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穿支上行支皮瓣的临床疗效,对足拇趾软组织缺损进行精确修复.方法 于2006年4月至2012年6月,共对25例足拇趾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游离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穿支上行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范围2cm×3cm~3 cm×5 cm.缺损部位:拇趾背侧16例,拇趾离断断面缺损5例,拇趾底4例.伴有伸肌腱缺损6例,趾骨、跖骨骨折8例.均进行了感觉神经的吻合及伴有伸肌腱缺损肌腱的修复.结果 25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穿支上行支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为2.2 cm×3.2cm~3.2 cm×5.2cm.其中1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再次手术皮瓣成活.供区切口Ⅰ期愈合.20例术后随访0.5 ~2年,皮瓣质地、颜色、外形良好,厚度适中,耐磨性强,皮瓣感觉恢复,S2+13例,S37例,两点辨别觉为0.5~0.8 mm.结论 游离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穿支上行支皮瓣是精确修复足拇趾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多种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以腓动脉、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41例.皮瓣面积6 cm×5 cm~23 cm×16cm.结果:术后39例皮瓣Ⅰ期存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痊愈;1例出现皮瓣下脂肪液化,经Ⅱ期清创再缝合后痊愈.随访1~12个月,1例足跟皮瓣由于负重出现缝合处瘢痕愈合,其余40例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辫具有血液供应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不牺牲重要血管等特点,是修复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 2003-02/2007-02于福州总医院骨科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6例,在解剖学基础上,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轴线在胫骨内侧髁后与内踝、跟腱间中点的连线,旋转点在最邻近创面、其蒂部在有胫后动脉穿支的轴线上.根据术前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穿支探测,要求皮瓣、蒂部及穿支表面有良好的皮肤.顺行设计皮瓣修复小腿上段,逆行设计修复小腿中下段,其中小腿下段9例,小腿中段3例,小腿上段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0 cm×1.5 cm~12.5 cm×7.5 cm,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最大面积为15.0 cm×10.0 cm,最小为4.0 cm×2.5 cm.观察其修复效果.术后皮瓣均成活.有2例远端部分皮肤坏死,但其皮下有肉芽生长,其中1例经换药愈合,1例用中厚皮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随访半年以上,患肢正常步态行走,有痛觉.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供区在小腿内后侧,损伤后蒂部保存良好,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1998年9月-2009年3月,应用此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42例。术前对创面作充分准备,术中以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的足底内侧血管及穿支走向为轴心,根据需要设计皮瓣,沿皮瓣两侧向中间显露,在展肌与趾短屈肌之间解剖出足底内侧血管主干,显露动脉穿支及伴行神经。将血管向近端分离获得足够长度后,掀起皮瓣,切取完成并将皮瓣行明道转移修复创面。结果除2例术后4d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40例皮瓣均全部成活。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蒂皮瓣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12 月,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皮瓣面积10cm×8cm~20cm×12cm.结果 30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功能满意.结论 远端为蒂的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该皮瓣具有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且不需要牺牲主要动脉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远1/3内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8月-2009年8月对48例小腿远1/3内侧软组织缺损患者,在小腿内侧区沿大隐静脉设计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面积5 cm×8 cm~15 cm×20 cm.结果 术后3例皮瓣远...  相似文献   

7.
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动脉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手足皮肤缺损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动脉动脉皮瓣修复.切取面积从5.0 cm×4.5 cm~12 cm×9 cm.其中28例以肌皮穿支动脉动脉为蒂,4例以肌间隔穿支动脉为蒂.动脉血管蒂与受区采用端侧吻合或端端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发生动脉危象,经重新吻合后成活.随访6月~2年,皮瓣略臃肿,外观及弹性良好.结论 腓动脉穿支动脉动脉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较腓动脉皮瓣简化,是修复手部及足背远端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在修复大面积四肢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3年5月至2011年8月,选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大面积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56例。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17~76岁,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为8 cm×10 cm,最大为16 cm×25 cm,皮瓣面积最小为9 cm×11 cm,最大为16 cm×27 cm。术后随访5~38个月,测评皮瓣的感觉、血运和外形等,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研究56例,皮瓣完全成活53例;3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和皮片移植而愈合;56例中随访到48例,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15.2个月,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分辨觉为11~13 mm左右,质软有弹性,外形稍显臃肿,患者基本满意,恢复泌汗功能。皮瓣供区对下肢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修复大面积四肢软组织缺损可以优先选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转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2年1月-2007年3月,采用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的逆行岛状小腿内侧转移皮瓣修复足跟后部软组织缺损3例、内踝部软组织缺损4例、踝前与足背软组织缺损6例。结果:临床应用13例,皮瓣面积最小为8cm×4cm,最大18cm×7cm,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1例,随访时间2~18个月,皮瓣保护性感觉恢复,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结论:内踝上皮支皮瓣厚薄适中,手术切取容易,质地好,血运可靠,不牺牲胫后血管,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2年6月至2008年10月,应用尺动脉腕上支带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患者18例,皮瓣面积最大20 cm × 8 cm,最小 8 cm × 4 cm. 结果:18例患者的皮瓣全部存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痊愈,1例皮瓣远端坏死1/2,二期行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较好,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全部恢复保护性感觉,手功能基本正常,能胜任日常工作. 结论:应用尺动脉腕上支皮瓣在不用牺牲前臂主要血管的前提下转位修复手部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因部分有变异,需在临床中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的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VAS)及感觉恢复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1%比67.6%,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研究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感觉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更快地修复缺损,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加快缺损处的感觉恢复。  相似文献   

12.
于蓉  岑瑛 《华西医学》1999,14(4):486-487
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 ,为解决局部组织缺损及患足负重功能 ,我们采用跖内侧动脉岛状瓣修复创面 6例 ,取得满意效果。切取皮瓣最大面积 6× 7cm。术后皮瓣愈合好 ,供瓣区植皮全部存活。经 1~ 9年随访 ,除一例复发外 ,余患足负重行走好 ,皮瓣耐磨性好。认为 :足跟部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 ,选用该瓣最佳。  相似文献   

13.
田志红 《临床医学》2011,31(10):42-43
目的总结足背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第一跖趾关节附近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9月至2010年5月应用足背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第一跖趾关节附近皮肤缺损15例,男12例,女3例。皮肤缺损面积3.0 cm×2.5 cm~7.0 cm×5.2 cm,均行急诊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3~6 h。切取皮瓣大小4.0 cm×3.5 cm~8.0 cm×6.5 cm。结果术后15例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皮缘部分坏死为0.3 cm×2.0 cm。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好,外形佳,踝及足部功能满意。供区植皮13例全部成活,1例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愈合,1例坏死面积较大达皮瓣面积的35%~40%,经换药后再次植皮愈合。患者满意。结论足背皮瓣切取容易,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逆行转位修复第一跖趾关节附近皮肤缺损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跟腱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跟腱部皮肤缺损的优化选择。方法:选择1998-02/2006-02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运用6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跟腱部皮肤缺损患者24例,均知情同意。应用6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跟腱部皮肤缺损,皮瓣的最大面积为10.0cm×8.0cm,最小面积为3.5cm×2.0cm。皮瓣选择要点:①跟腱内侧皮肤良好者,用内踝上逆行筋膜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足内侧皮瓣。②跟腱或足外侧皮肤良好者,选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足外侧皮瓣。③跟腱内、外侧皮肤条件均良好者,首选内踝上逆行筋膜皮瓣,次选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足外侧皮瓣。④如合并跟腱、皮肤缺损的病例,用皮瓣移植结合跟腱修复,或选用远端推移腓肠肌肌皮瓣修复。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应用Arner-Lindholm评定法行跟腱功能评定:①优:患者无不适,行走正常,提踵有力,肌力无明显异常,小腿围减少≤1cm,背伸或跖屈角度减少≤5°。②良:有轻度不适,行走稍有不正常,提踵稍无力,肌力较健侧稍弱,小腿围减少≤2cm,背伸角度减少在5° ̄10°,或跖屈角度减少在5° ̄15°。结果:随访3 ̄6个月,全部成活20例,皮瓣外观良好,末再破溃;伤口裂开2例,其中1例换药后伤口愈合,另1例经再次行跟腱修复术后伤口愈合;皮瓣部分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1例,另1例肉芽生长后植皮。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结果:优13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结论: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就近取材,切取方便,可选择术式多,成功率高,不影响患肢血液循环,是跟腱部皮肤缺损良好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低旋转点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中、前足软组织缺损9例,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解剖基础上,以腓深动脉外踝后(距离外踝尖1~3 cm)穿支的发出部位为旋转点,使皮瓣逆行的推移距离增加4~8 cm,使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范围明显增加。结果 9例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远端边缘1.0 cm×3.5 cm坏死,但皮下肉芽生长良好,换药2周创面愈合,效果满意。结论降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切取方便,容易成活,是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缺损12例。创面缺损面积约为3cm×5cm~11cm×17cm,皮瓣切取面积约为5cm×7cm~13cm×25cm。结果所有的皮瓣都完全成活并得到了满意的临床结果。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良好,功能佳。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操作相对简单且外观良好。所以胫后动脉皮瓣是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携带第一掌背桡侧皮神经的逆行第一掌背桡侧动脉链状血管吻合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拇指掌侧皮肤缺损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5~55岁,平均(25±1)岁。爆炸伤5例,机器绞伤7例,电锯伤13例。缺损范围为2.0 cm×1.5 cm至4.0 cm×3.0 cm。术中切取2.5 cm×2.0 cm至4.5 cm×3.5 cm的逆行第一掌背桡侧动脉链状血管吻合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皮肤缺损,皮瓣携带第一掌背桡侧皮神经,并与指固有神经吻合重建感觉。供瓣区宽度<3.0 cm直接缝合,≥3.0 cm者于前臂内侧切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随访观察6~24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术后25例皮瓣全部成活,植皮均成活。均获得随访,皮瓣质地优良、不臃肿,外形满意,无需再次手术整形,9例两点辨别觉为5 mm,7例两点辨别觉为6 mm,6例两点辨别觉为7 mm,3例两点辨别觉为8 mm。结论携带第一掌背桡侧皮神经的逆行第一掌背桡侧动脉链状血管吻合穿支皮瓣外形好,术后感觉恢复满意,是修复拇指掌侧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不同皮瓣修复方案对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指动脉侧方皮瓣修复方案,对照组采用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方案。对比两组皮瓣存活率、一期愈合率与手指感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皮瓣存活率与一期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指感觉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指动脉侧方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均可有效促进皮瓣存活,且一期愈合率较好,但前者可有效提升手指感觉,修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研究足拇趾腹移植修复手拇指腹缺损这一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4年6月起,我们对28例拇指腹缺损或坏死患者采用含腓侧趾底固有动脉和神经的足拇趾腹皮瓣移植进行修复。结果:有25例完全成活,3例边缘部分坏死。其中10例获得随访,时间半年到4年,平均1.3年。移植指腹无明显瘢痕,外观饱满,耐磨、有指纹,两点分辨觉在5~8mm,持物时无异常感觉,拇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足拇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和神经的解剖位置恒定,修复后的拇指外形与正常拇指相似,恢复了精细感觉功能,是修复拇指腹缺损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远端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腕部、手掌、手背以及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桡动脉的体表投影线为皮瓣的轴心线,以桡骨茎突上4 cm为皮瓣旋转点,在前臂掌侧设计并切取桡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腕部、手掌、手背及虎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皮瓣切取面积5 cm×3 cm~14 cm×8 cm。结果术后32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经过6~2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弹性良好,外形及色泽与受区接近,不臃肿,功能满意。结论桡动脉远端穿支筋膜蒂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质地良好,是修复手及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