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昌市0~17岁儿童伤害的流行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昌市住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共调查0~17岁儿童9155名:结果1a内伤害发生436例,发生率为4762.4/10万。男性的伤害发生率(5600.8/10万)高于女性(3679.6/10万,P=0.001)。发生率排在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是跌伤(1627.5/10万)、动物致伤(1093.3/10万)和道路交通伤(644.5/10万),结论.南昌市儿童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儿童自身的安全意识教育,并且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鞍山市居民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鞍山市居民伤害的发生水平与分布特征,为评估伤害导致的疾病负担提供基本信息.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对鞍山市4个区共2 807名居民过去1 a中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13.86%,伤害事件发生率为14.89%,标化率为15.18%.伤害类型前5位为刀或锐器伤、跌倒、运动伤、撞击挤压伤和烧烫伤.伤害损伤性质前5位为开放性伤口、浅表伤、扭伤劳损、骨折和烧烫伤.结论 鞍山市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急需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城乡居民伤害流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伤害发生水平与愈后特征,为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本信息。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对辽宁省3市3县18583名居民过去1a中的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19.16%,标化率为18.86%,农村(22.28%)明显高于城市(15.19%)。伤害类型前5位依次为锐器割刺伤(7.67%)、跌倒(3.55%)、撞击挤压伤(2.04%)、机动车交通事故(1.24%)和运动伤(1.20%),每例伤害平均失能时间为12.57d,伤害治疗率农村高于城市,致残率城市高于农村。结论辽宁省每年约1/5居民发生伤害,致残率为0.84%,急需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出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预防措施,为武警部队伤害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国内通用的标准对武警某总队3367名官兵在2005年6月1日~2006年5月31日发生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率为31.2%,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为23.9%,非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12.4%;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4月、5月、9月,非训练伤高发月份为5月、7月、8月、9月;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内,非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外。结论武警官兵伤害发病率较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均有一定的规律;武警部队应将伤害预防工作列人议事日程,建立伤害预防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军队伤害监测体系,及时总结伤害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娄底市初中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娄底市初中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生原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娄底市4所中学3 830名初中生进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的伤害发生率为30.76%,且随年级上升而升高,初三学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区学生,分别为36.76%和25.61%.伤害类型以跌伤、刀(锐)器伤、碰伤为主,占66.91%,且居前3位.伤害发生的原因以玩耍与游乐(31.07%)、走路与骑自行车(19.19%)、运动(14.60%)占前3位.伤害程度中、重度伤占7.98%,致残(死亡)率为104.44/10万.伤害平均每人次引起缺课3.78课时,活动受限2.11 d,家长误工0.86 d,直接医疗支出37.19元.伤害的发生与父母监护及收入有关.结论娄底市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伤害预防重在行为规范,宜采取健康促进的方法,实行综合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军队伤害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某地区军队伤害住院病例的特点及规律,探索军队伤害监测模式。方法对3所军队医院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所有军队伤害病例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5年内共出院1 622例伤害病例,占住院病例总数的8.31%。83.23%的伤害病例年龄在11~30岁,身份以战士(75.59%)和在职干部(17.01%)为主。入院时间月份构成最高的依次是12月(13.07%)、6月(10.63%)和7月(9.13%)。伤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跌倒/坠落(31.18%)、军训作业中意外损伤(23.94%)、钝器伤(16.38%)和锐器伤(9.84%);伤害性质前3位依次是骨折(31.02%)、扭伤/拉伤(15.67%)、挫伤/擦伤(13.54%);伤害部位以上肢居首(25.67%),其后依次为头部(24.80%)、下肢(22.99%)和躯干(11.26%)。结论青壮年官兵的军事训练伤是干预重点,需要通过建立监测体系,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暴力性伤害研究进展、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推动和加强我国暴力性伤害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淄博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淄博市的3个区6 所小学共3 0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淄博市小学生的意外伤害率为9.58%,前3位伤害类型依次是跌伤(3.97%)、中毒(3.71%)、车辆刮碰伤(1.91%)。伤害的发生率与性别和年龄有关, 男生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 (χ2=10.635,P=0.001)。各年龄组伤害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7,P<0.001)。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有性别、收入是否减少、主要养育人、学生年龄。结论小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以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岛居民受到意外伤害后的就医意向,为合理分配就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海岛南澳县随机选择16个村委,分别在16个村委中随机抽取30户,经过对调查员的统一培训,应用专门设计的问卷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结果当海岛居民受伤较轻时,自己处理和不处理的伤者分别占67.3%、19.3%;当受到中等程度的伤害时,自己处理的伤者占33.4%,在私人诊所处理的占27.2%,分别到医院和卫生院处理的占28.1%、10.7%;当受到严重伤害时,自己处理的占25.5%,分别到县医院和卫生院处理的占59.0%、12.9%。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以及不同居住区域的海岛居民在伤害就医意向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海岛居民发生伤害后的就医意向存在不合理现象,要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儿童不同于本地儿童的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杭州市4所民工子弟学校、4所本地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率的比较采用2χ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结果杭州市民工子弟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3.64%,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4.38%,与本地户籍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民工子弟初中女生的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初中女生,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多发性伤害的发生率及伤害年均发生数均高于本地户籍学生。伤害的首位原因均为跌落,民工子弟小学生的触电发生率、初中男生的溺水发生率及初中女生的烫伤、刀割伤、碰撞伤和触电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同类学生。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因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更重。结论民工子弟有不同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伤害流行特征,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较本地学生更重,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院医护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线索,并为干预措施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采用白填式调查问卷对某大型综合医院1201名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在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所发生的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在过去1年中发生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共4302人次,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年人均发生次数为3.58人次,损伤发生率为78.85%.发生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的高风险人群为妇产科、外科、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科医护人员,其接触发生率和年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94.67%和4.51人次、93.09%和4.46人次、85.44%和3.08人次、76.62%和4.55人次,引起医护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的主要医疗操作是掰安瓿、输液结束拔针、整理用毕的锐器和手术中(缝合或切开),其接触发生率分别为46.96% 、30.97% 、25.73%和14.49%.医护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主要是由安瓿瓶、头皮针、皮下注射针、缝合针和手术刀片引起,其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7.04%、37.22%、31.31% 、17.65%和7.08%.结论 医护人员仍然面临较大的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风险,不同工种、不同科室医护人员在不同医疗操作及医疗操作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医疗锐器、使用锐器的用途不同发生职业接触的风险不同,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全面贯彻落实GBZ/T 213-200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