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青春发育期体重正常儿童青少年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和脂肪组织指数(FMI)随年龄变化特点及其性别差异,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儿童180名,每性别、年龄组约10名,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测定身体成分,根据公式FFMI(kg.m-2)=FFM(kg)/身高(m)2,FMI(kg.m-2)=FM(kg)/身高(m)2计算FFMI和FMI。结果7~15岁男、女生FFMI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生青春期FFMI增长加速,且增加总量是女生的2倍;7~15岁男生FMI先增后降,女生一直呈上升趋势,女生FMI增加总量是男生的2倍。男生身高与FMI相关性差,11~15岁与FFMI呈显著正相关;女生身高7~10岁与FMI呈显著正相关,9~10岁与FFMI呈显著正相关(P<0.05)。男、女生BMI与FMI均呈显著正相关,男生相关系数大于女生;13~15岁男生和7~15岁女生BMI与FFMI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男生BMI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来自FFMI的增加,尤其是青春期男生;而女生BMI的增长同时来自FFMI和FMI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儿童青少年身体脂肪含量和非脂体重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身体脂肪含量(FM)和去脂全重(FFM)及其随年龄变化特点及性别差异。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的儿童180名,男、女及每个年龄组各约10名,采用双能 X 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身体成分。根据公式 FFMI(kg·m~2,去脂体重指数)=FFM(kg)/身高~2(m~2)和 FMI(kg·m~2,脂肪含量指数)=FM(kg)/身高~2(m~2),计算 FFMI 和 FMI。结果 7~13岁儿童 FM 及全身脂肪含量占体重百分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3岁以后有所下降,女高于男。7~15岁男、女儿童 FFMI 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生青春期 FFMI 增长加速,增加总量为女生的2倍,7~15岁男生 FMI 先增后降,女生则一直呈上升趋势,女生 FMI 增加总量为男生的2倍。男生身高与 FMI 相关性差,11~15岁男生的身高与 FFMI 呈显著性正相关。7~10岁女生身高与 FMI 呈显著性正相关,9~10岁女生的身高与 FFMI 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男、女儿童的 BMI 与 FMI 均呈显著性正相关,男生相关系数大于女生。13~15岁男生和7~15岁女生的BMI 与 FFMI 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青春期前后儿童脂肪含量及分布随年龄而变化,男女差异有显著性。男性脂肪向分布加速期发生在12岁,女性在10岁。男生 BMI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为 FFMI 的增加,尤其是青春期男生。女生 BMI 的增长为 FFMI 和 FMI 的同时增加。  相似文献   

3.
青春发育期肥胖儿童与体重正常儿童身体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青春发育期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非脂肪组织指数(fat-free mass index,FFMI)和脂肪组织指数(fat mass index,FMI)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和性别差异。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356名,每组各性别、年龄约10名,采用DEXA法测定身体成分,根据公式FFMI(kg&#183;m^-2)=非脂肪组织(FFM)(kg)/身高(m)^2,FMI(kg&#183;m^-2)=脂肪组织(FM)(kg)/身高(m)^2计算FFMI和FMI。结果各年龄组男、女生肥胖儿童身体成分中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的实测值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0.05)。7~15岁肥胖儿童FFMI和FMI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高于同性别、同年龄组体重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儿童脂肪组织、去脂肪组织含量、FFMI、FMI,与体重正常儿童存在差异,男女间差异明显;FFMI和FMI是肥胖儿童的体重管理中值得应用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3~17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脂肪组织、非脂肪组织)的发育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南方和北方共计7个城市,包括长春、北京、天津、济南、上海、银川、重庆的3~17岁城市汉族儿童青少年10867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身体脂肪组织质量、非脂肪组织质量等。计算BMI、体脂含量百分比(FMP)、脂肪质量指数(FMI)、非脂肪组织质量指数(FFMI)。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逻辑核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10867例3~17岁儿童青少年数据,其中男生5512人(50.7%)。男生FMP在10~15岁组随年龄增长迅速下降[β=-1.811(95%CI:-1.987^-1.635)],15岁以后变化不明显;女生FMP在3~7岁组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β=-0.896(95%CI:-1.100^-0.691)],7~12岁变化不明显,12~15岁随年龄增长增速明显[β=0.989(95%CI:0.753~1.224)],15岁以后变化不明显。除9岁组和10岁组以外,女生FMP高于男生(均P<0.05)。男生FFMI在3~17岁各个年龄段均明显高于女生(均P<0.05),11岁以后,女生和男生的FFMI差异变大。男生和女生的FMI随年龄变化的生长曲线有交叉,略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男生:β=0.033(95%CI:0.018~0.048);女生:β=0.192(95%CI:0.181~0.204)]。脂肪重聚年龄肥胖组小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男生不同体重状态组BMI、FFMI随年龄变化情况类似;男生正常体重组FMI随年龄增长略有降低,一直保持在5 kg/m2以下,超重组[β=0.114(95%CI:0.091~0.136)]和肥胖组[β=0.211(95%CI:0.176~0.245)]的FMI有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体重状态组男生FMP在1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正常体重:β=-0.836(95%CI:-0.924^-0.748);超重:β=-1.090(95%CI:-1.269^-0.910);肥胖:β=-1.144(95%CI:-1.321^-0.967)];不同体重状态组女生的BMI、FFMI、FMI随年龄变化情况类似,在8岁以后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正常体重组:β=0.174(95%CI:0.165~0.182);超重组:β=0.325(95%CI:0.304~0.346);肥胖组:β=0.447(95%CI:0.406~0.488)];女生FMP的变化1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正常体重组:β=0.963(95%CI:0.851~1.074);超重组:β=0.910(95%CI:0.695~1.125);肥胖组:β=0.895(95%CI:0.569~1.221)]。总体上来看,BMI和FMI的相关性很强(男生:r=0.767;女生:r=0.873),不同体重状态儿童青少年BMI和FMI的r不同。结论儿童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发育特征不同,且存在性别差异。BMI生长曲线和体脂肪的发育特征不完全一致,且存在性别差异,有必要对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进行更精准的体成分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7~15岁肥胖儿童双能X线吸收法(DEXA)与生物电阻抗法(BIA)身体成分测量结果及其与正常儿童的比较,为BIA在肥胖儿童体重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共356名,每组各性别、年龄约10名,分别采用DEXA和BIA测定身体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成分及骨矿含量,分析肥胖儿童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及与正常儿童的差异。结果7~15岁男、女肥胖儿童肌肉组织、骨矿含量、脂肪组织和脂肪百分比BIA与DEXA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除11~15岁女生骨矿含量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组织相关系数高于其他指标。7~15岁肥胖儿童BIA与DEXA脂肪百分比测量结果的差值均值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男生BIA与DEXA脂肪百分比测量值比较的一致性限为-7.5%~8.6%,女生为-7.5%~11.0%。低年龄(〈13岁)高脂肪百分比组(≥35%)和高年龄(≥13岁)低脂肪百分比组(〈35%)肥胖男、女生脂肪组织指数(FMI)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差值均值较小。结论肥胖儿童BIA与DEXA身体成分测量值的相关性以及一致性与体重正常儿童相比时,结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儿童期BMI及体成分指数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济南市910名7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和皮褶厚度测量,采用回归方程推算体脂比(BF%),计算脂肪组织指数(FMI)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结果 BMI,BF%,FMI,FFMI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一定程度正相关(P值均0.05),血压与FMI的相关性高于FFMI。高BMI、BF%百分位数组儿童的血压水平均显著高于低百分位数组(P值均0.05)。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消瘦组。结论儿童BMI及体成分指数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预防儿童高血压应从控制体脂肪、预防肥胖做起。  相似文献   

7.
肥胖与体重正常7~15岁儿童身体成分变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身体成分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以便为肥胖儿童体重控制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356名,不同性别各年龄组儿童约10名,采用DEXA法测定身体成分。结果肥胖儿童身体成分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实测值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值均<0.05)。肥胖儿童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在四肢和躯干分布的差异较体重正常儿童小。肥胖儿童腹部脂肪百分比和臀部脂肪百分比的比值高于体重正常儿童,肥胖男生该比值除8岁组外均超过1,而肥胖女生仅有9岁和13岁组该比值超过1。结论肥胖儿童脂肪组织与去脂肪组织含量、比例和分布与体重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在进行儿童体重控制中,需要考虑儿童身体成分特点和年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体成分指数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4326名7~12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和皮褶厚度测量,采用回归方程推算体脂比(BF%),用公式计算脂肪组织指数(FMI)=BF%×体重/身高2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体重-BF%×体重)/身高2.结果 FMI、FFMI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呈一定程度正相关,7~12岁儿童FMI与SBP的相关系数为0.432~0.531(男生)、0.413~0.485(女生),与DBP的相关系数为0.316~0450(男生)、0.345~0.421(女生).FFMI与SBP的相关系数为0.214~0.366(男生)、0.108~0.383(女生);与DBP的相关系数为0.090~0.250(男生)、0.063~0.214(女生).血压与FMI的相关性高于FFMI.血压偏高儿童的体成分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儿童,以FMI差距最大.结论 预防儿童高血压应从控制体脂肪、预防肥胖做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儿童双能X线吸收法与生物电阻抗法身体成分结果,为儿童体成分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儿童180名,每性别、年龄组约10名,分别采用DEXA和BIA测定身体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成分及骨矿含量,分析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7~15岁儿童肌肉组织、骨矿含量、脂肪组织和脂肪百分比BIA与DEXA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除个别年龄段的个别指标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年龄组女生脂肪组织和脂肪百分比测量值相关系数均高于男生。BIA与DEXA脂肪百分比测量结果的平均差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但男生差值标准差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生相对稳定。Bland-Altman图分析男生BIA与DEXA脂肪百分比结果的一致性限男生为-7.6%~12.6%,女生为-3.2%~10.4%。男、女生BIA得出的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大于DEXA结果,差值在2.0以内,男生有随脂肪百分比含量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女生20%~30%脂肪百分比组差值最小。结论儿童BIA与DEXA身体成分测量值相关性好。BIA与DEXA相比,可低估脂肪组织含量和脂肪百分比,高估肌肉组织含量和骨矿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7~15岁体重正常儿童身体成分及其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和性别差异,为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选择2所中小学7~15岁体重正常儿童180名,每性别、年龄组约10名,采用DEXA测定身体成分。结果7~13岁儿童机体脂肪组织(FM)及全身脂肪百分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3岁以后有所下降,女生高于男生,去脂肪组织(FFM)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四肢和躯干脂肪占全身脂肪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接近,男生7~13岁、女生7~12岁四肢脂肪组织占全身脂肪组织百分比大于躯干,但男生14~15岁、女生13~15岁小于躯干。结论青春期前后儿童脂肪组织含量及分布随年龄而变化,且男女差异明显;男性脂肪向心性分布加速期在12岁,女性在10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脂肪组织指数(FMI)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青岛市参加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4 469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血压及皮脂厚度等指标,用长岭晋吉公式和Brozek公式估算体脂百分含量(BF%),并计算FMI和FFMI。按照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判定血压偏高与否,采用t检验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血压正常组学生的上臂皮脂厚度、肩甲下角皮脂厚度及腹部皮脂厚度以及BMI、FMI、FFMI均低于血压偏高组学生(P均<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肩甲下角皮脂厚度、FMI及FFMI对收缩压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肩甲下角皮脂厚度和FFMI对舒张压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MI及FFMI相对于BMI可以作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更合适的预测指标。从儿童青少年开始控制BMI,FMI的增长,是预防成年期高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探讨北京市海淀区6~15岁儿童青少年足底压力与体成分的关系,为儿童少年足底压力诊断及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和上地实验学校6~15岁健康儿童少年l000人,按实际年龄组分为10组,每组100人,其中男女各50人,进行体成分和足底压力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各年龄组男女少儿足底压力与体成分的相关系数.结果 男生足底所有区域峰值压强与体重、相对去脂体重呈负相关,与相对体脂肪、BMI呈正相关(P值均<0.05).男生相对峰值压力、相对接触面积在部分区域与体重、相对去脂体重和BMI呈负相关,与相对体脂肪呈正相关(P值均<0.05),在其他一些区域则相反.女生所有区域峰值压强与体重、相对体脂肪、BMI呈正相关,与相对去脂体重呈负相关(P值均<0.05).女生相对峰值压力在部分区域与体重、相对体脂肪、BMI呈负相关,与相对去脂体重呈正相关(P值均<0.05).女生相对接触面积在部分区域与体重、相对去脂体重呈负相关,与相对体脂肪、BMI呈正相关(P值均<0.05),在其他一些区域则相反.结论 健康少儿足底压力各指标的变化与体成分各指标的变化有关,且不同性别影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体质量指数(BMI)、脂肪组织指数(FMI)及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与运动素质的关系以及运动素质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参加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青岛市7~18岁4 917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皮脂厚度、肺活量、握力、速度(50 m跑)、下肢爆发力(立定跳远)和立体位前屈等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用长岭晋吉公式和Brozek公式估算体脂百分含量(BF%),并计算FMI和FFMI。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 握力与BMI、FMI、FFMI皆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握力与FFMI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爆发力、肌力与FMI呈负相关,与FFMI呈正相关;速度跑、耐力跑用时与FMI呈正相关,与FFMI呈负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身高、体重、胸围、腰围及FFMI对体质总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MI的回归系数为-0.128,与体质总分呈负相关,但尚无统计学意义;FFMI的回归系数为0.763,与体质总分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针对性的增强体育锻炼,控制肥胖、改善身体体成分,减少脂肪组织含量,增加非脂肪组织含量,可以增强儿童青少年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Objectives:To comp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composition for different gender and age in a large number of apparently healthy Chinese subjects, and to determine reference values for fat-free mass index (FFMI) and fat mass index (FMI).Subjects/Methods:In total, 61?382 Chinese adults (age range: 18-92 years) were consecutively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Body composition was measured using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with a tetrapolar impedance meter.Results:The skeletal muscle mass, fat-free mass (FFM), FFMI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en than in women (P<0.05), but FM% and FMI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women (P<0.05). In the group with normal BMI (BMI 18.5-23.9?kg/m(2), 18-92?years), the reference values (5th-95th percentile) of FM%, FFMI and FMI were 9.7-34.5%, 14.15-19.76 and 1.99-7.75?kg/m(2) in men, and 18.1-35.8%, 13.82-17.89 and 3.68-8.16?kg/m(2) in women, respectively.Conclusions:Reference intervals for FFMI and FMI could be of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deficit in FFM with or without excess FM for a given age category, complementing the classical concept of BMI in a more qualitative manner, although these indices are only suggestive indications for the degree of obesity. In contrast to BMI, similar reference ranges of FFMI seem to be more utilizable with advancing 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