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害的流行病学界定标准(修改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HO指出 :到 2 0 2 0年人类前三位死亡原因将是心血管疾病、伤害和神经精神疾病 ,其中 80 %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半数以上在亚太地区。现在 ,伤害是我国第 5位死亡原因 ,是 1~ 3 4年龄段的第 1位死亡原因。由此可见 ,伤害和暴力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降低伤害死亡率和伤害致残率 ,激发起各预防医学机构、临床医学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伤害预防控制工作的研究热情 ,现将由暨南大学医学院伤害控制中心王声教授整理的第三届全国伤害预防控制学术会议通过的“伤害的流行病学界定标准 (修改意见 )”、“把伤害纳入国家疾病控制工作的倡仪书”和“第三届全国伤害预防控制学术会议纪要”这三个重要文件在“本刊专稿”栏目刊出 ,供同仁们学习、探讨。本刊特设“伤害研究”专栏供同仁们交流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伤害研究与控制始于1987年至今业已走过了25个春秋,在这四分之一世纪的历程中,中国的疾病控制工作发生了一个历史的飞跃。1999年12月9日《健康报》在第一版发表了题为“下世纪疾病控制重点——全国伤害预防与控制学术会召开”的报道中称:“伤害作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将同传染病、慢性病一并成为21世纪中国疾病控制的重点”。2002年国家卫生部把伤害纳入疾病控制工作内容,是时伤害防控工作归属卫生部疾病控制局慢性病预防控制与营养管理处主管。  相似文献   

3.
《应用预防医学》2007,13(3):190-190
伤害并非“意外”,它同疾病一样可以被认识、预测和控制的。伤害通过流行病学、统计学和卫生学技术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促进安全,减少伤亡,降低损失。我国伤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10年来伤害研究如雨后春笋地在全国各地开展,标志着我国伤害预防、控制和研究正在从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4.
王声湧 《预防医学论坛》2005,11(1):F002-F002
WHO指出 :到 2 0 2 0年人类前三位死亡原因将是心血管疾病、伤害和神经精神疾病 ,其中 80 %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半数以上在亚太地区。现在 ,伤害是我国第 5位死亡原因 ,是 1~ 3 4年龄段的第 1位死亡原因。由此可见 ,伤害和暴力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降低伤害死亡率和伤害致残率 ,激发起各预防医学机构、临床医学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伤害预防控制工作的研究热情 ,现将由暨南大学医学院伤害控制中心王声教授整理的第三届全国伤害预防控制学术会议通过的“伤害的流行病学界定标准 (修改意见 )”、“把伤害纳入国家疾病控制工作的倡仪书”和“第三届全国伤害预防控制学术会议纪要”这三个重要文件在“本刊专稿”栏目刊出 ,供同仁们学习、探讨。本刊特设“伤害研究”专栏供同仁们交流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居民3种疾病及伤害负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冲  刘勇  杨莉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431-432
目的对南宁市居民3种慢性疾病及伤害负担进行研究,探讨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伤害对南宁市居民的健康影响。方法计算南宁市1997~2001年因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伤害死亡居民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结果1997~2001年南宁市居民3种慢性疾病及伤害损失分别为16.19,17.21,19.52,20.54,20.83DALYs/千人。其中,大部分慢性疾病的疾病负担由40岁以上人群负担。伤害则集中在20~40岁人群;在性别方面男性多于女性。结论3种慢性疾病和伤害给南宁市居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且呈上升趋势.应加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坚持不渝,困知勉行,伤害控制事业必将蔚为大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的伤害研究和预防控制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不到15个年的时间中,伤害所涉及的地区范围和专业领域,进展之迅猛皆出人意表,仅2000年以来能被检索到的伤害文章达862篇。俗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事业的开创与发展,靠的是一大批坚定不移为事业献身的疾病控制工作者,滴水穿石,磨杵成针,终成今日之喜人景象。从1999年到2004年五年问召开了三次全国伤害预防控制学术会议,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闸北区1995~2004年居民交通伤害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道路交通事故伤害已成为“世界第一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交通伤害死亡占全球死亡的2.1%,是全球的第11位死因,成为全球疾病和伤害负担的第9大原因。1989~1993年全国疾病监测资料表明,车祸死亡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为了解闸北区交通伤害死亡发生情况,我们对上海市闸北区1995~2004年居民交通伤害死亡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湛江海洋大学学生伤害医疗保险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97年 10月起 ,湛江海洋大学学生参加了平安附加医疗保险。参保学生因疾病或伤害在门诊 (观察 )或住院治疗的 ,其医药费由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支付。现对 1997年 10月~2 0 0 1年 10月间的伤害医疗保险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查阅大学生的医疗保险资料 ,对伤害医疗保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 .1 一般情况  1997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4个保险年度 ,享受伤害医疗保险服务的学生共 2 0 4人次 ,伤害医疗保险利用率为 8.12‰。各年度保险利用率分别为 4.16‰ (1997)、5 .46‰(1998)、8.0 9‰ (1999)、11.40‰ (2 0 0 0 ) ,呈…  相似文献   

9.
2003年我国卫生部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的内容,明确该项工作包括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三部分.那么,伤害的定义是什么?伤害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其预防控制工作的对象又是什么?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够知晓伤害预防与控制的目标和预防医学在伤害控制工作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1986年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提出了对伤害的界定标准是:“必须到医疗部门诊断或活动受限一天以上”: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开展的全国性健康调查所拟定的伤害定义是“必须导致伤者寻求医疗帮助”;1999年Junkins等提出学生的伤害统计对象是至少导致缺课半天或曾接受医务人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在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为了比较各地伤害的发生率和评价干预措施效果,我国在1996年提出了一个“伤害的流行病学界定标准(参考)”,8年来这个标准在全国各地被普遍使用。2004年4~9月在全国广泛征集对“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参考)”的修订意见;2004年10月第三次全国伤害预防控制学术会议期间,又反复征求与会代表的意见。为了使标准更加清楚、准确和可操作,多数专家认为暂以“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修改意见)”公布为宜,在今后的应用中继续验证。  相似文献   

12.
化工生产职工意外伤害致死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意外伤害致死是经济发展中广泛的社会灾害,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远极疾病死亡深远。因此,已被卫生政策中所关注[1.2]。笔者拟将某化工联合企业自建厂以来的全死因档案中将其意外伤害致死职工作一初步流行病学分析,旨在了解化工生产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化工生产卫生保健干预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建厂39年来(1958~1997年)全死因档案,1629名死者中意外伤害死亡317名职工作分析对象。年均职工数为19661名。12分析方法1.2.1用损伤外因国际疾病(ICD—9E)进行系统分类。1.2.2分析伤害死亡死因构成、年龄…  相似文献   

13.
伤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与感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起构成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负担,其预防与控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同时伤害是浙江省居民的第4位死亡原因,成为严重威胁我省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伤害监测系统作为伤害基础性信息是伤害预防与控制的基础。为了解我市伤害的发生特征和重点伤害类型,2004年起我市分别在3个医院开展医院急诊伤害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和暨南大学联合主办,汕头大学医学院和《疾病控制杂志》等单位协办,暨南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伤害预防控制学术会议”于2004年10月9~12日在广州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伤害与暴力——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144篇,与会的226人中有院士3名,高级职称109名(占48%),专家教授为会议提供了38个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5.
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的质量控制与运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伤害事件发生后,患常先到医院急诊室就诊.因此,急诊室记录就成为伤害监测资料的主要来源。在医院急诊室开展伤害监测是国际社会及各国公认的一种较常用的监测方法。目前我国疾病监测系统只能获得伤害的死亡资料.有关伤害的调查研究多是对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对伤害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不多.原因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伤害监测体系。本通过分析“中国7省市21所综合性医院急诊伤害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的质量控制及运行情况,为加强与完善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伤害预防与控制研究现况和展望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66  
我国伤害研究工作始于 80年代[1] ,星星之火 ,正形成燎原之势。 90年代以来 ,各类伤害研究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一、交通事故伤的研究80年代中期 ,安徽医科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学首开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研究的先河 ;1987年暨南大学对广东省交通事故和摩托车车祸进行系列研究 ;与此同时 ,第三军医大学开展了交通事故伤的临床、机理、急救和流行病学的综合研究 ;尔后 ,各地陆续报道了车祸的流行病学或临床分析。 1995年王声发表了“车祸流行病学”[2 ] ,1997年吴系科发表了“流行病学新分支———伤害流行病学”[3 ] ,同年王正国主编…  相似文献   

17.
上海黄浦区骨折住院病例伤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黄浦区近年居民骨折伤害的情况。方法:对黄浦区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在黄浦区中心医院因内折伤害住院进行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骨折伤害随年龄增长成正相关,主要发生在70岁以上老年人(以女性居多),骨折地点主要在家中,主要原因是跌倒,主要危险因素是居住条件欠佳(室内灯光昏暗、楼梯狭窄),老年人独居等。结论:家庭、社会要减少或控制隐患和危险因素,重视老年人骨折伤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慈溪市5年间人群伤害死亡水平及特点,为伤害的预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或ICD-9)对2001—2005年慈溪市居民病伤死因报表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5年间伤害死亡率年平均为55.19/10万,在全死因中次于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居第4位,男女性之比为1.63:1,老年组和青壮年组人群的死亡率较高。交通事故、淹死和意外跌落成为居民伤害的前3位死因。结论伤害已经成为危害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伤害——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总被引:69,自引:7,他引:62  
伤害作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将同传染病、慢性病一并成为下个世纪中国疾病控制的重点。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伤害已成为我国1~14岁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我国伤害预防与探讨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国民参与的局面,把专家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20.
伤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非正常死亡人群中的主要死因之一.2004年长宁区伤害死亡率仅次于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位于第4位.通过对本区2004年居民损伤中毒死因的分析阐述伤害的严重性;比较伤害对各年龄段人群的威胁程度及伤害的潜在寿命损失,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