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津  胡学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070-3071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在评价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中的价值。方法:1997年制作的EAE猴8只,于放养4年后对该批猴行瞬目反射检查,并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法进行比较。结果:8只EAE猴(16侧神经)瞬目反射检测发现脑干损害9侧。三叉神经损害2侧。面神经损害1侧;瞬目反射单独检测发现脑干病变的阳性率为56%。8只EAE猴BAEP单独检测发现脑干病变的阳性率为50%。瞬目反射和BAEP两者联合检测脑干损害的阳性率为81%。结论:瞬目反射揭示放养4年后的EAE猴存在脑干、面神经及三叉神经损害;瞬目反射与BAEP两者联合检测发现脑干损害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提示在评价EAE猴脑干功能时。采用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异常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在脑干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T5-NT Gyroscan 0.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诊断脑干梗死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28—87岁,平均45.3岁,发病时间6h-2年。结果63例89个病灶。于T1WI上呈低信号45个,等信号33个,等一低混杂信号11个,边缘模糊。于T2WI上均呈高信号,边缘较清。于T2WI/FLAIR上高信号45个,低信号10个,高低混杂信号34个。直径〈5mm20例,5—15mm48个,〉15mm21个。结论MRI具有无骨棘伪影,并可以多方位成像,且对水的改变敏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因此,是诊断脑干梗死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体感诱发电位(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SEP)联合瞬目反射(BR)对脑干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64例梗死患者,根据格拉斯哥Glasgow(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8分)和非重症组(GCS〉8分)。根据CANT分级标准将脑干BAEP及SEP分为I、II、III3级,将BR分为正常者和异常者,分别比较重症组与非重组诱发电位的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诱发电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症组死亡患者所占比例42.8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的19.44%。BAEP、SEP表现为Ⅲ级者死亡率分别为57.69%、58.82%,明显高于I、II、III级患者;BR异常者死亡率48.38%,明显高于BR正常者。结论BAEP、SEP、BR能评价脑干梗死患者的脑功能,并能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4.
脑干梗死MR成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病理机理及MR表现特点。方法:本组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21~86岁,平均66岁。采用GE 2.OT超导型磁共振仪。SE序列,T1加权,轴位;FSE序列,T2加权,轴位和冠状位。结果:72例中,中脑梗死16例,脑桥梗死52例(合并中脑梗死13例),延髓梗死4例。梗死灶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低~等信号或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随着病程的发展,T1和T2的延长愈明显,T2WI对脑干梗死灶最敏感。结论:MRI是诊断脑干梗死的最好检查方法,能够显示脑干梗死的部位、数目和大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在评价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llergicencephalomyelitis,EAE)中的价值。方法:1997年制作的EAE猴8只,于放养4年后对该批猴行瞬目反射检查,并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法进行比较。结果:8只EAE猴(16侧神经)瞬目反射检测发现脑干损害9侧,三叉神经损害2侧,面神经损害1侧;瞬目反射单独检测发现脑干病变的阳性率为56%。8只EAE猴BAEP单独检测发现脑干病变的阳性率为50%。瞬目反射和BAEP两者联合检测脑干损害的阳性率为81%。结论:瞬目反射揭示放养4年后的EAE猴存在脑干、面神经及三叉神经损害;瞬目反射与BAEP两者联合检测发现脑干损害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提示在评价EAE猴脑干功能时,采用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异常率。  相似文献   

6.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在Bell麻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ell麻痹患者行瞬目反射(blinkreflex,BR)、面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am,ENoG)对面神经损害程度及部位的评估价值。方法:20例Bell麻痹患者在发病后1~14d分别行BR,ENoG检查。结果:患侧R1,R2及R2’波缺如者5例,余15例患侧较健侧R1,R2及R2’波潜伏期延长,异常率100%。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波幅低,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根据R1/M潜伏期比值测定结果提示,10例为近端(茎乳孔内段)损害,5例为远端(茎乳孔外段)损害,5例为较大范围受累。结论:BR检测是诊断Bell麻痹的早期敏感指标,而采用BR,ENoG综合检测Bell麻痹的患者,可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部位,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及瞬目反射 (BR )的变化。方法 :应用丹迪公司Keypoit型神经肌电描记仪对 3 2例慢肾衰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瞬目反射检测 ,并与 3 5例同龄健康人的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 :慢肾衰患者组BAEP显示Ⅰ、Ⅲ、Ⅴ波潜伏期和Ⅰ~Ⅲ、Ⅰ~Ⅴ波峰间潜伏期明显延长 ,Ⅲ~Ⅴ波峰间潜伏期基本正常。BR显示R1 波、R2 波和R2 ’波均明显延长。结论 :慢肾衰病人存在多发周围性颅神经损害 ,脑干中枢受损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8.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在Bell麻痹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穗晶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462-4463
目的:探讨Bell麻痹患者行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面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am,ENoG)对面神经损害程度及部位的评估价值。方法:20例Bell麻痹患者在发病后1~14d分别行BR。ENoG检查。结果:患侧R1,R2及R2’波缺如者5例,余15例患侧较健侧R1。R2及R2’波潜伏期延长,异常率100%。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波幅低,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根据R1/M潜伏期比值测定结果提示,10例为近端(茎乳孔内段)损害,5例为远端(茎乳孔外段)损害,5例为较大范围受累。结论:BR检测是诊断Bell麻痹的早期敏感指标,而采用BR,ENoG综合检测Bell麻痹的患者,可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部位。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瞬目反射(BR)的改变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在眶上切迹处以脉冲方波电刺激眶上神经,用表面电极同时分别在双侧眼轮匝肌记录。一侧刺激同侧所记录到的2个波分别为R1,R2,刺激对侧所记录到的波为R2’。结果:正常为11例,异常为25例。25例异常者中各成分异常率为R1:16%,R2:52%,R2’:46%。结论:大脑半球的病变对BR是有影响的,主要表现在晚反应成分(R2,R2’)上,呈现潜伏期延长、反应波幅降低或缺如,BR晚反应成分异常与偏瘫侧别有关,与是否存在面瘫及病变的大小、病灶的多少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老年脑血管病与瞬目反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瞬目反射(BR)的改变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在眶上切迹处以脉冲方法电刺激眶上神经,用表面电极同时分别在双侧眼轮匝肌记录。一侧刺激同侧所记录到的2个波分别为R1,R2,刺激对侧所记录到的波为R2'。结果:正常为11例,异常为25例。25例异常中各成分异常率为R1:16%,R2:52%,R2':46%。结论:大脑半球的病变对BR是有影响的,主要表现在晚反应成分(R2,R2')上,呈现潜伏期延长、反应波幅降低或缺如,BR晚反应成分异常与偏瘫侧别有关,与是否存在面瘫及病变的大小、病灶的多少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后循环缺血(P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1例PCI患者为PCI组,包括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8例和后循环梗死2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BR和BAEP检查,对比2组相关电生理指标。结果 1 PCI组中,53例(74.6%)BR检测异常,后循环TIA和后循环梗死患者R1、R2、R2'波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但两者间各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PCI组中,50例(70.4%)BAEP异常,后循环TIA和后循环梗死患者Ⅰ、Ⅲ、Ⅴ波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IPL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检测异常61例(85.9%),高于BR或BAEP单独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和BAEP均能反映PCI患者脑干供血情况,两者联合检测对PCI早期诊断和脑损伤区定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弥散加权MR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弥散加权MRI(DW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超急性脑梗死且发病在6h以内的患者行急诊MRI和DWI检查。分析DWI诊断和最终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比较DWI和常规MRI对超急性脑梗死敏感性和特异性、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20例,与最终临床诊断均符合。DWI所见高信号区域在CT/MRI随访中均有脑梗死灶。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常规MRI的敏感性为20%,特异性为100%;超急性脑梗死DWI信号上升,ADC值下降(P<0.001)。结论:DWI可作为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魏文石  沈虹  常杰  左钢  李文贤 《上海医学影像》2002,11(3):168-169,200
目的 利用MRI对大脑中动脉(MCA)区域梗死进行解剖性定位,探索缺生中风病灶分布特点及病理形成机制。方法 对51例无心源性栓子 的MCA区域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T1W、T2W、FLAIR扫描,同时进行MRA检查。结果 Ⅰ、皮质边缘带梗死(8例);Ⅱ、不伴岛叶梗死的软膜区梗死(4例);Ⅲ、伴岛叶梗死的软膜区梗死(17例);Ⅳ、皮质下大梗死(22例)。Ⅰ组中,5例伴随小的皮质或皮质下多发生梗死灶,且有MCA病变。Ⅱ组中2例发现多发的卵圆区病灶,都有MCA病变。Ⅲ组伴部分或全部岛叶病灶分别见12例、5例。其中5例还有多发民生皮质或皮质下病灶,13例有MCA病变。Ⅳ组中,15例有卵圆区梗死,5例既有基底节也有卵圆区梗死,11例还有小的皮质或皮质下梗死,7例有MCA病变。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MCA区域梗死分布形式多样,可能与血管变异,侧枝循环形成及梗死的病理机制有关。小的皮质或皮质下病变与MCA区域梗死的不同分布形式相关,可能由栓子引起。  相似文献   

14.
MR灌注成像对VEGF质粒治疗犬脑梗塞效果评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MR-PWI追踪VEGF质粒对家犬脑梗塞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并与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相对照。方法:18只健康成年家犬,制成疾病模型。依处死时间不同随机分成3组(3只、7只、8只)。组内分成2个亚组,实验组给予VEGF质粒600μ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重复进行MR扫描,序列为T1WI,T2WI,3D-TOF MRA,PWI,CE T1WI。于病变部位取材进行HE染色、CD34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SPSS10.0方差分析法分析rCBV,MTT,MVC,VEGF免疫阳性细胞数等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两周时组间rCBV,MTT有显著性差异(P=0.035,0.018)。rCBV变化与VEGF免疫阳性细胞计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721,P<0.01)。结论:VEGF质粒的应用促进了梗塞后侧枝循环的建立。PWI与传统扫描序列结合可以对基因治疗效果作出定量或半定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康人及脑梗死后左侧偏瘫患者执行左侧上肢运动及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后的激活区分布特点,初步探讨脑梗死后痉挛期脑功能重塑的特点及针刺阳陵泉对其影响的机制。方法:观察8例健康人及5例脑梗死后左侧偏瘫患者。试验1:分别对正常组及偏瘫组进行左侧上肢运动。试验2:分别对正常组及偏瘫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两个试验均采用组块设计模式,运用BOLD-f MRI技术及Brain Voyager软件分析方法显示激活情况。结果:正常组执行运动任务出现右侧初级感觉运动皮质及双侧小脑的明显激活;正常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出现左侧小脑、两侧中央后回和顶下小叶的激活;偏瘫组执行运动任务,双侧大脑皮质均有明显激活,包括双侧初级感觉运动皮质(SM1)、运动前区(PMC)和次级运动区(PPC)、双侧丘脑、小脑蚓部、双侧小脑、右侧岛叶、壳核,以及健侧苍白球;偏瘫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出现中脑、左侧大脑皮质的运动前区和次级运动区的激活。结论:脑梗死后痉挛期脑功能重塑的机制在于通过功能区的转移和次级功能区的功能代偿,而针刺阳陵泉穴主要作用于锥体外系,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方法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0例,在MRI常规检查的同时加做DTI检查,得到各向异性分数伪彩图并测量分析梗死灶各向异性分数值,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以梗死灶在双侧皮质脊髓束的空间位置分为纤维束外、纤维束旁、纤维束内3组;每次磁共振检查之前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最后分析梗死灶位置与运动功能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康复治疗前后病灶与皮质脊髓束越空间关系越密切的,运动功能评分增加的百分数越低,呈负相关(P<0.01)。结论通过DTI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灶与双侧皮质脊髓束的空间位置关系的水分子扩散各向异性分值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分级,可以较准确、直观地显示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为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明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工具,各种影像征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是一种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现的与局部血流动力学紊乱相关的脑血管征象,此时血管在FLAIR序列上的流空效应消失,表现为高信号.近年对FVH与脑梗死...  相似文献   

18.
顺磁造影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顺磁造影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材料和方法:脑转移瘤30例,均经病理和临床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GD-DTPA顺磁造影。使用0.3T水磁MR仪,估常规平扫及造影扫描。结果:脑转移灶单发14例,多发16例,其中发生在幕上24例,幕下6例,兼有2例灶最大径0.2~7cm,平均2.8cm。发现病灶数:T1WI44个,T2WI54个,顺磁造影为124个,结论:顺磁造影发现的脑转移瘤病灶明显多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各脑区功能连接(FC)变化。方法 对10例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观察组)及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集rs-fMRI,以左侧额下回(LIFG)布罗卡(Broca)区为种子点,分析组内和组间ROI与其他脑区FC相关性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双侧枕叶、顶叶、额叶、颞叶、小脑半球、小脑扁桃体及脑干与ROI FC呈正相关(P均<0.05);观察组双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中央前回、额中回、扣带回、豆状核、海马、楔叶、枕叶,右侧顶下小叶、缘上回与ROI的FC呈正相关(P均<0.05);观察组双侧缘上回、颞下回、梭状回、顶下小叶、枕中回,右侧额中回、扣带回、小脑半球,左侧颞中回、颞上回等与ROI的FC的相关性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静息态下健康人脑内存在语言功能网络;左侧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多个脑区与LIFG Broca区的FC呈正相关,以左侧大脑半球额叶为主,可能与脑梗死后失语症的发生及恢复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