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病人输液治疗过程中输液渗漏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观察、治疗、护理了20例出现输液渗漏的长期卧床病人(卧床时间>3个月)。结果:输液渗漏引起局部肿胀18例,局部组织坏死2例。渗液原因包括药物、血管和感染等因素;可通过加强护理、提高护理技能、充分稀释药物、使用静脉留置针等措施预防。可采用局部冷敷、热敷、外用湿润烧伤膏等方法治疗。讨论:长期卧床病人输液渗漏是可以防治的。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不能进食或进食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或需要药物治疗,而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屡次发生输液渗漏致损伤,导致局部组织肿胀或局部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2.
对多巴胺外渗实施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照信 《当代医学》2010,16(22):109-110
多巴胺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改善周围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临床上常用来纠正病人的低血压,在输液过程中如果发生药液外渗,会出现局部皮肤组织的青紫、肿胀、苍白甚至坏死,会给病人造成痛苦,也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3.
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针头穿破血管壁或是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以致液体外漏于皮下,引起局部肿痛,可以使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组织溃烂坏死.为解除病人的疾苦,促进局部肿痛的消退,我科用芦荟外敷治疗脉输液引起液体外漏至皮下的肿痛5例,疗效显著.现将典型3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输液漏出血管外是儿科治疗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这是小儿的年龄特点和血管壁结构所致,发现这种情况,除了及时更换输液部位外,还应都对局部肿胀组织进行积极的处理,特别是只能静脉给药的药物造成的肿胀.以往我们常采用33%硫酸镁溶液或硫酸乳剂湿敷,但肿胀吸收外面缓慢,病儿疼痛不适及哭闹不安,有时肿胀虽然吸收却出现贫血皮下组织坏死.我科从2009年6月至2010年7有,对53例输液脸上漏出血管外并造成局部组织肿胀的病儿,采用2%普鲁卡因配0.5%地塞米松(以下称普鲁卡因液)封闭局部,观察结果良好,且无一例坏死.  相似文献   

5.
儿科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治疗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在输液过程中很容易液体渗漏,轻者局部组织肿胀、疼痛,重者引起皮下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影响治疗效果.对46例因静脉输液引起液体渗漏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最佳治疗方法,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20%甘露醇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最常用的药物。然而在应用过程中,由于脑外伤病人的意识障碍,且躁动剧烈,常会引起输液针头的脱出、移位,而造成液体外渗局部肿胀,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50%硫酸镁溶液是一种高渗溶液,局部湿热敷可吸收皮下组织的水份而达到消肿的目的。笔者从文献中得到启发,便试着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治疗甘露醇外漏ZO例,效果极满意。1资料20例患者年龄最大84岁,最小10岁.其中外漏20~60ml甘露醇14例,肿胀面积约在80cm2;外请100ml左右5例,面积约在200cm2;外漏150ml左右1例.面积约在400…  相似文献   

7.
碘酒是一种较弱的杀菌剂,一般临床上广泛用于皮肤消毒。0.5%碘酒除用于消毒外,还可用于液体外渗处理。本文通过3例临床试用,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头皮、足背、手背静脉是小儿科常用的穿刺部位。头皮血管细、浅表,在穿刺、输液过程中极易造成药液渗出。我们采用0.5%碘酒局部外涂,在短时间内,可使渗出范围缩小。也有些患者由于长期输液加上末稍循环较差或输液过程中胶体活动针头脱出血管。没有仔细观察,或输液部位受压使液体外漏,引起注射部位的肿胀,用0.5%碘酒外涂数次,局部肿胀和疼痛明显减轻。0.5%碘酒具有扩张血…  相似文献   

8.
目前,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口服药物种共少.疗效差.因此静脉是药物摄入的一个主要途径。在静滴或静推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药液外渗.轻则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重则造成皮肤缺血性坏死,甚至功能障碍或肢体残疾.给病人带来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资料表明,临床输液外渗一般认为无特定致溢因子.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时药液局部渗漏的处理冯春琴1高建青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发生输液部位的药液外渗、外漏现象。本文介绍静脉输液时药液局部渗漏的处理问题。1药液渗漏引起组织肿胀坏死的原因①静脉痉挛:由于高渗药液、升压药、化疗药物的分子浓度高,刺激性强,因而使血管...  相似文献   

10.
黄惠筠 《黑龙江医学》2004,28(12):965-965
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液体漏出、血肿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自 2 0 0 3- 0 4开始观察用仙人掌对静脉输液中引起的血肿及液体漏出进行治疗 ,效果显著。1 方法用新鲜仙人掌去皮、切片 ,厚度大约 1cm ,外敷在血肿或肿胀部位 ,完全覆盖患处 ,用胶布固定 4~6h后用喜疗妥外揉。可见周围组织及血管弹性恢复 ,对于外周血管尤其显著 ,可以再次进行静脉穿刺 ,对于刺激性药物 (如化疗药 )要进行局部封闭后 ,再进行外敷。2 临床疗效2 0 0 3- 0 4~ 2 0 0 4 - 0 3,在我院选择 4 0例静脉输液引出血肿及液体渗出病人 ,其中男 2 7例 ,女 13例。年龄在 1~ 6…  相似文献   

11.
老年病人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病人由于其自身生理功能特点 ,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液体外渗 ,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 ,重者引起组织坏死 ,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本文对老年病人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行分析。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1.1 药物因素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 ,输液速度过快 ,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 pH值及渗透压改变 ,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 ,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常见的易发生输液外渗的药物有 :①高渗液体 ,如 5 0 0 g/L葡萄糖注射液、2 0 0g/L甘露醇 ;②血管收缩药 ,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神…  相似文献   

12.
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过程中,常常因为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导致药液从针口或从血管破口外漏从而致外周浅表静脉无菌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组织疼痛、灼热感,更甚者可使局部组织坏死溃烂,长期不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引起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引起药物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药液渗出血管外,引起局部皮肤及组织炎症,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部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痛,逐渐加剧,局部出现肿胀.由于渗漏药物种类及损伤机制不同,临床亦有差别,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尚立华 《吉林医学》2008,29(8):676-676
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制剂或生物制剂,而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有些化疗药物易损伤血管,引起化学性静脉炎,若在输注过程中出现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甚至组织坏死和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和心理压力,尤其双乳癌术后患者上肢活动受限,血液回流障碍,更为治疗带来不便。Picc为双乳癌术后患者化疗提供了一条方便、畅通输液途径,减轻肢体的肿胀程度,同时也减少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及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与组织坏死。近2年来,我科采用Picc对双乳癌术后患者进行化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45例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肿胀部位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发生渗漏肿胀的部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输液安全的管理。方法:对2006年12月~2007年12月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发生输液肿胀面积超过4cm×3cm的45例患儿肿胀的部位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时最易发生肿胀的部位是下肢静脉,其次为上肢静脉,最不易发生肿胀的部位是患儿头部。对肿胀部位进行有效的处理,无一例发生渗漏部位组织坏死及医疗纠纷。结论: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和家长的理解合作,选择不同部位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留置。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时.要加强巡视观察,避免发生严重的液体肿胀,发现输液过程中液体肿胀时要及时处理。力争达到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孕妇在分娩期常因宫缩加强而躁动不安,易导致静脉输液针头脱出血管外,引起液体渗漏、局部组织肿胀、疼痛等.而且在孕妇宫口开全用手抓住产床运用腹压时使血液回流,导致输液针头阻塞,造成输液过程中断,不得不进行重复穿刺.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我科从2007年1月开始采用一次性头皮式套管针替代头皮针,对分娩期孕妇进行输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因小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易动、哭闹,经常会赞成不同程度药物外渗,导致组织损伤,轻者头皮注射部位出现明显肿胀、疼痛,重者导致皮下组织坏死,所以,护士应重视头皮静脉液外渗的危害,经常巡视病人及观察输液情况。1头皮静脉主射液外渗的预防:(1)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经常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尤其对哭闹、烦燥、惊厥的患儿。(2)努力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做到一针见血,以降低血管损伤,若使用易导致皮下组织坏死的药物,宜选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推注,无外渗后再接注药物,注射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防止损伤血管内膜。(3)头皮静脉注…  相似文献   

18.
李珂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2):1613-1614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给药手段,若药物外渗注入皮下组织,随着静脉输注的刺激性液体的增加及给予药物的增多,渗出的液体进入周围组织,局部有肿胀、疼痛,可能会造成局部组织肿胀、坏死,既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又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影响了治疗。为了能够避免和有效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我们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尝试多种防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制云南白药酒精糊用于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温增高以及组织变性的效果。方法:将28例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实验组给予外敷云南白药酒精糊,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外敷50%的硫酸镁,比较二组疼痛减轻、局部皮肤肿胀消退及变性皮肤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疼痛减轻时间、局部皮肤肿胀消退时间及变性皮肤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南白药酒精糊在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以及组织变性坏死的症状上明显优于硫酸镁。  相似文献   

20.
探讨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药物摄入人体的重要途径,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延长了住院时间。为寻求防治方法,避免和解除静脉渗漏给患者造成痛苦,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本人就以下原因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