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化学诱癌剂DMBA诱发金黄地鼠颊囊粘膜鳞癌,建立动物模型。经鱼精蛋白及联合平阳霉素治疗,采用组织学定量方法,同时检测肿瘤内血管密度与血管面积密度。结果发现鱼精蛋白具有明显抑制地鼠颊囊癌生长的作用,其治疗效果来源于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肿瘤生长早期使用鱼精会白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平阳霉素的抑瘤作用来自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它对肿瘤血管生成无明显抑制作用。联合应用抑制血管生成及直接细胞毒作用的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癌药物治疗地鼠颊囊癌有显著协同疗效,可望成为临床上治疗颊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鱼精蛋白抑制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鱼精蛋白治疗恶性肿瘤的治疗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 ,鱼精蛋白实验治疗 ,结合免疫组化及原位DNA缺口末端标记法 ,检测肿瘤内血管密度和凋亡指数。结果 :实验组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同时观察到瘤细胞凋亡的现象 ,凋亡指数为 (7.6 7± 1.70 ) %。结论 :鱼精蛋白可明显降低肿瘤内血管密度 ,同时诱导细胞凋亡 ,治疗效果来自抑制血管生成和诱导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2002,29(7):507-510
目的:研究肝素和氢化可的松的联合应用对人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和对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肝素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应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性。方法:建立人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观察瘤体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微血管密度计数和肿瘤组织的增殖情况、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凋亡情况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研究肝素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应用的抗血管生成和抑瘤作用。结果:肝素和氢化可的松治疗组瘤体生长较对照组明显受抑,且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减少、增殖降低、凋亡增多。结论:肝素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抗血管生成和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抑素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芬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8):1076-1079
肿瘤血管生成及其生长、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步骤的调控过程。肿瘤生长及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血管形成是抗肿瘤治疗的新方法。血管内皮抑素是一种新型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体内外试验证明其能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有关血管内皮抑素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信号传导通路尚不十分明确。同时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肿瘤的临床预后指标。血管内皮抑素的基因治疗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联合应用不仅显著增强其他治疗抗肿瘤效应,而且可减少其他治疗的毒副反应,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抗血管生成作用具有广谱、低毒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克服了肿瘤的耐药性,这对于人类最终克服肿瘤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国内外对其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报道较多。本文就血管内皮抑素的结构、作用机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平阳霉素与高温疗法联合应用对TAT小鼠前胃鳞癌株的疗效。结果,单用平阳霉素或高溫治疗,均能较明显地抑制TAI小鼠前胃鳞癌的生长,二者联合应用,则该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目前发现一些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小剂量、短间隙、持续给药可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被称作“抗肿瘤血管生成化疗(anti-angiogenic chemotherapy)”。近来从中药人参中提制的人参皂甙Rg3也被证实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小剂量吉西他滨和人参皂甙Rg3联合治疗对小鼠Lewis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鼠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分别给予小剂量吉西他滨、人参皂甙Rg3以及二者的联合治疗。利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免疫组化技术等观察和比较各治疗组的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情况。结果人参皂甙Rg3和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组小鼠有较好的生存质量。彩色超声多谱勒以及免疫组化结果发现联合治疗组比单药治疗组具有更高的肿瘤坏死率和更强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结论小剂量吉西他滨与人参皂甙Rg3联合治疗可能具有协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从而取得协同抗肿瘤效应,同时可维持较好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抗肿瘤血管生成及其联合放化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是肿瘤的生长对血管生成的依赖性.新生血管为肿瘤的生长、转移提供氧和营养物质,在无新生血管生成时,实体肿瘤的生长明显被抑制,只局限于原位癌或几百个微米的微转移;而一旦新生血管长入,肿瘤将迅速生长,且浸润和转移的能力大大加强.Folkman把这一现象称为"血管生长切换机制".目前,以抗血管生成为目的的肿瘤治疗策略日益成为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而且在动物试验中已显示出独特的抗肿瘤效应,不过由于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性、异时性及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自身作用的局限性等原因,其临床疗效并不很理想.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与传统的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联合治疗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联合治疗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简称Rg3)与顺铂联合应用对人宫颈癌动物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接种于28只雌性裸鼠,随机均分成4组:即(1)生理盐水对照组;(2)顺铂(DDP)组;(3)人参皂甙Rg3组;(4)人参皂甙Rg3与顺铂联合组。各组用药时间均为5周,35天后脱颈处死。分别检测肿瘤的重量,并计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Rg3组、DDP组及联合组对原位种植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治疗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组;且Rg3及联合治疗组MVD也明显低于DDP组及对照组。结论Rg3与DDP联合应用能抑制人移植性宫颈癌的生长,降低肿瘤内的MVD,抑制宫颈癌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王冠  周洁  冯珂珂  田麒 《肿瘤》2011,31(10):875-880
目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介导的重组血管抑素(angiostatin,AS)联合应用雷公藤红素(celastrol)治疗大鼠颅内C6胶质瘤,观察其对肿瘤体积、新生血管密度及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抗血管生成重组基因联合雷公藤红素对胶质瘤治疗的前景。方法:建立颅内原位荷C6脑胶质瘤大鼠模型,7d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AAV-AS、雷公藤红素及两者联合用药。每隔7d行头部强化MRI检查,计算肿瘤体积。于22d后处死动物,检测AS蛋白表达、血管密度及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及AAV-AS治疗组均检测到AS蛋白表达,证实基因转导成功。联合治疗组第22天时肿瘤体积、血管密度和凋亡指数均与对照组、雷公藤红素组及AAV-AS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生长,降低新生血管密度,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基因治疗联合雷公藤红素可通过抑制胶质瘤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弥补两者单独应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血管抑素是血浆纤维蛋白溶酶原裂解片段,肿瘤的血管生成与体内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促进因子的调节失衡有关,患者体液及肿瘤中血管抑素的测定有望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动物实验表明,血管抑素对多种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及转移具有抑制作用,与放疗,免疫治疗等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肺一丸对小鼠移植瘤VEGF的表达及肺转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肺转移的影响.以及肺一丸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采用LA795肺腺癌皮下接种T739小鼠模型。灌胃及腹腔给药法,观察中药肺一丸对肿瘤血管生成、VEGF的表达及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肺一丸能够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高剂量抑瘤率为49.6%;降低血管密度,肺转移抑制率为47.62%。结论:肺一丸能够通过调控肿瘤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抗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2.
TNP-470联合5-FU抑制结肠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an YF  Huang ZH  Nie J 《癌症》2002,21(12):1319-1323
背景与目的: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一个重要条件,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结肠癌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TNP-470和5-Fu对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用Burgi法分析联合用药效果。建立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TNP-470单独或联合5-Fu对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抗Ⅷ因子抗体标记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TNP-470和5-Fu对体外培养的LOVO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5.8ng/ml和4.6ng/ml,Burgi法分析表明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LOVO细胞生长进一步受到抑制。体内实验表明:各治疗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而联合治疗组抗瘤作用进一步增强。联合治疗组和5-Fu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联合治疗组和TNP-470组肿瘤组织中的MVD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降低。结论:TNP-470能够抑制LOVO细胞及其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和新生血管形成,与5-Fu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通过押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血管生成效应减少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方法:MTT法检测内皮细胞生长、Transwell检测内皮细胞迁移,同时检测内皮细胞体外小管形成情况及Matrigel胶塞体内实验检测体内血管生成情况;建立异位胃癌裸鼠模型,检测肿瘤生长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明确EGCG对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体外实验显示,随着EGCG处理时间和剂量的增加,VEGF诱导生长的内皮细胞教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减少;随着EGCG剂量的增加,VEGF诱导迁移的内皮细胞数和形成的小管样结构也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trigel胶塞体内实验也显示EGCG抑制VEGF诱导的胶塞血管化;动物实验显示治疗组肿瘤生长缓慢,生长曲线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肿瘤抑制率为60.4%,P〈0.01;治疗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EGCG可以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HGFK1对大鼠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痛是一种有高度新生血管的肝脏恶性肿瘤,进展期肝细胞癌的预后很差,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近来有报道肝细胞生长因子的Kringle 1结构域(HGFK1)基因具有很强的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本研究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Kringle 1结构域(HGFK1)基因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携带有HGFK1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HGFK1),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细胞癌模型,以rAAV-HGFK1进行治疗,继而观察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生存时间、肿瘤生长情况、肿瘤内血管密度以及转移情况.结果:在大鼠肝脏内注射6×105个大鼠肝细胞癌细胞株McA-RH7777后,第10天全部成瘤.通过向瘤内和门静脉内注射rAAV-HGFK1导入HGFK1基因可以明显延长荷肝细胞癌大鼠的生存时间,对照组生存时间为30 d,而治疗组的生存时间为49 d.在对照的PBS注射组和AAV-EGFP注射组,肝脏和腹腔内转移的发生率都是100%;而肺转移的发生率则分别为100%和83%.而治疗组都没有转移,且腹水的发生率才只有33%.组织学证实AAV-HGFK1对肿瘤的作用则具体表现为肿瘤生长的受到抑制、肿瘤内血管密度的减少、以及发生肝内、肺、腹膜等转移机率的下降.HGFK1表现出了明显的抗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在大鼠体内的毒性实验未发现明显毒性.结论:HGFK1能通过抗血管生成作用达到抑制肝细胞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效果,显著延长荷瘤大鼠的生存时间,没有发现明显的毒性,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生长抑素(内抑素endostatin)对裸鼠大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endostatin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新生血管密度,对用药过程中瘤 体积进行测量,对endostatin抑制肿瘤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endostatin能够抑制裸鼠大肠癌肿瘤血管生成,减轻肿瘤的血管密度。结论:endostatin通过抑制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抗肿瘤血管治疗与肿瘤血管及微环境的正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肿瘤血管治疗的最初提出是由于发现肿瘤的生长有赖于肿瘤血管提供营养物质。然而临床研究发现单纯抗肿瘤血管治疗的疗效并不确定,但是将其与化疗或放疗序贯地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随着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认识的加深,目前已认识到异常的肿瘤血管及肿瘤微环境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平衡发生偏斜的结果。研究者提出抗肿瘤血管治疗可以使得肿瘤间质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恢复平衡,从而使肿瘤血管及其微环境发生暂时的正常化。在这种正常化的状态下,肿瘤血管抗转移的能力增强,肿瘤细胞的供血、供氧增加,并且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增强。肿瘤血管及其微环境发生正常化的理论,提升了抗肿瘤血管治疗的临床地位,为制定更合理的抗肿瘤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桑黄灵芝UE-1对Lewis肺癌生长及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实体瘤模型,观察其抗肿瘤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采用新生血管计数实验检测UE-1对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鸡胚尿囊膜血管新生实验观察UE-1多糖的抗血管新生作用。结果实体瘤模型中,UE-1组移植瘤重量和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微血管密度值也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诱导新生血管中UE-1组肿瘤周围的血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鸡胚尿囊膜血管新生实验显示UE-1多糖具有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结论桑黄灵芝UE-1可抑制Lewis肺癌的生长,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来发挥其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苯氧胺联合人参皂苷Rg3抑制乳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欣梅  张清媛  王恕怀  赵文辉 《肿瘤》2008,28(4):279-282
目的:研究三苯氧胺(tamoxifen,TAM)联合人参皂苷R0对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观察其抑瘤效果。方法:以荷MCF-7乳腺癌裸鼠为模型,分别给予TAM、雌二醇(estradiol,E2)、人参皂苷Rg3、TAM联合人参皂苷Rg3及9%氯化钠溶液灌胃,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PT-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E2处理组的肿瘤生长迅速,而TAM治疗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合用人参组皂苷Rg3时抑瘤效果更显著(P〈0.05)。与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相比,E2组MVD升高,而TAM组和人参皂苷Rg3组的MVD及VEGF mRNA表达均下降,二者合用时MVD和VEGF mRNA表达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TAM可抑制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与人参皂苷Rg3联合应用显示出抗血管生成协同作用,可有效抑制乳腺癌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9.
张宁宁  薛妍  刘文超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1):1253-1256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转移的关键步骤,其形成主要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作用失衡的结果。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肿瘤治疗新视野,已发展为重要的抗肿瘤策略。基因治疗则使抗血管生成治疗更具有靶向性,使这一治疗策略产生新的飞跃。本文就该领域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EGCG对肿瘤生物抑制机制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血管生成效应减少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方法:MTT法检测内皮细胞生长、Transwell检测内皮细胞迁移,同时检测内皮细胞体外小管形成情况及Matrigel胶塞体内实验检测体内血管生成情况;建立异位胃癌裸鼠模型,检测肿瘤生长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明确EGCG对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体外实验显示,随着EGCG处理时间和剂量的增加,VEGF诱导生长的内皮细胞数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减少;随着EGCG剂量的增加,VEGF诱导迁移的内皮细胞数和形成的小管样结构也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trigel胶塞体内实验也显示EGCG抑制VEGF诱导的胶塞血管化;动物实验显示治疗组肿瘤生长缓慢,生长曲线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肿瘤抑制率为60.4%,P<0.01;治疗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EGCG可以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