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包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心包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其免疫组化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观察3例心包恶性间皮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心包恶性间皮瘤呈上皮样组织学改变(上皮样型间皮瘤),HBME-1和EMA( ),CEA(-)。1例为梭形细胞呈肉瘤样组织学变化(肉瘤样型间皮瘤),HBME-1、EMA、CEA、vi-mentin、desmin、CD34和Ⅷ因子均(-)。结论 心包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免疫组化标记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附睾原发性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附睾原发性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2例附睾原发性恶性间皮瘤呈上皮样组织学改变(上皮样型间皮瘤),在纤维性间质背景中,含有片状、灶状或巢状上皮细胞团,局部有腺样结构形成。淀粉酶消化的PAS染色瘤细胞呈(-),网织纤维染色显示上皮性肿瘤特点,局部呈双向分化;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calretinin( ),EMA强( ),vimenfin弱( ),CEA(-)。结论 原发于附睾的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临床易误诊。其组织形态复杂多样,应注意与附睾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及腺癌和梭形细胞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女性腹膜原发性苗勒管混合瘤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组织发生,肿瘤类型及诊断要点,方法:用普通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标记观察4例腹膜原发性苗勒管混合瘤的形态特点及肿瘤细胞对Vim,Act,CK以及ER、PR、CA125的表达情况,结果:4例中例1为良性中胚叶混合瘤(囊腺纤维瘤),例2为乳头状囊腺纤维瘤,部分交界性,例3为低度恶性腺肉瘤,例4为恶性中胚中混合瘤,免疫组化显示Vim,CK在上皮和间质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同时对ER和PR也有表达,上皮成分尚表达CA125。结论:腹膜原发性中胚叶混合瘤起源于第二苗勒管系统,是一类独立的肿瘤,其类型包括良性腺纤维瘤,交界性以及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组织学特征与生殖系统分化程度相同的同类型肿瘤相一致,诊断时应排除生殖无同类型肿瘤存在。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中癌瘤成分是影响愈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原发于腹膜的比较少见的肿瘤,在妇女中不常见,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作者报告近年来在本院诊治的8例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问质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其多成分分化特点、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分析37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6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2例,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7例,子宫内膜间质平滑肌混合瘤2例)的临床、病理、合并症、鉴别诊断及预后。结果 不同类型肿瘤均有部分病例伴多成分分化(16例伴平滑肌分化,14例伴性索样分化,1例伴纤维分化),其中8例同时伴2种分化成分;37例中有9例伴发子宫平滑肌瘤(其中1例同时伴发腺瘤样瘤,1例伴发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结论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均可伴发多成分分化及其他类型肿瘤,具备多样性病理形态特征,其中以平滑肌分化及性索样分化最为常见;并发肿瘤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肿瘤预后与多成分分化的数量及类型关系不大;肿瘤有无浸润及瘤细胞异型程度、核分裂象数量是确定本瘤性质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恶性间皮瘤的组织学分型和病理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恶性间皮瘤是来源于间皮细胞的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一般认为该病与长期接触石棉有密切关系,临床上石棉肺的患者胸膜间皮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据报道,长期大量接触石棉的人群2~10%发生间皮瘤,且肿瘤中常可找到石棉小体,但少数病例有家族聚集倾向。1恶性间皮瘤的组织学分型间皮瘤发生于浆膜腔,如胸腔,腹腔,心包腔和学丸鞘膜,位于胸腔者最多见,而心包腔和睾丸鞘膜者较少,约占总数的5%[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主要发生在35岁以后,青少年病冽非常少见,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可为弥漫型或局…  相似文献   

7.
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的病理形态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8例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瘤,从病理大体及光镜组织化学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18例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以中青年女性居多。肿瘤呈单发囊性或多发囊性肿块以及弥漫囊状小结节累及盆腔或腹腔腹膜。肿瘤微囊衬以单层立方状或扁平状细胞,瘤细胞有轻度异型性,其中1例瘤组织转变的恶性间皮瘤,3例瘤组织局灶性浸润肠壁深肌层,有7例肿瘤复发。结论 提出此病的病理诊断要点,还对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与腹膜恶性间皮瘤、性淋巴管瘤、腹膜假性黏液瘤以及腺瘤以及腺瘤样瘤的鉴别诊断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8.
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起源于腹膜上皮或间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且大多患者起病隐匿,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极难诊断。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曾经诊治的9例MPM患者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复习1例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型结果。结果患者女性,63岁。间断胸闷、憋气2周。胸腔镜见右胸腔壁层、脏层灰白色弥漫性散在结节,直径0.2~1cm。巨检:淡黄色片状组织2块,总体积2.5cm×1.5cm×0.2cm大小;镜检:肿瘤由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上皮样细胞,其中纤维组织和血管轴心构成乳头,其大小和形态较一致。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匀细,核仁不明显,无核分裂象;胞质中等量,嗜伊红色。部分乳头表面上皮样细胞呈巢状及片状增生并向间质中相互吻合,形成索状、梁状、腺样和迷路样结构,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mesothelial cell(),vimentin(+),Ki-67阳性细胞约20%。结论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潜能的间皮肿瘤,可被误诊为恶性间皮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转移性腺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腺瘤样瘤等肿瘤。  相似文献   

10.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是原发于腹膜表面的,起源于第二苗勒氏系统的高度恶性肿瘤[1].以往学者认为EPSPC类似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PSCO),腹腔弥漫性恶性间皮瘤(DMMs).作者通过肿瘤组织特殊染色和特殊抗原标记,对EPSPC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性腺外畸胎瘤17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性腺外畸胎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参照WHO(1999)卵巢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对172例手术切除的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72例性腺外畸胎瘤患者男性85例(49.4%),女性87例(50.6%),男女之比约为1:1;35岁以下患者131例(76.2%);肿瘤主要发生在身体中线部位,频率依次为纵隔、椎管内、颅内、骶尾部、腹膜后、肠系膜及下腹部等。172例畸胎瘤中18例(10.5%)为恶性,其患者男女之比为1.6:1;发生频率依次为颅内、纵隔、骶尾部、椎管内、肝、腹膜后、下腹部。18例恶性畸胎瘤中7例为完全由胚胎性组织构成的未成熟性畸胎瘤,另11例为成熟性或未成熟性畸胎瘤合并其他类型生殖细胞肿瘤或伴有腺癌等恶性成分。结论 性腺外畸胎瘤有以下特点:①多发生在身体中线两旁;②好发于小儿、青年,男性患者恶性率高于女性;③恶性率较高,尤以颅内畸胎瘤恶性多见;④未成熟性畸胎瘤多合并其他生殖细胞瘤成分;⑤可能有不同于性腺畸胎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肿瘤的分类,在卵巢上皮一问质肿瘤中浆液性、黏液性、内膜样、透亮细胞、移行细胞肿瘤以及混合性上皮肿瘤均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明显良性和明显恶性者病理医师不难作出诊断,临床医师对其处理亦较规范,而交界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和临床处理往往较棘手.现就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处理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膜恶性间皮瘤(PMM)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7例PMM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MM好发于中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1.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水、腹部包块等。镜下肿瘤组织形态多样,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2种类型组成,具有向上皮和肉瘤样双向分化的特点。免疫组化示calretinin(6例)、AE1/AE3(7例)、EMA(5例)、CK5/6(5例)、HBME-1(6例)、vimentin(7例)均(+),CEA均(-)。随访6~30个月,2例死亡,5例存活。结论 PMM对其确诊需结合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根据肿瘤细胞异型程度、核分裂象多少和核的多形性,恶性间皮瘤可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且需与腹腔原发或转移的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总结本院9例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近10年来国内发表的415例PCNSML。结果:PCNSML好发于50—60岁,男女之比为1.4:1;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及相应脑功能区损害症状(偏瘫截瘫、肢体乏力、精神症状)为主;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单一,呈弥漫性浸润,小血管周围肿瘤细胞呈袖套状排列;B细胞性占90.9%(281/309),T细胞性占9.1%(28/309)。结论:PCNSML最常见为B细胞性,推测为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的肿瘤。免疫组化在PCNSM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很少见,来自残留的胚胎细胞或间质细胞化生。肿瘤含肉瘤和癌两种成分,又称癌肉瘤。包含恶性上皮及恶性间质成分。占所有宫体恶性肿瘤的1%~6%,发病率为每年8.2/百万妇女。癌肉瘤进一步分为含有同源性或异源性间质来源者。同源成分包括内膜间质,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异源性成分包括那些原来不属于苗勒系统内的组只,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并胸腔积液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像特征、胸水化验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主要症状是胸痛,气短、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全部病例均有胸腔积液,其中10例为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4例是经皮胸膜活检确诊,胸水病理加胸水免疫组化确诊4例。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其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三者综合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恶性胸膜间皮瘤鉴别诊断中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0例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探讨其鉴别诊断。结果恶性间皮瘤男性较女性多见,平均年龄53岁,病变部位广泛,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肿瘤组织学形态复杂,组织排列多变,细胞形态多样。免疫组化:calretinin(93/100)、CK5/6(63/79)、D2-40(24/37)和WT-1(8/17)(+)。结论恶性间皮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以病理形态为主并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综合考虑,但要重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3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诊断及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的价值以及治疗原则。方法:对1990-2001年经手术治疗的35例GISTs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GISTs进行光镜观察,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种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5例GISTs占同期消化系统间叶组织源性肿瘤的74.4%(35/47);其中梭形细胞为主者占27例,上皮样细胞为主者4例,两种细胞混合者4例。免疫组化学显示肿瘤组织中抗原标记和表达阳性率Vimentin为100%、CD117为88.5%、CD34 74.1%。结论: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形态学与平滑肌源性肿和神经源性肿瘤难于区别。CD117和CD34等免疫标记物的配合使用可做出正确判断;肿大小、核分裂相、细胞异型性,是诊断良性、交界性和恶性GISTs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心脏肿瘤4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45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病理类型,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HE染色,组化及免疫组化ABC技术对45例原发性心脏肿瘤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良性肿瘤36例(80.0%),包括心房黏液瘤,乳头状纤维弹力瘤,心脏横纹肌黏液瘤,心包囊肿;恶性肿瘤8例(17.8%),包括血管内皮肉瘤,恶性间皮瘤,恶性淋巴瘤及心包恶性胸腺瘤;交界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2.2%),结论: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以心房黏液瘤最多见,其他少见;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类型较多,组织学形态较复杂,易与继发性肿瘤混淆,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有效的心脏外科手术,配合以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的2%-8%。但早期明确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高,为了提高病理与临床诊断水平,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5例(占同期收治恶性淋巴瘤的38%(25/95例)的病理与临床资料,以探讨胃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