),计算 FFMI 和 FMI。结果 7~13岁儿童 FM 及全身脂肪含量占体重百分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3岁以后有所下降,女高于男。7~15岁男、女儿童 FFMI 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生青春期 FFMI 增长加速,增加总量为女生的2倍,7~15岁男生 FMI 先增后降,女生则一直呈上升趋势,女生 FMI 增加总量为男生的2倍。男生身高与 FMI 相关性差,11~15岁男生的身高与 FFMI 呈显著性正相关。7~10岁女生身高与 FMI 呈显著性正相关,9~10岁女生的身高与 FFMI 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男、女儿童的 BMI 与 FMI 均呈显著性正相关,男生相关系数大于女生。13~15岁男生和7~15岁女生的BMI 与 FFMI 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青春期前后儿童脂肪含量及分布随年龄而变化,男女差异有显著性。男性脂肪向分布加速期发生在12岁,女性在10岁。男生 BMI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为 FFMI 的增加,尤其是青春期男生。女生 BMI 的增长为 FFMI 和 FMI 的同时增加。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540名8-13岁儿童体成份,男生的体脂百分比(F%)体脂量(F)、及瘦体重(L)分别为19.7±3.0、5.9±0.9kg、23.8±3.2kg;女生的F%、F、L分别为23.0±3.8、6.8±1.1kg、21.±2.9kg。以男生F%>24、女生F%>28判断为肥胖,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01%和3.38%,与体重法、身体质量指数法对肥胖的检出情况相近。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early menarche in adolescent girls in Seoul.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144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Seoul who provided informed consent. We measured their body composition, and us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for data collection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2008. Past elemental body composi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elementary school health records of first year of middle school.

Results

The early menarcheal group was taller and heavier than the late menarcheal group (p<0.05 from 8-12 years old). The body fat percentage (%), BMI were higher in the early menarcheal girls than the late-menarcheal girls (p<0.05, age at 13). In the result of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BMI at the age of 8 and 9 was associated with early menarche after adjusting for birth weight, breast feeding and age at menarche of the mother (BMI at the age of 8: p for trend=0.01, BMI at the age of 9: p for trend=0.04). An increase in BMI from 7 to 8 year was associated with early menarche after adjusting for birth weight, breast feeding, age at menarche of the mother (p for trend=0.048).

Conclusions

The BMI at the age of 8 and 9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early menarche of girls and increase in BMI from 7 to 8 year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early menarche of girl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MI and increase in BMI before menarche cause early menarche. Although this study does not represent all Korean adolescent girls, it is one of the few studies that have investigated the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and early menarc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