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实验小动物肠道中的主要病原性鞭毛虫类——鼠贾第鞭毛虫、鼠六丝原虫等、非病原性的毛滴虫属以及病原性不清的鞭毛虫类的属征进行了阐述,可作为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3.
检查普通级SD大鼠肠道内容物,共检出10种肠道鞭毛虫:皮氏唇鞭毛虫、人肠滴虫、西蒙氏贾第虫、鼠六鞭虫、似单尾滴虫、人五毛滴虫、曲滴虫、田鼠四毛滴虫、微小三毛滴虫和鼠三毛滴虫。观察各种虫体在肠道中的区系分布,并根据其形态特征,列出了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对寄生于实验大鼠肠道常见的5种鞭毛虫:曲滴虫、人五毛滴虫、田鼠田毛滴虫、微小三毛滴虫和鼠三毛滴虫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对各虫体的形态、运动状态,及鞭毛、肋、波动膜、轴柱、核等细胞结构进行了描述。根据虫体的形态,将人五毛滴虫和田鼠四毛滴虫归为人型鞭毛虫,将鼠三毛滴虫和微小三毛滴虫归为鼠型鞭毛虫。在扫描电镜下见人五毛滴虫的3根鞭毛从3个不同部位发出,这与已有观察结果相异。 相似文献
5.
从腹泻患儿新鲜粪便内,浓集,纯化迈氏唇鞭毛虫包囊。用生理盐水制成包囊悬液,感染小鼠,实验动物病理结果表明,迈氏唇鞭毛虫可引起鼠肠粘膜损害,其损害程度与感染包囊量无明显关系。但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下,鼠肠粘膜损害明显加重,提示迈氏唇鞭毛虫可能是一种机会致病原虫。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中筛选出3种适宜于实验小鼠肠道鞭毛虫的染色方法,即三色染色,铁—苏木精染色和蛋白银染色。此3种染色方法各有其特点,三色染色快速简便,可封片永久保存:铁—苏木精染色显示的结构反差好,层次清晰,特 相似文献
7.
迈氏唇鞭毛虫在小鼠体内发育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迈氏唇鞭毛虫 (Chilomastixmesnili)是一种寄生于宿主肠道内的鞭毛虫 ,被认为是不致病鞭毛虫[1] 。近 1 0多年来 ,有关迈氏唇鞭毛虫感染人体的情况国内外均有报道[2~ 5] 。为了研究探讨迈氏唇鞭毛虫在宿主体内的分布和发育过程 ,我们进行了动物实验观察。1 材料与方法1 .1 迈氏唇鞭毛虫包囊悬液的制备所用迈氏唇鞭毛虫包囊采自十堰市郊区一名迈氏唇鞭毛虫病患儿 ,女性 ,6岁 ,有间歇性腹泻史。在粪便内查见大量迈氏唇鞭毛虫包囊。将收集的新鲜粪便标本 ,经水洗、过滤、沉淀 ,再用蔗糖梯度密度离心法浓集和纯化迈氏唇鞭毛虫包囊。用生理盐… 相似文献
8.
小鼠肝炎病毒(Murine Hepatitis Virus, MHV)是一种冠状RNA病毒,常呈潜伏性感染,影响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的结果。及时的检测出MHV可控制其流行范围和预防其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对MHV的检测与诊断方法做出综述,分析了MHV感染对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的影响,分析了现有MHV检测方法的优劣,为进一步研究MHV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蓝氏贾第鞭毛虫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贾第虫病的病原,其对SPF实验动物质量造成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蓝氏贾第鞭毛虫快速诊断方法,并对17个生产厂家516批2562只SPF实验动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用直接镜检法、快速姬姆萨染色法和多重PCR方法,对蓝氏贾第鞭毛虫进行检测。结果在SPF实验动物中检出数量众多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鉴定出蓝氏贾第鞭毛虫18S rDNA、β-giardin、TPI和GDH基因。直接镜检法、快速姬姆萨染色法和多重PCR方法均能检出蓝氏贾第鞭毛虫。17个生产厂家516批2562只SPF实验动物蓝氏贾第鞭毛虫阳性检出率22.9%(586/2562)。结论直接镜检法、快速姬姆萨染色法和多重PCR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快速诊断。17个生产厂家516批SPF实验动物蓝氏贾第鞭毛虫检查结果未能全部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10.
11.
12.
实验小鼠肠道正常菌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4,14(1):58-60
在动物肠道中栖息的细菌,构成了肠道正常菌群。实验动物的质量与肠道菌群的状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肠道菌群平衡状态在维持动物机体的生理状态、正常功能,以及抵抗外袭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小鼠肠道中,每克肠内容物含有上亿个菌体,可分为10~15个属,上百个种。肠道正常菌群的主要菌属有双歧杆菌、拟杆菌(类杆菌)、肠球菌、乳杆菌、梭杆菌、真杆菌。不同品系的小鼠之间,各种菌的数量有所不同。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一套简易、快速从小鼠肝(肾)组织中提取高分子量DNA的方法,此法产组高、比较经济.其纯度可直接应用于PCR进行小鼠遗传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连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性小鼠结肠炎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无菌水灌胃)、黄连素组(正常喂养,黄连素灌胃)、模型组(3%DSS喂养,无菌水灌胃)、黄连素治疗组(3%DSS喂养,黄连素灌胃);测量并记录4组体重和疾病活动指数(DAI);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利用16S核糖体RNA(rRNA)分析黄连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01),DAI显著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治疗组小鼠的体重减轻显著缓解(P<0.001),DAI评分显著降低(P<0.001)。HE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和黄连素组小鼠的肠壁结构完整,而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结构紊乱,腺体消失,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治疗组小鼠结肠黏膜肌层及肠腺排列较为完整,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组织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rRNA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染色在病理学研究和临床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染色方法有很多种,我们选择7种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病理科明确诊断为纤维素性病变的活检、尸检组织(如纤维素性心包炎,DIC等)。取材的组织经10%甲醛固定, 相似文献
16.
用同工酶电泳,微量细胞毒和琼脂双向扩散,检测了国有3个单位生产的BALB/cA-nu,Swiss-nu和NC-nu小鼠的遗传质量,发现它们的遗传质量均存在一些问题,作者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盐酸林可霉素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盐酸林可霉素对小鼠肠道菌群,肠道组织病理学改变,血中淋巴细胞数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科学研究正确使用盐酸林可霉素造成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盐酸林可霉素连续灌胃3d停止给药,于停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和第10天检测肠球菌数,双歧杆菌数,血中淋巴细胞数和肠道病理改变,评价盐酸林可霉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规律。结果:灌胃3d停止用药后第1天和第4天双歧杆菌减少,肠球菌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黏膜皱褶变浅,上皮内杯状细胞减少。停药后第1天出现血中淋巴细胞数减少。结论:盐酸林可霉素短期大量给药,可造成小鼠菌群失调,肠道组织损伤,免疫功能受损,该损伤持续约1周。 相似文献
18.
19.
甲壳低聚糖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甲壳低聚糖对小鼠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取昆明种小鼠20只,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分别用甲壳低聚糖600mg(kg.d)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d,而后检测两组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双歧杆菌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乳杆菌数量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对照组有减少趋势。结论:甲壳低聚糖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20.
小鼠肝炎病毒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群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94,14(2):117-120
小鼠肝炎病毒研究若干进展富群华(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小鼠肝炎病毒(MHV)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实验小鼠群中最为常见的病毒。不同类型、不同毒株在不同品系、年龄和免疫状态的小鼠中可引起肝炎、脑脊髓炎和肠炎等许多不同的疾病。大多数情况下,MHV呈亚临床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