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寻找一个新的、安全的抗丝虫药物,目前已开始在布鲁丝虫体外培养系统中筛选各种酶的抑制剂和抗丝虫药物。在体外试验中评价药物的指标为:观察成虫的活动性和虫体葡萄糖消耗的最终产物乳酸盐排泄量。本文报道抗疟药甲氟喹对派特丝虫和马来丝虫微丝蚴和成虫的杀灭疗效。从感染多乳鼠的心脏和肺血管内收集二种布鲁丝虫成虫,放置在4~6ml Iscove改良培养基和NCTC135培养基1.1的混和液内,在35℃二氧化碳孵箱内培育。葡萄糖浓度为14mM(1μCi[U~(14)C]-葡萄糖)。从培养基内提取分离物。  相似文献   

2.
杀死感染动物,从胸腔移出棉鼠丝虫,置入含0.5%葡萄糖的丝虫基础培养液(BFM)中漂洗,全虫湿重80~90mg,将其放入加或不加4.2×10~(-6)M左旋咪唑的2ml BFM液中,37℃振摇2小时(60转/分),孵育后,将虫子移至含缓冲液A(20mMNaF和8mM巯基己醇)pH 7.4的50mM双甘氨肽的匀浆器(200mg虫/ml)中研成匀浆,在2℃下10,000转离心10分钟,测定匀浆上清液内糖原磷酸化酶活力,左旋咪唑加入缓冲A液中,与全虫一起孵育,按Lowry法测蛋白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当左旋咪唑加入未曾与药物接触的虫体匀浆时,对糖原磷酸化酶测定无影响,而在全虫制成匀浆前与药物孵育2小时,显示磷酸腺苷-独立型(磷酸化酶a)  相似文献   

3.
棉鼠丝虫为筛选抗丝虫新药的虫种之一。该虫寄生于棉鼠胸腔内,取材简易,且筛选出的有效药物,用于临床试治丝虫病人能获得较为一致的结果。作者从感染棉鼠丝虫131~136天后,血微丝蚴密度为218~408条/mm~3的2只棉鼠胸腔内取出雌雄成虫,制作连续切片,用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成虫的角皮、  相似文献   

4.
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催化乙酰CoA和胆碱合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ChAT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包括某些寄生蠕虫的神经组织中。本文首次报告了几种丝虫的特高水平ChAT,并比较了其酶活力的差异,分析了多种药物对ChAT活力的影响,旨在了解丝虫ChAT的生理功能,以及作为化疗靶子的可能性。分别制备虫体(马来丝虫、彭亨丝虫、棉鼠丝虫成虫和微丝蚴,班氏丝虫微丝蚴,美州钩虫和鼠鞭虫成虫)的组织匀浆,超声粉碎,离心后(12000×g,20分钟)上清待测。ChAT活力测定:参照Fonnum放射化学法,活力单位定为37℃下每分钟形成1μmol ACh,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人盘尾丝虫、动物盘尾丝虫(Onchocerca gatturosa)、犬恶丝虫、棉鼠丝虫、Contortospiculum rheae、牛丝虫(Setari-ae)、罗阿丝虫、西非鸟丝虫(Pycnonotus ba-rbatus)等8种丝虫的成虫或微丝蚴和美州钩虫、人蛔虫、马圆线虫、兔蛲虫(Passalur-us)等4种线虫成虫的冷浸液作抗原;用6种  相似文献   

6.
从感染的沙鼠腹腔收集彭亨和马来丝虫,分别从犬末稍血及心脏获取犬恶丝虫微丝蚴和成虫,棉鼠丝虫取自感染棉鼠的胸腔。所有成虫用盐水洗涤数次,雌、雄虫分开。从沙鼠腹腔收集的微丝蚴,用PBS与等量的1%琼脂糖混合液冲洗,按Tomisato法将从琼脂糖凝胶中逸出的微丝蚴置入Hanks液以纯化微丝蚴。成虫混悬于碳酸盐缓冲液(0.05M,pH9.5),超声捣碎,搅动24小时,  相似文献   

7.
棉鼠丝虫的雌虫取自感染后5~10个月的棉鼠。将长60~90毫米、活动力强而无损的雌虫置 Tc199培养液中。培养瓶放在35~37℃孵箱中保存一定期更换培养液。棉鼠血液内微丝蚴的分离系用植物血凝素法。用 Tc199作培养液,以5%二氧化碳或空气作气相,每天更换培养液,雌虫可生存5~6天。用二氧化碳者释出微丝蚴总数为  相似文献   

8.
迄今应用的丝虫病小型实验动物模型仅棉鼠和利比亚沙鼠(Meriones libycus)两种,其中只有棉鼠已用于研究新药。棉鼠丝虫同人体丝虫感染的差别是前者以螨为媒介,且成虫寄居于宿主的胸腔。魏氏盖头丝虫(Di-petalonema witeae)的宿主为利比亚沙鼠,媒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曾有左旋咪唑具有杀死猫体内马米丝虫的成虫和微丝蚴、彭亨丝虫的微丝蚴及人体的班氏丝虫微丝蚴的效果。氨酚喹能杀死动物体内的棉鼠丝虫成虫。本文的目的首先是确定左旋咪唑和氨酚喹单独使用或两药伍用的临床价值,其二是对海群生白天刺激试验作为抗丝虫作用初筛方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Lammler氏等(1978)曾用感染棉鼠丝虫的纳塔耳多乳头鼠筛选到呋喃唑酮(痢特灵)25~75mg/kg有杀成虫效果,但此剂量可能对人体有毒性。鉴于以往研究的结果,抗纳塔耳多乳头鼠体内的棉鼠丝虫远较抗棉鼠体内的棉鼠丝虫所需剂量为大。本文作者为探索适合于临床试验的剂量,对呋喃唑酮抗棉鼠体内棉鼠丝虫的有效剂量进行了研究。以尾血中微丝蚴密度为250条/5cmm的棉鼠为实验,每组5鼠,用1%吐温-80无菌溶液配制呋喃唑酮悬液,按45mg/kg、15mg/kg及5mg/kg腹腔注射或15mg/kg、5mg/kg口服,连续给药6天,共分5组,并设对照。结果:腹腔注射给药的3组动物,在治疗后第4、8、14天作血的微丝蚴计数均无明显变化,至第21天血的微丝蚴数显著减少。至42天时,45mg/kg组的血内微丝蚴较治前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以前对海群生分子结构的研究,合成了一些1-甲基-4-羰基烷氧基哌嗪类化合物,经实验发现其中的1-异构-丁氧基羰基-4-甲基哌嗪(6a)具有杀丝虫微丝蚴和成虫的作用。按照Hawking等(1948)描述的方法,使棉鼠感染棉鼠丝虫。药物抗棉鼠丝虫微丝蚴及成虫的效果,根据Lammber等(1971)制订的标准进行评价。实验动物每组3或4鼠,所用剂量相当于小鼠最大耐受剂量的1/5,腹腔注射,连续6天。除小鼠于给药后72天灭死,以观察成虫活力外,用相同方法观察药物抗纳塔耳多乳鼠体内魏氏棘唇丝虫(Di-  相似文献   

12.
受检血清、抗原及抗血清的制备: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及非流行区分别从当地人群采血529份和50份,离心获取血清,于-20℃保存待用。棉鼠丝虫成虫取自大鼠胸腔,PBS洗净,匀浆超声粉碎,离心(20,000g、4℃、20分钟)并测取280~260nm吸收光波段中的蛋白含量,调整至15mg/ml即为实验用可溶性抗原。并提取班氏微丝蚴、圆线虫及蛔虫抗原。用上述棉鼠丝虫可溶性抗原0.75ml混合等量弗氏完全佐剂隔周皮下免疫家兔,于第3次免疫后10天放血、离心,取得兔抗棉鼠丝虫血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在纳塔耳乳鼠的眼球中发现迷路寄生的棉鼠丝虫和彭亨丝虫成虫。将30天龄的纳塔耳乳鼠让含有棉鼠丝虫第3期幼虫的螨叮咬,或用彭亨丝虫第3期幼虫皮下接种的方法感染动物。结果,发现2只严重感染棉鼠丝虫和1只感染彭亨丝虫的雌鼠有眼前房水和角膜混浊,眼前房内有成虫活动。经剖检,从每只眼睛中收集到一条不成熟的雌性成虫。病理组  相似文献   

14.
虽然彭亨丝虫和魏氏棘唇线虫表现了明显的厌氧代谢,但它们也象好氧的棉鼠丝虫一样,具有明显内脊的线粒体。甚少从这些线粒体的形态上可以推测有某种需氧代谢的存在。为了搞清楚为什么这3种丝虫中只有棉鼠丝虫表现了需氧要求并且积累了较多的醋酸,作者对3种丝虫利用丙酮酸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标记丙酮酸孵育的方法检验了每种丝虫利用丙酮酸盐的能力,并鉴定了代谢的最终产物。棉鼠丝虫和彭亨丝虫成虫是分别从感染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感染棉鼠丝虫的纳塔尔多乳鼠观察了经海群生治疗后淋巴细胞对丝虫抗原刺激应答的变化。通过巴氏禽刺螨的感染性叮咬使纳塔尔多乳鼠‘GRA’Giessen株感染棉鼠丝虫。当微丝蚴密度超过每微升200条时将动物分成4组。Ⅰ组与Ⅲ组各6鼠作为对照组。Ⅱ组含鼠9只,给予一个海群生疗程(150mg口服×5天)。第6天计数微丝蚴  相似文献   

16.
作者为了了解感染棉鼠丝虫的棉鼠和沙鼠用海群生治疗后出现不同抗丝虫作用的原因,比较了两种动物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的活性。先给8周龄的雄性棉鼠和沙鼠感染20条棉鼠丝虫感染期幼虫,每组4~6鼠,感染后12周腹腔内一次注射海群生(DEC)100mg/kg,在治疗前、后定量查尾血作微丝蚴计数;另用8周龄的动物进行单核吞噬细胞系活性的比较,在鼠的阴茎背静脉分别注入5、10、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犬丝虫(Diro)、棉鼠丝虫(Lito)及血管国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Ac)等3种抗原对冲绳地区98份血清,其中15份系班氏丝虫微丝蚴阳性者,83份系微丝蚴阴性者;又对塔希提岛18例班氏丝虫患者进行了间接红细胞凝集(HA)试验、补体结合(CF)试验和琼脂扩散(ID)试验。此外对实验感染棉鼠丝虫的棉鼠血清与异种丝  相似文献   

18.
有机磷类化合物通常用作杀虫剂,有的也用作抗蠕虫药物驱除家畜、家禽及实验动物的肠寄生蠕虫;还有一些曾用以驱人体肠寄生虫,但效果中等。本文作者用各种有机磷类化合物对实验感染棉鼠丝虫的纳塔尔乳鼠进行了抗丝虫作用的比较观察。每种化合物用5只感染丝虫的阳性鼠作试验,经口服或皮下注射给药,连续5天。给药前和给药后3天以及1、2、3、4、5、6周进行血检,作微丝蚴计数,给药后第6周末解剖,从胸腔检取成虫,计数虫数并观察成虫的运动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棉鼠丝虫(Litomosoids carinin(Travassos,1911;Chandler,1931)是寄生于啮齿动物的一种丝虫。原产于美洲。已发现自然感染的宿主有棉鼠(Sigmodon hispidus)及松鼠、鼯鼠等鼠类。其中棉鼠是主要的寄生动物。在美国南部和东南部,棉鼠丝虫自然感染率很高。由于这种鼠类对棉鼠丝虫非常易感,在实验室内能够繁殖,它的传染媒介柏氏禽刺螨(Ornithonyssus bacoti Hirst,1913)又易大量饲养和繁殖。所以早在1945年前后,美  相似文献   

20.
从感染彭亨丝虫和马来丝虫的猫采血(每毫升血加10单位肝素)收集微丝蚴,从感染的棉鼠收集棉鼠丝虫微丝蚴。感染班氏丝虫微丝蚴的血来自坦桑尼亚(1973年起保存于液氮内)。用5微米核孔薄膜滤过器分离微丝蚴,洗涤滤膜,将微丝蚴混悬于 pH 7. 4的Hanks 平衡盐液(HBSS)中。分别将微丝蚴放在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A、淀粉糖甙酶、甲壳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神经氨酸酶、肽链内断酶、亮氨酸氨基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