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妙音  蔡友锦  高明榕 《全科护理》2011,9(26):2416-2417
[目的]探讨ICU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护理。[方法]对140例重症病人的院内转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转运前进行病情评估,与转运科室做好沟通,征得家属同意,通知医送中心派工人协助转运病人,做好病情观察、病人及物品准备。l结果]140例病人在转运过程中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安全到达目的科室。[结论]ICU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前病情评估、物品和手续准备、转运途中的密切监护及对运送人员资格要求,是ICU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方凤雷 《全科护理》2013,11(9):795-796
[目的]探讨长途转运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机械通气病人的安全护理方案。[方法]21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长途转运途中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血压、降颅压等处理,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在机械通气的支持下21例病人转运途中生命体征平稳,全部安全到达目的地。[结论]急性重度颅脑外伤病人在备有呼吸机等先进抢救及监护设备的救护车条件下,做好转运前病人的评估,准备好相关的人员和药品,途中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病人可安全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病人,5例因病情转重死亡,仅5例发生肺部感染,且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后治愈,其余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建立人工气道后行有效的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降低院内转运病人气道安全隐患因素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16年5月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6年5月—2016年7月急诊观察区院内转运病人气道安全隐患因素发生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再调查改善后院内转运病人气道安全隐患因素发生率,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院内转运病人气道安全隐患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37.5%降低到9.5%,改善幅度为74.7%。[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院内转运病人气道安全隐患因素发生率,提升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2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总结其院内转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及潜在风险因素,建立新的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无缝隙护理模式。选择医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2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为观察组,给予无缝隙院内转运模式。对比两组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时间、科室间交接时间及检查等待时间,纠纷发生率、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转运时间(10.32min±4.21min)、科室间交接时间(3.71min±0.48min)及检查等待时间(0.42min±0.18min)低于对照组的16.54min±5.73min、7.76min±1.29min、1.56min±0.25min(P0.05);观察组纠纷发生率为0.5%,低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合格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3.5%(P0.05);观察组转运科室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结论]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降低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节省转运时间、科室间交接时间及检查等待时间,降低纠纷发生率,提高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与接收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韩平 《全科护理》2013,11(12):1086-1087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监护及护理经验。[方法]通过90例病人的救治过程分析总结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对病人预后的重要性。[结果]9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和及时认真的专科护理,康复出院47例,好转38例,死亡5例。[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连娣  朱文平  欧文婷  吴红燕 《全科护理》2012,10(15):1347-134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配合。[方法]总结分析13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过程,强调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3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康复出院98例(74.24%),好转21例(15.91%),死亡13例(9.85%)。[结论]科学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完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病人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武元丽  李俊 《全科护理》2014,12(7):652-653
正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主要收治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包括颅脑外伤、脑出血、颅内动脉瘤、各种脑肿瘤术后。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要进行院内转运。院内转运能增加危重病人并发症的发生,转运病人病死率比平常高。虽然院内转运只需要几分钟,但是病人常会出现心率、心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而危及生命以及发生引流管脱出、气管插管移位、误吸、颅内压增高、痰堵等并发症[1,2]。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将325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转运至CT、核磁共振成像(MRI)、介入室等科室进行诊断性检查,转运次数  相似文献   

9.
正急救转运通常包含急危重症患者院前、院内监护抢救和院外运送过程,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迅速,肺通气功能不良,转运过程中易出现低碳酸血症和动脉氧分压[p(O2)]持续降低,引起脑血管痉挛,影响后续治疗,因此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纠正低氧和低碳酸血症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1]。相比于传统的气囊面罩通气,应用转运呼吸机能避免供氧有限的危险,稳定患者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维持有效通气[2]。目  相似文献   

10.
周晓萍  黄锐文  钟燕  邱智敏 《全科护理》2014,(16):1479-1480
[目的]总结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治愈76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均为院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加强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人工气道病人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8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52例病人作为干预组,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5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病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建立人工气道病人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112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中,康复出院78例,好转29例,死亡5例。[结论]科学严密的观察和完善的护理措施,对保证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减少并发症,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任云华  李芬 《全科护理》2010,8(5):387-388
[目的]探讨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112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中,康复出院78例,好转29例,死亡5例。[结论]科学严密的观察和完善的护理措施,对保证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减少并发症,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建华  陈莉英 《全科护理》2010,8(29):2638-263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及时CT检查或MRI检查,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6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其中恢复良好17例,中度残疾28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病人,早期加强病情观察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使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立移动重症监护室(ICU)在提高危重症病人安全转运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外科在2016年5月—2016年7月转运的275例危重症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8月—2016年10月重症外科实施转运的275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模式,观察组采用移动ICU转运模式。比较两组危重症病人转运安全转运情况、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危重症病人安全转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因急救物品缺项、仪器蓄电量不足、氧气不足、管路护理不当及转运途中病情监测不到位等而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移动ICU有助于提高危重症病人安全转运,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急救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冯斌 《全科护理》2011,(14):1278-1279
[目的]总结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急救和护理。[方法]67例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从院前急救、急诊观察,根据伤情转入专科病房,对病情的每一发展阶段及过程,均实行动态、连续、首诊负责制,为病人提供迅速有效、明确到位的医疗及护理。[结果]完全康复痊愈出院者49例,遗留轻、中度残疾7例,长期昏迷、植物性生存3例,外伤性痴呆4例,死亡6例。[结论]尽早对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实施急救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精心护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7.
王蕾  张琴  范红英 《全科护理》2009,7(33):3031-3032
[目的]总结地震后挤压综合征病人的急救及护理经验,以期为灾难后救治提供参考,减低灾难后远期病死率。[方法]选择22例入住ICU时间大于8 h的挤压综合征病人。[结果]死亡4例,病情稳定转出ICU5例,其中死亡1例,转外院继续治疗13例,其中死亡1例,病死率为27.3%。[结论]地震后挤压综合征病人应做好急性肾衰竭的护理、伤肢护理、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的护理,治疗过程中严格操作规程,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监护记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转运前的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实施了有效监护,并对危急情况采取了准确的处置措施。结果:356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有35例出现了不同情况的病情变化,经积极有效的处理,仅3例患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99.2%的患者转运安全。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转运前的评估及充分准备,转运途中医护分工协作监护,可有效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流程、护理措施。结果:全部10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除因颅脑损伤过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1例、发生脑疝者2例外,其余所有患者在转运途中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制定合理安全的转运流程,严格按照护理流程操作,可以避免意外事件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应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病人安全,降低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由急诊科转入各科室的1231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院内转运的105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对病人进行治疗、护理和转运病人,交班时用口头交接班。观察组在急诊科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内科和外科转运病人时要求严格遵守转运流程,必须使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比较《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应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可提高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预防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