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发病原因分为肺外源性组和肺内源性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1周内死亡率、住ICU期间总死亡率)。结果肺内源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显著高于肺外源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外源性组患者1周内死亡率显著低于肺内源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ICU期间,两组患者总死亡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原发病对症治疗以及机械通气治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至今仍缺乏特殊治疗方法,绝大部分措施仍属于支持治疗。本文就ARDS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ARDS的非药物治疗1.1 体位〔13〕:由于ARDS的肺浸润不均匀性,改变体位可以改善通气。在理论上浸润较轻的区域通气和灌注更为有效。俯卧位的作用最为显著,经2小时俯卧位改善气体交换的疗效甚至可持续到恢复为仰卧位后。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应用体位预防性治疗可降低ARDS、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适应证包括:急性肺损伤、心源性肺水肿和渗透性肺水肿;禁忌证有急性出血、多发性创伤、脊椎损伤…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重症病人的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近年来临床救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晚期多诱发或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预后不佳。现将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呼吸监护病房(RICU)诊治ARD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ARDS的临床治疗。结果:24例ARDS采用呼吸末正压机械通气(PEEP)治疗,有效率为70.83%,其中6例加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疗效更佳;7例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死亡率为29.17%。结论:机械通气治疗ARDS时动态监测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指数(RI),选择适宜的PEEP值,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CVVH,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ary distress syndmms ARDS)是危重病急救医学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引起肺泡-毛细血管炎症损伤为主的急性呼吸衰竭。属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严重阶段,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其病死率很高。现对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临床分析,目的是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可京  谢灿茂  黄顺伟  黄建强 《新医学》2001,32(11):662-663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近10年在本院确诊的68例AR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及结论:ARDS临床表现有呼吸窘迫、咳嗽、咯痰、发热及神志改变。实验室检查示低氧血症,患者有酸碱平衡紊乱、双肺弥漫性斑片状阴影。本组资料ARDS患者病死率63%。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APACHEⅢ评分为60分以上者预后不良。治疗上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注白蛋白、血浆等并未能改善ARDS转归。  相似文献   

7.
2002年6月~2003年12月,本院收治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5-09~2006-04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7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6例,年龄28~73岁。车祸外伤9例,其中头部外伤5例,胸部外伤1例,多发伤例3例,感染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手术后2例,溺水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急性ALI/ARDS的诊断标准(草案)。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乃杰 《急诊医学》1999,8(2):139-140
  相似文献   

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琳  温敏 《华西医学》2007,22(3):594-595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对26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死亡16例(死亡率61.5%),其中3例是死后才诊断.结论:危重病患者特别是重症感染和休克容易发生ARDS;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气和PaO 2 /FiO 2有利于ARDS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治疗以机械通气为主,选择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小潮气量 最佳呼气末正压),容许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床旁肺部超声(LUS)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疑似ARDS患者分别进行血气分析、胸部CT以及LUS检查,确诊ARDS40例,分析LUS诊断ARDS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以LUS评分=18分为截断值,绘制LUS诊断ARDS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根据“柏林标准”将ARDS患者分为A组(非重度)、B组(重度)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LUS评分、EVLW以及APACHE II评分,并做相关性分析。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C组(死亡)与D组(生存),记录并比较两组的LUS评分、EVLW以及APACHE II评分。结果:LUS诊断ARDS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87.5%,75.0%及83.3%,曲线下面积是0.957,标准误是0.014,可信区间是0.029~0.985。重度组LUS评分、EVLW以及APACHE II评分明显高于非重度组 (P<0.05), LUS结果与EVLW数值呈正相关(r= 0.763,P<0.05),LUS结果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 0.593 ,P<0.05)。死亡组LUS评分、EVLW数值及APACHE II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组 (P均<0.05)。结论:LUS可以准确诊断ARDS、判断病情并评估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探讨各种中毒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因、治疗、预后.方法:分析1998年10月~2002年10月4年间13例ARDS的临床资料.结果:(1)13例ARDS占中毒病例的0.68%;(2)百草枯、有机磷和一氧化碳中毒导致ARDS发生率较高;(3)2例百草枯和2例一氧化碳中毒表现为单相速发型,其余9例表现为双相迟发型,均合并4个以上脏器损伤;(4)所有病例均予祛毒加综合治疗.(5)发生ARDS的死亡率高,与未发生ARDS的中毒而有MODS的中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祛除毒源和综合治疗为主,可改善ARD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应用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发生指数结合ICU中 6 1例胸外伤为主的创伤病人的临床护理 ,定量判断创伤后ARDS发生的可能性。认为回顾性分析与前瞻性应用此指数可以预测病情 ,评价疗效与预后 ,使评价指标具体量化 ,增加客观性。通过良好的专科护理 ,增进护患交流 ,将有助于ICU中创伤性ARDS病人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LAL)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HLAL并发ARDS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HLAL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HLAL并发ARDS死亡5例(38.46%);因感染而诱发ARDS 5例(38.46%)。结论:对有发生ARDS高危因素的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在纠正低氧血症的同时,针对病因治疗;对因感染而诱发ARDS的患者,早期应经验性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也是引起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1967年Ash-baugh等[1]首次报告ARDS,1994年北美呼吸病-欧洲危重病学会专家联席评审会议发表了ARDS的诊断标准(AECC标准)[2],但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备受争议。2012年修订的ARDS诊断标准(柏林标准)[3]将ARDS定义为:(1)7d内起病,出现高危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胰岛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8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成胰岛素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对A组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等常规治疗的同时持续性静脉输注胰岛素.使其血糖维持在4.0~8.0mmol/L;对B组患者常规使用呼吸机辅助及抗生素治疗,分别于入院当时(0 h)、入院后24 h、48 h、72 h留取外周静脉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结果:A组和B组TNF-α、IL-6浓度逐渐下降,IL-4浓度逐渐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同时升高抗炎细胞因子浓度,从而恢复细胞因子稳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