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张瑞  延红 《实用医技》2008,15(2):185-18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98例原发性高血压和60例健康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增高,其中血细胞比客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影响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多项指标亦明显异常,是血液粘度增高的又一因素。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的血液流变学实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98例原发性高血压和60例健康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增高,其中血细胞比容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影响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多项指标亦明显异常,是血液粘度增高的又一因素。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许荔霞 《中外医疗》2010,29(31):98-9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88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升高,其中红细胞压积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另影响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多项指标亦明显异常,是血液粘度增高的又一因素。结论对高血压病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增高,与同年龄组健康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增高,其中红细胞压积增高,是血糖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0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血液流变学资料,并与30例正常人及55例脑血栓形成病例的血液流变学资料作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9项指标均较正常组增高.有显著及非常显著性意义。脑出血与脑血栓组比,除高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血小板吸附率3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外,另6项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从而表明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本致病因素相似。  相似文献   

6.
水蛭制剂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附56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小蓉 《重庆医学》2003,32(5):601-602
目的 探讨水蛭制剂对高粘滞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用水蛭制剂脉血康对56例血液粘稠度增高的患者进行治疗,30d为1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全血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非常显著(P<0.001)。结论 水蛭制剂可通过多个环节降低高粘滞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预防和治疗血液高粘滞状态,减少和消除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全血比粘度是血液流变学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制订我国健康中青年人全血比粘度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各地用毛细管法测定的健康中青年人全血比粘度参考值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发现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材料与方法1.全血比...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高血脂患者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观察了在我院体检的中青年干部150人的血脂检查结果:其中血脂(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项指标测定不同程度增高73例,占48.7%,血脂正常范围77例,占51.3%,在血脂增高与正常的两组血液流变学对比中,发现除血浆粘度变化不大外,其余三项指标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老年期血液流变学血脂血糖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好 《右江医学》1996,24(3):104-106
老年期血液流变学血脂血糖调查报告百色甘化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医院(533000)罗好血液粘度增高使血流速度缓慢,血流量减少,易于血栓形成。而高脂血症、高血糖症都有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随着血液流变学研究的进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血...  相似文献   

10.
对109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有关指标检测,并作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Ⅱ期高血压病病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普遍高于Ⅰ期病人,其中低切变率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病人的血液流变学趋向于血液粘度增高,而且这种异常变化与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高血压病同时伴有高脂血症组,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比单纯高血压病组明显增高,除低变率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雷诺氏病、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和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沉降率五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作了测定,并与正常人作了对照。结果发现各患者组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是不同的。根据本文结果,提示血液流变学测定对于周围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探讨以及对周围血管疾病的合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增高,与同年龄组健康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为全血黏度增高,其中红细胞压积增高,是血液黏度增高的重要因素。结论:控制血液黏度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寒冷性荨麻疹患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循环测定仪血液粘度计,血栓形成等仪器观察血管袢数管径,管袢的形态,血液流变学等近20项指标。结果;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学,血比粘度等四项指标也明显增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非常显.P<0.01。结论:寒冷性荨麻疹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 血液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血液流变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愈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血液粘度的测量显得十分重要。细细胞比积是形成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细细胞比积呈指数变化,临床许多病人血液粘度增加主要表现在细细胞比积增高上,国内有关中医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5.
对48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乾作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肺心病患者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红细胞压积及血沉等6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分析表明,血液粘度增高呆损害多脏器功能。红细胞压积增高与心损害呈正盯关。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藻酸双酯治疗。对降低血液粘度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XN—5型自动计时直显比粘度和切变速率可调的玻璃毛细管式粘度计和自动计时细胞电泳仪,对30例健康老年人,32例老年高血压病,35例老年慢支并感染病人进行了全套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检查结果表明,健康老年人全血粘度(两种切变速率测定全血粘度)男性高于女性(P<0.05)。血球压积和血沉男性与女性比较也有显著增高(P<0.05)。老年高血压病人显示两种切变速率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与健康老人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别(P<0.01)。老年慢支并感染病人,除血沉外,6项血液流变学检查非常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P<0.01)。增高的原因可能与高血压、慢支并感染、红细胞老化、变形能力差及聚集性增高有关。纤维蛋白原增加可能是血浆粘度增高的有关因素。认为血液流变学测定的增高,促使产生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注减少是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排除年龄、体重及病程等因素影响后,通过锥板式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78例糖尿病患者与80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分析其异常特点.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粘度等几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血脂增高的同时,多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改善血液流变状态从而改善微循环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和复方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研究背景目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液粘滞性增高已得到多数资料证明。但哪种药物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明显,临床资料报道不一,其中较多的有蝮蛇抗栓酶和川芎嗪。我们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治疗20例患者效果良好。研究方法治疗前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粘度明显增高者用该药治疗两周后再抽空腹静脉血。自身对照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治疗前血液粘度明显增高,治疗后血粘度明显降低。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P<0.005)、血球压积(P<0.01)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低右和复方丹参治疗或预防血粘度明显增高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40例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脑梗塞血液流变学规律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脑梗塞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1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结果:除全血还原粘度以外,全血粘度(高切、低切、中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13项指标,脑梗塞组均增高或明显增高。结论:提示高稠、高粘、高凝的血液状态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51~60岁一时性缺血性发作(TIA)患者52例和相同年龄组健康人80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的测定。对主要指标的临床意义作了简要说明。各项指标表明:TIA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或<0.05,提示血液浓稠性、粘滞性、凝固性和血细胞聚集性的增加是引起 TIA 的重要环节。TIA 组男女间对比,男性增高更明显的是血球压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女性增高更明显的是全血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基于这种男女差别,也提示 TIA 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和男女两性别间治疗上的差异。血液流变学作为动态观察脑部供血情况的一项指标是实用的、可行的;以此开展普查,及早地预测、预防和治疗 TIA 对防治脑梗塞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