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喘证为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上西医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都属中医咳喘范畴。中医认为喘证病机主要因肺、脾、肾功能失调。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肺气被束,肺失宣肃,通调失司,津化为痰,或外邪引动内伏之停痰宿饮,阻塞气道,升降失调,使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喘、吐痰等症;或因外感风寒,阳气受遏,水精失运,蓄积成饮。而寒邪久郁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  相似文献   

2.
咳嗽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要症状,《素问·宣明五气论》云:“五气为病……肺为咳。”《景岳全书·咳嗽》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肺为娇脏最易受邪气侵犯,既恶热又恶寒,易化热为火伤阴,导致诸虚之证。罹受邪浊之干扰,易出现肺气壅实或痰浊阻塞致肺失宣降而引起咳嗽。本文谨就临床常见简述治咳八法,就正于医林同道。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治法在内伤咳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绍俭 《四川中医》1998,16(7):11-13
笔者认为,内伤咳嗽,多伴随血行不畅或瘀血内阻的病理,瘀血又可成致病因素,或直接于肺,或滋生痰。火于肺,或伤阴耗气干肺,或与痰、火互结于肺,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临证常兼挟出现瘀血征候或以瘀血证候为主,或胸部X线检查显示瘀血征,治疗宜配合运用活血化瘀治法或以活血化瘀治法为主。1痰湿蕴肺咳嗽多伴随气滞、阳虚血行不畅或瘀血内阻的病理,临证常兼挟出现气滞、阳虚血瘀证候,治疗宜配合运用理气温阳化瘀治法。脾湿不运,痰湿上渍于肺,塞遏肺气,肺失宣肃而作咳。“痰湿”为有形之邪,其性届阴,易阻碍气机,遏伤阳气…  相似文献   

4.
林素财  罗燕 《环球中医药》2009,2(2):141-142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治肺成止咳之常法,治脾成祛痰之惯例,如《活法机要’咳嗽证》所云:“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但临床咳嗽往往病情错综复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似文献   

5.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是论述咳嗽病机的最早记载,也是对咳嗽病机的完整概括。咳嗽主脏在肺,《素问·咳论》云:“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外感六淫或内伤所生的病邪,皆伤及于肺而致咳嗽,这是因为肺主气,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易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作咳。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肺为五…  相似文献   

6.
咳嗽是儿科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而以冬春尤为多见。 咳嗽一般分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关键在“风”,或风寒、或风热。“风为百病之长”,寒热之邪每多随风邪侵犯人体,以致肺气失宣,发为咳嗽;内伤重点为“痰”,或热痰,或寒痰,或湿痰,或燥痰。“百病皆因痰作祟”,痰阻气道,肺气不得宣畅,则病发咳嗽  相似文献   

7.
颈淋巴结核中医称为“瘰疠”,临床常见。其形成多因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炼液为痰,痰火上升,结于颈项;亦有肺肾阴亏,水亏火旺,灼津成痰,痰火凝结而成。《疮疡经验全书》谓之“初起生于耳及项间,并颐颌下,至缺盆,在锁子骨陷中,隐隐皮肤之内,初生如豆,渐长如李核之状,或一粒或三五例,按之则动而微痛,不发热,唯午后微热,或夜口干,饮食少思,四肢倦怠,则坚而不溃,溃而不合……”。  相似文献   

8.
咳嗽的食疗     
春季到来,咳嗽又要多发。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涎或干咳无痰的病症。临床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两类,外感咳嗽,多因六淫外邪侵袭肺部,使肺气不得宣发所致;内伤咳嗽,多因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使肺失肃降而成。外感咳嗽是新病,治疗以疏散外邪,宜通肺气为主,使邪去正安。内伤咳嗽是宿疾,治疗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有健脾、养肺、益气、补凯清肝、化痰川页气等法,扶正以祛邪。一般说,初咳不宜滥用补涩,久咳不宜妄投苦寒。这些治则,也适用于指导饮食疗法配方。在食物选择方面,新鲜蔬菜、柑橘、梨、柚子、柿饼、橘饼等,可根据症状选食。但烟酒、辛辣刺激食品、油腻黏滞不易消化食品,以及温燥助痰之品皆不宜多食,这些都是本病饮食疗法所应注意的,现介绍几款咳嗽的食疗经验方及其家庭制作方法。”[编按]  相似文献   

9.
哮喘是因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属中医“哮病、喘证、咳嗽”等范畴。中医治疗哮喘在控制症状、消除病因、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介绍马启明主任医师治疗咳嗽的经验,他认为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相似文献   

11.
1上呼吸道感染 咳嗽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咯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素问·咳论篇》指出,咳嗽多因“皮毛先受邪气”而发;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似文献   

1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归为中医学肺系疾病范畴,与肺的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肺阳为肺之阳气,是肺脏生理活动的原动力,具有温煦肺系、敷布肺津、宣散卫阳等生理功能,可经玄府流通气液布散于气道阴肤表面,发挥顾护、濡养作用。若卫阳失于顾护阴肤,或肺津不能濡养阴肤,导致气道阴肤的结构损伤,其肃清痰浊、布散肺津、抵御外邪等功能减退,痰浊留滞、阴肤失濡与外邪侵袭,均能耗伤肺阳、灼伤肺津,加剧阴肤失护的病理状态,形成恶性循环,终成肺阳虚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生。笔者从“阴肤失护”与“肺阳虚损”的内在联系切入,对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病机进行解读,提出气道“阴肤失护”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的基本病因,在此基础上导致的“肺阳虚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核心病机,并将微观辨指标与宏观辨证候结合,探讨其现代生物学基础。并在“温肺阳、护阴肤”理论的指导下,以现代药理学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探究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温肺阳、护阴肤”调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科学内涵,提出急性加重期祛邪护阴肤、缓解期扶正温肺阳的运用方法,以期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早期防治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肺癌中医学称“肺积” ,临床上多因咳嗽或咯血或胸痛经检查而确诊 ,本病的成因 ,中医学认为正气不足 ,邪毒侵肺 ,致使肺气肃降失司 ,肺气郁滞不宣 ,进而血瘀痰凝 ,久则形成肿块。如《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瘕痞源流》说 :“邪积胸中 ,阻塞气道 ,气不宣通 ,为痰……为血。皆得与正相搏 ,邪既胜 ,正不得而制之 ,遂结成形而有块。”举验案 2则 ,介绍如下 :例 1 陈某某 ,男 ,66岁 ,退休工人。 2 0 0 0年 3月 2 0日初诊 ,因反复咳嗽中带血 ,经胸片检查发现右肺肿块 ,痰中找到癌细胞 ,苔黄腻 ,脉弦滑。患者拒绝手术及化疗 ,要求中药治疗 ,治拟清肺…  相似文献   

14.
咳嗽由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致病因素引起气机变化的三条通路:因于风热,或风燥,或肝火犯肺等,则肺气宣发太过而咳;肺病日久致肺阴亏耗,或日久及肾,肾不纳气,肺气肃降不及,宣发偏亢,肺气上逆而咳;风寒而寒盛,或因于痰饮,或因于其他有形异物等,致肺气宣发不及甚或气道壅滞不通,肺气积聚气道冲逆而为咳嗽。  相似文献   

15.
我们诊断了113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辨证分型主要是:痰热内阻,肺气郁滞;痰浊内阻,心血瘀滞;痰瘀内阻,肝火旺盛;痰瘀内阻,心肺两虚;肺肾亏虚;心肾两虚;痰蒙清窍,心血闭阻。轻者多痰热内阻,肺气郁滞,或心肺两虚;肺肾亏虚;中度者多痰浊内阻,心血瘀滞,重度者多痰瘀内阻,肝火旺盛;或痰瘀内阻,肺肾亏虚;危重者多痰蒙清窍,心血闭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沈宝藩通瘀化痰辨治肺胀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病迁延失治,一方面肺病则宣降失常,津液不布,或久病肺气虚损,气不布津,津液凝聚为痰浊,或肺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浊潴留,伏于肺间,肺气壅滞,久则气还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成肺胀;另一方面痰浊滞留日久,气滞血瘀,或肺虚不能助心主治节而血行不畅,致痰浊与瘀血互结,痰瘀滞留于心肺,进一步加重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成为肺胀 。此外,长期吸烟,干燥地区长期吸入粉尘,亦是损伤肺脏致肺失宣降的重要因素。治疗采取痰瘀同治的方法,临床收到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痰瘀相兼"在辨治支气管扩张并咯血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亚中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93-1193
在临床急诊工作中,支气管扩张并咯血颇为常见,多由于支气管及周围肺组织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壁损坏而形成管腔扩张所致。主要表现为咳嗽,咯大量脓痰或反复咯血,属中医“血证”范畴。咳嗽、咯血的关键,在于肺功能失调。如肺宣降功能失常,通调水道功能受阻,水津不布而生痰湿;或其它脏腑之痰上壅于肺,极易造成咳嗽、咯痰等病理表现,故有“肺为贮痰之器”之说。痰浊不化,蕴久化热,血液受热邪煎熬而凝成瘀;或痰浊阻遏脉络而致气滞血瘀。痰瘀相兼,乘袭于肺,肺失宣降,更加剧水湿内停。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痰夹瘀血,遂成窠囊”。因此,支气管扩张并咯血的病程中,痰浊内阻肺络而成顽痰难化,是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痰瘀交阻,气机不畅,肺失宣降,是发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谢学知 《新中医》1991,23(2):49-49
中医学认为,无论六淫之邪侵袭肺卫,还是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脏腑病及于肺以及肺脏自病,当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时即可发生咳嗽。笔者结合临证体会认为,对咳嗽病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一层次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阐明在“肺气”乖乱的同时,“肺津”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痰浊对咳嗽的作用,这不仅可以深化对咳嗽机制的理性认识,而且对临证治咳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肺癌术后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中医辨证为手术损伤络脉,肺气宣肃失司,通调水道功能失常,痰浊内生,阻塞气道,气血失和所致。香附旋复花汤具有疏肝理肺、运脾化湿、降气通络之功,诸多名家临床运用多有发挥,对治疗术后咳嗽、胸痛等效果明显,具有推广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支气管炎中医称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咳嗽是内科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发病率甚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10%~15%,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咳嗽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系外感六淫致肺气壅遏不宣;内伤咳嗽或由肺脏自病,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