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3.
4.
5.
安徽省某中等卫校学生非故意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11月中旬,安徽省某卫校学生张某因翻越阳台坠楼身亡.随后,该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并进行了伤害隐患排查,将阳台半封闭,以消除存在的坠楼隐患[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卫生学校学生的伤害发生情况,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与降低伤害发生率。方法:2002年9月对安徽省3所卫生学校一--三年级的学生做伤害现状调查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61.20%,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24.3%)、碰伤(23.6%)、刀或锐器伤(21.6%)、动物咬伤(16.1%)、烧烫伤(15.5%);伤害发生率与学生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收入高低等因素密切相关;伤害的危害程度高,伤后留下肢体活动受限的占总受伤人数的2.14%,伤后肢体失去功能的占受伤人数的0.42%。结论:卫校学生的伤害发生率高,应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加强安全健康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蒲城县农村地区儿童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蒲城县农村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分布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蒲城县3个乡镇的初中、小学、幼儿园及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利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6.2%,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8.1%,女童为14.3%;儿童前4位伤害发生率依次为跌伤(5.5%)、烧烫伤(2.7%)、咬伤(1.8%)、交通伤(1.7%);伤害发生时间以4月份最高,最低为12月份;发生地点以家中为主(49.0%),其次为校园教室外(17.1%)及居住地室外(12.2%).年纯收入≥0.2万元的家庭儿童意外伤害率最高,为16.8%;≥1万元的家庭最低,为9.4%.核心家庭儿童意外伤害率最高,为20.9%;主干家庭儿童意外伤害率最低,为15.1%.结论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了解广东省中山市中学生伤害的发生现况及其特征,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适宜学生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收集中山市2 212名中学生伤害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7.95%,多次伤害发生率为5.56%.男生伤害发生率(20.9%)及多次伤害发生率(6.67%)均高于女生(15.42%,4.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21,4.45,P值均<0.05).初中生多次伤害发生率(6.70%)高于高中生(4.48%)(x2=5.20,P<0.05).校内伤害发生率(63.76%)高于校外(36.24%).校内运动场所是最易发生伤害的地点(33.16%);在体育活动时发生伤害比例最高(38.01%).结论 中山市中学生伤害预防要关注初中生和男生群体,应以校园运动场所安全为重点,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伤害预防和健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凤娟孙经何健杨汴生王旭 《中国校医》2018,32(2):109-111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现状,为制定严重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14个市县抽取初、高中学生30 260人,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为14.3%,共发生严重伤害5 411人次,人次发生率为17.9%,人均严重伤害发生频率为1.3次。平均因伤请假天数2.2 d。城市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低于农村(P<0.05),男生高于女生(P<0.05),学习成绩越差,严重伤害发生率越高(P<0.05)。扭伤、跌坠伤是最常见的受伤原因,割伤、刺伤或捅伤是最常见的症状或体征。家中、校园、公路/街道/车站/渡口/码头等交通场所是最常见的受伤地点。结论 河南省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虽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但仍不可忽视。相关部门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严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威海市居民伤害发生现状及其所造成的损失。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8600户居民家庭前一年发生伤害的情况及其经济负担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共有390人418人次遭遇过伤害,伤害发生率总体为19.12‰。主要的伤害类型分别是交通事故、碰撞伤和跌落伤。所有伤害的患者人均卧床休息天数为24.77d,人均休工休学天数为55.98d,人均日常活动受限制天数为33.27d,人均住院天数为8.47d,人均门诊医疗费用为2343元,人均住院医疗费用为2709元。全市因伤害导致的经济损失约3.185亿元。结论伤害给居民的健康造成较大威胁,并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儿童不同于本地儿童的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杭州市4所民工子弟学校、4所本地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率的比较采用2χ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结果杭州市民工子弟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3.64%,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4.38%,与本地户籍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民工子弟初中女生的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初中女生,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多发性伤害的发生率及伤害年均发生数均高于本地户籍学生。伤害的首位原因均为跌落,民工子弟小学生的触电发生率、初中男生的溺水发生率及初中女生的烫伤、刀割伤、碰撞伤和触电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同类学生。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因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更重。结论民工子弟有不同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伤害流行特征,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较本地学生更重,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居民伤害现况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居民伤害现状,为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城市2个居委会和农村6个自然村居民21544人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伤害标准化发生率为4.21%,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位居伤害前3位的依次是:交通伤、跌伤、中毒,城市以交通伤居首位,农村以中毒居首位。14岁以下和60岁以上年龄组以跌伤为主,15 ̄34岁组煤气中毒,交通伤较多,35 ̄59岁组交 相似文献
13.
鞍山市居民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鞍山市居民伤害的发生水平与分布特征,为评估伤害导致的疾病负担提供基本信息.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对鞍山市4个区共2 807名居民过去1 a中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13.86%,伤害事件发生率为14.89%,标化率为15.18%.伤害类型前5位为刀或锐器伤、跌倒、运动伤、撞击挤压伤和烧烫伤.伤害损伤性质前5位为开放性伤口、浅表伤、扭伤劳损、骨折和烧烫伤.结论 鞍山市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急需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城乡居民伤害流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伤害发生水平与愈后特征,为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本信息。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对辽宁省3市3县18583名居民过去1a中的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19.16%,标化率为18.86%,农村(22.28%)明显高于城市(15.19%)。伤害类型前5位依次为锐器割刺伤(7.67%)、跌倒(3.55%)、撞击挤压伤(2.04%)、机动车交通事故(1.24%)和运动伤(1.20%),每例伤害平均失能时间为12.57d,伤害治疗率农村高于城市,致残率城市高于农村。结论辽宁省每年约1/5居民发生伤害,致残率为0.84%,急需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四社区不同人群居民跌伤现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浙江省社区不同人群跌伤发生现况,为开展跌伤的预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浙江省不同经济状况的城市和农村社区各2个,对16899名城乡居民2000年11月1日至2001年10月31日的跌伤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跌伤标化发生率为5.07%,主要由滑倒和玩耍引起,男女差别不大,城市(4.95%)略低于农村(5.23%),以9月和10月所占比例为高(31.90%)。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的跌伤发生率位居前两位,分别为22、94%和19.46%。各人群跌伤的原因不同,学龄前儿童以玩耍为主,青少年为玩耍和运动,成年和老年男性都以滑倒为首因,女性主要为滑倒和上下楼。随着年龄增大,跌伤所致的受伤程度和疾病负担有加重趋势。结论 浙江省社区居民,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跌伤的发生率较高,所致的社会和家庭负担较重,应针对不同人群跌伤的流行病学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南宁城市社区居民伤害预防干预效果,为城市居民社区伤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社区调查方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西南宁市抽取被调查社区,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干预前后的资料。干预过程主要采取了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伤害发生率由28.34%降至14.06%,下降50.39%,干预前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04,P〈0.001);多发性伤害发生率则由3.74%降至0.00%,干预前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28,P〈0.001);伤害知识知晓率、正确认知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55.27%、71.60%上升至干预后的86.76%、89.52%,危险行为发生率也由干预前的57.79%降至干预后的33.12%,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伤害干预,能提高社区居民伤害安全知识水平,有利于培养正确的态度和建立健康的行为,从而有效的降低伤害的发生率,是预防伤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儿童青少年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辽宁省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现况,为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对辽宁省6个市/县3644名0~18岁者过去1a中伤害情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17.07%,农村显著高于城市(OR=1.61,95%CI为1.32~1.96),男性显著高于女性(OR=1.84,95%CI为1.54~2.20),6~岁组发生率最高(22.98%),0~岁组发生率最低(0.81%)。伤害类型前5位依次为跌倒、锐器割刺伤、运动伤、撞击挤压伤和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伤害损伤性质前5位为开放性伤、浅表伤、扭伤劳损、骨折和烧烫伤,7~9月为伤害的高发季节。结论辽宁省每年约有1/6儿童青少年发生伤害,应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出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预防措施,为武警部队伤害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国内通用的标准对武警某总队3367名官兵在2005年6月1日~2006年5月31日发生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率为31.2%,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为23.9%,非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12.4%;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4月、5月、9月,非训练伤高发月份为5月、7月、8月、9月;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内,非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外。结论武警官兵伤害发病率较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均有一定的规律;武警部队应将伤害预防工作列人议事日程,建立伤害预防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军队伤害监测体系,及时总结伤害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宜兴市农业机械相关伤害流行状况,以便发现其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宜兴市农业机械驾驶员进行整群抽样,并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农机驾驶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共收集583份调查问卷,发生伤害事件72次,伤害事件发生率为12.35%,共有74人受到伤害,且伤者皆为男性;其中受伤人数为1人的事件有70次(97.22%),受伤人数为2人的伤害事件有2次(2.78%);伤者中驾驶员2人(2.70%),非驾驶员72人(97.30%);伤者中43人住院(58.11%),治疗结果显示,61人痊愈(82.43%),4人好转(5.41%),6人残疾(8.11%),3人死亡(4.05%).赔偿金额情况调查显示,受伤人群中有70人得到赔偿,最少赔偿300元,最多赔偿560 000元,中位数为5 000元.结论 宜兴市农业机械相关伤害事件发生率较高,伤残和死亡情况严重,造成较大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防控中学生校园伤害的干预效果,为更有效地防控中学生校园伤害提供指导。方法在娄底市4所初级中学随机抽取12个班级共680名学生,按单纯随机的方法将其中6个班级共计348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同伴教育组),另6个班33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同伴教育方法进行干预,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对2组学生均运用同一调查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在伤害防控知识掌握方面,同伴教育组干预后各项答对率均有大幅度提高(P值均<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伤害发生率方面,同伴教育组干预后各项受伤率显著下降(P值均<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同伴教育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在防控中学生校园伤害方面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