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从我国传统中药资源中寻求和开发更好的抗肿瘤药物。方法通过糖化学手段和有机合成方法修饰和改性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果合成出β-乳香酸-3-O-13-D-半乳糖苷。结论^1H-NMR和^13C-NMR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合成4-硝基-1-萘基-β-D-半乳糖苷的方法。方法 D-半乳糖与乙酸钠反应,酯化后得到β-D-半乳糖五乙酸酯。β-D-半乳糖五乙酸酯经过溴化氢的乙酸溶液溴代得到溴代糖、再用显色团4-硝基-1-萘酚取代端基溴、最终水解除去乙酰基,再重结晶得到目标化合物。对该目标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1H-NMR、13C-NMR)和高分辨质谱(ESI-HRMS)表征确定结构。对溴代试剂选择、羟基乙酰化反应条件及重结晶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 表征结果显示,终产物即为化合物4-硝基-1-萘基-β-D-半乳糖苷。制备过程中溴代试剂应选择溴化氢的乙酸溶液,乙酰化反应条件应选择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 h,重结晶甲醇/水比例为3∶1。结论 应用本法合成目标化合物4-硝基-1-萘基-β-D-半乳糖苷,建立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4.
以相转移催化法(PTC)或Koenigs-Knorr反应,使2,3,4-三-O-乙酰基-1-溴-1-脱氧-α-D-木吡喃糖与2-取代-5-氟脲嘧啶或其银盐反应,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糖苷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MS或元素分析证实.其中有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合成端基含羧基衍生功能基的三半乳糖苷。方法以季戊四醇为起始原料,经加成、醇解、还原、磺酰化,再与已知的2-S-(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吡喃糖基-2-异硫脲氢溴酸盐作用,共5步反应,制得三(ω-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吡喃糖硫基丙氧甲基)(ω-甲氧甲酰乙氧甲基)甲烷。结果和结论合成制得目标化合物,并经1HNMR,IR和MS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合成具有肝靶向意义的2-亚氨基-2-甲氧基乙基-1-硫代-β-D-半乳吡喃糖苷,并考察其肝脏靶向性能.方法:以半乳糖为起始物,经乙酰化、溴代、缩合、置换,加醇后得目的化合物.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HPLC测定药物在小鼠肝脏及血液中的浓度.结果:目标化合物经IR和MS进行了结构确证.白蛋白微球表面偶联2-亚氨基-2-甲氧基乙基-1-硫代-β-D-半乳吡喃糖苷,肝靶向效率增大约1.5倍.结论:所制半乳糖白蛋白微球趋肝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7.
黄丽玫  谢植基  毋福海 《中国药房》2011,(28):2678-2680
目的:建立测定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水溶液(9∶91),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60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25℃。结果: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检测浓度在5~6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平均回收率为104.2%,方法精密度RSD=0.65%(n=6)。结论:该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准确,可用于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更多具有镇静活性的潜在药物.方法 以豆腐果苷为原料,通过其醛基与甲基酮Shimdt-Claisen缩合、与肼类、胺类缩合得到新的化合物,并进行了药理活性筛选.结果和结论 共合成了14个豆腐果苷衍生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NMR,IR和MS(HRMS)确认.药理证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具有镇静活性,其中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镇静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HPLC法建立了测定CNPGal和CNPNAG含量的方法,并对上述2种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CLCCN柱(60mm×150mm),以二氯甲烷-甲醇-正己烷二氧六环(4∶1∶6∶1)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用紫外检测器于290nm波长处测定。测定CNPGal含量时,以2,4二硝基苯肼为内标物;测定CNPNAG含量时,以CNPGal为内标物。结果:CNPGal与CNPNAG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8%、9997%。回收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结论:上述2种物质对光和热均较稳定,但在极性强的溶媒(如水、醇等)中会迅速分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β-半乳糖苷结合凝集素-9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方法:通过DNA重组技术和PCR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克隆β-半乳糖苷结合凝集素-9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通过PCR、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载体的正确性。结果:DNA测序和酶切鉴定证明β-半乳糖苷结合凝集素-9基因正确克隆至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结论:成功构建β-半乳糖苷结合凝集素-9的真核表达载体pGal-9。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在炎症相关的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的多价乳糖苷可以很好地抑制该过程而发挥抗炎活性。我们以2-氨基-1,3-丙二醇、谷氨酸为连接臂,采用收敛法合成了二价乳糖苷An-2及四价乳糖苷Gu-4,这两个化合物显示了良好的抗粘附活性,对重症烧伤休克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利用An-2及Gu-4的荧光标记物Yan-2和YGu-4进行的抗粘附机制研究表明,多价乳糖苷的作用靶点是白细胞上的整合素CD11b。本文将报道这两种新的多价乳糖苷及其荧光和生物素标记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阿昔洛韦(2)为高效抗病毒药,口服时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方面疗效很高,但由于它在胃肠道未能完全吸收导致血浓度较低,影响了对许多病毒的作用。应用前体药物原理设计的6-脱氧阿昔洛韦(7),具有水中的溶解度大且在细胞内易被黄嘌呤氧化酶氧化成阿昔洛韦的优点,克服了原有的缺点。本文报道了由1a(为鸟嘌呤合成阿昔洛韦的中间体)制备7和选择性脱去O-乙酰基生成N~2-乙酰基阿昔洛韦(3)。1a和经选择性脱N-乙酰基的1b经磷酰氯氯化分别得4a和其N~2-脱乙酰相应物4b,经催化转移氢解脱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粘萎陵菜含有的一种化合物 ,d 儿茶素 3 O β D 葡萄糖苷 (CGS)的保肝作用机制。方法 测定CGS在体外对NADPH 维生素C和Fe2 + 半胱氨酸系统诱发的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丙二醛形成 )的影响 ,对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系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 (还原型细胞色素C形成 )的影响 ;在体内对CCl4和乙醇诱发的小鼠肝丙二醛形成的影响。结果 体外CGS 1 0 0 μmol·L-1 能明显抑制NADPH 维生素C和Fe2 + 半胱氨酸系统诱发的大鼠脑、肝、肾微粒体丙二醛形成及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系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在体内能抑制CCl4和乙醇诱发的小鼠肝脂质丙二醛形成。结论 CGS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使2 ,3 ,4三O乙酰基1溴1脱氧αD木吡喃糖(1) 同2烷氧基(2苯硫基)5氟3 H4嘧啶酮(2a~2e) 反应,合成了2烷氧基(2苯硫基)3N(2 ,3 ,4三O乙酰基βD木吡喃糖1基)5氟4嘧啶酮(3a~3e) .(1) 与(2a~2e) 的银盐(4a ~4e) 在二甲苯中发生KoenigsKnorr 反应,合成了2烷氧基(2苯硫基)4O(2 ,3 ,4三O乙酰基βD木吡喃糖1基)5氟嘧啶(5a~5e) .化合物(3) 和(5) 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或元素分析所证实.初步的体外杀伤癌细胞试验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E)-5-(2-溴乙烯基)-1-β-D-阿拉伯呋喃糖尿嘧啶的合成。方法以四乙酰核糖为原料与2,4-二甲硅烷基尿嘧啶偶联得2’,3’,5'-三-O-乙酰核糖尿嘧啶(2),经醇解、脱水环合、开环得1-(β-D-阿拉伯呋喃糖)尿嘧啶(5),碘化得化合物6,再与丙烯酸甲酯偶联得化合物7,经碱水解得8,最后经Hunsdfiecker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1。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1及各产物结构经MS、1H-NMR、元素分析等确证。该工艺路线原料易得,反应无α-异构体副产物生成,无需色谱分离操作,可用于规模制备。  相似文献   

17.
用两种方法制得抗凝剂利伐沙班的中间体4-(4-氨基苯基)-3-吗啉酮(1):①溴苯相继与乙醇胺、氯乙酰氯反应得4-苯基吗啉酮,再经硝化、还原生成1,总收率约32%;②溴苯先硝化,再与乙醇胺反应得到2-(4-硝基苯胺基)乙醇,再经氯乙酰氯闭环、还原反应制得1,总收率约47%.  相似文献   

18.
鉴于双 (β-二酮 )络钛配体中的平面芳香环是该类配合物抗肿瘤的重要活性基团 ,设计合成了 3个β-二酮钛配合物 :二乙氧基双〔1- ( 4 -吡啶基 ) - 3- ( 2 -噻吩基 ) - 1,3-丙二酮〕络钛 ( - A)、二乙氧基双〔1- ( 3-吡啶基 ) - 3-( 2 -噻吩基 ) - 1,3-丙二酮〕络钛 ( - B)、二乙氧基双〔1- ( 2 -呋喃基 ) - 3- ( 2 -噻吩基 ) - 1,3-丙二酮〕络钛 ( - C)。  相似文献   

19.
以乳糖为原料设计合成了半乳凝素-3的潜在抑制剂—1-O-烯丙基-4-O-{3-脱氧-3-[4-苄胺羰基-1H-(1,2,3)三氮唑-1-基]-β-D-吡喃半乳糖基}-2-脱氧-2-乙酰氨基-β-D-吡喃葡萄糖。乳糖2-位的改造采用了叠氮-碘糖基化法,在乙酰氨基引入的同时立体选择性地构建了β-氨基乳糖苷;通过两次构型翻转在3′-位引入叠氮基,然后采用Click反应构建出三氮唑羧基,再与苄胺反应便得到目标物。对乳糖的上述改造旨在提高其对半乳凝素-3的亲和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58人,均采用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分别在透析前以及透析结束后(临下机前5 min)抽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观察透析前后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透析前后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无明显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过程本身对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无影响,聚砜膜透析器透析不会导致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