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米子良名中医谈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认为辨证中应注意抓主症、辨病位和病性、注意证型联系、证外之证,辨静态证应守法,辨动态证须圆活,辨错杂证宜调平,还要注意隐症、有效证、无效证、加重证;论治应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汤证论治、"病因+病位+症状"三位一体、辨现代病、辨症状用药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代社会的疑难疾病,作者应用六经辨证法辨治取得较好效果,主要依据疾病病位和证候进行辨治。首先辨病位,主要辨为太阳病或少阴病;其次按证候中的主要症状和合(并)证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3.
武风 《湖北中医杂志》2003,25(11):21-21
1 中风病的辨病与分期治疗中风 ,宜辨病分期 ,分类辨证。辨中风可分为 :中风总病名→子病名→病期→证类→证名。所谓辨病是指辨中医中风之病名如大厥 ;或西医病名 ,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病期包括急性期、恢复期与后遗症期。证类指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名即证型 ,如络脉空虚  相似文献   

4.
论中医辨病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中医辨病治疗是中医学精华,是现代中医发展之所需及必然趋势,认为病是第一层次,证是第二层次,先立病后分证乃诊疗之次第,病为纲,证为目,病规定证,证从属于病,病是整体,证是局部,病贯始终,证是阶段。主张辨西医的病,辨中医的证,融中西医之论,取中西医用药之长去运用中医方药,提高疗效,更好地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浅谈近代中医辨治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医传入我国之前,中医辨治模式已有辨病治疗、辨证治疗、辨症治疗三种,由于证候是中医独有的概念术语,因此,辨证治疗相对于西医而言是独特的。古代中医,也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既要辨太阳病,同时还要辨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这种模式一直相传至今,可以说是中医辨治的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6.
疑难杂病重脉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过程中 ,如何根据四诊证据的前后顺序进行分析 ,正确地辨证论治 ,一直是历代医家注视的重要问题。例如 :《内经》在指出辨证论治要四诊合参时 ,强调“欲知其要 ,则色脉是矣”。《难经》中又提出“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伤寒论》、《金匮要略》则提出辨证依据的前后主次序列 ,《伤寒论》六经辨证即明确提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论杂病亦强调“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均以“辨某某病脉证…  相似文献   

7.
胡福田 《河南中医》2010,30(5):427-428
《金匮要略》每篇篇首都标明:“辨……病脉证并治”,告诫我们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同等重要,辨证论治是核心,辨病论治是关键。全书分别以主证、病因、病机或主药给疾病命名,并以病机相类。证候相似或病位相近等作为分篇论治的原则,强调了辨病论治概念。方法主要有:主证、主脉、主方、主药明确痰痛法:辨痛与辨证相结合法;同病异治法;异病同治法;一方对一病法等。  相似文献   

8.
李云海 《光明中医》2009,24(11):2065-2066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故篇名分别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金匮要略》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其篇名却非“辨心病脉证并治”、“辨肺经病脉证并治”等,除第七、九、十一及十八篇篇名分别涉及“肺”、“心”、“五脏”及“肠”而外,都以体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痉湿病脉证治》、《疟病脉证并治》的形式名篇。  相似文献   

9.
辨证即辨证论治,辨即辨病论治(西医辨病)。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近年来成为一争论的亮点,诸家大多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尤其是一些临床工作者更是多以辨病为主,而关于辨证只是生搬硬套地给予某些证型,并未真正地进行辨证,治疗则更多靠的是经验在进行。对此,笔者深以为憾,从仲圣“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开始,  相似文献   

10.
董国菊 《环球中医药》2014,(12):961-963
房定亚教授在临证中主张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对中医辨病论治有独到的观点和临证经验。本文主要介绍了房定亚教授提倡的辨病论治思想体系:包括首辨病名,治病求本,专病专方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剖析了房教授力主辨病论治的初衷,以及其为了推进中医临床科研工作的深层考虑。房教授辨病论治思想体系完整、独到,对临证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之首系指《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三篇,尾即《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法》、《辨不可吐》、《辨可吐》、《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法》、《辨可下病脉证并治法》、《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法》等八篇。辨别《伤寒论》首尾(以下简称首尾)的作者是不是张仲景,有利于扭转当前那种掐头去尾地学习、研究《伤寒论》的弊端,对恢复仲景学术思想的全貌,有着重要的深远意义。对首尾的作者是张仲景提出质疑始于明代方有执等错简派。他们认为首尾非仲景之文,乃叔和所作,理由主要有二:一是在《伤寒  相似文献   

12.
辨证要不要辨病?如何辨病?可不可以借助现代科学诊查手段?如何在辨病问题上中西并蓄,会不会背离中医特色的轨道?现仅就其中一二,略呈管见。 (一)病、证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治病必须首先识病,欲以证求因而探明病的本质则更需识证,因此,正确掌握辨病与辨证,是临床的一大基本功。“病”,是指人体受外邪侵袭,或因饮  相似文献   

13.
肿瘤是体质因素加外感、内伤多种病因所致,在正虚基础上,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邪毒搏结积聚,逐步形成癥积的一类病证。辨病论治是逻辑思维、合取概念、归纳推理在中医临床思维中的具体体现,是肿瘤防治中重要的临床思维方法之一。在临证中具体包括辨病机、辨病分型、辨病分期、辨病辨方证,和病分类证、证分藏象阴阳思维等具体临床思维方法。肿瘤辨病论治临床思维方法经过长期历史实践形成了鲜明的中医特色和丰富的中医内涵,但需要综合、汇通其他临床思维方法综合运用于临床肿瘤防治。  相似文献   

14.
李云海 《光明中医》2010,25(8):1334-1335
<正>《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故篇名分别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金匮要略》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其篇名却非"辨心病脉证并治"、"辨肺经病脉证并治"等,除第七、九、十一及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证的精髓所在,辨证应以辨病为前提,辨病应包括中医、西医两种病名,而在辨病时必须坚持中医思维。在临证中总结出三步法辨证论治模式:1)抓住主症,综合兼症;2)提炼病机,确定证型;3)制定治则,选方用药。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抓主症、定病机、处方药是辨证论治的基本思路,也是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介绍水肿、水饮、疼痛及气虚、痰浊、瘀血和血虚证辨证和辨病位用方经验。认为辨病位用方是在辨别证的基础上,倾向于辨"病",即同证异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论治疾病,离不开辨病与辨证。单纯的“辨证论治”在临床中存在局限性,证同或无证可辨时则难以指导疾病诊疗。文章考究“辨病”理论渊源,总结“辨病”为古现代中医诊疗模式的结合点。基于对《伤寒杂病论》中“证同法异”的条文分析,通过辨定病位、辨清病性、辨识病机、辨明病证与辨别病势5步,对辨病避误思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激发同道寻找临证辨治新思路,为改进中医诊疗模式提供有益参考,为进一步提高临证疗效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正方证是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为遣方用药的客观证据,方证相应即是将方与证统一起来,有是证用是方。病机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性、病位、病势、脏腑气血虚实变化及其预后等。辨方证以方证为治疗用药靶点,根据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与疾病表现出的症状体征是否相对应进行治疗;而辨病机则以病机为治疗用药靶点,根据代表方剂所主治的病证病机与疾病蕴涵的内在病机是否相对应进行治疗。这样就把辨主证与主证病机的形  相似文献   

19.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和特色,笔者结合《内经》对《伤寒论》"观其脉证"法进行解析。认为详观脉证是辨证的前提,临床面对患者应四诊合参,以脉为先、善抓主症、动态观察,同时注重个别症状。审证求因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应依脉证辨阴阳、辨病邪类型、辨病位、辨虚实、辨实热。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工作中广泛应用“辨病与辨证结合”已职得显著的成效,所谓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然而,单讲中医只强调辫证论治,不重视辨病,是片面的,应看到辨中医的病在“辨病与辨证结合”中的必要性。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