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早在糖耐量异常阶段已经存在,当进一步发展为2型糖尿病(T2DM)时,胰岛β细胞功能只有原来的50%,其后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竭至丧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白细胞介素-β(IL-1β)作用后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IL-1β作用组,不同浓度NGF对IL-1β处理后胰岛作用组,采用胰岛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NGF对IL-1β作用后的胰细胞胰岛素基础分泌量、葡萄糖刺激分泌量和对MTT还原的影响,通过斑点印迹检测c-fos mRNA。结果:(1)IL-1β作用的胰岛B细胞胰岛素基础分泌量和葡萄糖刺激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浓度NGF对IL-1β处理后胰岛作用组的胰岛细胞胰岛素基础分泌量和葡萄糖刺激分泌量明显高于IL-1β作用组;(2)IL-1β抑制胰岛细胞还原MTT,NGF能使MTT还原得到恢复;(3)NGF和IL-1β均诱导c-fos mRNA。结论:NGF具有促进IL-1β抑制的胰岛B细胞功能恢复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代谢,调节基因表达影响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与糖尿病(DM)均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二者并存并非少见,糖尿病与甲亢可以相互影响,症状叠加,对于甲亢并发糖尿病患者更应两病兼治,抗甲亢的同时,也应保护胰腺β细胞功能或延缓胰腺β细胞功能的下降。近年来研究显示:部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短时间的严格饮食控制或胰岛素治疗以后,胰腺β细胞功能可以有部分恢复,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二组患者胰腺β细胞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南医学研究》2005,14(3):210-210
美国梅奥医院内分泌科Service等7月21日报告,减肥手术-Roux-en-Y型胃旁路手术的一个罕见并发症-胰岛细胞增生症(胰岛β细胞功能亢进)-有可能使病人致残。但有人认为,这种并发症亦有可能为糖尿病的治疗指出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代谢紊乱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秀琼 《医学文选》2006,25(3):518-52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以甲状腺激素(TH)分泌过多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甲亢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糖代谢紊乱,如糖耐量减低(IGT)甚至糖尿病。目前,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代谢紊乱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各家报道不一,主要有超生理量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胰岛素的抵抗(IR)、胰岛β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高春华 《医学争鸣》2008,29(2):I0001-I0001
0引言 临床常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检测2型糖尿病(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格列奈类是一种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可以增强葡萄糖刺激胰岛素(Ins)的释放.本研究采用药物瑞格列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RG-OGTT),共同刺激胰岛β细胞,观察胰岛素和血糖的变化,从而确定胰岛β细胞的早期相分泌功能和储备功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新生大鼠胰岛离体培养方法,观察了五肽促胃液素(G-5)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致胰岛B细胞基础分泌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①IL-1β能剂量依赖性抑制B细胞的分泌功能,IL-1β作用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②C-5能对抗IL-1β对B细胞功能的抑制,与单纯IL-1β作用组相比,加用G-5能使基础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增加;③向IL-1β作用后的胰岛治疗性地给予G-5,能使抑制的B细胞功能得到部分恢复,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提示:G-5可能具有对抗IL-1β对胰岛B细胞毒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一种在无速率冷冻装置条件下获得保持较高成活率和功能的胰岛冻存方法。冻存胰岛复苏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胰岛成活率为85%~90%;(2)保持了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和对葡萄糖的反应力;(3)β细胞可进行旺盛的胰岛素生物合成;(4)仍保持完整的细胞结构和分泌结构。提示人胚胎胰岛在冻存后仍有与新鲜胰岛相似的功能和活性。  相似文献   

9.
体视学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饲予低硒饲料(含硒量<0.007mg/kg.diet)引起大鼠胰岛体密度、平均体积下降,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降低,提示低硒可引起胰岛β细胞结构与功能损害。在饲料中补一定剂量硒和(或)维生素E(VE)明显改善了胰岛有关形态学参数及功能状态,表明硒和VE对胰岛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游嘉  张文健  娄晋宁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7):174-176,179
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和凋亡是糖尿病病程中持续高糖的主要原因。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作为糖毒性的重要作用机制与胰岛β细胞的损伤关系密切。今年来研究指出AGEs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可引起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功能障碍,胰岛素释放功能障碍,并促使胰岛β细胞凋亡;除此之外, AGEs还可抑制胰岛β细胞发生自噬作用从而促胰岛β细胞凋亡。因此,明确AGEs对胰岛β细胞损伤机制对于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并将对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诊甲亢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HOMA-β、HOMA-IR的相关关系。方法:纳入初诊的38例甲亢患者为甲亢组,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36例,甲巯咪唑治疗前后分别空腹抽血测血浆中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以及基本的生化指标;计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后HOMA-β和HOMA-IR,并分析FT3、FT4、TSH与HOMA-β和HOMA-IR的相关性。结果:(1)治疗前甲亢组FT3、FT4、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偏高(P〈0.05);治疗后甲亢组HOMA-I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偏高(P〈0.05),而两组的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甲亢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FBG、HbA1c、FT3、FT4、HOMA-IR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TC、TSH、HOMA-β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TG、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T3、FT4与HOMA-β均呈负相关(r=-0.424,P〈0.05;r=-0.307,P〈0.05),TSH与HOMA-β呈正相关(r=0.456,P〈0.05)。FT3、FT4与HOMA-IR相关性不显著,而TSH与HOMA-IR呈负相关(r=-0.429,P〈0.05)。结论:甲亢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正常人偏高,胰岛功能较正常人偏低,甲亢控制后患者的胰岛功能恢复,但胰岛素抵抗仍存在,故临床上有必要对甲亢患者进行定期的糖耐量及胰岛功能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2.
用链脲佐菌素(STZ)作用于离体胰岛β细胞24h,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生成增多,胰岛细胞膜流动性下降,微粘度增高,同时胰岛素分泌功能降低,细胞存活率下降。预先给高浓度褪黑素(10μmol/L)处理24h者,可减少NO,MDA的释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使胰岛细胞的氧化损伤减轻,膜微粘度降低,膜流动性增加,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甲亢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用SUPER GLUCOCARD^TM血糖仪和放射免疫方法检测29例甲亢患儿餐前、餐后60min、120min血糖和餐前、餐后60min胰岛素、C肽、胰高糖素、皮质醇及T3、T4、TSH、TGA、TMA(其中10例糖耐量减低为甲亢1组,另19例糖耐量正常为甲亢2组),并与2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1)34.5%甲亢患儿出现糖代谢紊乱,病程大于1年和小于1年糖代谢紊乱发生率为50%,9%(P<0.05)。(2)甲亢1组餐后60min胰岛素、胰岛素/血糖、胰岛素/胰高糖素显著升高(P<0.05)。结论:甲亢儿童存在糖代谢紊乱现象,表现为葡萄糖耐量减低和胰岛素拮抗,其发生与病程有关,病程较长,发生率较高。糖代谢紊乱可能与自身免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及胰岛素拮抗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胰腺组织和胰岛β细胞系INS-1(大鼠源)和HIT-T15(仓鼠源)细胞中多巴胺(dopamine,DA) 受体的分布以及INS-1细胞系的内分泌功能,为DA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在大鼠胰腺组织和胰岛β细胞系中DA受体分布的异同,以及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免疫荧光双标记结果的差异。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NS-1细胞孵育液中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浓度,观察细胞系的内分泌功能的改变。结果 在大鼠胰腺组织中,DA受体D1、D2和D5分别表达在β细胞、δ细胞、α细胞和PP细胞上,β细胞只表达D1受体。然而在两种胰岛β细胞系INS-1和HIT-T15细胞上不仅有D1受体,还有D2和D5受体的分布。两种胰岛β细胞系均同时表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免疫阳性,而在原位胰岛中分布于不同的细胞,进一步检测显示INS-1细胞系的孵育液中不仅含有胰岛素,也含有胰高血糖素。结论 胰岛β细胞系DA受体分布及内分泌功能不同于原位β细胞。  相似文献   

15.
沈丽新  吴强鹏 《重庆医学》2007,36(23):2420-2421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方(简称中药),结合西药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作用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A组23例)、胰岛素组(B组25例)及胰岛素加中药(C组24例)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没有得到改善,C肽分泌峰值仍然较低而且后延,而B组和C组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的C肽分泌峰均有提前,表明B、C两组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和恢复,但C组患者的效果最好。结论中药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与胰岛素联用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与中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免疫活性胰岛素、真胰岛素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用免疫活性胰岛素、真胰岛素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结果,为临床上客观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探索新的方法。方法:测定糖耐量正常、糖耐量低减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活性胰岛素、真胰岛素,分别用这两种胰岛来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空腹免疫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真胰岛素水平;用免疫活性胰岛素计算的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明显高于用真胰岛素计算分泌指数。结论:免疫活性胰岛素夸大胰岛β细胞功能,应用真胰岛素来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对炎性因子所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胶原酶v:通过总胆管灌注到大鼠内,分离纯化大鼠胰岛细胞,并通过DTZ染色鉴定胰岛纯度。将新鲜分离的胰岛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通过白介素-1B(IL-1B)-y干扰素(IFN-7)建立胰岛细胞炎症模型(IL-1β+IFN-1诱导组)、GABA干预组(GABA+IL-1β+IFN-1)。观察(IL-1β+IFN-1)与GABA预孵育胰岛细胞的凋亡;二醋酸酯荧光素,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及糖刺激实验检测胰岛细胞活性。凋亡率和功能,免疫荧光检测凋亡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IL-18+IFN-7)组作用24h对胰岛细胞活性、凋亡率和糖刺激指数分别为20%、(32.7±5.3)%和(1.62±0.13),对照组3项指标分别为90%、(5.5±2.8)%和(2.37±0.1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GABA+IL-1β+IFN-y)组3项指标分别为70%、(18.0±6.3)%和(1.97±0.12),与(IL-1β+IFN-1)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IL-1β+IFN-1)组胰岛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GABA+IL-1β+IFN-1)组胰岛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结论】联合IL-1β及IFN-y明显诱导胰岛细胞凋亡,GABA显著抑制IL-1β及IFN-1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脂联素、内脂素、瘦素、抵抗素等脂肪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入选GDM患者(GDM组,n=56)、正常妊娠妇女(妊娠组,n=60)和正常育龄妇女(对照组,n=50)为受试者,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糖(FBG)、血脂、胰岛素(FINS)等生化指标和血脂联素、内脂素、瘦素和抵抗素的水平。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与对照组和妊娠组比较,GDM组患者的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下降,瘦素和抵抗素水平升高(P〈0.05),同时FBG、FINS和HOMA-IR升高,HOMA-β和ISI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G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因素有年龄、孕期、体质量指数(BMI)、FBG、FINS、脂联素、内脂素、瘦素和抵抗素(P〈0.05或0.01)。结论 G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可能与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Ⅱ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betesmeuitus,NIDDM)者胰岛β细胞功能,采用改进的多样本静脉糖耐量试验(frequentlysampledinteravenousglucosetolerance,FSIGT),对正常人、NIDDM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相比,NFDDM者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Ⅰ相糖尿病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of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IR的病理机制和胰导素增敏剂使病情改善的机理和疗效。方法 通过模拟胰岛B细胞功能测定,根据病情使用胰岛素增敏剂,跟踪观察疗效;结果 使用文迪雅降糖疗效显著。结论 T2DM的病情发展中IR为重要因素,使用文迪雅不仅使病情康复,更值得重视保护残余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可避免使用胰岛素促泌剂失效,使病情恶化及胰岛细胞损失加剧,(葡萄糖介导的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