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异氟醚MAC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硬膜外阻滞对异氟醚MAC的影响,对50例ASAⅠ-Ⅱ级开胸或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A、B、C、D、E组,每组10例,硬外给予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吸入麻醉剂为异氟醚-50%笑气-氧气。结果表明,硬外注药前吸入麻醉药的MAC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注药后,在维持麻醉平稳的情况下,A、B、C、D组的MA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注药后10-60min的前4组MAC与E组比较有均显著差异,注药后  相似文献   

2.
杨杰  黄忠义  袁管京 《河北医学》2011,(10):1321-1324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联合异氟醚吸入对胃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6例患者采取硬膜外阻滞联合异氟醚吸入为观察组,35例患者采取异氟醚吸入全麻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诱导后即刻(T1)、切皮时(T2)、切皮后100 min(T3)、关腹时(T4)、拔管后10min(T5)NIBP和HR。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低血压现象,且HR维持良好,对照组患者在切皮时(T2)、切皮后100 min(T3)、关腹时(T4),SBP、DBP均下降明显,但很快又回升,未造成严重后果,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而言,三项指标均倾向于更稳定,仅在诱导后即刻SBP和DBP有所下降。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阻滞联合异氟醚吸入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低血压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选择经腹子宫切除术行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肌肉松弛欠佳 ,手术操作无法进行、椎管内追加局麻药仍无明显改善的患者 2 0例。用薄枕垫其背 ,头稍后仰 ,保持呼吸道通畅。咪唑安定 0 .1mg/kg稀释至 5ml静推 ,2~ 3min后待患者入睡。头带固定面罩 ,用紧闭式麻醉机给予高流量的氧气 (5L/min)吸入 ,并开启异氟醚蒸发器 2 .5~ 3VOL %,5min后麻醉机行半紧闭式低流量氧气 (2L/min)吸入 ,异氟醚 1~ 1.5VOL %吸入维持完成手术 ,腹膜关闭后停止吸入 ,吸入高流量的氧气(5L/min) ,10min内患者清醒。2 结果吸…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异氟醚最低流量吸入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异氟醚吸入麻醉,为老年上腹部手术患提供一种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随机分成两组:I组20例仅吸入异氟醚:Ⅱ组20例吸入异氟醚并复合硬膜外阻滞。Ⅱ组患入室后先于T8-T10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用药为1%的利多卡因和0.15%的地卡因(加1:20万的肾上腺素),仅推试验量3-5ml,全麻诱导同I组。低流量麻醉实施前、两组患的异氟醚挥发罐浓度(Cv)均开至5%处,氧流量(FiO2)均设定为2L/min。在吸入5-8分钟后将两组Cv分别降至1.5%-2%和0.08%-1%。FiO2固定为0.5L/min。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在诱导插管期,麻醉手术全过程中,拔管期的MAP、HR、ECG和SPO2变化。结果:Ⅱ组患在插管时MAP、HR比I组患上升幅度小(P<0.05),两组患全部平稳完成手术,Ⅱ组比I组的清醒拔管时间显缩短(P<0.05),且拔管期心血管系统比Ⅰ组平稳(P<0.05)。结论:在吸入较低浓度,最低流量的异氟醚下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以满足临床手术需要,用于老年患具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胸段硬膜外阻滞加七氟醚麻醉对开胸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根据胸段硬膜外腔注入 1 33%利多卡因 - 0 1 6 %地卡因混合液剂量的不同 ,随机将病人分为A、B、C、D  4组 ,每组 1 0例。A组为对照组单纯七氟醚麻醉 ,B、C、D组硬膜外腔在诱导前 1 0min分别注入 5ml、1 0ml、1 5ml利地混合液。结果 :单纯七氟醚麻醉 (A组 )插管和拔管时血压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1 )和硬膜外组。术中血压平稳 ,但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1 )和硬膜外组 (P <0 0 1 )。硬膜外组在诱导后及术中心率保持平稳与麻醉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开胸手术病人 ,施行硬膜外阻滞加七氟醚麻醉 ,硬膜外腔用药量不宜过多 ,5~ 1 0ml血液动力学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A组(34例)和B组(34例).A组采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麻醉.统计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和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T3)时的SBP、DBP、MAP和HR.检测两组在T1~T3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钙蛋白(cTnI)的浓度,采用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T1、T2、T3的SBP、DBP、MAP和HR明显下降(P<0.05).A组T1、T2、T3的CK-MB和cTnI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减轻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手术应激反应是决定和影响术后病人转归的重要因素,减轻手术应激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高危病人的术后恢复。临床研究表明,硬膜外腔阻滞可完全抑制脐以下部位手术的应激反应,但对于上腹部及胸部手术却存在不同观点,本研究拟通过观察胸科手术围术期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醛固酮的变化,以评价硬膜外腔阻滞对胸部大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根治术中血糖及皮质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根治术中血糖及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  2 0例择期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 (Ⅰ )和单纯全麻组 (Ⅱ ) ,分别于麻醉前 (T1)、诱导插管后 5min(T2 )、手术 6 0min(T3 )、术毕 (T4)及拔管后 30min(T5)抽取静脉血 ,测定血糖及皮质醇的浓度。结果 Ⅰ组患者的血糖自T3 时段升高 (P <0 0 1) ,皮质醇自T4时升高 (P <0 0 5 ) ;Ⅱ组患者的血糖自T2 时就升高 (P <0 0 5 ) ,皮质醇自T3 时升高 (P <0 0 1)。两组间血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Ⅰ组的升幅较Ⅱ组小 ;皮质醇浓度在T3 、T5时Ⅰ组升幅较Ⅱ组减低 (P <0 0 5 )。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低胃癌根治术中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浓度的升幅 ,减轻手术引起的内脏牵拉反应及应激反应 ,是胃癌根治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士通  庄心良 《上海医学》1998,21(12):694-69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与异氟醚吸入复合麻醉对体循环和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10只胸段硬膜外阻滞后0.5和1.0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异氟醚,监测体循环、肺循环、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血流用电磁血流仪测定。结果:硬膜外阻滞后心率、血压、门静脉血流下降;加吸异氟醚后,随吸入浓度增加,心率、血压、心排血量、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等逐步下降,1.0MAC时平均动脉压下降约41%,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03-2013-09间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51例胃癌患者按不同手术麻醉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术中给予全身麻醉)和观察组(27例,术中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12、24h三个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明显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麻醉复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腹腔镜A组和开腹B组各50例,均行静吸复合全麻。记录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麻醉前、术毕及术后7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结果术毕各组CD3+、CD4+、CD4+/CD8+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开腹组较腹腔镜组下降明显(P<0.05);术后72 h两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静吸复合全麻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赵朝华  赵俭  何玉明  杨国艳 《四川医学》2010,31(10):1520-1522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联合麻醉组(胸段硬膜外麻醉+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单纯胸段硬膜外麻醉),各25例。记录麻醉前(T0)、硬膜外麻醉首剂注射后15min(T1),手术切皮后5min(T2)、清除腋窝淋巴结(T3)时的SBP、DBP、HR、SpO2,观察麻醉效果,并记录辅助药使用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开始时都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在清除腋窝淋巴结时(T3)的SBP、DBP、HR对照组明显高于联合麻醉组(P〈0.05);对照组在清除腋窝淋巴结时(T3)的SBP、DBP、HR与手术切皮后5min(T2)相比明显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麻醉效果整体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达到I级的为18例(72%)VS 9例(36%)。两组辅助药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麻醉组中有19例(76%)患者未使用任何辅助药,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需要使用辅助药,其中有9例(36%)还需要大剂量辅助药方能完成手术。结论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阻滞,可安全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止血装置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接受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ArstaTM AH止血材料覆盖手术创面)与对照组38例(不加止血材料)。比较两组术后腹腔引流量液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别。结果治疗组腹腔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止血装置可减少创面渗液,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SAI-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15例,用安氟醚吸入全麻加硬膜外阻滞;对照组15例,全凭安氟醚吸入全麻。对两组在术中循环应激、苏醒和拔管时间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复合组循环应激反应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术毕苏醒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拔管后病人无躁动不安,术后镇痛方便、可靠,咳嗽排痰好。结论安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应用于开胸手术中的一种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根治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89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NP)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CNP管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地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胸神经(PECS)阻滞和胸横肌平面(TTP)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进行单侧、原发性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择期手术的女性105例,年龄18 ~ 64 岁,BMI20~27 kg∕m2,ASAⅠ或Ⅱ级。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n=35):全麻组(GA组);全麻联合PECS阻滞组(CGA组);全麻联合PECS和TTP组(PTGA组)。麻醉诱导结束后,CGA组与PTGA组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和胸横肌平面阻滞复合胸神经阻滞。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记录术后12、24小时评估静息状态下和肩部外展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并通过针刺测试来评估T2-6水平胸部皮肤感觉缺失情况。结果:与GA组相比,CGA组和PTGA组在术后12、24小时评估静息状态下和肩部外展时的VAS疼痛评分降低,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在术后行针刺测试时T2-6水平的胸部外侧皮肤感觉缺失的患者人数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GA组相比,PTGA组在术后12、24小时评估静息状态下和肩部外展时的VAS疼痛评分和补救镇痛率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在术后行针刺测试时T2-6水平的胸部外侧皮肤感觉缺失患者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行针刺测试时T2-6水平的胸部内侧皮肤感觉缺失患者人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全麻而言,全麻复合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与PECS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相比较,PECS阻滞和TTP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更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连续48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GA组)或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PG组)。PG组在超声引导下于T4间隙行TPVB;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30 min(T1)、术毕(T2)、术后8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IL-6和IL-10的浓度,同时观察HR和MAP的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2和T3时刻,IL-6和IL-10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GA组比较,PG组IL-6表达水平更低(P<0.05),而IL-10表达水平则更高(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时,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陈怡霏  陈伟  谢燕斌   《中国医学工程》2013,(6):22-22,24
目的通过分析916例胸科手术患者围麻醉期间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探讨非心脏开胸手术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术中连续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有创动脉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和间断血气分析,并记录患者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胸科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大于72%,其诱发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心脏原发病、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低、手术操作、电解质异常相关合并症等,麻醉期间应予重视。结论胸科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发生心律失常发生概率较高,术前应积极纠正病因,术中严密监护和及时处理诱发因素等是防止和治疗心律失常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魏敏  邓莹 《当代医学》2022,28(6):28-31
目的 探讨胸部神经阻滞(PECS)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2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ECS,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瑞芬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三组: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C组)。A组行超声引导下T4-5椎旁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 20 mL;B组行T5-6或T6-7间隙硬膜外穿刺,硬膜外注射1.4%利多卡因5 mL;C组无特殊处置。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等术中情况;统计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监测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20 min(T3),清醒即刻(T4)各时间点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三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及用量。结果 A组较C组瑞芬太尼使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A、B两组患者T1、T2、T3时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但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后3组患者心率都有所下降,手术开始时及清醒即刻三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心率下降更明显,A组次之。A、B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及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及使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相比,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也会引起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