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的调查显示.妇女在50岁以后高胆固醇血症的比例增加.可能与绝经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血脂谱变化有关。以下从雌激素对血脂的影响、激素替代治疗(HRT)与脂质代谢、雌激素对心血管的作用、HRT不能预防动脉硬化的机理以及高脂血症的处理几方面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胆固醇水平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收治的27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记录。绘制ROC曲线,评价治疗前血清胆固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血清胆固醇水平预测DFS、OS的临界值分别为4.875mmol/L、4.605mmol/L。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影响宫颈癌患者DFS及OS的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作为宫颈癌患者预后风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皮雌二醇凝胶对手术绝经妇女的凝血功能、血脂、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绝经、自然绝经1~5年内以及生育年龄妇女各15例,采外周静脉血检测,并分离出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手术绝经组共有13例使用经皮雌二醇凝胶治疗3个月,用药前后采外周静脉血检测,并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和"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评估围绝经症状和生存质量。结果:手术绝经和自然绝经妇女的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生育年龄组,FSH水平显著高于生育年龄组(P<0.01),T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生育年龄组(P<0.05)。手术绝经组用经皮雌二醇凝胶治疗3个月后,血清E2水平从(8.38±9.49)pg/ml升至(27.23±24.11)pg/ml(P<0.05),改良Kupperman评分从(19.46±6.70)降至(14.46±4.46)、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从(37.31±8.92)降至(23.77±9.69)(P均<0.01);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从用药前(24.85±1.77)s升至(28.31±3.43)s(P<0.05);甘油三酯水平从(2.56±0.90)mmol/L降至(1.78±0.96)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从(2.99±0.72)mmol/L降至(2.73±0.58)mmol/L(P均<0.05),T淋巴细胞凋亡率从用药前(14.89±2.28)%降至(13.96±2.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雌激素治疗(ET)显著升高了手术绝经妇女血清E2水平,显著改善了围绝经期症状和生存质量,并且凝血功能和脂代谢也有一定的改善。经皮ET有降低手术绝经妇女T淋巴细胞凋亡的趋势,提示低剂量ET可能有保护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索建立2~14岁儿童血脂正常参考值及致动脉粥样硬化(AS)指数,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988名,使用西门子2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儿童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计算致AS指数LDL-C/HDL-C及TC、HDL-C的差值与HDL-C之比/[(TC-HDL-C)/HDL-C]。结果 (1)血脂紊乱诊断标准为2~ < 4岁: TC > 4.02 mmol/L, TG > 1.25 mmol/L, HDL-C < 0.83 mmol/L, LDL-C > 2.26 mmol/L;4~ < 7岁:TC > 4.47mmol/L,TG > 1.35mmol/L,HDL-C < 0.90 mmol/ L,LDL-C > 2.55 mmol/L;7~ < 10岁:TC > 4.78 mmol/L,TG > 1.42 mmol/L,HDL-C < 0.99 mmol/L,LDL-C > 2.49 mmol/L;10~ < 13岁:TC > 4.71 mmol/L,TG > 1.49 mmol/L,HDL-C < 0.89 mmol/L,LDL-C > 2.44 mmol/L;13~14岁:TC > 5.00 mmol/L,TG > 1.48 mmol/L,HDL-C < 0.95 mmol/L,LDL-C > 2.96 mmol/L;(2)由低至高5个年龄组致AS指数增高标准分别为:LDL-C/HDL-C > 2.38、1.98、1.95、2.35和2.28;(TC-HDL-C)/HDL-C > 2.59、2.55、2.11、2.46和2.50;(3)TC、HDL-C、LDL-C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4)致AS指数与TG及LDL-C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初步建立了重庆市区2~14岁儿童血脂水平正常参考值。儿童血脂水平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应该重视致AS指数在儿童血脂异常中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患者,56岁,已婚,83kg,G3P2。2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生上腹部持续性钝痛,伴发热,自行服药(具体不详)后腹痛无明显缓解,于2005年5月19日住我院普外科。未避孕,绝经5年,既往体健。腹部平片:不完全肠梗阻。CT检查示:①上腹部胰头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②脂肪肝。血尿淀粉酶(-)。血沉(ESR)110mm/h。随机血糖13.1mmol/L,空腹血糖12.35mmol/L。尿蛋白++。肝肾功能正常,血钾3.14mmol/L,血钙1.82mmol/L,CO2-CP19.3mmol/L。拟诊:不完全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糖尿病。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同时降糖治疗。当日患者自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灌流治疗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局部枸橼酸抗凝的血液灌流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 结果19例患者行局部枸橼酸抗凝的血液灌流后,ACPAHEⅡ评分由(14.8±4.7)分将至(6.3±1.3)分(t=5.167,P<0.001),甘油三酯由(30.44±7.37)mmol/L降至(4.5±1.2)mmol/L (t=5.167,P<0.001),血淀粉酶由(1028.76±293.27)U/L降至(105.3±65.1)U/L(t=2.861,P=0.011)。 结论局部枸橼酸抗凝的血液灌流改善临床症状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He B  Li SQ  Wang W  Han P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0):675-67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晚期血脂水平变化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法测定4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组)、30例1型糖尿病孕妇(1型糖尿病组)、30例2型糖尿病孕妇(2型糖尿病组)及30例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妊娠晚期血脂水平。同时测定4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1)妊娠期糖尿病组、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妊娠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40±14)mmol/L、(29±08)mmol/L、(41±25)mmol/L及(27±09)mmol/L;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65±30)mmol/L、(62±28)mmol/L、(64±32)mmol/L及(60±3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33±13)mmol/L、(32±13)mmol/L、(33±11)mmol/L及(32±1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16±05)mmol/L、(14±05)mmol/L、(15±04)mmol/L及(16±04)mmol/L。妊娠期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及1型糖尿病组(P<001)。(2)妊娠期糖尿病组、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妊娠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4108±544)g、(3323±457)g、(4111±263)g及(3463±516)g。(3)妊娠期糖尿病组、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39,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孕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经皮和口服雌二醇(E2)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的作用有何不同及加用孕激素后的影响,对152例已行子宫切除术的健康绝经后妇女作前瞻性双盲对比研究。研究对象年龄45~65岁,吸烟<6支/d,血压<21.28/13.3kPa(<160/100mmHg),空腹血浆总胆固醇<8mmol/L,体重指数(BMI)≤30kg/m2。绝经的标准为2次测定结果均显示:FSH>40IU/L、E2<110pmol/L。半年内未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未服用心血管、降血脂和影响雌孕激素代谢的药物。3个月内未补充维生素。对象被随机分成4组:组1为49例口服安慰药片和外用安慰贴片;组2经皮E233例,使用17β-E2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血脂在肥胖儿及正常儿体内的变化情况及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体脂肪率(FATR)、血脂等相关关系。 方法测定肥胖儿及正常儿各30例的血清脂联素、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等,并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 结果肥胖儿组脂联素(10.06±4.87)m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3.18±5.18)m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肥胖儿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0±1.08)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8±0.71)mmol/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肥胖儿组甘油三酯(2.54±1.11)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5±0.79)mmol/L,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肥胖儿组脂联素和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r=-0.53,P=0.00)。 结论肥胖组较非肥胖对照组血中脂联素水平降低,血脂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胆固醇代谢与绝经的关联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杭州市拱墅区963例40~60岁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其月经史及其他临床资料,填写改良Kupperman更年期症状量表(mKMI),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收集参与者教育程度、婚姻状态、职业状态、收入、居住地等社会人口资料。研究不同绝经状态女性胆固醇水平及高胆固醇血症、LDL-C升高的发生率,并分析年龄、绝经状态、FSH、E_2、社会人口等因素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结果963例参与者平均年龄(51.0±5.6)岁,其中绝经前期302例(31.4%),围绝经期197例(20.5%),绝经后期464例(48.2%),绝经后参与者的平均绝经年龄(49.9±3.8)岁。在所有参与者中,绝经前期mKMI总分(6.36±6.43)显著低于围绝经期(10.30±7.88)和绝经后期(10.35±7.97)(P0.001)。绝经前后平均TC、LDL-C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FSH、LH水平呈上升趋势,E_2水平呈下降趋势(P0.001)。所有参与者中高胆固醇血症比例为13.3%,LDL-C升高比例为15.0%,从绝经前期过渡到围绝经期、绝经后期的过程中,高胆固醇血症及LDL-C升高的发生率显著上升(P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FSH≥40IU/L是发生高胆固醇血症和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OR=2.821,95%CI=1.429~5.569,P=0.003;OR=2.587,95%CI=1.356~4.937,P=0.004),调整FSH水平后,年龄、绝经状态、E_2水平、社会人口因素与发生高胆固醇血症和LDL-C升高均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相比绝经前期,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平均TC、LDL-C上升,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发生率增加,FSH水平升高可能是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内在机制,降低FSH水平可作为绝经激素补充治疗的目标和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脂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脂代谢、性激素水平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 56例,年龄 20 ~45岁,以 40岁为界限分为Ⅰ组 20~39岁(30例),Ⅱ组 40~45岁(26例)。于术后 1周开始口服孕三烯酮,每周 2次,每次 2 5mg,连服 6个月,分别于服药前、服药 6个月时、停药 6个月时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HDL-C)、低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A1 (ApoA1 )、载脂蛋白B(ApoB)、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水平及骨密度。结果 服药 6个月时,血清HDL C、ApoA1,Ⅰ组为(1.13±0.26)mmol/L、( 0.91±0.76)g/L;Ⅱ组为(0.95±0.24)mmol/L、(0.92±0.16)g/L;血清LDL-C、ApoB,Ⅰ组为 ( 2.6±0.8 )mmol/l、( 1.28±0.16 )g/L;Ⅱ组为 ( 3. 7±1.1)mmol/L、(1.47±0.44)g/L;服药 6个月时雌二醇及骨密度也显著下降,而TG、TC、FSH、LH水平无明显变化。停药 6个月时,上述各指标均能恢复至服药前水平,骨密度回升,但未能完全达到服药前水平,但停药后 1年,骨密度基本接近服药前水平。结论 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降低雌二醇水平和骨密度,对血脂代谢有不利的影响,故不宜长期使用;停药 6个月后各指标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高脂血症患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的分布特征及相关脂酶的变化。方法采集2015年8-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就诊的50例妊娠高脂血症患者和50例正常孕妇的血浆,采用Lipoprint脂蛋白亚类分析系统检测血浆HDL亚类组成和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肝脂酶(HPL)、脂蛋白脂肪酶(LPL)含量。结果妊娠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大颗粒HDL浓度及百分比[(0.74±0.23)mmol/L、(39.43±6.71)%]明显低于正常孕妇[(0.96±0.28)mmol/L、(45.95±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颗粒HDL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脂血症患者血浆HPL、LPL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脂血症患者血浆HDL亚类分布特征的改变,即大颗粒HDL减少,较HDL浓度改变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妊娠高脂血症患者血浆HPL、LPL可能作为临床检测妊娠高脂血症病情变化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晚期规律的中等强度抗阻运动和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方法搜集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档产检的孕28~30周无规律运动习惯的单胎孕妇共300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运动组给予抗阻运动指导,对照组仅给予正常妊娠运动建议,追踪至分娩。收集两组入组和分娩时体重、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等资料。结果在进行规律的中等强度抗阻运动(10.0±1.5)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空腹胰岛素[(8.9±4.3)mmol/L vs.(11.6±4.5)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1.7±0.9)vs.(2.3±1.1)]、糖化血红蛋白[(4.5±0.6)%vs.(5.0±0.7)%]和甘油三酯水平[(2.7±1.3)mmol/L vs.(2.9±1.0)mmol/L]均低于对照组,分娩前心率[(79.9±9.3)次/min vs.(77.2±9.9)次/min]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7±0.4)mmol/L vs.(1.5±0.3)mmol/L]高于对照组。校正分娩前水平后,两组分娩前心率、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队列研究前瞻性分析围孕期空腹血糖(FPG)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预测作用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从孕前、孕早期开始防控GDM的相对安全的孕前及孕早期FPG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进行孕前体检并于检查后半年内妊娠的565例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规范孕前检查,常规检测孕前FPG,分为孕前FPG低水平组(3.9 mmol/L≤FPG<5.0 mmol/L)和孕前FPG高水平组(5.0 mmol/L≤FPG<6.1 mmol/L)。孕10~12周检测孕早期FPG值,分为孕早期FPG低水平组(3.9 mmol/L≤FPG≤4.5 mmol/L)和孕早期FPG高水平组(4.5 mmol/L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复发性流产(RSA)与继发性RSA患者糖脂代谢特点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9月—2021年5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门诊首次就诊的521例RS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原发性RSA组428例,继发性RSA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C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等。结果 继发性RSA组年龄[(32.82±3.60)岁]、餐后2 h血糖[(6.02±1.22) mmol/L]高于原发性RSA组[(29.79±3.97)岁、(5.66±1.25) mmol/L];原发性RSA组空腹胰岛素[(11.39±6.82) mU/L]、空腹C肽[(1.43±0.61) ng/ml]及低密度脂蛋白[(2.31±0.76) mmol/L]水平高于继发性RSA组[(9.17±3.95) mU/L、(1.26±0.40) ng/ml、(2.11±0.7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体质指数(BMI)、既往流产次数、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胰岛素、C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分析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的血糖、血脂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子痫前期合并FGR的孕妇70例和无合并症的FGR孕妇(未合并子痫前期、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代谢性疾病)96例,检测孕妇的血糖、血脂水平。结果:子痫前期合并FGR组的甘油三酯(4.04±2.17 mmol/L)、总胆固醇(6.95±2.23 mmol/L)明显高于单纯FGR组(2.65±0.99 mmol/L、5.83±1.14 mmol/L)(P0.05)。子痫前期合并FGR组的血糖(4.28±0.96mmol/L)较FGR组(4.13±0.94 mmol/L)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合并FGR的孕妇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血糖、血脂的监测中,血脂的监测可能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血脂和钙磷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内异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内异症患者(其中年龄≤35岁148例,为内异症A组;>35岁75例,为内异症B组)和200例非内异症患者(其中年龄≤35岁129例,为对照A组;>35岁71例,为对照B组)的临床资料.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采用光电比色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钙磷水平.结果 内异症A组和B组平均血清孕酮水平分别为2.0 nmol/L和1.8 n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B组的1.6 nmol/L和1.2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B组血清LH水平为7.2 U/L,也显著高于对照B组的6.1 U/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内异症A组血清LH水平(7.0 U/L)与对照A组(6.5 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A组血清FSH、睾酮和雌二醇水平分别为6.2 U/L、1.1 nmol/L和269 pmol/L,与对照A组(6.3 U/L、1.1 nmol/L、264 p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B组血清FSH、睾酮和雌二醇水平分别为6.6 U/L、1.0 nmol/L和345 pmol/L,与对照B组(6.6 U/L、0.9 nmol/L和279 p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A组和B组血清TG水平分别为0.71 mmol/L和0.72 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A组和B组的0.92 mmol/L和1.0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A组和B组血清LDL水平分别为(2.2±0.5)mmol/L和(2.4±0.7)mmol/L,也均显著低于对照A组和B组[(2.4±0.6)mmol/L和(2.6±0.6)mmol/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内异症A组和B组患者血清HDL水平[(1.62±0.31)mmol/L和(1.53±0.32)mmol/L]却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B组[(1.48±0.21)mmol/L和(1.37±0.22)mmol/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内异症A组和B组血清TC水平[(4.2±0.7)mmol/L和(4.4±0.8)mmol/L]与相应年龄段的对照A组和B组[(4.3±0.7)mmol/L和(4.5±0.7)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内异症A组和B组血磷水平[(1.01±0.22)mmol/L和(0.89±0.18)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A组和B组[(1.23±0.24)mmol/L和(1.10±0.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内异症A组和B组血钙水平[(2.39±0.23)mmol/L和(2.40±0.28)mmol/L]与相应年龄段的对照A组和B组[(2.41±0.12)mmol/L和(2.42±0.20)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异症患者存在血脂和钙磷代谢的变化,血清高孕激素水平可能与内异症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对绝经后妇女15例和正常对照组8例进行了血脂,血糖与血压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绝经后妇女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0胆固醇在绝经后妇女明显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明显低;绝经后妇女有较刘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2小时血糖、胰岛素水平,且胰岛素/血糖比值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的人而失去了雌激素对心血系统的保护作用,因而出现中心型肥胖、高血  相似文献   

19.
患者,39岁,已婚,G6P1,剖宫产1次,人工流产4次。因孕34+周,中上腹疼痛1周,皮肤黄染4天,于2011年5月31日收住入院。1周前患者因中上腹疼痛于外院外科就诊,当时查尿淀粉酶1199U/L,脂肪酶536U/L,血淀粉酶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4.76×109/L,Hb96g/L;总胆固醇9.47mmol/L,直接胆红素14.8μmol/L,间接胆红素19.4μmol/L,AST57U/L,ALT35U/L。腹部B超检查提示胰腺测值增大。在外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给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及奥美拉唑抑酸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脂代谢与其发生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无其他合并症ICP孕产妇100例为ICP组,正常妊娠孕产妇9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比色法检测两组空腹血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采用直接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100(APOB100);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蛋白酯酶(LPL);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CP组在妊娠28周TC、LDL、TG、APOB100水平升高最明显(P0.05),分别是(7.39±1.39)mmol/L、(5.60±2.09)mmol/L、(3.51±1.33)mmol/L、(1.58±0.49)g/L,其中妊娠16周LDL水平[(4.15±1.95)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妊娠28周ICP组HDL和APOA1水平分别为(1.80±0.50)mmol/L和(1.68±0.45)g/L,妊娠36周LPL水平为(39.60±7.11)U/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DL在每个妊娠阶段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显示,妊娠16周LDL水平3.38 mmol/L时,66%(66/100)的孕妇可能出现ICP。结论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与ICP的发生有关,妊娠中期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可能对ICP的发生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