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坑道水库超氯消毒储水长期储存水质状况,探讨储水长期储存方法,为战时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对储水的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学及微生物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2个超氯消毒水库储水的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学及微生物学指标均符合国家和军队饮用水卫生标准,含氯量分别为61.0和61.5mg/L。结论超氯消毒坑道储水经18年储存水质较好,储水经脱氯去味后的动物实验表明,细胞形态及器官组织结构无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坑道内环境变化及其成因与危害性,为坑道内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坑道内空气质量检测包括微小气候,化学和微生物学指标,坑道内水库储水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检测,包括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和微生物。结果:半封闭式坑道的通道和房间,通风式坑道房间的空气与对照组比较,微生物明显增高,储8水的化学和毒理学指标基本符合卫生标准,57.1%的水面生长有真菌斑膜,真菌污染较普遍,结论:坑道通风状况及内部清洁度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坑道空气中的大量真菌是储水的主要污染源,空气中微生物大量增加对进驻人员身体健康及物资储备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坑道储水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系列防护措施,为战时或特殊情况下人员进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2个坑道储水的物理、化学、毒理、细菌、真菌、真菌菌株及真菌毒素,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进行检测。结果大部分储水水面漂浮有不同程度的真菌斑膜;化学和毒理学指标基本符合卫生标准;全部样本均未检出余氯,细菌总数合格率为4.8%;储水真菌数为252.3-1 345.6 cfu/ml,平均975.5 cfu/ml;对真菌菌株进行鉴定,主要为青霉、曲霉。结论坑道内环境、水库结构、储存时间对储水的化学和毒理学指标基本无影响;细菌学指标合格率低,真菌污染严重;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未采取系列消毒措施;坑道空气中的大量真菌是储水的主要污染源;直接饮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完全的污染水,对人员健康构成威胁,应采取系列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坑道储水真菌污染原因及传播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坑道内储备符合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是战备的需要,对进驻部队指战员健康有重要意义。经查储水长期在阴暗环境中储备,其化学及毒理学指标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主要问题是受真菌污染。近10年来通过对32个水库储水的监测结果,真菌污染非常普遍,且以青霉和曲霉菌属占优势。下面就坑道储水真菌污染原因及传播途径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海防某部坑道储水水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东南沿海坑道储水的水质情况,为坑道水源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对各坑道水源的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学及细菌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7个坑道储水中,pH值超标占76.47%,硫酸盐超标占11.76%,氟化物超标占11.76%,亚硝酸盐氮超标占5.88%,细菌总数超标占29.41%,大肠菌群超标占70.59%。结论:海防某部17个坑道水源水质基本情况良好,有些超标水源经适当处理后,可做为部队生活饮用水水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坑道水库储水真菌污染状况,对比观察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储水的防霉消毒效果,为战时或特殊情况下储水卫生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二氧化氯作为坑道水库储水防霉消毒剂,进行实验室试验、现场模拟试验以及现场水库储水防霉消毒。结果根据储水量按有效氯20mg/L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储水,消毒后24个月余氯量为10.9mg/L。按5mg/L二氧化氯消毒储水,消毒后3个月二氧化氯浓度为0.01mg/L。结论二氯异氰尿酸钠在坑道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宜作为坑道水库储水的长期防霉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储水,在坑道环境中3个月消毒效果好,适合坑道水库储水的快速短期消毒。  相似文献   

7.
坑道储水状况及控制释放饮水消毒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军部分坑道现有储水的水质状况,评价坑道储水施用控制释放饮水消毒剂(CRPD型)的消毒效果,为饮水消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海防某部及工程兵某部坑道储水情况的全面调查,结合对该部分储水施用控制释放消毒剂前后水质检验的结果,研究观察目前坑道储水在长期储存过程中的水质变化情况及评价该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检测方法按GB5750—85进行。结果大部分坑道储水感官性状、理化指标基本符合卫生要求,但微生物污染严重。采用控制释放饮水消毒剂对坑道储水进行消毒处理,实验室与现场消毒结果表明.一次投药至少能持续消毒100d,水中余氯维持在0.20~3.15mg/L,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合格率达100%。结论CRPD型控制释放饮水消毒剂对储水消毒效果良好,性能稳定,药效长,易维护,是坑道储水消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坑道内储水质量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坑道内储存13~25年的21个水库储水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化学及毒理学18项指标,除亚硝酸盐氮、生化需氧量及氟化物各1个样本超标外,其余全部符合卫生标准。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4.8%及57%。肉眼观察水面有真菌斑膜的占57.1%,储水真菌培养计数,均值654个/ml,与对照组比较P<0.01。根据“水质综合评价及分级”属于二级水质,消毒后除个别污染较重的储水可作生活用水外,其余仍可饮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华北某部用漂白粉作消毒剂。以117mg/L浓度对2个坑道水库储水进行消毒,18年后监测水质,除余氯量分别为61mg/L及61.5mg/L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部队根据战备和演练的需要,在许多坑道水库内都储存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好坏直接影响进驻人员的健康安全。因坑道的特殊环境,阴暗潮湿,通风不良,长期储存后多数储水存在程度不同的污染,对特殊情况下人员进驻和演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掌握储水卫生质量状况,了解储水污染原因、污染途径及污染危害,对采取有效对策措施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防工程内水库储水卫生状况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防工程内3个水库储水检测分析表明,除2个水库水面有真菌斑膜外,储水的主要感官性状、化学指标及总大肠菌群均符合卫生标准.细菌总数超标4~11倍.真菌数平均1560个/ml,与对照组比较P<0.01.检出的74株菌株中,青霉占47.3%.造成水质污染原因,主要为水库灌水时对水源及接触水源物体未经严格消毒及空气传播等外界因素所致.为确保储水长期储存符合卫生标准,必须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及科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坑道水库储水的物理、化学、毒理及微生物学共30项卫生学指标调查,基本掌握了储水储存状况、存在问题、污染原因、污染途径及危害。通过对储水消毒影响因素分析,探讨针对性的防护对策,为特殊情况下人员进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1 坑道储水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部队根据积极防御的战略需要,在一些战略要地构筑了大量坑道,绝大部分坑道内水库都储存了生活饮用水,坑道储水的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干部战士的身体健康,对保证部队战时作战,平时演练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军事效益明显。人防工程内水库储水卫生管理,对战备或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等)时,能供应合格的饮用水,有重要的社会效益。此外,推广和应用好的储水方法,可延长坑道储水周期,降低坑道维护投资,节省水资源,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坑道内储水的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二氯异氰尿酸钠在坑道储水消毒应用中不同温度的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用20mg/L对3个微生物污染的坑道水库储水进行消毒,2年后检测,余氯量平均为11mg/L,细菌、真菌、厌氧菌及大肠菌群均未检出,消毒效果满意。对照水库储水消毒2年后余氯量为14.4mg/L。根据不同时间有效氯丧失量进行计算,水库新注入清洁水源时,按40mg/L浓度投入二氯异氰尿酸钠,并加强水库管理,消毒作用可持续约18年时间或更长一些。  相似文献   

15.
为使坑道水库储水能够长期储存 ,我们选用杀菌力强、毒性低的二氯异氰尿酸钠作为消毒剂 ,对水库进行现场消毒 ,结果不论其有效性和持久性均满意。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水库位于坑道内 ,储水量为 2位数吨级 ,储存时间在 10年以上。1 2 项目与方法1 2 1 储水质量检测 用肉眼观察水面 ,然后按规程采样 ,检测感官性状、水温、pH值、耗氧量、生化需氧量、亚硝酸盐氮、氨氮、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真菌数、厌氧菌及余氯。方法为国家饮用水标准检验法。1 2 2 储水消毒 将二氯异氰尿酸钠用水溶解 ,按储水量以2 0mg/L浓…  相似文献   

16.
坑道内水库饮用水水质监测报告张永良,郑世英,郑铁钢,赵军为了解坑道内水库饮用水水质,以便对其进行更有效的防护,我们于1992年11月至1993年12月对华北北部5个坑道水库饮用水质量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内容与方法1.1选择位于华北北部某地...  相似文献   

17.
坑道内储水与坑道空气真菌污染关系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坑道水库储水真菌污染情况及其原因 ,对 2 1个储存 13~ 2 5年的坑道水库储水与坑道空气中真菌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储水中真菌数平均为6 5 4个 /ml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上层水真菌数平均 2 338个 /ml,下层水真菌平均 491个 /ml,上下层比较P <0 .0 1;储水与坑道空气中分离出的真菌菌种及比例很近似 ,均以青霉为主 ,青霉、曲霉、互隔交链孢霉、镰刀菌占大多数。表明空气中大量真菌是储水的主要污染源 ,明确了长期储水真菌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坑道内水源水质污染情况,为坑道内安全用水及人员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对道内和坑道外水源的感官、化学、毒理及微生物进行对照调查。结果:坑道内、外7个水源水质感官、化学、毒理除氟化物过低外,其余指标全部符合国标;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真菌坑道外水源污染严重,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浮游生物除坑道内水井中未检出外,其余均有两  相似文献   

19.
坑道水库储水的防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坑道水库储水真菌污染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储水的防霉消毒。方法:选择二氯异氰尿酸钠作为储水防霉消毒剂,进行实验室试验、现场模拟以及现场水库霉消毒。结果:对21个水训储水真菌调查,其中57.1%的水库水面生长有真菌斑膜;二氯异氰尿酸钠用于储水防霉消毒,其稳定性和杀菌效果均满意。结论:二氯异氰尿酸钠在低温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用作为长期水库储水的防霉消毒。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们在对坑道内水库储水消毒时,发现水库设施构成对储水消毒产生一定影响。为减少有效氯过多消耗,保持储水消毒的有效性,持久性,全面了解水库设施对消毒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1 水库设施构成 水库设置于坑道内,为水泥整体打筑结构,呈房间型式;水库前档墙留有50 cm×30 cm的检查孔,库底有排水及泄水管道,从库口到库底有铁制固定式扶梯,均已严重锈蚀。往水库灌水时均未采取消毒措施,储水时间均在10 a以上,水温平均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