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静脉的解剖存在变异,其与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射频消融术可完全治愈房颤.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肺静脉解剖结构的观察、手术径路的设计及手术器具的选择有指导作用.目前,肺静脉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合应用双源Flash CT多种后处理方式,显示肺静脉解剖结构及其变异类型,描述并测量肺静脉口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肺静脉解剖学信息,指导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定位。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房颤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阵发性房颤组83例、持续性房颤组17例),通过DSCT肺静脉成像对左房及肺静脉行三维重建及图像分析,评价肺静脉解剖及其变异情况、肺静脉各支口径大小。结果:肺静脉开口数目有2~6个不等,肺静脉总变异率为39%(39/100),肺静脉变异的发生率左、右肺静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静脉各开口最大径及最小径分别为:左上肺静脉,最大径(20.37±2.91)mm、最小径(15.71±1.19)mm;左下肺静脉,最大径(16.25±1.57)mm、最小径(11.45±1.62)mm;右上肺静脉,最大径(22.15±2.19)mm、最小径(18.87±2.04)mm;右下肺静脉,最大径(18.81±2.12)mm、最小径(15.25±1.25)mm。同侧上肺静脉开口直径均值均大于下肺静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DSCT肺静脉成像可对肺静脉各支的口径及数目进行准确评价,能够作为房颤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前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DSCT对肺静脉正常解剖及变异类型、变异率进行研究,指导房颤导管消融手术的准确定位。方法选择300例通过DSCT冠状动脉成像序列进行肺静脉成像,其中男性210例,女性90例,年龄14~81岁,平均年龄54.8岁,对肺静脉的数量、位置、分型和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样本中,双侧均为标准型肺静脉者共144例,肺静脉总变异率为52%,左侧、右侧肺静脉变异分别为123例、102例,其变异率分别为41%、34%,其中右侧肺静脉变异以独立肺静脉较为常见,占60%,左侧肺静脉变异以肺静脉共同口较为常见,占96%;此外,本样本中肺静脉开口数目为2个、3个、4个、5个和6个的分别有19例、72例、196例、36例和4例。结论肺静脉解剖存在较大变异,DSCT增强扫描可准确显示肺静脉解剖及其变异和类型,对指导房颤射频消融及心胸外科手术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静脉-左心房连接的影像解剖学特征.方法 对86例患者(房颤组42例,对照组44例)行64层螺旋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显示肺静脉-左心房连接关系,对肺静脉近心端形态、径线,肺静脉前庭区大小、形态进行房颤组与对照组分析.结果 房颤组与对照组总的肺静脉解剖学变异为24例,占28%,发生率在房颤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组各肺静脉左房入口的上下径与前后径均大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房颤组左房前后径及前庭区周长均大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对左心房及肺静脉提供详细的解剖形态学信息,所得出的各项形态学分析结果对房颤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包括超声、CT、CT—A、CTAP、DSA及MRI等,但多为解剖形态学检查及血管成像,可显示肿瘤大小、形态、部位及侵犯程度等,而不能观测肿瘤供血、肿瘤血管生成及其微循环变化,不能为临床提供既包括形态,又包括功能的成像,CT灌注成像恰恰解决了此方面的问题。达到了分子水平上成像,对临床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就我院应用GE light speed 16CT机行灌注成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较完整的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介入治疗技术,该技术要求术者对真实解剖结构的准确理解。64层螺旋CT(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提供详细的术前、术后解剖学信息,并对两侧前庭区进行观察与分析。本研究对二组大样本患者进行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获得前庭区形态学分析,用以指导房颤消融术并评估预后。方法:对232例患者(房颤组146例,对照组86例)行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显示双侧前庭区,进行解剖学分析,并比较房颤组及对照组前庭区的周长、面积及形态。结果:两组患者两侧前庭均为不规则状。房颤组前庭周长:左侧(119.61±24.71)mm,右侧(128.84±24.77)mm;对照组前庭周长:左侧(97.83±9.37)mm,右侧(107.56±4.79)mm;房颤组前庭面积:左侧(1053.79±561.57)mm2,右侧(1246.07±542.64)mm2;对照组前庭面积:左侧(621.13±89.80)mm2,右侧(849.20±59.03)mm2。结论: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在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术前提供详细的肺静脉前庭区解剖数据,且在房颤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所得出的各项形态学分析结果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肺静脉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简单、易行,获取的影像学信息丰富、细致,其在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就肺静脉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及其获得的解剖学信息和在射频消融治疗房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MSCT)对左心房和肺静脉进行形态学分析,用以指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并评估预后.方法 对232例患者(房颤组146例,对照组86例)行64层MSCT左心房和肺静脉成像,比较房颤组及对照组肺静脉解剖学变异的发生率,测量各支肺静脉开口的径线及形态,观察左心房的大小及左心房耳部的形态.结果 64层MSCT左心房和肺静脉成像可以提供详细的左心房与肺静脉连接方式及肺静脉解剖学变异,肺静脉解剖变异占总样本数的16.8%(39/232).各组肺静脉开口均呈上下径大于前后径的椭圆形.房颤组及对照组中左心房的内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房颤组:(39.47±8.98)mm;对照组:(36.94±5.49)mm;P=0.02],而2组患者肺静脉开口的径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肺静脉上下径:左上(18.15±1.35)mm,左下(16.96±1.18)mm,右上(17.50±1.12)mm,右下(17.65±0.94)mm;对照组肺静脉上下径:左上(18.07±0.94)mm,左下(17.50±0.57)mm,右上(18.03±1.02)mm,右下(17.94±0.76)mm,P值均>0.05;房颤组肺静脉前后径:左上(12.26±1.89)mm,左下(11.96±0.61)mm,右上(12.32±1.08)mm,右下(12.39±0.95)mm;对照组肺静脉前后径:左上(12.74±1.03)mm,左下(12.23 ±0.75)mm,右上(12.64±0.87)mm,右下(12.72±0.67)mm,P值均>0.05].结论 64层MSCT左心房和肺静脉成像不仅可以了解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前肺静脉及左心房解剖变异的情况,而且可以进一步评价心房功能和风险,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筛前动脉是前颅底和额隐窝的重要解剖标志,手术损伤可导致严重并发症。了解其正常走行以及邻近结构,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副鼻窦内镜手术结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筛前动脉解剖结构及相关影像学检查,以及320层容积CT(VCT)筛前动脉血管成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肺静脉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简单、易行,获取的影像学信息丰富、细致,其在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就肺静脉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及其获得的解剖学信息和在射频消融治疗房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隔离肺静脉已成为治疗房颤的一种新方法。治疗前MR成像能提高安全性和功效,并减少病人和操作人员的放射曝光剂量。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兼顾影像质量和扫描时间两方面制定最优化的MR检查序列。31例病人(23~73岁)在1.5TMR设备上行以下4种不同扫描序列成像来观察肺静脉、左房和食管解剖:①无门控二维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2D-TrueFISP);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解剖变异名目繁多,随着肝肿瘤介入治疗、肝脏部分切除术以及日益成熟的肝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正确认识肝动脉解剖变异至关重要.而DSA、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彩色多普勒等影像学新技术的发展,又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影像科及外科医生有必要进一步认识肝动脉解剖变异,优选影像学手段进行肝动脉解剖评价.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评价肺静脉与左心房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64层螺旋CT观察肺静脉和左心房形态结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房颤患者46例,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图像后处理运用3D成像及内镜等技术对肺静脉、左心房等解剖结构进行构建。结果①64层螺旋CT可构建肺静脉形态,并测得肺静脉数量、开口大小以及各个肺静脉走行方向,其中房颤组肺静脉开口大小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②64层螺旋CT构建左心耳形态,左心耳与左上肺静脉之间的界嵴及界嵴与左侧上下肺静脉之间连接部位的关系分别存在2种形态变异。③64层螺旋CT构建左房顶部形态分为突起型(9.0%)、凹陷型(32.9%)、平坦型(58.1%)3种,有12.5%存在局部凹陷。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地构建肺静脉和左心房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提高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研究表明大部分阵发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肺静脉变异如一侧肺静脉共干及独立肺静脉是房颤异位起搏重要来源[1~3];肺静脉心肌袖在房颤触发和驱动中起着重要作用[4].应用多层螺旋CT对肺静脉进行影像学评价,已引起一些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侵犯肺静脉的CT表现与检查价值。方法:30例患者均有肺静脉受累,且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比分析肺静脉受累的CT征象和手术所见。结果:手术所见9例肿瘤与肺静脉一侧壁粘连,病理观察肿瘤只侵及血管外膜。21例肿瘤环绕肺静脉生长,病理见11例肿瘤已浸润血管管壁全层。CT表现。肿块与血管一侧壁分界不清或肿块与血管混为一体。结论:中心型肺癌CT检查对判断肺静脉侵犯程度有一定限度。MRI因血液流空效应的特点,对判断血管侵犯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颞骨CT影像检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综述了颞骨的现代影像学检查技术,HRCT是颞骨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颞骨解剖及病变的显示有很大优势。螺旋CT有多种后处理技术可应用于颞骨检查:MPR能对颞骨进行多方位观察,CPR对面神经等结构全貌显示,SSD、CTVE能够立体全方位显示解剖及病变并可进行模拟手术,VR显示内耳膜迷路及神经。MR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病变的病理性质,水成像技术清晰显示膜迷路。  相似文献   

17.
MSCTA对活体肾移植供肾血管评估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肾移植手术成功率的不断提高,术前供肾的筛选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泌尿外科医生术前准确了解供肾动脉、静脉的解剖和走行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随着多层螺旋CT(MSCT)及三维重组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综述MSCTA对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检查方法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血管评价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静脉影像学评价的价值.方法 收集103例胸部血管成像资料,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分析(VA)、仿真内窥镜(VE)、斜面重组(OR)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分别对肺静脉进行影像学评价,比较分析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静脉影像学评价的价值.结果 VR、MIP显示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类型较好,但在对肺静脉进行测量时有时较难确定肺静脉孔的位置及测量的起止点;VA能对肺静脉孔及主干自动进行测量,提供的数据信息丰富,但图像处理相对复杂、费时;VE能从心腔内对肺静脉孔及其周围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显示其他后处理技术不易显示的解剖结构,但需调节到适合的阈值及观察角度,要求操作者有一定的后处理技术和经验;OR操作简单,能显示肺静脉与左心房的连接情况,对肺静脉的测量相对简单、易行、省时.VA、VE、OR 3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静脉孔的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静脉的影像学评价各有优势和不足,综合应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提供更为全面、精确的肺静脉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三维螺旋CT胆系成像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螺旋CT胆系成像术的临床价值,检查方法和三维重建技术进行了综合探讨,指了三维螺旋CT胆系成像术对肝外胆管疾病的诊断,胆囊和胆管手术特别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后了解胆管树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有特殊临床意义,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成为ERCP检查的补充或部分替代这种检查。  相似文献   

20.
齐先龙  郑宁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2):1046-1048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MRTA)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20例经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TA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120例症状侧MRTA检查有血管压迫者为79侧,接触者为28侧,共107侧,敏感性为89.17%。120例症状侧行手术治疗,手术发现有血管压迫或接触者76侧,MRTA检查诊断神经血管压迫和接触的特异性分别为96.2%和82.14%。结论:MRTA成像作为一项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能较好地显示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及临床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