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军校和地方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地方和军校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比较,观察两种不同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对象为568名总参装甲兵某学院的全体男生,同时对河北师范大学随机抽取理科男性大学生409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平均年龄为218岁。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两组被试进行了测评。该问卷有88个项目,4个因子: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每个项目均采用1-9的九级评定方法。因子均分越靠近9,表示其应用某类机制的频度越大。成熟防御机制得分高,表示心理成熟度较高〔1〕。结果 1军校大学生和地方大…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新生心身障碍防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心身障碍的大学生新生采用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方法 按不同专业分层抽样 ,采用中国身心健康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测试 ( DSQ) ,以中国身心健康量表各因子至少有一项 T分≥ 70和 L量表 T分 <70为心身障碍的筛查标准。结果 新生心身障碍占全部受试的 9.1 % ,女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生 ;心身障碍组的不成熟因子 ( F1)、中间型因子 ( F3 )、掩饰因子 ( F4 )均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有较低的成熟因子 ( F2 )均分 ( P<0 .0 5) ;F1与心身障碍的关系最密切 ;其次是 F3 和 F2 ,F4 与心身障碍的相关无显著性。结论 提示在大学生新生心身障碍的发病中介机制中 ,不成熟或中间型防御机制的习惯性使用发挥重要作用 ,支持学生心身健康水平越低而其防御机制的成熟程度也越低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山市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影响因素,为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中山市两所大学176名单亲大学生及181名完整家庭大学生进行评定。结果①单亲家庭大学生多采用中间型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投射、幻想、回避、退缩、理想化、否认(t=5.77,2.09,3.89,4.49,4.44,2.40;P<0.05);②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更倾向于运用投射、理想化、退缩、回避、潜意识显现等防御机制(t=3.38,2.96,2.33,3.51,2.12;P<0.05),男性倾向于运用否认、被动攻击等防御机制(t=-2.14,-2.54;P<0.05)。结论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不成熟,需针对不同性别的单亲大学生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四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67,自引:3,他引:67  
目的:追踪观察大学生自入学至毕业约四年内的心身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动态变化。方法:以群体分层抽样法,共抽取受试样本541人,实际有效样本442人。采用中国身心健康量表(CPSH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大学生在入学体检时、入学三个月和毕业前分别进行测试。结果:毕业前学生心身障碍的检出率(14%)明显高于入学时(9.0%)。男生EPQ-P,入学后随校龄增加而递增,并以毕业前分值最高。从入学三个月始,大学生对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动用频率逐步增高。毕业前大学生的生活事件明显多于其它时段,并以家庭问题为主,而入学时则以社交与其它问题为多。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以毕业前心身障碍的检出率最高,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主要与其个性、家庭有关的生活事件数量、主观社会支持、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其中,社会支持是大学生心身健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个性与防御机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大学生个性与防御机制的关系。方法:按不同专业分层抽样共抽取大学生541例,分别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防御方式问卷(DSQ)进行测试。结果:精神病质(EPQ-P)与大部分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与成熟防御机制呈负相关;神经质(EPQ-N)与大部分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呈正相关;内外向(EPQ-E)与大部分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呈负相关,与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与中间型防御机制表现出比较复杂的关系。结论:精神病质个性倾向的学生更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神经质个性倾向的学生更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而外向个性倾向的学生更多混合采用成熟的和一些中间型防御机制。提示一定类型人格常具有相应的防御机制,二者间存在一种复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2年新出现心理症状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医科院校大一全体新生2910人,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其中心理症状阴性的大学生(n=2376)进行大三后测,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杀行为问卷(SBQ-R)、家庭功能量表(APGAR)、心理复原力量表(ERS)、痛苦表露指数(DDI)评估心理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大三心理症状阳性率为15.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OR=1.60,95%CI:1.22~2.10)、精神疾病家族史(OR=1.83,95%CI:1.11~3.02)、熟人自杀史(OR=1.52,95%CI:1.01~2.28)心理咨询史(OR=2.63,95%CI:1.50~4.62)及SBQ-R得分越高(OR=1.15,95%CI:1.05~1.25)是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症状阴性转阳性的危险因素,而DDI得分越高是其保护因素(OR=0.98,95%CI:0.96~0.99)。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入学2年后超过15%的人新出现心理症状,对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熟人自杀史、心理咨询史、高自杀风险及低自我表露程度的学...  相似文献   

7.
心理专业学生防御机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心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方法 采用整体分层抽样方法时484名在校医学本科生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调查.结果 心理专业学生多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5.61±0.83),升华(6.26±1.27)、压抑(6.02±1.49)、渴望(5.99±1.63)是其应用最多的3种防御机制;女生比男生应用了更多的成...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相关心理因素。方法: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题,90项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对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测试,并与6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高,掩饰因子分低),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中学生进行了测查,初步探讨当前中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客观依据。以班为单位,分次进行团体测试。对象为364名中学生,其中男生167人,女生197人;初中生209名,高中生155名;来自城镇的学生218名,来自农村的学生146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独处行为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心理防御机制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独处行为量表、抑郁自评量表、防御方式问卷对376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结果:①消极独处行为(r=0.46,P<0.001)、不成熟型防御机制(r=0.62,P<0.001)和中间型防御机制(r=0.37,P<0.001)均与大学生抑郁显著...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   总被引:241,自引:7,他引:241  
目的:研究分析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分层抽样在北京市选取23所高校,测评了有效样本5220个,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0-90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学生占16.51%,男、女及不同年级学生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这一比例来自农村的学生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水平差于全国常模,但优于国内其他地区大学;女生、二年级学生以及来自县镇和农村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相对较为突出。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对青少年心身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心身健康特点及其干预效果。方法使用简易心身健康调查表对867名震区青少年和1016名非震区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研究组所有心身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震区女生、高年龄组青少年心身因子分分别高于男生和低年龄组(P<0.01-0.05)。震区青少年躯体症状与心理状态关系密切(r=0.155-0.494,P<0.01)。震区青少年心身健康受多因素影响。给予心理及药物干预后心身症状明显好转,好转率97.3%。结论震区青少年心身健康受到明显损害,经干预后好转。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应用JSDQ、EPQ -RSC、UCLA、SCL -90等对 42 4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大学生的自我表露程度与 ( 1)性格的外向性有显著的正相关 (r =0 2 9,P <0 0 1) ;( 2 )孤独呈显著的负相关 (r =-0 3 6,P <0 0 1) ,低表露者比高表露者的孤独感体验强烈 ;( 3 )SCL -90中的抑郁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 (r =-0 16,P <0 0 1)。结论 :高、低不同表露者与其孤独或人格特征、情绪体验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远期心身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研究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远期心身健康状况。方法 :6 4例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和 6 4例对照组完成了唐山大地震心身健康调查问卷和标准化评定工具的调查、评定和诊断。结果 :6 4例截瘫患者中有 6例患延迟性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 ,PTSD)。PTSD现患率为 9 38%,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中PTSD的抽样调查结果。 6 4例截瘫患者有 32例地震后发生急性应激性反应 (acutestressreaction ,ASR)。目前截瘫患者心身健康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现在SCL -90中的总分和部分因子分 ,SDS总分和标准分 ,SAS总分和标准分 ,CMI中部分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0 0 0 1)。结论 :心理创伤的严重程度与人类的心身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医学生心理问题有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通过单因素分析移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人群中有10.4%的大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影响因素有被试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关系;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爱好单一等。结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同时,高校应针对在校生的特点展开心理咨询,并对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和矫正。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2,自引:5,他引:82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I-90)”,对1006名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大学生的自我要领与心理健康呈较高的正相关(r=0.601),其中自总分与忧郁、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强迫因子有较高负相关。这一结果与自我要领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并证明了加强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及与正常人的差别。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4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测试并与41例正常组做对照研究。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不成熟防御方式及其潜意显现、退缩、躯体化,中间型防御方式及其伴无能之全能、理想化、消耗倾向得分明显高于正常组,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而成熟防御方式及其压抑,中间型防御方式的期望得分明显低于正常组,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与正常组不同的防御方式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截瘫患者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与心身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康复村的患者 (n =31)和市截瘫疗养院的患者 (n =33)进行了唐山大地震心身健康调查问卷、 90项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康奈尔医学指数 (CM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的调查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地震中所遭受的躯体损伤和精神创伤的严重程度是相似的 ,康复村患者近 8年时间里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不同于截瘫疗养患者。目前 ,截瘫病院患者心身健康程度显著低于康复村患者 ,表现在 33例患者中有 6例患PTSD ,另外 ,在SCL -90总分和诸多因子分、CMI总分和诸多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康复村患者。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了生活方式、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是影响截瘫患者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状况。方法:采用SCL-90问卷和自编《心理健康知识调查表》,对北京市6所大学共44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心理健康的认知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比较关心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知识,对于心理健康有一定了解,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些误区。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状况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和是否看过心理门诊的大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一定差异。结论: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