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①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方法。②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对225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246例次治疗,其中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228例次,苍白球腹后外侧部毁损术18例次。③结果术后显效236例次,有效6例次,无效4例次,有效率为98%.④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帕金森病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7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采用CT/MRI双重影像学定位,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7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其中12例A型患者行单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例A型患者行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51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1例行同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1例行同期单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及丘脑腹外侧毁损术,5例行延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个月应用Motor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12例单侧、1例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后12个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除,其中2例下颌静止性震颤有明显缓解,58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6例双侧),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0 引 言1998年3月至1999年8月,我院采用ZD立体定向仪及配套射频仪,行CT直接定位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 81例,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震颤及肌强直,提高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本文总结81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81例患者中,男50例,女31例,年龄为36~72岁.临床表现以震颤为主,伴有肢体僵直和(或)运动不能.64例患者生活上需依赖他人照顾,17例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78例行一侧毁损术,3例行双侧毁损术.术后震颤消失达100%,肌强直完全改善,所有患者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并发症:穿刺部位皮质小血肿1例,肢体无力3…  相似文献   

5.
姜焕芹  赵玉芝 《吉林医学》2008,29(8):688-688
帕金森病是一种锥体外系疾病,主要病理中黑质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坏死,黑质纹状体通路受损引起多巴胺从黑质转运到纹状体含量减少,从而引起静止震颧,强直步缓,姿势障碍等临床征候群。据文献报道。美国约有100万病人饱受震颤之苦,其中50万人有帕金森病,我国发病人数约200万,发病率高达1%以上。我院自2005年5月始应用世界先进lecksell—G型框架立体定向仪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在手术完成后可立即见效,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我们同时给予该病人系统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介绍ASA-620型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在帕金森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帕金森病患者在局麻下安装安科立体定向仪头架,做CT或MRI扫描,将扫描所得数据经过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计算出相应的框架坐标,选择入颅点及适宜的入颅角,结合电生理验证,实施治疗。结果:12例患者通过计算机辅助定位,手工计算对比,术中电生理验证,取得满意的手术疗效。结论: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能安全、有效、准确地进行立体定向辅助定位。  相似文献   

8.
吴举  张剑宁  杨明  郭雅琴 《医学争鸣》2003,24(14):1252-1252
引言我院2001—08/2002—12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4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对225例帕金森病人病人进行246例次治疗,其中丘 腹外侧核毁损术228例次,苍白球腹后外侧部毁损术18例次。结果 术后显效236例次,有效6例次,地 4例次,有效率为98%,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是帕金森病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冯美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40-184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手术配合护理策略。方法:对17例帕金森病患者行立体定向脑内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手术配合总结。结果:通过在手术过程中加强护理配合,hRPE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是安全、有效的。结论:加强手术的护理配合是确保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 病历摘要  例 1:女患 ,5 5岁。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及双下肢震颤进行性加重 10a入院。该病人曾口服安坦、美多巴等药物 ,效果不佳。查体 ,表情呆板 ,呈慌张步态。四肢肌力正常 ,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 ,双下肢均震颤 ,在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时震颤明显加重。手术采取左侧丘脑腹外侧核为靶点 ,经射频毁损制成约 5mm× 5mm× 9mm大小的毁损灶。在毁损灶的制作中病人右侧下肢震颤消失 ,右侧肢体动作变灵活 ,肌张力恢复正常。术后第 2天病人发生丘脑性失语 ,经口服尼莫地平 7d后消失。该病人随访 8个月 ,右侧肢体动作灵活 ,肌张力正常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立体定向手术的定位精确度。方法:32例帕金森患者均采用CT定位。通过微电极描述和记录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及丘脑腹外侧核(Vim)的电生理信号。从而pi和Vim核的电生理靶点。结果:电生理靶点坐标与原始CT靶点坐标的更换率为64%。总有效率为90%,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微电极记录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PD)是以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步态失调伴姿势不稳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疾病。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进展性PD高效、安全的方法,是指医师在立体定向仪和电脑显示屏幕的指导下,对患者大脑某一微特定区域病灶(帕金森病患者的苍白球及丘脑腹外侧核)进行损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立体定向手术及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自1995—2002年采用FY80—型定向仪和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远、近斯疗效结果。结果 25例患者术中震颤完全消失或肌僵直完全解除者17例,震颤基本消失或肌僵直明显缓解7例,无效1例。术后1年随访者25例,保持显效者23例,有效率95%;2年者24例,症状复发者3例,有效率87,5%;6年者18例,症状复发者4例,保持显效者14例,占77.8%。结论 选择性靶点毁损是治疗帕金森病近期疗效的有效方法,但术后仍需服用抗需颤药物,否则远期效果不佳或复发。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丘脑腹外侧核治疗帕金森病17例,经2~3个月随访,有效率达90%以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减少了抗帕金森病药物的用量.提示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安全,有效,特别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副反应严重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6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的术中监护和配 合,详细介绍了这一新技术的手术机制,过程及术中配合的相关技术参数。熟练、灵活地掌握这一先进仪器的各项性能,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及生理、心理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15例行立体定向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进行细致、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与护理等.结果 本组15例患者,术后12例患者震颤完全消失、肌僵直完全解除、患肢活动灵活,无神经系统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有肢体轻瘫和流涎,1例患者因紧张有一过性血压增高和头晕.结论 对立体定向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因素。方法 分析16年来采用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的影像学改变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并将1990年以前与以后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病便症状完全控制950例(74.21%),症状控制伴有肢体麻木、情感、智能障碍270例(21.09%),无效50例(3.9%),恶化10例(0.78%)。结论 CT定位靶定点与脑室造影定位法对疗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震颤、肌肉僵直、运动活动-启动困难和姿势反射丧失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62岁;病程2~20年,平均9年。临床表现A型(震颤型)11例,B型(僵直型)13例,AB型(震颤僵直型)19例,均经过安坦或美多巴系药物治疗,症状不能控制而采用微电极立体定向毁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