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与抑郁发生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预防与干预大学生自杀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2585名在校大学生,应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近1周内,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7.9%,抑郁的患病率为39.3%,抑郁水平与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05,P〈0.001)。患有轻度抑郁(OR=4.34)、中度抑郁(OR=23.00)或重度抑郁(OR=349.85)的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性均高于无抑郁症者。结论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自杀意念密切相关,及时识别大学生抑郁症对预测与预防该人群自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自杀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了解在校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对自杀的态度现状,探讨自杀意念产生的原因,为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900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737份。并对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7.64%;自杀计划发生率为2.71%;29.72%的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不同程度的肯定态度;16.96%的学生对于身边流露出自杀念头的人会设法寻求他人帮助;33.38%的学生从未听说过有青少年心理热线;24.56%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防止自杀的健康教育、69.74%的学生认为需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压力承受能力、家庭支持、睡眠质量、人际关系和朋友的支持、家族遗传史、学习压力、恋爱以及家庭成员病重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青少年自杀问题不容忽视,应以学校为基础开展综合性心理危机干预,有效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综合医院医师防范住院患者自杀的方法与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杀是人类的悲剧。全球每年约有100.120万人自杀死亡:世界上每40秒钟有1人成功自杀.每3分钟有1人自杀未遂:自杀是15~35岁年轻人死亡原因前三位之一:每一位自杀者要严重影响至少6个人(指亲友)。自杀给家庭和社区带来的心理、社会和财务上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自杀是生物、遗传、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北京地区40家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显示.在2914例年龄大于15岁的住院病人中,187人(6.42%;95%CI为5.58%~7.64%1有过自杀意念,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1年感到绝望的频率高(OR=9.2.95%CI为6.5~12.9)、亲属有过自杀行为(4.3,2-3.8.31、调查当时有重性抑郁发作(2.7,1.7~4.3)、熟人有过自杀行为(2.0,1.3.2.9)、年龄小于55岁(1.7,1.2.2.3)、女性(1.5,1.1—2.1)。  相似文献   

4.
邓芳  熊乐琴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61-1162
目的通过对451名长沙市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的调查,分析护理人员自杀意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为在护理人员中开展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长沙市护理人员451名,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抑郁,焦虑分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RS),自杀意念量表的测定,并通过统计分析,筛选出自杀意念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451名护理人员中,有69人(占总样本的15.3%),在一年内有自杀想法。护理人员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家庭人口数、劳动强度和抑郁,护理人员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主要是社会支持。结论护理人员中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社会支持、抑郁得分、家庭人口数以及劳动强度是影响护理人员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安市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情况,探讨自杀行为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临安市6所中学6个年级36个班共169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推断。结果:1693名学生中有440人(26.0%)曾经有过自杀意念,有自杀意念的440人中46人(10.5%)有过自杀未遂行为。1693名学生中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的学生分别占7.3%、26.4%、56.5%和25.3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以及对安乐死的态度是产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自杀意念在临安市中学生中较为常见,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支持者不在少数,预防中学生自杀行为应以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形成与家庭功能、负性生活事件各应激量及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使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家庭功能指数量表等工具对江苏省常州市一所卫生高职院校和安徽省芜湖市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护理专业在校学生(包括中职、高职、大专、本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两所院校共发放问卷3700份,回收问卷3675份,其中有效问卷3620份,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7.0%。自杀意念检出率最高的前5类特征分别为:成绩情况差(33.6%)、家庭功能严重障碍(25.8%)、成绩情况中下(11.7%)、经济情况差(10.8%)和就读于三年级(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各因子应激量中“人际关系因子”(OR=1.135,95%CI1.071~1.202)、“学习压力因子”(OR=1.169,95%CI1.101~1.241)和“外围事件因子”(OR=1.278,95%CI1.187~1.376)等3个因子应激量高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就读年级越高(OR=1.980,95%CI1.302~3.008)、成绩情况差(OR=7.206,95%CI1.745~9.789)和家庭功能中度障碍(OR=2.562,95%CI1.527~2.892)至严重障碍(OR=8.287,95%CI3.154~6.917)等也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功能障碍和负性生活事件高应激量是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和学校应给予青少年必要和充足的支持,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对其的影响,从而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自杀干预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1年11—12月对北京地区6所高校的1186名在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1186名调查对象中,有自杀意念者307人,自杀意念平均为(9.61±6.48)分,占25.8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专业类别、专业满意度、独生子女状况、家庭和睦状况、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学校是否设有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是大学生有无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表现为文史类专业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是艺体类的2.08倍,独生子女中有自杀意念的比值是非独生子女的1.40倍,而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家庭和睦以及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的比例分别是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家庭不和睦及学校未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大学生的0.68、0.49及0.59倍。结论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较高,高校应加强自杀预警和干预体系,降低自杀意念,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学院新生自杀意念及其心理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2003-2007年,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对潍坊医学院2003~2007级新生进行调查,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意念与心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调查1154名新生,有自杀意念的27例,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33%。自杀意念检出率.男生为3.37%。女生为1.45%(P〈0.05);2003~2007年级分别为1.28%、2.34%、3.32%、3.37%、1.63%(P〈0.01)。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8个分量表均分均为有自杀意念者高于无自杀意念者(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24、11.42。[结论]医学院新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不高。有自杀意念的医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8所高校共20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评抑郁量表、自杀意念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大学生终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33.2%,最近1a自杀意念发生率为8.5%,当前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7%。影响自杀意念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自评心理健康状况、抑郁水平、消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结论自杀意念在广州市大学生中的发生率高,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采取措施,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防止自杀意念转变为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市艾滋病病毒阳性者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分析社会心理因素与之的相关性。  方法  在广州市六区抽取HIV阳性成人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HIV感染情况、自杀意念、自杀行为、社会心理因素等信息,以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464名调查对象中,5.2%和17.4%分别有过自杀行为与自杀意念。其中,感染途径、抑郁、焦虑、社会歧视、自我歧视与自杀行为的发生有关(均有P < 0.05);年龄、健康状况、配偶感染、抑郁、焦虑、社会支持、社会歧视、自我歧视与自杀意念的发生有关(均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抑郁、自我歧视与自杀行为发生有关(均有P < 0.05),抑郁、社会歧视与自杀意念发生有关(均有P < 0.05)。  结论  广州市HIV阳性成人患者的自杀意念与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在HIV阳性者中针对性地开展抑郁、社会歧视、自我歧视相关的心理咨询、风险评估并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PeopleLivingwithHIV/AIDS,PLWHA)自杀意念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关怀干预对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评价方法,以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CDC艾滋病VCT门诊就诊的PLWHA为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其人口学特征及对其是否持有自杀意念进行评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PLWHA的自杀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析。结果在调查的144例PLWHA中,男性占67.36%(97/144),女性占32.64%(47/144);平均年龄(36.9±10.8)岁。29.17%(42/144)患者有自杀意念。在自杀意念发生率方面,无业/待业者为(50.00%,9/18)高于有工作者(26.29%,33/126)、中专/高中及以下者为(32.52%,40/123)高于大专及以上者(9.52%,2/21)、独居者为(58.33%,7/12)高于非独居者(26.52%,35/132)、CD。细胞计数~〈200cells/μL者为(47.83%,11/23)高于〉200cells/μL者(25.62%,31/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业状况和居住方式为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其调整的OR值和95%CI分别为:4.813(1.250—18.526)和8.832(1.330~58.661)。结论PLwHA普遍存在自杀意念,应在随访关怀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综合支持体系,以改善PLWHA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率的暴露情况,分析研究人口学特征对自杀意念率的影响情况,研究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以西安地区某院校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为单位共调查1163人,应用基本信息调查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自我控制量表(SCS)对资料进行收集,运用EpiDat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及家属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6月至9月,采用现况研究及偶遇抽样方法,对在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eck抑郁量表、Beck焦虑量表和Beck无望量表,对前来该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在SPSS 13.0软件的支持下对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Х^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31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91份,问卷有效率为90.0%.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36.8±13.1)岁,其中男性1074例,女性1717例.近1年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2.8%(77/2791)和1.1%(30/2791).不同职业、有无负性生活事件、有无自杀家族史、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无望程度、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的调查对象在1年内自杀意念检出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2.512、53.287、103.922、20.640、77.337、135.918、70.303,P<0.05).不同职业、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无望程度、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的调查对象在1年内自杀未遂检出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954、6.257、29.838、21.352、10.01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抑郁(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的OR值分别为2.38、5.55和16.21;95%CI分别为1.07~5.31、2.31~13.37和6.93~37.92)、有自杀家族史(OR=11.68,95%CI:5.03~27.10)、无望(轻度、中度和重度无望的OR值分别为3.65、4.25和5.02;95%CI分别为1.55~8.56、1.70~10.65和1.46~17.26)以及近期有负性生活事件(0R=2.25,95%CI为1.35~4.45)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无望(轻度、中度和重度无望的OR值分别为1.09、5.58和7.62;95%CI分别为0.36~3.34、2.03~15.30和1.50~38.72)、抑郁(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的OR值分别为1.08、0.27和3.02;95%CI分别为0.43~2.75、0.03~2.29和1.05~8.75)以及有精神病家族史(OR=3.00,95%CI为1.07~8.46)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论 无望及抑郁情绪增加自杀的危险;应加强社区人群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培养社区医生识别、评估和处理心理危机的技能.  相似文献   

14.
Suicidal behaviors (deliberate self-injury with the intent to hurt or kill oneself) have been little examined outside the West.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 determine the correlates of suicidal behaviors, and (b) examine whether depression and suicide ideation moderated the effects of exposure to completed and attempted suicide on suicidal behaviors among a community sample of Hong Kong youth ages 12-17. Adolescents responded to questions regarding self-injurious behaviors, and also indicated presence of intention to hurt or kill themselves in the past 12 months. Based on their responses, two groups of interest were formed: 96 youths reported both self-injurious behaviors and the intent to hurt or kill themselves, and formed the "suicidal behaviors" group; and, 1213 adolescents reported neither self-injurious behaviors nor intent to hurt self or die, and formed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rticipants also responded to questions about depressive symptoms, anxiety, suicidal ideation and attempt, alcohol/drug use,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They indicated whether anyone they knew had attempted or completed suicide in the previous 12 months. Logistic regression indicated that depressive symptoms, stressful life events, suicidal ideation and exposure to suicide attempt (but not completed suicide) contributed unique variance to the presence of suicidal behaviors, after controlling for demographic variables. Depression (and at trend levels, suicidal ideation) moderated the effect of exposure to suicide attempt by others on suicidal behavior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leted suicide in the social network increases risk for suicidal behaviors, but not when other risk factors are controlled. By contrast, a suicide attempt independently increases risk for suicidal behaviors. Furthermore, those youths who experience depressive symptoms or suicidal ideation are at particularly high risk for engaging in suicidal behaviors when an exposure to suicide attempt occu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AIDS患者的歧视知觉和自杀意念,以及歧视知觉、自杀意念和HIV感染结果告知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一般特征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歧视知觉量表(self-stigma scale, SSS)和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 BSI-CV)对某省会城市1 276名AIDS患者进行匿名调查。  结果  54.2%(692/1 276)的样本报告自己在过去1周或抑郁最严重时有过自杀意念。多因素分析显示,控制其他因素,歧视知觉(OR=0.57, 95% CI: 0.45~0.72, P < 0.001)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感染结果告知(OR=1.47, 95% CI: 1.12~1.92, P=0.005)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歧视知觉(OR=5.53, 95% CI: 4.21~7.27, P < 0.001)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社会支持(OR=0.58, 95% CI: 0.45~0.76, P < 0.001)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感染结果告知在患者的歧视知觉与社会支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29.0%);社会支持在患者的歧视知觉与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17.5%)。  结论  AIDS患者当中有自杀意念的比例较高。低歧视知觉、将感染结果告知家人、朋友及固定伴侣的患者领悟到的社会支持更高。高歧视知觉、低社会支持的患者自杀意念较强。感染结果告知在患者的歧视知觉与社会支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社会支持则在患者的歧视知觉与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态度、看法及其影响因素,为在高校开展自杀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自杀态度与知识量表,对暨南大学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0.7%的大学生认为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程度是相似的,认为自杀是不可预防、不可以自我控制的分别占21.5%和15.5%,45.3%的大学生歧视自杀。有自杀意念的学生比无自杀意念的更倾向于认为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程度相似、自杀不可预防、自杀无法自我控制;女生比男生更认同自杀是可以自我控制的;经济/管理类学生、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的学生、家庭经济好的学生更加歧视自杀;个人每月生活费、家庭对本人读书的负担、学习成绩满意度是影响大学生自杀看法与态度的因素。结论应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正确认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预防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自杀行为现状及个体行为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结果共调查201人,最近6个月自杀意念报告率为9%,自杀计划报告率为4.5%,自杀未遂报告率为3.5%。自杀意念报告率在不同年龄、文化、职业等人口学特征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在不同年龄、文化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文化低自杀计划报告率较高;不同收入自杀计划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意念报告率与固定性伴(BF)、偶然性伴(419)、男男肛交性伴数、性病史、HIV检测和接受性病诊疗服务相关。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与BF、男男肛交数和性病诊疗服务相关(P0.05)。性伴数多、有性病史、接受过HIV检测和性病诊疗服务者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结论 MSM人群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与MSM个体行为特征有关,应针对性开展自杀行为预防干预,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Beck抑郁问卷(自杀部分)诊断有自杀意念的对象纳入观察组,选择同年级、同性别医学生进行1∶4匹配,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医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母亲情感温暖,父亲拒绝、否认与母亲惩罚、严厉两变量为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论父母在生活中应给予更多温暖、理解和有效的沟通,减少惩罚、拒绝和否认,才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不可忽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进行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把握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对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新区分院一病区住院的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进行调查。结果单样本的t检验分析显示: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在躯体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的因子分和总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均有P〈0.05),在强迫、偏执、人际敏感的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均有P〈0.05),而敌对和恐惧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解决问题与SCL-90总分及各维度因子分(除焦虑)呈负相关而自责与SCL-90总分及各维度因子分(除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呈正相关,求助与焦虑呈负相关,退避与强迫、人际敏感呈正相关,主观支持与偏执呈负相关、支持利用度与躯体化和焦虑呈负相关,适应度与偏执呈负相关而成熟度与恐怖呈正相关;若以SCL-90总分作为因变量,以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家庭关怀的各维度得分及社会人口学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解决问题、退避、自责和亲密度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人群;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均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