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以利于疾病早期认识和诊断,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对69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进行分析,以患儿入院日为研究起点,死亡或出院为终点.研究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病原菌、临床征象、并发症和治疗措施方面共24个变量,作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OR及其95%CI.结果 69例患儿中死亡31例,病死率44.93%.基础疾病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最多.69例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7例,并发脓毒性休克34例.脓毒症伴1、2、3及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分别为11.76%、36.00%、64.29%和84.62%.单因素分析显示.国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最初PICU死亡危险因索评分(PRISM)、7d内最高PRISM、血小板计数、血清乳酸值、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7个变量与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死亡有关.经逐步引入剔除法,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仍然与死亡有关的因素包括血小板计数、血清乳酸值、休克和MODS受累脏器数.结论 儿童严重脓毒症病死率高,血小板计数F降、血清乳酸增高、脓毒性休克和MODS是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小儿超高热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高原地区40例小儿超高热并发MODS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高热发病率低,占同期住院病人的2.13%,3a以内婴儿发病率为60%,感染是超高热发生的主要原因,受累器官频度顺序为脑衰、呼衰、循环衰、心衰、肾衰、胃肠衰等。结论 感染、超高热、高原缺氧是引起MODS原重要因素,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原发病重受累器官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愈后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并比较脓毒症并发MODS组、脓毒症组、对照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检测并比较脓毒症患儿中死亡者与存活者凝溶胶蛋白水平.结果 脓毒症合并MODS组患儿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为(29.0±11.4)mg/L,明显低于脓毒症组[(63.5±21.2)mg/L,P<0.001]和健康对照组[(157.3±31.8)mg/L,P<0.001];死亡脓毒症患儿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为(20.8±3.5)mg/L,明显低于存活脓毒症患儿水平[(41.2±6.3)mg/L,P<0.001].结论 凝溶胶蛋白可能参与了MODS发病机制,检测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儿病情危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脓毒症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PICU病房的153例脓毒症患儿,按照是否发生MODS,将患儿分为MODS组(n=28)和非MODS组(n=125)。观察2组患儿年龄、性别、PICU住院时间、慢性病史,确诊脓毒症24h内体温、呼吸、心率、收缩压、WBC计数、血细胞比容、PLT计数、血糖、血钠、血钾、肌酐、肝酶、总胆红素、LDH、动脉血气、CRP、降钙素原(PCT)、凝血功能、脓毒症的原发感染部位、细菌培养情况、确诊前后手术情况、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改良Glasgow昏迷评分、呼吸机治疗率及预后。应用SPSS17.0软件对以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PICU脓毒症发病率为33.3%,病死率为8.5%。PICU中MODS发病率为18.3%,病死率为39.3%。2个、3个及3个以上脏器受累MODS患儿病死率分别为11.1%、41.7%和71.4%。呼吸道感染是脓毒症最常见的原发感染灶(73.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病死率最高(8.30%)。细菌是儿童脓毒症最主要病原,以葡萄球菌感染最多见。单...  相似文献   

5.
儿童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因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已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的研究热点.小儿MODS与成人MODS相似却又不同.因患儿具有特殊年龄相关生理特点,较成人更加难于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使得小儿MODS诊断及治疗只能参照成人MODS诊治指南而获得.该文就小儿MODS的流行病学现状、临床评分体系、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脂在脓毒症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MODS)患儿血中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34例脓毒症并MODS的患儿(其中最后存活22例,死亡12例)作为脓毒症组,检测确定诊断后第2天晨起空腹血的血脂水平,并选择同一时期同一年龄组健康体检者15例,测血脂水平做为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存活者与死亡者的血清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者有较低浓度的血胆固醇水平;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的血清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组有较低浓度的血胆固醇水平,而血甘油三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脓毒症并MODS患儿的血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预后有关,血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脓毒症中胞外组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内皮细胞毒性作用机制。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婴儿脓毒症病例130例,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51例)和严重脓毒症组(79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108例)。根据28 d病死率将严重脓毒症组分为生存组(45例)和死亡组(34例)两个亚组。测定各组血清组蛋白浓度,并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用小牛胸腺组蛋白(calf thymus histone,CTH)以不同浓度(0、50、100、200及300μg/ml)及不同时间(200μg/ml CHT处理0、5、15、30、45、60 min)处理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 nuclear factor,NF)-κB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中NF-κB抑制因子IκB以及磷酸化p38/p38表达,以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结果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清组蛋白水平(19.17±10.20)显著高于脓毒症组(2.29±1.00)及对照组(0.23±0.26)(P<0.001),并且在严重脓毒症患儿中,死亡患儿血清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29.47±5.99 vs.10.94±2.68,P<0.001)。体外实验发现,随CTH处理时间或者剂量增加, HUVEC 的生存率逐步下降。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CTH 处理后HUVEC 发现细胞膜破坏现象。组蛋白可以激活NF-κB及MAPK通路,并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结论在脓毒症患者中胞外组蛋白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CTH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诱导HUVEC死亡。胞外组蛋白在脓毒症中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介导疾病进程,而这一毒性作用与破坏内皮细胞细胞膜及激活NF-κB及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儿科医院PICU 10年来收治的符合MODS诊断病例的发病率、病死率、原发疾病谱、脏器受累等特点。结果10年间共收治MODS病例209例,占10年收治病例的9.0%,其中死亡171例,病死率81.82%;所有病例都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累及脏器达4个或4个以上者几乎全部死亡,存在原发病基础的病例在合并较少脏器功能障碍时的病死率即很高;比较前后5年的救治成功率并无明显提高。结论PICU中MODS的发病率、病死率均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外科大手术等急性损害24h后,同时或序贯性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即多个器官功能改变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是MODS继续进展的最严重的终末期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完成的1899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患儿,按术后有无MODS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MODS 35例,发生率为1.84%,病死率为51.43%.单因素分析显示:复杂先心病、围术期发生意外、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感染与术后发生MODS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杂先心病、围术期发生意外、体外循环时间超过180 min、术后感染为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MODS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存在MODS危险因素的患儿应给予更为细致的围手术期及术后的监测与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儿新发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重度脓毒症(34例)与非重度脓毒症(69例)患儿新发功能障碍发生率和入院、出院功能状态及其变化。结果重度脓毒症组新发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重度脓毒症组(38% vs 6%,P < 0.05)。非重度脓毒症组入院功能状态相对良好,出院总体功能状态较入院时改善。重度脓毒症组入院功能状态较差,出院时神志、感觉、沟通、呼吸功能状态处于轻、中度异常状态。结论非重度脓毒症患儿新发功能障碍率低,预后较好。重度脓毒症患儿新发功能障碍发生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发生的情况及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机率和危险因素。 方法  对 938例因单纯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发生SIRS和MODS的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 结果   938例感染患儿中出现SIRS的共 12 5例 ,占 13 3%。SIRS组不论是单器官功能不全还是MODS的发生率均高于非SIRS组 (P <0 0 1)。符合SIRS 4项标准中的项目越多 ,发生MODS的机率越高。SIRS组患儿入院 3d内MODS的发生率 (85 7% )远高于 3d后的发生率 (14 3% )。 结论  SIRS患儿发生MODS的危险性较大 ,与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项目数拟呈正比 ,SIRS患儿应早期干预、综合治疗 ,才能阻断SIRS的继续发展 ,避免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相关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和IL-10在小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2004-10—2005-06,于广州市儿童医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8例MODS患儿第1、3、7天3个时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同时采用Luminex TM-100液相分析平台测定血清IL-1β、IL-6、IL-8、TNF-α、IL-4和IL-10质量浓度,并设立对照组20例。结果MODS患儿各时点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血清IL-6、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存活组呈降低趋势而死亡组维持在高水平(P<0.05),TNF-α显著下降;NF-κB活性与TNF-α负相关(r=0.333,P=0.002),与IL-6正相关(r=0.292,P=0.007)。结论MOD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血清IL-6、IL-10水平的持续升高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新概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认识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儿科加强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患儿,根据Hayden修订的SIRS诊断标准和全国小儿急诊学组拟定的MOF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组304例患儿,符合SIRS标准252例,占82.9%.原发病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在SIRS和MODS病程发展过程中部分患儿出现一过性肝、肾、胃肠道和脑等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最终进展为MODS共65例,占25.8%。MODS的病死率为43.1%(28/65)。发生MODS的高危因素为入院危重评分<75分,明显高代谢反应和合并C反应蛋白,而与年龄无明显关系。结论SIRS和MODS是小儿加强医疗病房中常见病症,病死率较高。SIRS和急诊学组制定的MOF诊断标准简单实用,但应根据美国胸科协会和危重病医学会倡议将MOF更名为MODS。SIRS和MODS进展至器官功能衰竭前存在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应予高度重视并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连续肾替代疗法对小儿MODS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分析持续肾替代疗法 (CRRT)在儿科MODS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8~ 2 0 0 1年我院PICU应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和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 (CVVH/D)的临床资料。 结果  CVVH/D治疗 1个月~ 13岁的MODS患儿 12例 ,均存在 3个或 3个以上的脏器功能障碍。持续治疗时间 12~ 2 5 2h ,平均 ( 93 6± 83 9)h。 2例高血容量性肺水肿明显缓解 ,所有病例纠正了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存活 5例 ,死亡 7例。 结论  CRRT具有清除体内过多液体和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的显著疗效 ,是一种PICU内可实行的安全而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换血疗法在MODS新生猪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猪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只MODS新生猪进行了换血治疗,观察换血前后外周血血常规、血生化、动脉血气及血清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变化。对照组8只MODS新生猪不做换血治疗,观察两组的病死率。结果换血后新生猪红细胞水平明显升高[(4·14±0·70vs4·45±0·49)×1012/L,P<0·05];白细胞水平明显下降[(19·81±3·14vs12·02±2·84)×109/L,P<0·01];血小板水平变化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升高(45·75±13·07vs50·38±10·16)mmHg(P<0·05),二氧化碳分压降低(40·91±6·80vs35·71±7·52)mmHg(P<0·05)。换血后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及乳酸水平均下降(P<0·05);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反应蛋白下降(P<0·0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组死亡1只(12·5%),对照组死亡6只(75%),两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换血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ODS新生猪受损器官的功能,改变高炎症反应状态,阻断MODS的序贯发生,提示在治疗新生猪MODS中可能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新生儿败血症合并MODS76例,随机分为换血治疗组36例,非换血治疗组40例。比较换血组非换血组之间的病死率,脏器功能受损的程度与病死率间的关系;比较换血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值及心、肾、血液系统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换血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换血组(P<0·05)。换血后酸中毒得到纠正,PaO2升高,PaCO2下降;心肌酶谱、BUN、Cr明显下降(P均<0·01);血小板数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均恢复至正常(P<0·01)。结论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败血症合并MODS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新生猪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建立新生猪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的方法及实验与临床意义。方法:选用健康长白新生猪14只,随机分成实验组(E组,n=9)和对照组(C组,n=5),实验组施行盲肠结扎加穿孔(CLP)制成MODS动物模型,对照组只行剖腹和盲肠探查术。动态观察两组血清生化指标(ALT,AST,ALB,BUN,Cr,CKMB,lac)及血小板、血气分析(PaO2,PaCO2)的变化,通过光镜观察动物各重要生命器官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在CLP后血ALT,AST,BUN,Cr,CKMB,lac24h即已开始升高,48~96h明显升高,48h时ALT为83.0±9.3U/L、AST为348.8±132.9U/L、BUN为10.5±2.5mmol/L、Cr为79.2±9.0μmol/L、CKMB为5152.0±1857.8U/L、lac为12.3±4.0mmol/L(P<0.01),96h后开始有所降低,但仍高于0h;ALB24h后开始降低,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血小板24h开始降低,96h与0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aO2和PaCO248h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实验组动物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MODS的发生率为56%。实验组动物肺、肝、心、肾、胃肠道等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CLP诱发了新生猪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该实验可用于新生动物MODS模型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