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源性一氧化碳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血红素氧化酶降解血红素产生的内源性一氧化碳(CO)能够活化细胞内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传递神经元信息、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在长期增效、嗅神经发育和功能、伤害感受信号传递、发热反应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缺氧缺血性脑损害中,CO可能对神经细胞既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毒性。 相似文献
2.
血红素氧化酶和内源性一氧化碳在新生鼠脑缺氧缺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化酶 1(HO 1)、内源性一氧化碳 (CO)、环磷鸟苷 (cGMP)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锌原卟啉 (Znpp)对其的治疗前景。 方法 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鼠模型和Znpp治疗模型。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生大鼠缺氧缺血 (HI)后脑组织HO 1活性和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含量 ,放免法检测脑cGMP水平 ,并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HI组在 1、4、12hHO 1活性、COHb及cGM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 (P <0 .0 1) ;Znpp组HO 1活性、COHb及cGMP水平明显低于HI组 (P <0 .0 1) ,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脑组织病理改变显示HI组呈重度HI改变 ,Znpp组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HI后HO 1、CO和cGMP明显增高 ;而Znpp可抑制HO活性 ,使CO和cGMP水平下降 ,减轻脑损伤 ,表明HO CO cGMP系统在缺氧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锌原卟啉(Znpp)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防治作用.将7日龄SD大鼠制备成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新生鼠模型和Znpp治疗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测定新生大鼠缺氧缺血(HI)后不同时间脑组织匀浆血红素氧化酶-1(HO-1)活性和环磷酸鸟苷(cGMP)以及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含量,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脑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HI组在HI后1h、4 h、12 h HO-1活性、COHb及cGM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Znpp组的HO-1活性、COHb及cGMP明显低于HI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脑组织病理改变显示HI组呈明显的缺血缺氧性组织形态学改变,Znpp组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HI后HO-1、CO和cGMP明显增高可加重脑组织损伤;而Znpp可通过抑制HO活性使CO和cGMP水平下降,可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缺氧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内源性一氧化碳与临床疾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史源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8,25(5):229-231
由血红素代谢产生的内源性一氧化碳(CO)不仅作为一种信使分子在心血管、呼吸等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而且可能是一种新型的神经递质。内源性CO在许多临床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休克、高血压、哮喘等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应用血红素氧化酶诱导剂或血红素氧化酶抑制剂调节内源性CO水平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方法:32例HIE新生儿(轻度10例,中度16例,重度6例)于急性期(3 d内)及恢复期(生后第10天)检测血浆CO水平,生后5~7 d进行颅脑CT扫描检查确定脑损害程度。观察血浆CO在急性期、恢复期的动态变化及与病情、脑损害程度的关系。3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HIE新生儿轻、中、重度组急性期血浆CO水平分别为(1.34±0.88) mg/L,(1.68±1.25) mg/L,(2.79±0.96) mg/L,对照组为(1.16±0.82) mg/L。除轻度组外,中、重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或 0.01=,重度组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 或 0.05=,CO水平随脑损害程度加重而增高;恢复期轻、中、重度组血浆CO水平均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浆CO水平与HIE病情及脑损害严重程度密切相关,CO可能在新生儿HIE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源性一氧化碳与临床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血红素代谢产生的内源性一氧化碳(CO)不仅作为一种信使分子在心血管、呼吸等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而且可能是一种新型的神经递质。内源性CO在许多临床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休克、高血压、哮喘等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应用血红素氧化酶诱导剂或血红素氧化酶抑制剂调节内源性CO水平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8.
内源性一氧化碳/血红素氧合酶体系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内源性一氧化碳/血红素氧合酶(CO/HO)体系在慢性低氧环境中的变化规律,探讨CO/HO体系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第1批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1d组、低氧3d组、低氧7d组、低氧14d组;第2批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氧+锌原卟啉(ZnPP)均。均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称量并计算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的比例;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大鼠血浆及肺组织匀浆中CO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第一批大鼠肺内HO-1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大鼠低氧7-14d开始形成稳定的肺动脉高压,伴右心室肥大;血浆及肺组织心浆中CO含量分别于低氧1d和低氧14d时两次明显增高(P<0.01);低氧1-3d肺泡及肺泡间质巨噬细胞和炎性细胞(F=8.72,P<0.001);低氧+ZnPP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低氧组,血浆及肺组织匀浆中CO含量明显 于氏氧组(P均<0.01)。结论 内源性CO/HO体系在慢性低氧刺激下明显增高,且呈时间依赖性的双峰现象,其中第2次代偿性增高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密切相关,HO-1抑制剂的干预研究进一步表明,内源性CO/HO体系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和一氧化氮(N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方法:对28例新生儿HIE血浆CO和NO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8例新生儿HIE患儿血浆CO、NO水平显著增高;与轻、中度新生儿HIE患儿比较,重度者血浆CO、NO水平显著增高;CO和NO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O和NO在新生儿HIE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 (CO)在哮喘中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方法 5 0只豚鼠随机分成 5组 ,建立哮喘豚鼠模型 ,其中 3组分别使用地米松、血红素氧合酶 1(HO- 1 )特异性激动剂血晶素和抑制剂锡原卟啉 ,余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 (COHb)含量和肺组织HO- 1 活性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肺组织HO- 1 蛋白表达等。 结果 哮喘组全血COHb为 4 94± 2 15 % ;肺HO- 1 活性为 881± 36 1pmol/(mg .protein·h) ,分别较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 (t=4 5 8~ 10 19,P <0 0 1) ,肺HO- 1 蛋白增加。血晶素激动组较哮喘组略高 (P >0 0 5 )。锡原卟啉抑制和地塞米松预防组较哮喘组明显降低 (t =4 43~ 8 83,P <0 0 1)。血COHb与肺组织HO- 1 活性水平呈正相关 (r =0 90 ,P <0 0 0 1)。 结论 哮喘时体内HO- 1 蛋白和活性增加 ,导致内源性CO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2.
血红素氧化酶一氧化碳系统在炎症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红素氧化酶及其降解血红素产生的代谢产物一氧化碳等参与了机体许多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中,血红素氧化酶一氧化碳系统通过抗炎症细胞的黏附聚集、抑制促炎因子及脂质炎症介质的生成、扩张血管、拮抗过量一氧化氮造成的毒性作用等不同途径发挥重要的抗炎作用。由于其与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较为迅速也比较复杂,故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血红素氧化酶及其降解血红素产生的代谢产物一氧化碳等参与了机体许多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中 ,血红素氧化酶一氧化碳系统通过抗炎症细胞的黏附聚集、抑制促炎因子及脂质炎症介质的生成、扩张血管、拮抗过量一氧化氮造成的毒性作用等不同途径发挥重要的抗炎作用。由于其与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较为迅速也比较复杂 ,故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也是新生儿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所致的胆红素脑病是婴儿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国内外均以防治胆红素脑病作为重点的科研项目。而今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又集中于另一个焦点,即对胆红素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中的作用。方法 对28 例( 轻度组13 例,中度组10 例,重度组5 例)HIE 新生儿血浆CO 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28 例HIE新生儿血浆CO水平为(2.15±0.20) mgL,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49 ±0.20) mgL,( P< 0.05)。血浆CO 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重度患儿CO 水平为(2.88±0.97) mgL,较轻、中度者为高[(1.70±0.87) mgL、(1.97±1.01) mgL],(P均< 0.05)。结论 CO可能作为一种内源性介质参与新生儿HI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 (CO)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和正常新生儿的血浆CO水平 ,并结合血浆一氧化氮 (NO)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浆CO和N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且CO与NO显著相关 (P <0 .0 5)。结论 CO作为一种新的内源性介质参与了新生儿败血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哮喘豚鼠血红素氧合酶-1与内源性一氧化碳的相关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 和内源性一氧化碳(CO) 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哮喘豚鼠模型及药物预防,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豚鼠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 和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上清液HO1 活性水平,放射免疫竞争抑制法检测血浆cGMP。结果 哮喘组全血COHb (9.2 ±1.4) % ;HO1 活性:血清(113.3±17.7) nmol/(L·h)、肺组织(55.5±5.6) nmol/(mg·h) ;血清cGMP(1.59 ±0.30) pmol/mg,分别与地塞米松预防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 11.51 ~22.47,P< 0.01)。地塞米松预防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 除cGMP外,P<0.01) 。血清与肺组织的HO1 活性水平呈正相关,且分别与血COHb 和cGMP 含量亦呈正相关(r=0.86~0.97, P<0.01) 。结论 哮喘时豚鼠体内HO1 活性、内源性CO 和cGMP水平同时升高,三者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新发现的气体类神经递质一氧化碳 (CO)和一氧化氮(NO)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自 2 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血红素氧合酶 (HO)催化血红素分解代谢产生的内源性一氧化碳 (CO) ,和由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催化精氨酸产生的一氧化氮 (NO)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最近的研究表明 ,与NO分子结构类似的CO不仅是 1种重要的信使分子 ,而且可能是 1种新型的神经递质 ,与NO一道在神经系统参与了复杂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这 2种气体分子不仅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中发挥信使分子和递质的作用 ,也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病… 相似文献
19.
内源性一氧化碳对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对低氧性肺血管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Wistar大鼠PASMC,进行低氧并予以血红素氧合酶抑制剂卟啉锌-9(zinc protoporphyrin IX,ZnPP-9)处理,分为常氧12h组(N1组)、常氧24h组(N2组)、低氧12h组(H1组)、低氧24h组(H2组)、低氧12h ZnPP组(H1+ZnPP组)、低氧24h ZnPP组(H2+ZnPP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PASMC增殖与凋亡情况。结果 1.碳氧血红蛋白(HbCO)检测:采用双波长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HbCO的吸光度,用以代替培养液中CO的相对含量。低氧12h培养液中HbCO较常氧时显著增高(P<0.01),至24h恢复至常氧水平(P>0.05);而低氧同时进行干预,H1+ZnPP及H2+ZnPP两组HbCO水平均下降,且明显低于单纯低氧组(P<0.01),两组与常氧组相比亦有差异(P<0.001)。2.流式细胞仪检测PASMC增殖指数(PI)与凋亡指数(AI):H1组PI较N1组下降(P<0.01),H2组则较N2组增高(P<0.001);H1+ZnPP组较H1组PI显著增高(P<0.001),H2+ZnPP组与H2组比则无明显变化(P>0.05);H1组AI低于H2组(P<0.01),H1+ZnPP组AI高于H1组(P<0.001),H2+ZnPP组则低于H2组(P<0.001)。3.PC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H1组及H2组PASMC细胞核阳性反应颗粒分别按N1及N2组明显增加(P分别<0.01及P<0.001),H1+ZnPP组及H2+ZnPP组分别较H1及H2组增强(P<0.01)。4.Caspase 3免疫细胞化学:H2组与H1组比胞浆着色增强(P<0.05),ZnPP处理12h及24h分别较H1及H2减弱(P<0.05)。5.NF-κK免疫细胞化学:H1及H2组核染色分别较N1及N2组增强(P<0.001),而H1+ZnPP组及H2+ZnPP组则又分别较H1、H2组阳性核表达增多(P<0.01)。结论 1.低氧12h内源性CO对PASMC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对凋亡可能无直接影响;低氧24h CO促进PASMC凋亡作用明显,而对增殖的影响不显著。2.NF-κB可能参与了内源性CO抑制PASMC增殖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时内源性一氧化碳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源性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HO/CO)系统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体内的变化。方法 采用常压低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低氧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肺组织匀浆碳氧血红蛋白(HbCO)含 量,用核酸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低氧大鼠肺动脉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和HO-1蛋白的表 达。结果 低氧组大鼠mPAP为(22.00±2.31)kPa,较对照组[(16.57±2.51)kPa]增高32.77%(t=3.90,P <0.01);低氧大鼠在mPAP升高的同时,伴有肺动脉HO-1 mRNA和HO-1蛋白表达积分值增加,分别较对照组增 加82%和260%(t=3.79、5.79,P均<0.01);低氧组大鼠肺组织匀浆CO含量(16.74±0.92)nmol/μg,较对照组 (14.05±1.49)nmol/μg增高19.14%(t=5.85,P<0.01)。结论 低氧促使HO/CO系统上调,HO/CO参与了低 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