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XIVE种植体行口腔种植治疗并同期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患者在使用XIVE种植系统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时,应用成品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同期骨增量治疗的植入材料。结果:术后随访全部病例均无全身性异常反应,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无异物排出现象,种植体稳定度好。X线片显示植入3月后珊瑚骨密度逐渐降低,而珊瑚骨之间的空隙密度增高,6~9个月珊瑚羟基磷灰石基本完全吸收。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性,在应用XIVE种植体时可作为同期植入的骨增量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2.
我们以探讨骨多肽生长素 (boneactivepolypeptide,BAP)和珊瑚骨的应用前景为研究目的。1 .材料和方法 :体重 2 5g昆明小鼠 48只 ,雌雄各半。随机分 2组 ,均在小鼠额面骨制成 3mm× 2mm× 1mm骨缺损区。实验组置放BAP和珊瑚骨 ,对照组置放珊瑚骨。术后 7、2 8、90d分批处死并取材作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每组各术后期用 1只 ,分别取材 ,以 4 %多聚甲醛与 5 %戊二醛混合液固定 2 4h ,1 0 %EDTA Na2 脱钙。LKB III型超薄切片机作超薄切片 ,铅铀染色 ,置日产H 60 0透射电镜下观察再生骨…  相似文献   

3.
羟基磷灰石在颅颌面骨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 1 992年开始应用四川大学物理系和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研制的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 (HA)用于颅颌面骨缺损、凹陷畸形的整复取得一些经验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 48例 ,女性 2 0 8例 ,年龄 1 9~ 47岁。 2 4例为颌骨囊肿 ,3 4例为外伤性颅颌面骨缺损畸形 ,1 0例为外伤性鞍鼻畸形 ,1 88例为先天性鞍鼻、低鼻患者。其中除 2 2例为重新植入羟基磷灰石外 ,均为首次植入 HA。1 .2 材料本组病例所采用的充填材料为 2 0 4 0型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 (HA) ,微粒直径为 0 .4~0 …  相似文献   

4.
珊瑚及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南海珊瑚及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动物实验观察。结果表明,珊瑚特有的微孔结构能促使宿主骨迅速长入微孔内并以一定的生物吸收作用逐渐补长入的新生骨所代替,可获得良好的结合。本研究证实了珊瑚及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不干扰骨性愈合的生理过程,对骨损修复具有促进作用,可能成为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生物医学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在体外的成骨效能,评价其组织相容性的优劣,为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小鼠成骨细胞后,分为空白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空白组为小鼠成骨细胞单独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颗粒型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颗粒型羟基磷灰石(HA)与小鼠成骨细胞复合培养。对比小鼠成骨细胞在3组中的生长状况、形态学特征、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结节形成等成骨活性指标的差异,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对比Y500R人工骨与角孔珊瑚在支架三维结构、孔隙率、孔径及孔的均匀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成骨细胞在成骨活性等指标方面与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异。扫描电镜下可见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的断面呈多孔海绵状结构,微孔呈圆形,排列规则,与天然松质骨结构十分相似。Y500R的三维多孔结构和孔隙率与角孔珊瑚相比,结构类似,在电镜下几乎分不出差异,唯孔径比角孔珊瑚略小,但大小均匀、规则。结论: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成骨活性,复合培养不影响成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能够满足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要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骨代用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修复即刻种植时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8只实验用犬,拔除双侧下颌第2、3、4前磨牙,每个拔牙窝即刻植入1枚种植体,并制备种植体颈部的半环状骨缺损。将同一实验犬的6处种植体周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方法处理,每组2处。具体如下:A组骨缺损中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B组骨缺损中单纯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组中骨缺损空置。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制作标本,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测试(骨结合率)。结果:骨结合率、生物力学结果一致,均为A组最佳,B组次之,C组最差,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可促进即刻种植时种植体周围的骨生成,提高骨结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颌骨囊肿刮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各种适合刮治的颌骨囊肿患者共25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0岁。术前常规拍X线片,刮除囊肿后骨腔中植入适量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术后随访1~5年,X线片追踪观察,填充腔骨质形成均良好。结论:在颌骨囊肿刮除术后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可引导成骨,有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扫描电镜及X线能谱分析方法 ,分别对自行研制的人工骨 (HAC)与正常人新鲜离体的牙根及牙槽骨进行了观察分析 ,为该人工骨的生物学性质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材料 人工合成的羟基磷灰石陶瓷 ;正常人新鲜离体牙槽骨及牙根。2 .方法 按常规制备扫描电镜标本。将制备好的三种标本固定在同一个观察座上。采用JSM 5 0 0型扫描电镜对标本进行观察定点 ,确定X线能谱分析仪观察分析的部位。采用EDAX910 0型电子计算机X线能谱分析仪 ,分别对人工合成的羟基磷灰石陶瓷 ,正常人新鲜离体牙根及牙槽骨…  相似文献   

9.
羟基磷灰石与骨髓基质细胞自体皮下成骨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rhBMP2 /TGF - β对羟基磷灰石与骨髓基质细胞在自体皮下成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应用矿化条件培养液体外培养成年新西兰兔的骨髓基质细胞 ,收集细胞并以 5× 10 6/mL浓度分成 4组 ,A组加入rhBMP2(10 μg) /TGF - β(2 0ng) ,B组加入rhBMP2 (10 μg) ,C组不加生长因子作为对照 ,然后将细胞接种在羟基磷灰石上 ,体外培养 3d ,D组细胞不接种材料上 ,继续体外培养。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检测磷酸酶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附着情况。将复合物埋植于新西兰兔自体皮下。 4周后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Ⅰ型胶原、骨形成蛋白合成情况。结果 :A、B组的碱性磷酸酶平均OD值显著高于C组 (P <0 .0 1)。细胞接种在材料 3d后 ,各组材料表面均见大量多边形的细胞附着。复合物植入皮下 4周时HE染色见各组均有条索状骨基质形成 ,A、B组Ⅰ型胶原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C组 (P <0 .0 1=,各组骨形成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羟基磷灰石与骨髓基质细胞在自体皮下能够形成骨组织 ,rhBMP2 /TGF - β较rhBMP2 有更强的促进骨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
Vitapex根充剂治疗广泛性根尖周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自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2月采用日本产Vitapex注射型根充糊剂 ,对 5 3例根尖周病变直径≥ 5 .0mm的根尖周炎进行根管治疗术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 :3 2 5 40 0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钟政钧 )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陈剑云 )  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日本新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Vitapex注射型根管充填糊剂 ,主要成份为碘仿和氢氧化钙。2 .病例选择 :根尖周炎性病变直径在 5 .0~ 2 0 .0mm共5 3例 ,平均直径 7.2mm ,治疗前均摄牙片确定。其中男 2 5例 ,女 2 8例 ,年龄 17…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骨缺损模型,比较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复合物、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物、自体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物以及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这四种骨移植材料在骨缺损中的成骨效能。方法:在比格犬双侧胫骨干骺端制备四个相同的骨缺损区,在缺损区分别植入rhBMP-2/CHA、 PRF/CHA、自体骨/CHA及CHA (对照);3个月后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观察;拍牙科CT,观察各植骨区骨密度情况;制作石蜡切片、 HE染色,比较各植骨区骨组织学特点及新骨形成量。结果:大体标本见四组骨缺损间隙均完全关闭。 X线示自体骨/CHA组和PRF/CHA组骨密度较致密, rhBMP-2/CHA组致密性低于前两者, CHA组未见明显骨致密影。 HE切片见四组新生骨与宿主骨连接紧密,新生骨小梁不规则,粗细不一,排列无序;复合型骨移植材料的新生骨小梁比对照组更密集、粗大,连续性更好;四组植骨区成骨量比较:自体骨/CHA组〉PRF/CHA组〉rhBMP-2/CHA组〉CHA组。结论:复合型骨移植材料成骨效应明显优于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三种复合型材料中自体骨/CHA成骨效应最好,其次为PRF/CHA, rhBMP-2/CHA最差。  相似文献   

12.
锶磷灰石烧结体修复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用不同比例的元素锶 (Sr)替代羟磷灰石 (HA)中的部分钙元素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该种复合人工骨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将 32只新西兰大白兔 (简称新白 )分为 4组 ,在兔的下颌角造成约 2 m m×12 mm× 4mm的缺损 ,用不同浓度 (10 % ,5 % ,0 % )的含锶 HA块分别予以修复 ,于 2周 ,1月 ,3月 ,6月时随机处死一组进行尸解、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以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 掺锶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几乎不引起排斥反应 ,术后早期即随材料的降解 ,新生骨引导进入降解间隙 ,并逐渐诱导未分化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 ,随时间延长其成骨量明显较纯羟基磷灰石组为多 ,同时发现 5 %的锶磷灰石烧结体其成骨能力较 10 %者好。结论 掺锶羟基磷灰石较纯羟基磷灰石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骨引导能力及生物降解率 ,并可能具备一定程度的骨诱导能力 ;掺锶羟基磷灰石的骨形成能力与其浓度并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骨粉充填根尖刮治术后骨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3颗根尖暗影超过1.0cm,瘘管久治不愈的患牙,行根尖刮治术后骨腔填塞珊瑚羟基磷灰石骨粉53颗牙,未行填塞的31颗牙作为对照,观察3~6个月及5年两组病例骨腔的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53颗患牙治疗有效率达96.62%,对照组有效率仅为61.2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骨粉在治疗较大根尖破坏伴瘘管的患牙,具有良好的骨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犬骨髓基质干细胞(dMSCs)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 hydroxyapatite, CHA),观察其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利用AdEasy腺病毒表达系统,体外构建高效表达hBMP-7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dMSCs 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复合,再分别植入取材动物的自体下颌骨缺损区,分别于4周和8周取材观察成骨情况。结果: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学观察均发现构建组织工程骨在祼鼠皮下及骨缺损处均有明显新骨组织形成。结论:构建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dMSCs后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有较多量骨组织形成,可有效修复下颌骨缺损。[关键词]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骨髓基质干细胞 腺病毒 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应用珊瑚羟基磷灰石骨块治疗重度牙槽骨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且种植区牙槽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29例,其中13例进行珊瑚羟基磷灰石骨块移植(CHA骨块组),16例进行自体骨块移植(自体骨块组)。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6个月(T2)、种植体植入后即刻(T3)行CBCT检查,以种植体长轴为中心,测量距离牙槽嵴顶0 mm(L1)、3 mm(L2)、6 mm(L3)的骨宽度,比较2组骨增量、骨吸收量等。记录患者植骨术后疼痛程度,创口裂开、感染、骨块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植骨手术,成功植入种植体并完成最终修复,平均随访(13.28±4.34)个月。植骨术后6个月,CHA骨块组的骨增加量高于自体骨块组,CHA骨块组的骨吸收量低于自体骨块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A骨块组疼痛反应显著低于自体骨块组(P<0.05)。结论:水平向牙槽骨重度缺损患者应用珊瑚羟基磷灰石骨块进行骨增量,可以获得种植所需骨量,安全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检测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CAP)的骨传导性和生物吸收性。并探讨骨形成蛋白-2(rhBMP-2)、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对CAP成骨特性和生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制备双侧胫骨临界性骨缺损模型,以复合骨形成蛋白-2(rhBMP-2)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复合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单纯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作为实验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作为对照组,植入大鼠胫骨缺损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术后2、4和8周,通过组织学观察对比新骨形成和材料吸收降解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材料均能完全充填骨缺损,材料界面与骨组织结合紧密,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性能。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材料可逐渐降解并被新生骨爬行替代,而对照组未见显著降解和新生骨替代。rhM-CSF能够促进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材料的降解,与CAP组、CAP/rhBMP-2复合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P具有出色的骨传导性和生物吸收性,是一种良好的骨再生移植物。且该支架材料的成骨性和生物降解能够被成骨及破骨细胞因子所调控。  相似文献   

17.
牙槽嵴吸收萎缩影响义齿修复和恢复咬合功能。本研究通过将骨形成蛋白 胶原 珊瑚复合骨植入狗下颌骨 ,研究复合骨在皮质骨表面的成骨作用 ,观察骨形成蛋白 胶原 珊瑚复合骨在成骨过程中与牙种植体的结合 ,探讨此复合骨以高嵌体植入式加高狗下颌骨的可行性。方法 :将珊瑚制成 5mm× 8mm×2 5mm大小 ,每块珊瑚与 2mg骨形成蛋白、0 .5mlⅠ型胶原复合 ,真空抽干 ,术前用环氧乙烷消毒。将复合骨植入狗下颌骨体部颊侧 ,采用直径 2mm、长 10mm螺纹式纯钛种植体固定 ,1 5、3个月取材 ,通过测量、X线片、组织学等观测指标 ,分析骨…  相似文献   

18.
锶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不同含锶量的锶磷灰石(Sr-HAP)植入动物体内,进行各项生物学测试,为该材料的临床实际应用作前期研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双侧下颌角均造成约6mm×12mm×4mm的缺损,用10%、5%、0%的Sr-HAP分别予以修复,于1、3、6个月时随机处死一组分别进行尸解、光镜、扫描电镜、四环素荧光标记、定量组织学观察.结果锶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无感染和排斥反应,术后材料的部分降解早,有部分诱导成骨现象,5%和10%的锶磷灰石成骨量与纯羟基磷灰石(0%)比较在统计学上有差异,而5%与10%的锶磷灰石成骨量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锶磷灰石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引导性及生物降解性,并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骨诱导性,锶的存在提高了新骨的总生成量,延长了新骨生成的总体时间和高峰期.②锶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率和合适的生物降解速率,能获得较满意的骨缺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4种植骨材料的皮下及肌肉埋植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实验通过羟基磷灰石人工骨(HAB)、α氰基丙烯酸丁酯骨水泥(MCA)及其与同种异体脱矿骨粉(DBP)的复合物在动物体内埋植实验,观察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其诱导成骨情况,评价材料的应用前景。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实验用材料分为HAB、MCA、HAB-DBP复合物和MAC-DBP复合物4组。每组试件8个,试件为直径(d)4mm,高(h)4mm的圆柱体。HAB成分为CaHPO4,CaCO3,Ca3(PO4)2,柠檬酸。MCA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氰基丙烯酸酯。HAB-DBP复合物、MAC-DBP复合物是在HAB和MAC的粉剂中分别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或覆盖生物膜在即刻种植术中对骨再生效果的影响。方法:8只成年实验用犬,拔除双侧第2、3、4下颌前磨牙,同期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颈部的环状骨缺损,每侧植入3颗种植体,将种植体随机分为3组:A组,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和富血小板血浆的混合物;B组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并覆盖可吸收胶原膜;C组作为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先后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定,比较组间差异。结果:A组新生骨质较优,骨量多,B组骨缺损区无软组织长入,两者间骨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骨再生效果较差,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标本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处理方法对种植体周的骨再生均有积极作用,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骨组织生长方面优势明显,生物膜在阻挡软组织长入方面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