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用横结肠重建食管保留贲门外科治疗食管癌26例。其中,颈段5例,胸上段5例,胸中段16例。行咽吻合2例,颈部吻合8例,胸顶吻合16例。手术后无反流24例,轻度反流2例。并发症为30.7%。吻合口瘘4例,胃梗阻1例,颈部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死亡2例,占7.7%,其中一例为结肠贲门吻合口瘘,另一例为肺部全身感染死亡。尽管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高.但此术式中结肠能代替全段食管,手术后无胸胃综合征,并具有保留胃解剖功能等优点。因此,此法值得进一步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我院自1985年12月至1993年8月,经食管床全胃移植颈部吻合治疗食管中上段癌30例。收到较好的效果。肿瘤位于食管中段16例,上段14例,病变长度4~21厘米,右侧开胸12例,左侧开胸16例,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2例,吻合口狭窄1例。呼吸衰竭及痰阻塞窒息各1例,均死亡。手术死亡为6.6%。本文讨论了,手术方法改进及本术式优点,还对颈部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及乳糜胸等预防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手术为主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1986年3月至1995年12月对337例食管癌的治疗。其中手术175例(51.9%),切除癌肿165例,手术切除率94.3%。手术死亡率1.8%(3/165)。术后发生胸部吻合口瘘3例,颈部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瘘发生率4.2%(7/165)。本组随访率为91.2%。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6%、42.5%、31.9%。本组中晚期食管癌较多,采取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前放疗和术后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措施,减少了复发或转移,确实能延长生存期,从而提高了生存率。作者认为,对于中上段食管癌应行全胸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3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年2月-1995年6月,用Ivor-Lewis术式,即上腹、右胸后外侧二切口切除,治疗中、下段食管癌338例。手术切除率为95.2%(338/335)。全组有淋巴结转移136例,占4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其中肺部并发症占28.6%,全组无吻合口瘘,无术后30日内死亡和住院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L:88.5%(231/261)、63.1%9125/198)和4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手术方式、处理要点和预后。方法:1989 年1 月~1997 年12 月24 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其中食管癌15 例,贲门癌9例。残胃代食管3 例,空肠代食管胃7 例,回结肠代食管胃5 例,结肠代食管胃经胸骨后颈部吻合9 例。结果:胸腔内吻合15 例,1 例发生吻合漏(6 .7 % ) ,第19 天死亡,颈部吻合9 例,2 例发生吻合口漏(22 .2 % ) ,无死亡。1 年生存率为86 .7 % ,3 年生存率为53 .3 % 。结论:结肠经胸骨后代食管胃是颈部吻合较理想的选择,胸腔内吻合可视具体情况选择残胃、空肠、回结肠代食管胃。  相似文献   

6.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3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2月~1995年6月,用Ivor-Lewis术式,即上腹、右胸后外侧二切口切除,治疗中、下段食管癌338例,手术切除率为95.2%(338/355)。全组有淋巴结转移136例,占4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其中肺部并发症占28.6%,全组无吻合口瘘,无术后30日内死亡和住院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231/261)、63.1%(125/198)和48.4%(60/124)。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64.1%(41/64),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31.7%(19/60)。该术式胸、腹腔均有良好的显露,淋巴结清扫彻底,尤其对右侧最上纵隔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便利。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行胸、腹二区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能明显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由于该术式是右胸后外侧切口,食管床显露充分,免受主动脉弓干扰,癌肿切除率高,吻合操作方便可靠,可减少或避免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作者认为,Ivor-Lewis术式是治疗胸部中、下段食管癌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89年6月至1996年6月对3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采用经左胸切除,皇充分游离残胃脾胰体尾并将其移入左胸内行残胃食管弓下,弓上或颈部吻合,取得良好效果。术后并发症5例(16.6%),其中吻合口瘘1例,非手术治愈,脓胸2例,心律失常频发室早,房早各1例,无手术死亡,作者认为本手术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除颈部吻合外通常一个切口一个吻合口即能完成手术,通过对残胃充分游离一般能上提20-25cm,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减少的真正原因。方法 1984 年6 月至1997 年6 月共手术切除食管癌和贲门癌5 119 例,将前7 年(1984 年至1991 年) 和后6 年(1991 年至1997 年) 分为A、B二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A组分别为4-2% 、4-86% 和15-5 % 。B组分别为1-01 % 、2-13% 和7-03% 。A 组吻合口瘘的死亡率为39-35 % ,B组无吻合口瘘死亡。二组并发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A、B二组的吻合方法我重要改变,只是吻合部位从胸腔上移至颈部。结论 吻合口并发症下降的原因是吻合技术的提高,与吻合方法关系不大。颈部吻合的最大优点是降低了吻合口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减少的真正原因。方法 1984年6月至1997年6月共手术切除食管癌和贲门癌5119例,将前7年(1984年至1991年0分为A、B二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A组分别为4.2%、4.86%和15.5%。B组分别为1.01%、2.13%和7.03%。A 吻合口瘘的死亡率为39.35%,B组无吻合口瘘死亡。二组并发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0.
多原发性食管癌及食管贲门双原发癌临床上少见,1972年6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食管贲门癌1784例,其中经手术切除并获病理证实的仅27例,发生率1-51%(17/1784),总结如下。临床资料27例中,男性21例,女6例,年龄46~78岁,平均57-4岁。同时发生的多原发性食管癌24例,异时发生的1例,食管贲门双原发癌2例。鳞癌28例,腺癌5例,腺鳞癌3例。左进胸切除胸顶吻合4例,左颈部吻合16例,右进胸切除左颈部吻合5例,咽部吻合2例,胃代食管22例,结肠代食管5例。25例多原发性食管癌中,…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进一步明确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76年1月-1997年6月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各种并发症765例和住院死亡8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3.4%(765/5719)和1.5%(84/765),并发症依次为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单纯脓胸、肺部及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吻合口瘘、肺部疾病、脓胸和胃肠梗阻。结论吻合口瘘、心肺疾病、脓胸仍然是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颈部吻合100例临床体会苏汝康,郭慧,廉建红食管中上段癌行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约占食管癌手术的2/5[1]。吻合口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国内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6%~6.4%,死亡率在38.1%~53.6%之间[2]。临床上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行食管-胃超胸顶吻合与颈部吻合术后的疗效比较。方法通过对156例常规应用管状吻合器超胸顶吻合与228例常规应用手法颈部吻合治疗胸段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评价两种吻合方式的疗效与差异。结果超胸顶吻合的156例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返流3例,早期声音嘶哑2例,永久声音嘶哑0例,吻合口狭窄11例,肺部并发症2例,心律失常1例,死亡0例;颈部吻合的228例中,吻合口瘘12例,返流7例,早期声音嘶哑8例,永久声音嘶哑2例,吻合口狭窄15例,肺部并发症11例,心律失常5例,死亡0例。结论食管-胃超胸顶吻合较颈部吻合在治疗胸段食管癌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要低,右胸腹两切口超胸顶吻合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损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省时、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食管癌(Eca)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87年~1996年间手术治疗815例Eca中41例胃切除后Eca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1例胸下段Eca行切除并残胃食管弓下吻合术,40例右胸入路行右半结肠代食管术合并颈、胸、腹淋巴结清除术。结果:41例胃切除术后Eca颈、上纵隔、中下纵隔和腹部淋巴转移率分别为34.1%、21.9%和19.6%。并发症发生率48.7%。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34.1%,无手术死亡。全组3、5年生存率41.6%和15.4%。根治性手术3、5年生存率46.6%和22.2%。姑息手术无1例生存超过5年。3年生存率14.3%。结论:对胃切除术后Eca颈、上纵隔和腹部淋巴结清扫很重要。结肠代食管术为安全有效办法。右半结肠经胸骨前、后径路代食管术是胃切除后Eca手术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术治疗高位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作者采用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术治疗高位食管癌11例。其中下咽癌2例,颈段食管癌1例,上胸段食管癌8例;病理诊断均为鳞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声音嘶哑2例,腹壁切口裂开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0个月~5年,除1例失访外,3例死于肿瘤复发,余7例均健在。本文仅就手术适应证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带蒂带状肌肌瓣在颈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6月至1995年10月,我们应用转移带蒂带状肌肌瓣覆盖颈部食管胃吻合口72例,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38%(1/72),取得了满意的近期治疗效果,此方法有以下优点:(1)可预防颈部吻合口瘘;(2)增加局部血供,减轻局部感染;(3)悬吊吻合下方的胃壁于带状肌瓣上,可避免几种特殊型瘘的发生;(4)手术操作简单,肌瓣成活率高;(5)有一定的抗返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胸段食管切除经食管床颈部吻合食管重建术(附831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改进食管癌的手术操作技术,降低残端癌的发生率,提高近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胸外科自1992年1月~1997年5月共完成全胸段食管切除。经食管床颈部吻合食管重建术831例。结果:本组手术死亡率1.8%(15/831);断端癌发生率1.4%(12/83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8%(181/831),其中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6.0%(50/831).全部病例中184倒采用了带蒂舌骨下肌群肌瓣覆盖吻合口术,颈部瘘的发生率降至1.1%(2/184)。结论:进一步证明了增加食管癌患者食管切除长度和彻底清除颈、胸、腹各组区域淋巴结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几项预防颈部瘘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食管贲门癌419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的手术径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及手术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419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394例,右胸前外侧及上腹正中切口4例,右胸前外侧、上腹正中及左颈部三切口19例,左颈部及上腹正中非开胸食管内拨脱2例,均清扫术野淋巴结。结果 本组病例发生并发症56例,其中吻合口瘘16例,吻合口狭窄7例,心血管并发症11例,肺部并发症7例,切口感染及其他15例,除3例心血管并发症于术后48 h内死亡,1例乳糜胸于术后第9天死亡外,余无手术死亡及住院死亡。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注意术中缜密操作及改进吻合方法,对提高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大为有益。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钢  周石林  谭正  梁剑平  肖高明 《癌症》2000,19(2):168-169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例手术治疗问题。方法:1983年1月至1995年10月间,对48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病例施行手术治疗,手术以左侧进胸胃代管弓下吻俣,二切口左侧进胸胃代食管颈部吻合及一切口右侧进胸胃或结工食管颈部吻合完成。结果:手术切除率79.2%,手术死亡率12.5一并发症率35.4%,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吻合口中瘘。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8%、28.9%、18.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使用直线型缝合器重塑管状胃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胸段食管癌手术患者72例,分为管状胃代食管组(36例)和传统胃代食管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及患者进食哽咽感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无吻合口瘘发生,肺部感染3例,心律失常2例,胸胃综合征3例,反流性食管炎6例,进食梗阻感1例;传统胃代食管组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6例,心律失常6例,胸胃综合征14例,反流性食管炎20例,进食梗阻感2例.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管状胃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使用直线型缝合器重塑管状胃代食管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应用,能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